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教學反思 多篇
兩個教學重點都完成之后,最后進行擴展練習,讓學生所學的知識能夠完全消化吸收。由課件出示四季的美景圖讓學生欣賞,并指導學生以其中一幅為例編一首兒歌。
我覺得這節課的教學設計基本體現了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的特點,讓學生在游戲活動中學習。但仍有許多不足之處:首先,識字環節的層次不夠清楚,識字環節應從帶拼音的生字認讀到不帶拼音的生字認讀。其次,對于學生回答問題的點評的語言以及過渡的語言還需錘煉。在課堂上對于學生的回答應多鼓勵,評價的語言要豐富。再次,需加強課堂的組織教學。這也需要通過老師語言的魅力、課堂的節奏等多方面來使學生注意力集中,配合老師,共同學習。
《四季》教學反思
上完《四季》一課,心里不知道是喜多一點還是憂多一點。現在我來說說一個重要的收獲,就是我在課堂上讓學生一邊讀書一邊想象,讓他們讀出歡快的語氣,還有調皮的語氣,學生爭先恐后地讀。我覺得我們低年級的語文課上就要教給學生方法,扎扎實實地進行朗讀訓練。回顧自己的教學流程,主要體現了以下兩個方面的特點:
一、課始提問,激發讀書興趣
托爾斯泰曾經指出:“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興趣。”然而,興趣不是學生自發產生的,它有賴于教師采用恰當的教學手段去激發。
在片斷一的教學中,我先提問:“一年有幾個季節?”學生的回答引出了課題—四季。“那誰來說說四季都有哪些特點,有哪些特別的事物?”學生紛紛舉手回答。接下來在優美、輕快的音樂和聲情并茂的朗讀中,學生初步感受到了詩歌語言的詞韻美、意境美、整體美,從而讓學生喜歡上《四季》這首詩歌。接著,我引導學生邊聽邊想象詩歌中描繪的幾種事物,并且試著說一說。這里,瑯瑯上口的語言,可愛的事物形象,很好地激發了學生朗讀的興趣,還有一些夸張的語氣,學生都踴躍地參與到朗讀中去,都想試上一試,希望得到老師的肯定。
二、教給方法,鞏固朗讀的興趣
古人授之以漁的道理我們都知道,學生已激發的閱讀興趣要保持,教師必須教給學生讀書方法,并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教學片斷二中,我在指導學生朗讀的時候,并不是空洞地對學生進行技術的指導,只是要學生閉上眼睛聽完我的示范朗讀之后,讓他們去發現我讀書的優點,知道讀書要有輕有重。學生說:“老師,我發現秘密了!你讀的時候可真可愛啊!真調皮啊!還有輕有重的!”然后告訴學生,老師之所以書讀得好,最重要的原因是“我呀,一邊讀書的時候,一邊就想到了尖尖的草芽。我非常喜歡那些嫩嫩的、綠綠的草芽。這樣一來,我就讀得好聽了,而且還露出了笑臉。” 學生從我的敘述中,知道了讀書的時候要一邊讀,一邊想象,還可以笑著讀,我巧妙地將閱讀的方法滲透在了朗讀指導之中。這樣,猶如春雨“隨風潛入夜”一般,達到“潤物細無聲”。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學生在課堂上,邊讀邊想,邊想邊讀,興趣非常濃厚。雖然學生讀書的水平還顯得很稚嫩,但是我完全被學生那種讀書時表現出來的積極的興趣,和他們投入的神情所感動了。
事實證明,放飛學生想象的翅膀,讓學生一邊讀書一邊想象,再現情景法,讓學生能真切地感到,學生才能讀好書,真正讀出語言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