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貓》教學設計
(播放熊貓玩耍片段,讓孩子們在開心愉悅中理解大熊貓小時候的頑皮與可愛。)
3、自讀課文,找出大熊貓小時候的句子。(出示句子,指名讀,齊讀)
4、熊貓長大以后又是什么樣子呢?(出示句子,指名讀,齊讀)
5、出示句子練習。
【此環節意在培養學生的說話能力和思維能力,積累詞語_來_去!
三、學習第四自然段
咱們小朋友真聰明!道道難關都能順利通過。看,聰明的熊貓也找到了它喜歡吃的竹葉、竹筍了。瞧,它抓著一大把竹葉吃的多香。。ǔ鍪緢D片,生齊讀文字)
四、拓展總結
1、今天,我們了解了大熊貓這么多的知識,它那么珍貴、可愛。你們那么喜歡它,此時此刻,你最想對它說些什么?(出示圖片)【此環節讓學生直面大熊貓,身臨其境,有助于激發學生思維,說出自己最想說的話!
2、聽到孩子們的話,大熊貓很開心,它也有話對你們說:謝謝孩子們,在我們這個美麗的地球上,還生活著許多和我一樣珍稀的動物。有了你們的關心和愛護,我們一定會生活的更加快樂、幸福。
3、大熊貓保護區的叔叔阿姨們,看到我們這么喜歡大熊貓,特意給我們班的小朋友送來一份禮物,我們一起來欣賞吧!(播放視頻)【此環節意在使學生在輕松快樂中結束本節課的學習,也很自然地激發他們熱愛大熊貓、保護大熊貓的感情!
五、布置作業
每人畫一只可愛的大熊貓,并涂上顏色。
《大熊貓》教學反思
我教完《大熊貓》一課后,反思如下:
一、猜謎導入。
在導入時,我以猜謎語的方式導入。學生的學習熱情在觀積極思考中被調動起來,為全文教學創設了一個很好的“樂學”氛圍,奠定了學習文本的感情基礎。
二、以讀為“本”。
小學各學段都要重視朗讀。讀是學習語文的一扇窗口,也是感受語言,訓練語感的基本方式。在教學中,我運用多種方式讓學生進行朗讀,如:引讀、集體讀、部分讀、范讀、選自己喜歡的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在瑯瑯的讀書聲中, 以讀來理解課文,感受課文。讓學生感受大熊貓的外形可愛,小時候的活潑可愛,長大后睡覺的樣子可愛,以及它吃竹葉時的樣子可愛,從而體會到大熊貓是許多珍奇動物中最可愛的一個,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感悟。
三、拓展延伸。
為了給學生創造性的學提供一個空間,我在課前布置了拓展性的作業:收集一些有關大熊貓的知識。培養了學生收集資料的能力,激發學生的成就感。
這堂課體現了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的新理念,讓學生動手動腦去搜集資料、去讀書、去思考,主動地獲取知識。不足之處也是很明顯,時間不充裕,如讀的不夠充分,不到位,精讀部分能讀懂了,但離讀美還有一些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