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冊《第一單元》教案——歡迎大家指導
第一單元 元宵節一 教材分析。
本單元為“元宵節”,主要結合正月十五這一中國的傳統節日而安排。在寒假,小朋友們剛剛度過了歡樂、熱鬧的新年。雖然已經開學了,大部分孩子還沉浸在過年祥和、高興的氣氛中。這一單元就是要小朋友們能夠在“正月十五”元宵節到來之時,在教師的引導下既了解中國傳統節日、文化又感受到節日的歡樂,感受到生活與學習的聯系,增加學習的興趣、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本單元中有兩篇課文和一個語文天地。兩篇課文:《元宵節》和《看花燈》,以兒歌的方式呈現,朗朗上口、生動形象,與孩子的生活緊密聯系。語文天地中安排了“描一描,寫一寫”、“抄一抄”、“組詞”、“照例子說一說”、“讀一讀”等練習,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便于學生復習上一學期的拼音生字等知識,也對本單元的知識進行練習、延伸。
二.教學目的。
知識與能力 1. 使學生了解祖國的傳統節日。體會其中的樂趣,在增長知識的同時受到良好的愛國主義教育。
2.學習25個生字,鞏固學過的字。會書寫單韻母,并且逐步復習和練習組詞,逐步會組詞,掌握識字的方法。
3.理解課文的意思,會組詞。背誦課文;自讀短文。
情感態度:1 使學生了解祖國的傳統節日。體會其中的樂趣,在增長知識的同時受到良好的愛國主義教育。
2養成閱讀的好習慣以及勤于復習、練習的好習慣。
過程和方法:1基本掌握聽讀識字的方法,培養學生自檢的習慣。
3 學習搜集整理資料,參與班級活動。
三.重難點:培養學生學習熱情和習慣是重點。難點是使學生能夠熟練、有感情的朗讀《元宵節》、《看花燈》兩篇課文,并且要能有感情的背誦《元宵節》這一篇。認識本單元的25個生字,會寫16個生字,并且逐步復習和練習組詞,逐步會組詞,掌握識字的方法。
四.教學準備。卡片、錄音機、磁帶等
五.課時安排:
課時分配課題
共6課時 綜合實踐活動 課余時間一個半小時課時
元宵節 2課時
看花燈 2課時
語文天地 2課時
六 學生情況分析:學生拼音、拼讀掌握較好,能借助拼音自學生字,兒歌中有的生字學生已經認識。引導學生用多種方法識字。由于本地沒有相應的社會活動,學生缺乏感性認識。
教學設計
《元宵節》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設計方案
一 目的及意義。
1 結合學習第一課《元宵節》,使學生在活動中輕松完成識字任務。
2 著眼點:過程與方法。鼓勵學生自己動手組織活動,參與到整個活動中來,體現“學生是學習和活動的主體”這個理念。培養他們組織和參與活動的能力,包括合作能力、參與能力、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
情感態度:讓學體會到自己才是學習活動的主人,獲得成就感,激發他們積極、主動求知的愿望,
3 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使他們感到學校和學習都是生機盎然的,充滿趣味的。
二 基本情況
1 時間:正月十六晚上6:00——8:00
2 地點:本班教室內外
3 人員:本班全體學生及自愿參加的家長、教師。
4 要求:每個學生至少帶一個燈籠,查閱資料,或自制燈謎若干,寫在紙條上。要符合一年級學生認知水平,并自備獎品,準備獎勵給猜出自己制作的燈謎的同學。可以請求家長協助(比如寫燈謎),但不能完全代替。
三 活動基本思路。
1 動員,集思廣益。在正月十六早晨報到完后,教師講話,激發學生的興趣,鼓勵學生討論如何辦好這次活動。歸納總結活動方法,鼓勵大家積極籌備,簡單分工。(比如哪些同學重點搜集跟“羊”有關系的詞語,哪些同學重點搜集喜慶的詞語,或是跟元宵節有關的知識等。提示學生如何搜集資料,制作燈謎。
2 教師,做好領路人。為了落實活動中的知識能力目標,教師一方面做好引導,一方面也要參與到活動中去。我設計制作一些燈謎,有意識地包含第一課的生字詞以及一些估計學生不好完成的目標。
