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語文松鼠和松果教案學案
教案、學案一體化設計
課題
松鼠和松果
課時
2課時設計人
教學目標設計1認識“聰、活”等11個生字,會寫“以、后”等6個字。 2在讀文中感悟小松鼠的環保行為,練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能復述童話。 3初步感受回報自然、植樹造林的重要,愿意參加植樹,認養樹木等活動。教學方法設計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學習特點,我把重點放在識字和朗讀上。識字應該目標明確、方法多樣,朗讀要有目的、有步驟地進行。根據本課的重點以及新課標的精神,課中我讓學生主動探究地學習,在學習中學會合作交流,增強合作意識,并培養學生動手、動腦、動口的能力和在生活中發現學習的能力、收集資料的能力。
教學程序設計
教材處理設計
師生活動設計一、創設情景、揭示課題.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三、合作交流,學習新字.一、在導入時,我采用出示課件內容引出課題,同時啟發學生看課題質疑,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三、識字環節:在識字教學中,我把握“多識少寫”的學理依據,提高識字教學的效率。我采取先呈現帶生字的詞語,從詞語中提出“生字”,運用多種形式熟讀生字后,讓學生通過觀察、小組討論如何識記住這些生字?然后呈現帶有生字的句子,讓這些字回到不同的語言環境中,看看學生“換了環境還能認識它們嗎?”一、同學們,你們喜歡小松鼠嗎?看,有兩只可愛的小松鼠今天要和我們一起上課呢?(cai課件演示:兩只小松鼠在樹上跳來跳去,還和小朋友打招呼)你們了解小松鼠嗎?誰來說一說?板書課題:松鼠與松果齊讀課題。師:看到這個課題以后,你們想到了什么?二、1、聽老師朗讀課文。2、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準音。3、指名讀課文,重點評價字音;再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一遍課文。4、試說說你讀懂了什么?如果學生不能復述課文內容,教師可引導進行。三、1、出示詞語自己讀一讀,認一認。2、指名讀。3、去掉拼音“開火車”讀詞語。4、出示生字卡,誰想當小老師來試著教同學們讀讀。5、小組合作交流,討論如何記住這些生字?想交流哪個字就交流哪個字?6、出示帶有生字的句子,學生試讀。
教學程序設計
教材處理設計
師生互動設計四、朗讀感悟,理解課文.五、拓展延伸,想象升華.四、朗讀感悟是課文的另一重點,我緊扣課文內容的情感線:高興、擔心、快樂,在課件出示第一幅插圖后,讓學生帶著高興的語氣朗讀,隨機出示第二幅插圖后,觀察提問:“為什么松鼠每次摘松果,吃一個,就在地里埋下一個”讓學生自讀自語。然后根據學生回答,出示兩個重點句:“如果光摘松果,不栽松樹,總有一天,一棵松樹也沒有了”和“沒有了松樹,沒有了森林,以后到處光禿禿的。小松鼠、小小松鼠、小小小松鼠……他們吃什么呢?到哪兒去住呢?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體會松鼠的心情,再讀感悟時,特別是省略號,引領學生去發現森林其他動物的擔憂。當學生明白出除了小松鼠之外,其他小動物出同樣離不開森林,抓住契機,再次出現中心句:松鼠每次摘松果,吃一個,就在地里埋下一個”,讓學生再讀感悟,學生在讀中情感得到升華,深深體會文章內涵。五、最后總結學習時,抓住問題“以后會是什么樣子呢?咱們把它畫出來”為了節省時間,讓學生事先畫好松樹,上臺貼一貼,通過這樣的形式、把一片茂密的松樹林展現在孩子們面前,讓孩子們直觀地感受小松鼠的聰明。同時感受小松鼠,小小松鼠,小小小松鼠生活在這樣的森林里的幸福和快樂。從而領悟到:在向大自然索取的同時,一定不要忘記回報大自然。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永遠擁有一個美好的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