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點教學反思
雨點教學反思
《雨點》是一首兒童詩,分別講雨點落進池塘、小溪、江河、海洋里的不同狀態。文中的插圖形象地再現了雨點在“池塘里睡覺”、“在小溪里散步”、“在江河里奔跑”、“在海洋里跳躍”的情景。本課的重點是朗讀訓練:讓學生體會雨點在池塘、小溪、江河、海洋中的不同動態。了解它們的特點,是本課的難點。
創設情境,誘發興趣,是實現學生與文本對話的基礎。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需要教師努力創設一個充滿生命活力的生活化的課堂教學環境,引導學生在有趣的語文實踐活動中學語文、用語文、感受語文的魅力。教學《雨點》這篇課文時,一開始我用親切的語言揭示課題,導入課文。“春天到了,春風輕輕地吹,春雨也滴嗒滴嗒地落下來了,落在田野里,麥苗綠了,草兒青了,油菜花黃了;落進果園,桃花紅了,梨花白了。今天我們要學習一首詩歌《雨點》。(板書課題:雨點,并讀題。)小朋友,雨點來到不同的地方,它們分別有哪些不同表現呢?現在請小朋友看看書本上的插圖,再認真讀讀課文,相信你們就會明白了。”這樣,導語的語言親切而又簡單,同樣賦予了雨點以生命,使學生不僅能明白本節課學習的內容,更能激發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欲望。本文中的插圖形象生動,一下就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所以借助色彩鮮明的貼圖、動畫、音像手段等把學生帶入課文情境,讓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產生好奇心、求知欲,在躍躍欲試的狀態下進入閱讀。接著,檢查初讀效果:“通過讀課文,你知道雨點來到了哪些地方?”(引導學生用“雨點落進________”說話。)根據回答,我相機貼出:池塘圖、小溪圖、江河圖、海洋圖。再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幫助學生理解:池塘里的水,靜靜的,雨點落進去,泛起微波,就像在睡覺;小溪里的水淅淅瀝瀝地流著,雨點落進去跟著溪水流動,好像在小溪里散步;江河里的水匆匆地流著,好像帶著雨點奔跑;海洋真大,雨點隨著波浪一上一下,真像在跳舞。
本文中“睡覺”、“散步”、“奔跑”、“跳躍”這些詞的理解,我采用了演一演的方法,直觀形象。當學生將“散步”表演成跑步時,我引導學生觀察書上的插圖:圖上小雨點散步時是什么樣兒?再讓學生想想平時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散步時是什么樣兒,學一學。學生很逼真地表演了“散步”。“奔跑”、“跳躍”學生表演得都很到位。學生在演一演中理解了詞意,既符合兒童好動的特點,又增加了學習的情趣,營造了活潑歡快的教學氣氛。
《雨點》教學反思
《雨點》是一首簡短的兒童詩,描寫了雨點落到了池塘、小溪、江河、海洋中不同的狀態,語言生動形象,貼近學生自身的生活感受,充滿童趣。
我講授的是《雨點》的第一課時,教學重點和難點主要是幫助學生認清本課的生字(包括一類字和綠色通道的生字)并學寫四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如何抓住重點,巧妙地突破難點是上好這堂課的關鍵。結合課后與教師們的交流反思,將自己的思考總結如下:
一、成功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