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河與青草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小河與青草》是國標版小學語文第一冊的一篇深受兒童喜愛的寓言故事,講的是小河與青草的一段對話,從中可以感知自然界萬物相互依存的道理,同時領悟到做人要謙虛謹慎,要多看到別人身上的長處.這篇課文融情于理,字里行間洋溢著童真童趣,很適合一年級孩子閱讀,但文中蘊含的深意學生在理解方面可能存在一定得困難,因此我認為理解對話的寓意是教學的難點.
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認知水平,我初定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復習,鞏固漢語拼音,學會本課7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10個只識不寫.理解本課新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能力目標: 通過觀察,練讀,討論,評價,欣賞,表演等方式來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朗讀能力,想象能力和表演能力.
情感目標:通過朗讀感受,讓學生感知自然界萬物相互依存的道理,領悟到做人要謙虛謹慎,要多看到別人身上的長處.同時激發學生學好語文,用好語文的興趣.
其中1,2兩個目標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而理解對話的寓意是教學的難點.
二,教學設計.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達到預設的教學目標,我打算兩課時完成.
第一課時主要是指導學生借助漢語拼音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學會本課7個生字,理解新詞的意思,指導書寫3個生字.為此我營造三個層面的讀,使學生的朗讀水平螺旋上升.首先示圖揭題,引導初讀課文,要求學生借助漢語拼音讀準字音.檢測時,側重糾正生字的讀音,尤其是前后鼻音的字.接著引導細讀課文,側重在字詞的意思的理解上,主要引導學生把字詞的意思帶入課文語境中,在語言環境中自讀自悟.最后引導學生再讀課文,給時間他們從容地想一想:自己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懂的讓學生對課文有個整體的感知.在學習字詞,指導書寫上,我準備以點帶面,重點分析"青"的書寫,強調第五筆是"豎",上下結構的字要上緊下松.其余的字則讓學生結合筆順表自能識字,訓練他們讀帖能力,培養良好的寫字習慣,提高書寫水平.
第二課時主要是精讀課文,進一步指導朗讀課文,重點指導感悟理解小河與青草的對話,通過生動的語言和形象地概述,讓學生愉快地進入情境,積極充當角色,自主讀,演,說,想象,感悟角色間的對話,理解故事所要表達的道理:自然界萬物是相互依存,做人要謙虛謹慎,要多看到別人身上的長處.指導書寫其余生字.下面我著重講第二課時的教學.
第一步設問導入,走進文本.
上課伊始,我先調動學生對初讀課文后的知識儲備,板畫小河,引導學生上臺貼青草圖,評議貼圖,引出第一段,指導學生讀讀句子,想想,修改畫面,感受"長滿了",指導感情朗讀.緊接著我以"這是一條怎樣的小河 河邊又長著一群怎樣的小草呢 "開啟下文的學習,進入第二環節.
第二步充分誦讀,巧破難點.這是本文的重點,主要抓住小河與青草的兩段對話來體會兩者間相互依存的關系,感受他們的謙虛與謹慎.
首先,讓學生自由讀讀課文,讀后問:這是一條怎樣的小河 小草呢 引領學生讀讀第二四兩段中小河與青草的話,抓住"真清啊""一眼能看到底" "碧綠碧綠""讓人喜愛", 結合圖片讓學生感受小河的清澈,小草的碧綠,激發學生對小河與小草的喜愛之情,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反復練讀,指導讀好感嘆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