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蘇教版第一冊《家》第二課時教學案例及反思
(一)學習第一行。
1. 出示第一句。
指名讀。說說你在讀時頭腦中想象到了什么樣的圖畫?
2.是啊,碧藍碧藍的天空中飄著朵朵潔白的云彩,多美呀!(出示藍天白云圖畫)假如現在你就是這片白云,在藍天上慢慢地飄呀飄呀,你會有什么感覺?你能帶頭這樣美好的感覺把這句詩讀好嗎?指名讀,評價。
3、是呀,藍天給白云帶來了無窮的快樂和溫暖。不管白云變成什么,也不管白云飄到哪里,白云永遠都生活在藍天的懷抱中,讓我們一起來讀讀——“藍天是白云的家”。
(二)學習第二行
1.白云的家真美,那小鳥的家呢?出示第二行,你來讀。說說你腦海中想到的畫面。(出示畫面)瞧,那么多棵樹在一起,我們就可以叫它“樹林”。一棵棵大樹為小鳥遮風擋雨,小鳥在樹林里飛來飛去,你聽,他們在嘰嘰喳喳的說話呢!他們會說些什么呢?
(剖析:兒童詩的語言精煉,意象簡單,使得詩歌在很多地方都留有空白。教者充分利用這一空白,在第二行和第三行的教學中讓學生帶著對文本的獨特感受,結合自身的生活經驗,發揮自由的聯想去填補,欣欣然走進詩的意境。)
2.對呀,小鳥在樹林里真快樂呀!樹林真是小鳥離不開的家!把小鳥的快樂讀出來,誰來試試?
3.齊讀。
(三)學習第三行
1.出示第三行:第三行誰能讀好它?你為什么會讀得這么好聽呢?
2.再指名一人來讀,并說說。
同學們想想,假如小魚離開了小河,會怎樣呢?
3、(出示圖)是呀,魚兒一離開水,就沒有了自由,甚至沒有生命,只有在水里,在小河里,魚兒才能自由自在地生活成長。小河是魚兒離不開的家呀!誰再來讀好這一行?
3.把自己想象成一條可愛的小魚,再讀讀這一行,相信你會讀得更好。我們一起來吧。
(四)學習第四行
1.出示第四行:范讀。現在我們的教室就是一片肥沃的土壤,你們就是一顆顆小種子。讓我們來做做種子發芽的動作,好嗎?“種子種子快快長,種子種子發芽了!”
2.這棵種子長得最高, 你為什么長得這樣快?靠的是什么?
3.出示圖畫。哦,原來你的成長離不開泥土這個家。你喜歡你的家嗎?那就來夸夸你的家吧。
4.春天,陽光暖暖地照著泥土,小種子醒來了。它伸伸小腿,生根了;它伸伸手臂,發芽了。在泥土的懷抱里,它慢慢地長大了。我們再一起來讀讀這一行。
(剖析:教師創設情境,學生表演時擁有真切的情感體驗,充分感受到種子離不開泥土,入情入境,從而達到與作者、教材情感的共鳴。)
5.你看,其實每一行詩的背后都藏著一幅很美的畫!只要你用心地去讀,去感受,你就會發現這樣的美。讓我們連起來讀讀這四行詩!
(五)學習五、六行
1.白云、小鳥、魚兒、種子都有自己的家,小朋友你有自己的家嗎?能不能介紹介紹你自己的家?
2.小朋友說起自己家的時候,都有說不完的話,老師從你們高興的小臉上看出來了,我們每個小朋友都有一個幸福溫暖的“小家”。我們在家里生活的又輕松又自在,還有爸爸媽媽疼,爺爺奶奶愛,多幸福呀!其實,我們每天上學的地方也是我們的家,(出示學校圖片)你們知道嗎?我們呀,還有一個共同的家,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祖祖輩輩生活的地方,你知道他的名字嗎?
3.出示“祖國”,我們祖國的叫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