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只小獅子》第一課時說課設計
一、說教材1、教材分析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二冊第27課《兩只小獅子》!秲芍恍—{子》是一篇挺有意思的童話故事。課文主要講述了兩只小獅子的不同生活態度:一只小獅子非常勤奮,每天練習生活的本領;另一只卻認為憑著父母的地位和本領能生活得很好,于是整天懶洋洋的曬太陽,什么也不干。通過一勤一懶兩只獅子的對比,以及獅子媽媽對懶獅子的教育,告訴學生從小應該勤奮學習,學會生活的本領,不能依靠父母生活。
這篇課文篇幅較長,表現形式以對話為主。
2、學習目標
根據我對教材的理解以及對一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天動、富于想象的特點的認識,特制定了如下三個教學目標,力求在各個教學環節中貫穿以情、趣的激發為基礎,以讀的訓練為主線,力求體現語文學科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統一的特點。
1)知識技能目標:認識11個會認字;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過程方法目標:通過創設情境、朗讀感悟、互動探究,努力激活教與學的氣氛,力求教學過程的生動活潑。
3)情感態度目標:從內心喜歡閱讀、朗讀童話故事;明白從小應該勤奮學習,學會生活的本領,不應該依靠父母生活的道理。
3、教學重點、教學難點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閱讀……以利于積累、體驗、培養語感。”尤其是對一年級學生更不能做過多的講解,而應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因為考慮到學生的認知規律,以及他們的閱讀能力,要在語言文字中準確把握所蘊涵的情感世界,真正品出語言的味道來,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本課的教學難點是:理解課文中所描繪的小獅子勤學苦練,懶獅子懶洋洋的什么也不干,體會媽媽對他的教育。
二、說教法學法
在這堂課中,為充分體現“學生主體、教師主導、朗讀主線”的原則,根據教材特點和配合學生的年齡特點,主要采用情境教學法、情感朗讀理解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為學生營造一個民主、生動、活潑的學習環境。學法則以誦讀、發現、感悟、體驗為主,旨在讓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全程參與,主動獲取知識。
三、說教學程序
新課標指出:教師應努力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讓他們在感興趣的、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體驗
,有所感悟和思考,從而真正成為語文學習的主人。本著這樣的指導思想,特將本堂課的教學思路擬訂為:激趣導入、感受樂趣——研讀課文、體驗樂趣——拓展思維、升華樂趣——布置作業、延伸樂趣。
。ㄒ唬┘と、感受樂趣
眾所周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一點對于低年級學生尤其重要。創設好的教學情境,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自然地進入學習情境,形成良好的課堂學習氣氛。常言道:良好的開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于是,上課伊始,我就創設情境,激趣導入,讓學生感受樂趣。
首先我一邊用課件演示一列火車駛入大森林,一邊高興地說:“小朋友,咱們一起坐上火車去大森林里玩玩吧!”接下來出示獅子媽媽一家人的圖片,說: “瞧,誰來歡迎我們了,咱們和他們打個招呼吧!今天這節課我們就去獅子媽媽家做客,好嗎?”這種情境的創設讓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從而激發了他們學習的興趣,自然地引出了本課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