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樂的游戲中自主高效地學習——《好事情》教學設計簡介(北師)
《好事情》是北師大版語文教材一年級下冊第十五單元“長大”中的第二篇主體課文。課文描述了一個叫尤拉的小朋友一心想做好事情,但只想到去做哪些驚天動地的大好事,卻沒有意識到正發生在身邊的一些小事也是好事情,也更需要去做。課文內容生動有趣,貼近兒童生活實際,是進行語文訓練和思想教育的好教材。一年級下學期學生已經歷了半年學習生活,有了一定的知識積累,能力習慣也得到了初步培養,還感悟了一點學習的方法策略,但注意力仍容易分散,自我約束力差,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意識能力都十分薄弱。
針對教材的特點和一年級學生的實際,我們確定了《好事情》一課的學習目標——
基礎知識與技能目標:
1、能認識15個生字(下限)。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部分優生能略帶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目標:引導學生自主設計學習目標,自主選擇學習內容,自主感悟學習方法,自主反思評價學習效果,培養初步的自主學習的意識與能力,并進行合作學習的初步指導。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課堂上積極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心理健康,寓學于玩,在活潑有趣的游戲活動中組織扎扎實實的學習訓練,使學生受到啟發教育,意識到幫助別人須從身邊不起眼的小事做起。
以上目標雖是分別提出的,但在教學過程中卻是相互貫通的,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依據教學目標,我們計劃融合語文天地中的內容用三個課時完成教學。第一課時熟悉學生,初讀課文,認識和書寫一部分生字;第二課時,認識和書寫一部分生字,熟讀課文理解課文,滲透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的教育;第三課時,舉行“我長大了”好事情匯報會,識字寫字。我重點介紹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和意圖。
一、故事導入、揭示課題。
1、課前配樂講故事《小公雞做好事》,內容為:小公雞經過多方努力終于學會唱歌,每天打鳴叫人們早起,為人們做好事。
2、談話:聽了故事后你知道小公雞想為人們做什么好事情啊?咱們課文里的尤拉想做些什么呢?
3、放課件:課文中的尤拉插圖,畫外兒童音:早上尤拉醒了,他看看窗外,天氣很好,心里想:“我能做什么好事情呢?”,隨著聲音按筆順動畫展示“好事情”三個字,揭示出課題。
4、板書課題請學生與老師一起書空“好事情”隨機識字“情”與心理活動有關,在哪里用過這個字,會組什么詞?
(設計意圖:本環節選擇了講故事和動畫配音的方式揭示課題,首先意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學習態度,在課堂進行之初就能牢牢地抓住學生的心,使其注意力保持集中。這也是課標積極倡導的,積極的學習興趣,良好的學習態度是取得良好學習效果的前提和關鍵。講故事后設計了與課文內容相關的問題和識字,一方面培養學生認真傾聽和表達的習慣,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另一方面又為本節課的學習打下了基礎。)
二、立足課題、設計進程
談話:看了課題后,你想知道些什么?想學些什么?
梳理談話:同學們想知道的有課文內容方面的,這需要我們讀課文去了解,讀課文要讀得怎樣呢?(正確、流利,有的還可以略帶感情);還有的同學想學習課文里的生字。讀課文和學生字就定為這節課的目標吧!我們先學什么呢?(引導學生認識到學會生字是讀好課文的基礎,在讀課文的過程中可以復習生字,學習運用生字。)
(意圖:語文課程標準四大基本理念之一就是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我們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語文學習的規律,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引導學生逐步建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一年級學生雖然年齡小,自主學習的意識比較薄弱,但并不等于他們就不需要、不能夠自主學習,他們也希望根據自己的興趣、需要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和目標。教師應當滿足他們的需求。從另一個方面說,高年級學生要實現高水平的自主學習,低年級就必須打下自主學習的堅實基礎。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自主學習方式的轉變也要從一年級抓起。正是基于這樣的認識,我們安排了這個教學環節引導學生自主規劃學習進程,明確學習任務,問一問學生準備學些什么。接下來就要堅定不移地做學生學習的引領者、合作者、服務者,引導學生按照自己的規劃完成識字、讀課文的任務。努力在真正意義上尊重學生的發展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