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和云彩教學反思
師:從樹杈里看月亮,大樹是不動的,從樹杈里看,我們就能看出月亮沒有動,而云彩很快跑過去了。你覺得李小文是個什么樣的小朋友呢?
生:他很愛動腦筋。
師:對,我們在遇到問題時,要像李小文那樣善于動腦筋,解決問題。小朋友想一想,我們還有什么辦法可以證明跑得快的是云彩不是月亮呢?
生面面相覷?吹綄W生都沒有頭緒,我就提醒學生再讀讀課文,想想李小文的辦法。
師:請大家再讀讀課文,想想李小文是用什么辦法證明的,我們還可以怎么做。
生自由朗讀課文之后,經過思考,許多小手舉起來了。
生:我盯著月亮看。
生:我把手放在眼睛前面,看到底是月亮跑得快還是云彩跑得快。
師:這個辦法想的很好,但是手一直舉著不累嗎?有沒有更好的方法呢?
生:我從窗子里看月亮和云彩,窗子不動,我就能看出是誰跑得快了。生:我站在樓房的旁邊看,月亮在樓房旁邊,我就能看出是云彩在總了。
師:這兩個同學很會動腦筋,李小文選的是大樹,這兩個小朋友也選了不會動的東西,而且是比較大的物體,這樣就能看得比較清楚了。教后反思:
關于物體的運動與靜止的問題,涉及到采用哪個參照物,如果講解得過深,學生聽不懂,因此我只進行了簡單的介紹,但是學生還是不能立刻想出方法。這時候我又想到了課文,李小文的辦法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啟發,所以我引導學生再次朗讀課文,看看李小文的方法有什么好處,學生經過朗讀思考,對課文的理解加深了,很快就想出了類似的好辦法。
《月亮和云彩》教學反思
《月亮與云彩》一課主要寫的是一個晚上,幾個小朋友看見月亮在云中穿行,爭論究竟是月亮還是云彩跑得快的事。而李小文用在樹杈里看月亮的辦法,證明跑得快的是云彩不是月亮。整堂課上完,覺得有幾個方面做得還是比較不錯的:
興趣是最好的學習驅動器”,學生有了學習積極性,就會產生了探究的欲望,就能進入良好的學習狀態。這堂課我通過圖片演示,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更好的解決課文難點。如“穿行”一詞對一年級小朋友來說理解起來很有難度,我通過圖片演示的形式,演示月亮穿行的過程。學生在觀看的過程中自然就明白了穿行的意思,同時理解“明、暗”兩字的意思,同時也了解到他們是一組反義詞。
本課也有很多句型練習:“一會兒……一會兒……”“是……不是……”如教到“他們看見月亮在云彩里穿行,一會兒暗,一會兒明。”就讓學生用“一會兒……一會兒……”造句,不拘泥于課文中的,學生說了很多課外的內容,拓寬了知識面。
接著,學生通過自讀、分角色朗讀對話、男女生賽讀等形式,在讀讀悟悟中知道怎樣看出是云彩走得快,而不是月亮走得快,理解了課文內容。知道李小文是通過認真觀察,從而發現事實真相的。懂得應向李小文學習,看問題,認識事物,不能只看表面現象;要采取一定辦法認真觀察,仔細分析研究,才能得出正確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