3 家長,好幫手。充分調動家長這支好幫手隊伍。請幾個比較有組織能力的家長來協助管理,以便更有秩序的搞好活動,同時也讓家長從中體會新課程的理念。
〈元宵節〉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 談話。請學生談談前一天晚上參加燈展活動的收獲。
長見識,看到了什么?懂得了什么?適當小結:農歷正月十五是我國傳統節日——元宵節。這一天,全家人齊聚一堂,一起賞月、吃湯圓。還有元宵燈會,猜燈謎等傳統游藝活動。元宵節還叫“燈節、上元節”。 (培養學生動手、動腦收集資料的能力;感悟我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和家人團聚的親情可貴;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忱)。
讀課文,說說自己是怎么理解課文的,里面不認識的字是怎么學會的。
二 學習生字。1 交流學習方法。認識新偏旁:方框兒。與“團、圓”二字相結合,說明其表示“圍起來”的意思。
2 把自己認得不熟的字挑出來,記一記,再請同桌幫忙考一考,熟練識記。
3 小組長當小老師,考考本組同學,搶答,抗稅認得熟練。
4 教師出示生字卡片,請學生快速認讀,然后練習組詞。
5 多音字分辨。讀一讀這些話,注意帶點字的讀音。
1) 正月十五是元宵節。 2)他正在吃早飯。
三 總結識字成就,激勵學生讀好兒歌,背誦兒歌。
師:大家這么快就認了這么多字,還能組那么多詞,真了不起。我們再來比一比,看誰能把課文讀得特別好聽,有感情。
1 自己試著讀一讀。再指名讀,說說為什么要這樣讀?讀的時候心情怎樣?想到了什么?(說一說元宵節全家團圓的情景)(教給學生邊讀邊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學習讀得繪聲繪色)
2 同桌互相聽對方朗讀,評價,說說哪里讀得好,哪里還需要改進。(學習用心傾聽別人的朗誦、正確評價別人。)
3 試著背誦兒歌,同樣要有感情。分小組、男女生背誦。
四 質疑:學完課文,你還想知道些什么?你想知道世界上還有那些國家的人過元宵節嗎?你還知道那些節日?回家在日歷上找一找,和同學交流。
第二課時(主要任務:學寫生字)
一 詞語接龍游戲。如:團——團圓——圓球——皮球------
二 說說自己了解到的節日及其含義。
三 認讀生字,主要針對學習困難的學生,加強復習。
四 指導學生寫生字。
五 作業 :收集燈謎、對聯,小組合作,辦一份手抄報。
《看花燈》教學設計
一 談話。師:你們在燈展上都看到那些燈?說說你最喜歡的等什么樣子。(鼓勵學生大膽表達自己的見解,并學習有條理地說清自己的觀察所得。)師:我們來看看別的小朋友看到了哪些花燈。
二 初讀課文,識字。
1 出示課文,鼓勵學生自己讀一讀,說說自己是怎么讀下來的。(表揚預習得好的學生,倡導預習的好習慣。)
2 小組合作識字。強調方法:把自己不認識的字圈出來,請教同學;同學互相考一考。小組長用卡片讓本組人搶讀。注意幫助認字慢的同學,共同進步。
3 教師檢查:快速強讀;開火車輪讀;組成詞語認讀。挑部分鼓勵學生組詞:燈、夜、街、金、奇、花。
4 再讀兩遍課文,看看是不是更流利了,爭取不看拼音讀。
二 學習課文
1 讀課文的時候,你好像看到了什么?(說說對課文的整體印象)體會“人歡騰”的熱鬧場景。
2 你最喜歡什么燈?(質疑,討論不理解的地方。比如:“吐泡泡”“貓追鼠”等,盡量讓學生通過討論理解花燈造型的逼真、有趣。理解“奇妙”一詞。)
3 試補充句子( )真奇妙!
這個( )真好吃,我覺得( )
這個( )( ),我覺得( )。
4比賽朗讀,讀出高興的語氣。
三 作業 :這個小朋友把自己看到的花燈寫得這么生動,還表達了自己的愿望。我們也看到了很多花燈,能不能敢不敢也編一首詩,把你們看到的說出來啊?(鼓勵學生寫元宵燈展上所見所聞)
第二課時
一 復習:讀課文,試著背誦。
二 交流自己的詩歌。
三 指導學生學習書寫生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