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兒真好》說課稿
1.自讀第2、3自然段,思考:小熊是多么希望身邊有朋友啊!為了有朋友,它說了什么,做了什么呢?
2.討論交流。
(1)“云呀云,我怎樣才能找到朋友呢?”(讀出小熊著急、難過的心情。)
(2)小熊明白了,他在島上種啊種,種了許多小樹苗。(讀出種的樹多及小熊種樹的辛苦。)
(3)一年,兩年,小樹苗長大了,漫山遍野,綠葉成陰。(看圖理解,讀出到處都是綠樹的景象。)
教師隨機簡筆畫演示:云飄來、云變樹,同時出示綠島圖。
3.通過自讀、指讀、分小組讀、男女賽讀、評價讀、齊讀的形式朗讀感悟。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兒童是用色彩、形象、聲音來思維的。”因此教師必須為學生創造和提供具體生動、可借聯想的背景。教學第2、3自然段時,教師設計了簡筆畫并引導學生觀察圖畫,讓學生主動感知體驗,使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課文內容相成相似和諧的振動,調動孩子們主動學習的興趣。】
4.過渡:現在荒島變成綠島了,你愿意到小熊家了嗎?
5.齊讀第4、5自然段,邊讀邊想:你讀懂了什么?
6.同桌討論反饋:一只鳥飛來了,許多鳥飛來了,遠處的小鹿、小象、小猴也劃著船來了。)
(1)如果你就是它們,你喜歡這里嗎?你會說些什么呢?
(2)指導感情朗讀(贊嘆地):a.“這兒真好,我就住在這兒吧!”
b.“這兒真好,我們就住在這兒吧!”
(朗讀形式:指讀、師生共評,開火車讀,上臺表演讀,小組賽讀。)
【課堂教學要體現學生為主體,就應該讓學生自由、主動投入地學習。在指導讀書時,教師沒有范讀,而是激發學生情感后,以情感經驗為基礎,抓住文中的關鍵句子,引導學生想象,再現情境,讀中體會小動物們的愉快心情。】
7.練習說話:____來到這兒,說:“_________!”
(先四人小組討論,再全班交流。)
【在這一環節中,我注重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對教材進行了開發,設計說話練習,學生可通過小組討論還會有什么小動物來這里,說了什么。這樣通過學生自身知識經驗了積累對教材進行了再創造,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三、總結深化,想象說話
1.再次指導觀察文中兩幅插圖:小熊為什么能找到這么多朋友了呢?你從這件事里知道了什么?
2.學生反饋,教師總結:(1)植樹造林是很重要的,我們要保護好樹木;
(2)要想有朋友,你得先為朋友付出。
3.配樂朗讀全文。
4.想象說話:現在你們就是在這美麗的小島上安家的動物們,你們會怎樣把自己的家園打扮得更美好呢?
【整體閱讀有利有培養學生思維的廣闊性,讓學生在音樂聲中再次進入文本,把自己本節課對課文的感悟用自己的有聲言語盡情得表達了出來,同時想象說話又進一步激發了學生口頭表達的興趣,使學生的思維更活躍。】
四、自由練習,拓展延伸
自由選擇完成一項課外作業:
(1)把這個童話故事講給家人或朋友聽,可以加上自己的想法哦!
(2)邀請自己的好朋友演一演。
(3)寫一寫:
小黑板出示:這兒原來_____,小熊______,所以_____。現在這兒________,小熊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