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兒真好》說課稿
【說教材】
一、教材簡析
《這兒真好》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語文一年級(下冊)中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發人深省,情境性很強的童話故事,描寫了居住在荒島的小熊感到孤單,尋找朋友,在天上云朵的啟發下營造樹林,終于迎來了許多朋友的故事。整篇文章生動地表現了必須創造美好的生態環境,建設可愛的綠色家園的思想感情,告訴我們改善環境、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二、教學目標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教材以及學段要求和學生的認知特點,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1.知識與技能
(1)學習并掌握本課7個生字,綠線內的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認識兩個偏旁:“穴”“ク”。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小熊是怎樣找到朋友的,知道“這兒”好在哪里。
2.過程與方法
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在讀中質疑,讀中解疑。通過學生反復讀書,讀出感情,讀出味道,在朗讀中感受小熊沒有朋友時的孤單,種樹時的勞累及有朋友時的快樂,讓人感受到不同的心情,同時明白保護環境的重要性。教師可以適當地運用圖片等形象性強的教具,引導想象,幫助理解課文。通過感情朗讀,演一演,體會文中人物的情感。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小熊找到朋友的快樂,透過故事,使學生認識到優美環境的重要性,使學生樹立環境保護意識,懂得植樹造林的重要性。
三、教學重難點
1.能正確地認識本課的生字,并能正確美觀地書寫。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通過讀書感悟到找朋友和種樹之間的聯系,明白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四、課時安排:兩課時
【說教法、學法】
一、情境教學法
引導學生觀察插圖想象,用畫面再現情境,用語言描繪情境,使學生入情入境,由
境生情。這種教學方法尤其適宜運用在低年級教學中,一方面,低年級兒童形象思維占有明顯優勢,用此方法,讓兒童從感覺形象入手,以形激情,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另一方面,《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的自主學習情境。
二、朗讀感悟法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該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感悟,培養語感,受到情感熏陶。在本課教學中,我靈活運用語言渲染,引導想象,表演等多種教學策略,鼓勵學生讀書、發現。教學中注重朗讀訓練的方式方法,如:表演讀,比賽讀,指名讀等,不斷激發學生情感,從學生閱讀實際出發,在讀中體會,讀中感悟,在讀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并受到美的熏陶。
【說教學過程(第二課時)】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交流談話:小朋友,你們有自己的好朋友嗎?
2.情境激趣:指導觀察圖1,小熊現在在什么地方呢?(沒有花沒有樹,什么都沒有的地方。)你愿意到小熊家嗎?為什么?
【這一環節,教師先與學生進行輕松的交談,活躍課堂氣氛,然后運用插圖,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情感、興趣,讓他們輕松愉快地進入學習。】
二、自讀感悟,品位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