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神舟號”》教學反思
《我叫“神舟號”》教學反思
本課共有三個自然段。第一、二兩個自然段通過嫦娥姐姐與“神舟號”飛船的對話,說明這艘飛船是中國制造的,正在進行飛行試驗。第三自然段講嫦娥姐姐要“神舟號”帶她回家。課文插圖描繪了嫦娥姐姐與“神舟號”飛船對話的情景,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我叫“神舟號”》這篇課文很長,孩子是第一次接觸這么長的文章。要讓學生讀好這篇課文,首先要讓孩子認識自然段,認識標點符號。
我先出示第一自然段,讓學生說說第一行的字與下面的有什么不一樣,學生很快就發現第一行的字前面空了,于是我再讓學生數數前面空了幾個字的距離,學生說兩個。然后我又讓學生找找課文中還有哪些地方也是空了兩個字的,學生找到了“飛船”的前面,還有“嫦娥”的前面,于是我依次標出序號1、2、3,再告訴學生寫文章的叔叔把課文分成了三部分,每部分前面空出兩個字的就為一個自然段。最后,我再讓學生練習了幾篇課文,學生基本認識了自然段。然后我又告訴學生,我們在讀書時,要有停頓,像這樣讀完一個自然段就要停頓一下。不過,一個自然段很長,我們不能一口氣讀完,在文字中間還有標點符號,這些標點符號會告訴我們怎么停頓。于是,學生認識了基本的標點符號,認識了句子,知道了如何停頓。
學生認識句子,認識段后,我把重點放在了指導朗讀上。聽課文錄音,跟著老師讀,在模仿中培養語感,最后,我讓學生在課堂上來演一演神舟號和嫦娥姐姐的對話,讓學生把自己想象成書中的小主人,用動作、語言來體會當時小主人的想法。當然,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這要靠長時間的訓練,對學生多鼓勵,否則欲速則不達。
我叫“神舟號” 教學反思
《我叫神舟號》用童話的體裁,通過嫦娥姐姐和“神舟號”弟弟的對話,使學生了解我國科學技術的發展,激勵學生從小刻苦學習,將來為祖國貢獻力量。本課的篇幅較長,學生剛接觸課文不久,學起來稍有難度,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以讀為本,讀時注意創設情境促讀,在讀中感悟,讀中激情。在本課中我運用了多種朗讀方法:范讀,領讀,分角色讀,表演讀等,一方面加深學生對語言文字的學習、理解,另一方面在讀中感受美的情趣,并且自己學著朗讀,逐步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讀破句子等。在學生熟讀課文基礎上,我組織學生聯系從電視、報紙上的所見所聞,展開想象:嫦娥姐姐回到家鄉看到了什么?學生在討論、交流中,自然感受到祖國在發展,在不斷繁榮,從而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讓我欣喜的是竟然有同學說要讓嫦娥姐姐去北京看奧運會,去上?词啦,去廣州看亞運會……
《我叫神舟號》教學反思
《新課標》中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該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維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確實,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學生有了興趣,才會主動地去探究知識。這是學習的動力,也是知識的來源。
例如在教學《我叫“神舟號”》一課時,我就嘗試著從以下兩方面來促進學生個性化表達的自主性,效果還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