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葉圓圓》教學反思
《荷葉圓圓》教學反思
荷葉圓圓的,綠綠的,它是夏天里清涼的小詩,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魚兒都喜歡它……《荷葉圓圓》這篇課文是一首輕快活潑的散文詩,所以,課堂上我盡量給學生創設一個輕松、活潑的氛圍,讓學生愉悅地學習課文。
教學前,我先讓學生欣賞一幅幅在風中搖曳的荷葉圖,由于畫面唯美,一開始就吸引住了孩子們的眼球,激發了學生強烈的興趣,創設了樂學的氛圍。教學中,我又充分利用配樂圖文,讓孩子們發揮想象,體驗情感,通過自由讀、分角色讀、小組讀等多種形式的讀,使孩子們感受小水珠、小蜻蜒、小青蛙、小魚喜歡荷葉的快樂心情,并在朗讀中自然流露。讓學生更加喜歡朗讀,感受到朗讀的樂趣,在讀中獲得思想啟迪和美的享受。
課堂上,發生了一個小插曲,在我拿出頭飾,準備讓學生背誦表演自己喜歡的一段課文時,學生的情緒竟興奮的難以控制,“我!”“我”……的叫聲絡繹不絕,課堂一時混亂不堪。怎么辦?不知是不是急中生智,我作了一個停止的動作,說:“老師聽誰背的好,就把頭飾戴在誰的頭上!”并做了一個俯身傾聽的動作,教室里頓時變成一片讀書聲!實際上此環節正是學生的情緒感染了老師,老師才會“急中求智”!這讓我想到教學過程的確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體現著師生間動態的信息交流。
在課的收尾時,我依然從學生的興趣點出發,在板書上作了一點創新:畫一片大大的荷葉,把小伙伴們(小水珠、小蜻蜒、小青蛙、小魚兒)的形象罩在這片大荷葉上,并給學生留了兩個“?”──荷葉會是小朋友的什么?荷葉還是什么?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答出了一些連我都沒想到的答案。如:“荷葉是我的小船,我可以劃船去玩!”;“荷葉,它是我的小雨傘!”;“荷葉是我的帽子”……下課了,竟真的有許多學生迫不及待地親手制作著美麗的荷葉!
如果說以上是這節課的收獲,那么,我在上完課以后的遺憾也很多:
1、整節課的閱讀教學沒有立體性:
我指導學生朗讀的過程不夠深入,忽略了閱讀教學的層次性,導致部分學生沒有發揮出最高朗讀水平!
2、識字教學不扎實:
識字教學在低年級語文教學里,一直是重點也是難點,這節課的識字環節仍沒有把握好,原因是我一直不敢放手,生怕孩子們耽誤太多的時間,對于識字方法的指導很不到位,孩子識字顯得不夠扎實。我想,今后我應該在識字教學和寫字教學上下工夫,多磨練,多學習。
3、收尾有些倉促,致使“荷葉還是誰的什么?”這個問題交代不清楚,孩子的思維沒有完全打開就結束了,有些遺憾。
總之,這節課大部分學生能通過自己的理解來朗讀課文,感受著真正的童趣,觸摸著生機勃勃的荷葉,開心的學了這一課。雖然有些遺憾,但當我看到課堂上學生舉起的那一只只小手,一雙雙滿懷期待的眼睛,我被他們深深的感動著。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正是因為有了興趣這個動力,學生才會有如此期待的表現。
《荷葉圓圓》教學反思
荷葉圓圓的,綠綠的,它是夏天里清涼的小詩。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魚兒都喜歡它,這是一篇輕快活潑的散文詩。所以我在上這節課時,我盡量給學生創造一個輕松、活潑的氛圍,讓學生帶著愉快的心情上完這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