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神舟號”教學反思
我叫“神舟號”教學反思
本課開始接觸分段,所以我花了較長時間帶領學生進行分段,教給他們分段的方法,為以后的學習課文打下良好的基礎。
課始師講《嫦娥奔月》的故事,讓學生知道嫦娥是中國故事的一位神話人物,并讓學生說說古時的房子、交通工具、家具等等是什么樣的,為下面的看到今天的變化提供對比物。在學習本課時重點抓住對話進行教學,運用不同形式的讀,讓學生體會課文。課的結尾的地方進行了拓展延伸:
1、嫦娥姐姐跟著飛船弟弟回到了祖國,她看到了……
展示一些祖國的圖片,嫦娥姐姐跟著飛船弟弟回到了家鄉,看到了( )、( )、( )、( )……她說:“我們的家鄉真( )啊!”
2、說說你課外了解的中國飛船的知識,讓我們一同來分享一下吧!
不僅訓練了學生的說話能力,而且讓學生在對比之中體會中國的變化之大,科技發展之迅速。
《我叫神舟號》教學反思
《我叫神舟號》這篇課文比較長,學生第一次接觸文章,學起來稍有難度,因此在備課時我主張以讀為本,讀時注意創設情境促讀,一方面加深學生對語言文字的學習、理解,另一方面在讀中感受美的情趣。這篇課文是需要背誦的如果學生沒有得到充分的讀,背誦起來也會非常吃力。
教學這一課我總共花了四課時,第一課時是掃除生字障礙,這一課一類生字和二類生字都很多,對學生的閱讀造成了很大的障礙。因此我采取多種讀的方式,自由讀、領讀、同座位互讀、男女生賽讀等,充分的讓學生讀讓學生認,為第二課時的閱讀文章打下基礎。第二課時我主要指導學生朗讀,我先讓學生聽我范讀,主要是想讓學生讀書時注意節奏,但是在指導時也許是創設的情境學生并沒有理解,整堂課學生學的吃力,我教的也索然無味,就這樣一節課的時間就這么白白浪費掉了。第三課時我主要教會學生區分自然段,這一環節在第二課時就有涉及但是由于學生第一次接觸分段,許多學生還是不能很好的區分小節。我說開頭空了兩格的就是一個新的自然段,但是大部分學生卻不能理解,他們在課文的每一行前面都標上了序號。經過多次的糾正才標對了小節。在學完這篇文章后,我讓學生思考:“嫦娥跟隨飛船弟弟回到了家鄉,她會看到什么呢?”在處理這一環節時,我讓他們自由討論展開想象,發展他們的創新思維,培養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這一環節學生討論的很積極,回答的也很精彩。這是我這節課最滿意的地方。第四課時主要是背誦指導和生字書寫。
總之這篇課文教完之后我感覺是失敗的,與我原來的設想差距太大。我反思自己的失敗之處,但中國有一句俗語“失敗乃成功之母”,相信只要我繼續努力,我一定會找出更好的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我會更加用心的走好今后的每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