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想象的空間──《棉鞋里的陽光》教學片斷及反思
給孩子想象的空間──《棉鞋里的陽光》教學片斷及反思
一年級的孩子都是5~6歲,他們沒有什么生活的閱歷,有的只是豐富的想象,所以在閱讀教學中我最大限度的給孩子想象的空間,并給孩子說話的機會和勇氣。
這是我在閱讀教學《棉鞋里的陽光》中的一個片段:
【課文簡介】課文用樸實的語言寫了一位母親給婆婆曬棉被這一舉動,從而濡染了兒子小峰幼小的心靈。文章含而不露地給人以啟示,親情的溫馨撲面而來。
【片段文本】
媽媽說:“棉被里有棉花,讓陽光鉆進棉花里,你說暖和不暖和?”
這句話內容簡單,無須進行講解。而是反反復復地通過多種方式指導孩子們去朗讀。
通過了諸多環(huán)節(jié)的朗讀后,孩子們對這句話應該已經理解。我什么也不講便開始向孩子們發(fā)問了:
師:大家請看,現在正是陽光明媚的春天,燦爛的陽光已經透過窗戶鉆進我們的教室里來了。誰能說說,陽光鉆進了我們的教室會怎樣呢?
(這個問題好象和課文的內容沒有什么聯系,孩子們一下子沒有反映過來)
師:(面帶微笑,邊笑邊向孩子們擠眼)會怎么樣?開動腦筋想想,我們還有親身的體驗呢!
生1:陽光鉆進我們的教室,我們的教室就很亮。
生2:陽光鉆進我們的教室,我們就很暖和。
師:(笑著點頭,并向他們伸出大拇指)你們兩個的小腦瓜真會想象,棒極了!老師好喜歡你們的。
(這兩個回答是根據學生的實踐經驗所得來的,一年級的孩子能夠用比較準確的語言把自己親身的感受表達出來就已經很不錯了,老師理所當然應該表揚。但我沒有就此停止,根據 十幾年的課堂教學經驗,我相信這些小家伙說不定還會想些連我都沒有想出的答案的,于是我鼓勵孩子們再去想象。)
(這期間有很長一段時間的緘默,估計孩子們真的是在想,因為看見前面的兩個同學都得到了老師的稱贊和喜歡。此時的老師一點都不急,只是不做聲并一個勁看著孩子們微笑,給足時間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里去進行想象。不做聲為的是怕打斷孩子們想象的思路,微笑為的是給孩子們大膽想象的勇氣。)
生3:陽光鉆進我們的教室,我們的教室就成了一片草地。
(很明顯,這個答案既出乎了老師的意料,同時也不是很準確。我的第一個反映是:這是瞎想。本想否定的,但又想這個想象雖不準確但很獨特,況且這是孩子們“深思熟慮”后的第一個答案,如果一否定就打消了孩子們往下想象和敢于表達的勇氣。)
師:(只笑不答)
(生一看老師在笑,以為是對他的表揚,包括其他的同學都以為老師是肯定了剛才那位同學的想象的。)
(就在我還沒有從“一片草地”的回答中完全反映過來的時候,在前面這位同學的啟發(fā)下,更為豐富的想象和更為精彩的語言誕生了。)
生4:陽光鉆進了我們的教室,我們的教室就成了一個美麗的大花園。
(我一怔,心想,怎么還是想得不沾邊呢。但下意識的,我反問了一句。)
師:為什么你要這么想呢?
生4:我們的教室就像美麗的大花園呀!
(我還沒有來得及答話)
生5:(搶起來答)老師你不是說過,我們就是花朵么?
生6:(搶起來答)老師說過的,我們是祖國的花朵,老師是辛勤的園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