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歌行》教學設計
園中的葵花綠油油的無比茂盛,清晨的露珠亮晶晶的期待陽光。溫暖的春天雨露滋潤陽光照,世上的萬物欣欣向榮多輝煌。常常擔心寒秋季節將要來到,到那時花卉草木都衰敗枯黃。時光流逝像萬條江河流東海,什么時候呀它會在向西流淌?年輕時不珍惜時間努力向上,年老力衰只能白白悔恨悲傷。
乙組:主持開展“考考你的理解力”環節。目的在于考察學生對詩句的理解能力。
丙組:以朗讀作為主要的回報形式。教師提供相應的音樂錄音。
匯報的形式力求多樣……
(4)教師參與環節:同學們設計的匯報形式真是太精彩了!我也想借此機會出幾道題,考考大家。(出示多媒體課件——練一練)
練一練:
先解釋加點的詞,再說說詩句的意思。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6、通過學習這首詩,你能體會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長歌行》勸導人們珍惜青春年華,是一首傳誦經久的勸誡詩)
7、帶著這種感情再次朗讀古詩。
8、教師請一名同學配樂朗誦,其他同學閉上眼睛,想象古詩描繪的畫面。
9、詩中的哪句話,對世人有規勸的含義呢?(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10、教師小結:《長歌行》是一首漢代樂府民歌。這首詩從“園中葵”說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復還打比方,說明光陰似流水,一去不復回,最后勸導人們,要珍惜青春年華,發奮努力,不要等到老了再后悔。
11、大家把這首古詩背誦下來,也可以加上適當的動作。
8.課堂練習:背誦古詩。
9.作業安排:搜集有關勸誡后人勤奮好學的詩句。
10. 附錄(教學資料及資源):多媒體課件。
11. 自我問答:《長歌行》這首漢樂府民歌,文字清新優美,內容貼近學生,能給人以啟迪,對于六年級學生來說,對照文后注釋譯文不成問題,因而教者大膽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調動了主體的積極主動性。這首詩詩眼也很明顯,但教者并未以一問一答式簡單下結論,而是先以“圈出詩中美好的事物,說說理由”帶領學生以審美的眼光去讀詩,去感受“朝露”“陽春萬物”“百川”“少壯”的意象美。接著拋出“有什么發現”引導學生再次誦讀探究,與詩文對話,與詩人對話,詩中描繪的景物與各自的生活積累重合了,學生與詩人、與詩文便產生了共鳴,認識到朝露易逝、花草終將枯萎、百川歸海不復返,也領悟到美好的時光易逝,無奈嘆息也是留不住它們的足跡,只有及早把握,發奮努力,才能讓美永恒,而這正是這首詩所蘊含的哲理美。生生、師生對話之后,學生的體會更加深刻,再次的誦讀,使情感得以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