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小河與青草》教學設計
一 設計理念:
在教學中,圍繞教學要求,以及新課程標準,進行愉快教學,通過對比,分角色朗讀等,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學習,并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正確處理知識的重難點,與突破重難點的關系,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創設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
二、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認清字形,正確書寫。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知道與人和睦相處的重要性,學會保護我們的生活環境。
三、 教學重點、難點:朗讀課文、識字、寫字。
四 、教學時間:兩課時: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看圖揭示課題。
1、看圖,談話導入。
(1)(出示掛圖)小朋友,你們看圖上畫了什么,你最喜歡什么?
(2)圖上的小河和小草的確很可愛,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小河與青草的故事。
出示課題:13、小河與青草
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
1、教師范讀,學生將不懂處用“-”劃出。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3、出示生字:
qīng hé duì néng dàozhù
青 草 河 邊 面 對 能 看 到 抱 住
defèn gān
長 得 水 分 干 枯
指名讀,正音,同桌互讀,開火車。
4、課文分幾自然段?
5、分小組朗讀自然段,正音,指導句間停頓。
三、學習生字
1、出示所有生字,自讀,同桌互相指正。
2、指名讀,正音,組詞。
3、怎樣記住這個字?
4、教師范寫。
5、學生描紅。
第二課時
(一)觀察圖畫,導入課文。
小朋友,你們看這是什么?這條小河是什么樣子的呢?現在再聽一下流水的聲音,你有什么感覺?
小朋友們看,這又是什么?這些小草是什么顏色呢(教學:青)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就寫了小河和青草的故事。哪個小朋友來說說“與”字的意思?除了“和”外,你還能用其他字來替換“與”嗎?
(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讀。
2、檢查自讀情況。
(1) 把生字寫在小黑板上,一行是拼音,一行是生字,請小朋友上來,用線把生字和它正確的拼音連起來。連好再請小朋友讀。
(2) 同桌互查讀課文。
(二)細讀課文,用心領會。
1、學習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1)示范讀第一自然段。
問:小河美嗎?如果你站在小河邊,你會說些什么?小草靠在彎彎的小河邊,它是怎么贊美小河的?
(2)如果你是小河,聽到這樣的贊美,心里高興嗎?小河怎么說的?(小實驗,為什么有了小草,水就學渾濁呢?你能從小河的話中找到根據嗎?)
(3) 指名讀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2、學習第四、五自然段。
分角色朗讀小草和小河的兩次對話,(體會他們的互依互助)
(三)學習生字,認真書寫(課堂練)
1、教師在田字格中范寫,并指導字形結構,位置大小及正確筆順。
2、學生練寫(先描后仿),教師巡回指導,及時糾正,學生錯誤的筆順及寫字姿勢。
(四)課外延伸。
回家后,想一想,有沒有人對你的成長出有幫助的,你是不是也要像課文中的小河、小草那樣表示感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