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光》教學案例和反思
都慌了
掉進缸里 別的小朋友—————叫 喊 跑 找
沒慌
司馬光———————拿砸(幾下子) 得救了
(遇事不慌機智勇敢)
教學反思:
《司馬光砸缸》講的是司馬光小時候的故事,這篇課文深受學生們的喜歡。教學中我從課文的語言文字和學生實際出發,通過多種形式朗讀,理解課文內容,將語言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教學目標有機地整合,不僅讓學生讀懂課文,學會生字、說話,會解決問題,同時讓學生體會到遇到困難時,切忌慌張,沉著機智才會想出好辦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給學生創造機會,讓他們充分展示自我。本課教學中,我充分的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他們充分的讀、大膽的想,勇敢的說、盡情的演。我采取了多種朗讀的形式,充分的給學生讀書的空間,讓他們在讀中感悟,讀出當時小朋友們的心情。同時,我引導他們大膽的想:小朋友們會喊些什么、叫些什么,他們心情怎樣?在此基礎上我又讓學生大膽的演,進一步體會到了小朋友們慌張的樣子。這樣做不僅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而且使學生們能入情入境的學習,真正理解了課文。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為使學生感悟司馬光勇敢機智的品格,在抓住當時非常危險的情況下,引導學生讀文想象,結合圖片體會事情的危險性,并采用對比朗讀別的小朋友的行為和司馬光冷靜的表現,漸漸的在學生的大腦中便描繪出了司馬光沉著冷靜、機智勇敢的形象。
自認為這個教學設計很順暢、自然,可整個教學過程下來,心里卻不踏實,總覺得缺點什么。反復查看精心設計的教案,靜靜回想上課的情景,后經老師的點評,意識到是在細節上的閃失。在分析重點語句時,只是蜻蜓點水式的一帶而過沒有進行深入的挖掘。如何讓這些環節在教學過程中展示的淋漓盡致,收到應有的成效,其實這里大有學問可研究。
課堂是不完美的,總存在著一些遺憾。但我相信只要在今后的教學中不斷的學習、研究與創新,那么在課堂上留下的遺憾就會減少,得到的收獲就會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