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神舟號”教學反思
《我叫神舟號》教學反思
在教學《我叫“神舟號”》一課時,我就嘗試著從以下三方面來促進學生的朗讀。
一、“范、跟、檢”正確讀課文
漢語拼音學得好的學生,大多能正確讀課文。那些學得差的學生,因為讀不出拼音而害怕讀課文,讀不準拼音的自然就讀不準課文。因此,首先應解決能讀課文問題。于是,我采用先聽老師范讀,做到心中有“音”,后拼讀每個音節,做到口中有“聲”,最后以開火車的方式檢查讀。
二、“激、創、繪”感情朗讀課文
課一開始,我便以興奮的口氣介紹“神舟五號”、介紹楊利偉。“‘神州五號’上了天,這可是好多國家想做而做不到的事,我們中國卻做到了,你覺得特別自豪,所以要用自豪的語氣來讀。”教學第一自然段時,要求學生跟著老師做動作,然后邊做邊讀體會文意。學生從“睡姿表演”中體會到了晚上的寧靜,在老師的點撥下,提出要讀得輕,從輕慢失重的悠閑步伐中體會到“一艘飛船在太空散步”的樣子。因此整句話要讀得輕柔。至于最后一段話,老師點撥:“你們離開媽媽一天,放學時想不想家?”學生議論開了。“嫦娥姐姐離家不是幾天,不是幾年,而是幾千年,你說她想家嗎?”學生自然把“真想回家看看”幾個字讀得差點聲淚俱下。
三、“讀、愛、練”流利朗讀課文
有了上面的做法,學生會讀通課文,會讀懂課文,他們就已經有了成功的體驗。而這種體驗就是他們今后流利朗讀課文的基礎和動力。沒有讀正確的基本功,就不可能讀得流利有感情。而讀得有了感情,學生就有了對文本的理解,從而產生了強烈的朗讀(閱讀)的愿望,正是朗讀興趣。在實際操作當中,有些點撥欠到位,所以讀的效果還不是很理想,以后,還應在這一點上多作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