未曾預設的課堂──《語文園地二·讀讀背背》教學案例及反思
實驗教材一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中讀讀背背兒歌《鞋》。課堂上,我按預設的教學步驟有條不紊地進行著,先是讓學生借助拼音自由讀,不會念的問老師或同學;然后老師范讀、領讀,再放手讓學生自瀆、背誦;最后拋給學生問題:什么叫“見聞”?這大大小小的鞋子會說些什么?沒想到這問題引起了學生的興趣,學生們像一窩蜂似的說開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的腦海閃過這句話,“對!我不能抑制學生的情感。就順其自然吧!”下面是我臨時設計的教學過程:【教學案例】
一、說“見聞”
師:你們平時見過什么?聽到過什么?
生:(說了很多)
師:知道爸爸、媽媽、爺爺、奶奶見過什么?聽到過什么嗎?他們一定說起過,對吧!
生:(也談了一些)
二、說“鞋子”
師:能告訴大家,你有多少雙鞋子?是怎么樣的鞋?
生:我有五雙,跑鞋、涼鞋、皮鞋、拖鞋和雨鞋。
生:我有十多雙……
師:你們的鞋真多!你最喜歡哪一雙?
生:我最喜歡紫色的皮鞋。
生:我最喜歡那雙溜冰鞋。
生:我……
師: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呢?
生:(邊回憶邊說,小手不停地舉起)
三、演“鞋子”
師:(走到那個學生跟前,親切地)紫色的小皮鞋,你跟著你的小主人去哪兒?做過什么事呢?
生:小主人帶我去公園玩。
師;玩什么?能說給大家聽聽嗎?
生:小主人一會兒帶我乘小火車,一會兒在蹦蹦床上跳,雖然有些累,但是我很開心。
師:(小皮鞋,你真幸福!說著走向另一名學生)溜冰鞋,你呢?
生:我呀!可沒有小皮鞋那樣幸福。我跟著我的小主人去溜冰場溜冰。小主人還不會溜冰,幾次摔到在地上,害得我疼得要命!
……
師:大鞋子,你們呢?
生:我跟著女主人上街買菜。那兒人好多好多,把我擠得喘不過氣來。
生:男主人是一名建筑工人,我陪他砌磚、挑沙、運水泥…… 瞧,我滿身是泥,很難看吧!
生:我跟老主人參加了體育鍛煉……
……
(學生滔滔不絕,小手高舉)
師:(創設情景,指名上臺表演)一天,我回家把鞋脫下。爸爸、媽媽回家把鞋脫下;爺爺、奶奶回家也都把鞋脫下。大大小小的鞋子依偎在一起,說著一天的見聞……
臺上學生的表演博得了臺下學生們的陣陣掌聲,也都躍躍欲試。我就再一次滿足他們的欲望,讓他們在學習小組間盡情演繹…… 此時的課堂真正成了學生學習的舞臺!下面是我摘取學生表演中對話的一個小片斷:
大大小小的鞋像一家人似的聚集在一起談論著一天的見聞。大鞋子問小鞋子:“你今天跟著主人去了哪里?”小鞋子回答說:“今天,我跟著小主人去華翔山莊玩。那兒風景很美!雖然我累,但是非常開心。你們去過哪里?能告訴我嗎?”大鞋子笑著說:“我的老主人領我上山挖竹筍,把我弄了一身臟。老主人回家,給我泡了溫水澡,把我洗得干干凈凈。然后把我放在太陽底下。陽光照在我身上,暖烘烘的,舒服極了!”
四、讀“鞋子”
師:誰能再次讀讀兒歌《鞋》,把你的感受讀出來。
(此時,學生由感而發,朗讀更是到位。從學生的朗讀中,我知道他們已經理解了“……回到安靜的港灣,享受家的溫暖。”這句話的意思。)
【教學反思】
這課堂超越了我預先的設計,這樣的課堂留給學生的印象,遠遠比我苦口婆心地講解到體會收效大。因此,我不得不相信課堂因學生而精彩,學生因老師而精彩。我們不要拘泥于課前預設,教師在課堂中善于捕捉這突如其來的課堂生成資源。這一臨時教學流程立足教課書,立足教學內容,向書外開放,有如下閃光點:
1、為學生搭建了口語交際的平臺:
新課標指出:“口語交際能力是現代公民的必備能力。要努力選擇貼近生活的話題,采用靈活的形式組織教學……”特級教師也曾說過:“口語交際的教學要重視創設情境,激發口語交際的動機:要抓住教學中隨機生成的資源,展開口語交際的活動。”說“見聞”──說“鞋子”──演“鞋子”這個過程,無不給學生搭建了一個能進行口語交際活動的平臺。在表演中很自然地提高了學生口語交際能力,是非常可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