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蝌蚪找媽媽》教學實錄
教學中教師應“先放后扶”,激活參與,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逐步掌握學法。既要大膽地“放”,又要精巧地“扶”。只有大膽地“放”,才能喚醒學生沉睡的自主意識,激活學生的參與意識,使“學生為主體”真正得到落實;也只有精巧地“扶”,學生才能舉一反三,活學活用,才能真正做到學會、會學。教師要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重點突破,在突破中教給方法,培養能力。要善于在課堂上讓學生以教材為例子,學習語言的規律;以教材為拐棍,嘗試語言的練習;由教材作遷移,形成語言的技能……這樣,學習不再是學生的負擔,而成了自主的樂園,學生能充分享受到學習的樂趣。
總之,要讓我們的語文課堂充滿活力就一定要把它變成學生樂于學習的場所,讓學生在課堂上充分“動”起來,學得有滋有味,有聲有色,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語文課堂教學。正如葉圣陶所說:“上課之時主動求知,主動練,不徒坐聽老師之明說。”在網絡時代的今天,只有讓學生“靠自己的能力”去學習,學生獨立自主學習,進而才能學會生存,形成獨立自尊的健全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