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六”個字,教活一篇文──《小蝌蚪找媽媽》教學設計
四、引──巧妙過渡,渾然一體
在整堂課的教學中,為了讓學生順利地從一個知識點的學習轉向另一知識點,我巧妙地設計了如下過渡語:
同學們,這篇課文不但語言優美,畫面更加生動,下面請大家欣賞第一幅圖──池塘里的小蝌蚪。(播放軟件)
小蝌蚪雖然生活得很快活,但是沒有媽媽,他們總覺得生活中缺少什么。這不,他們正商量著一起去找媽媽呢,他們找呀找,終于找到了自己的媽媽,原來就是一保可愛的大青蛙。(貼出青蛙圖)
課文中青蛙媽媽說:孩子,你們已經長成青蛙了。快跳上來吧。同學們,你們知道小蝌蚪是什么時候長成青蛙的嗎?課文中哪些地方寫到了他們的身體發生了變化?
小蝌蚪,你們找到媽媽,多虧了誰的幫助啊?(引出二、三自然段內容)
青蛙是人類的朋友,是莊稼的保護神,農民伯伯親切地稱之為“護谷神”。為了讓這位朋友生活得更舒適、安全些,我們作為他的朋友,應該用心去愛護關心他。同學們,你們能為他做點什么嗎?(環保教育)
五、板──畫龍點睛,提綱挈領
這篇課文的板書,我試圖把“文字”與“圖片”結合起來,突出趣味性,體現板書的“美”。
小蝌蚪找媽媽
六、讀──讀中悟情,積淀語感
語文是重要的交際工具,學習語文,就是為了掌握這個重要的交際工具,既積累語言,積淀語感。于永正說過:掌握自行車、汽車等代步的工具的最好的方法就是首先擁有。車子可以買,語文呢?語文得靠讀、背。
這是一篇童話故事,也是一篇很好的朗讀訓練范文。文中有三段對話,教學時指導學生體會對話的語氣,從中學習交際,這也是本文的一個重要教學任務。
指導小蝌蚪與鯉魚媽媽的對話朗讀,應強調讀出禮貌的語氣;指導小蝌蚪與烏龜的對話時,應讀出急切的語氣;指導小蝌蚪與媽媽的對話時,應讀出高興,愉悅的語氣,體會母子相逢激動的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