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的傳說(精選5篇)
筷子的傳說 篇1
教學目標 1、 認識生字8個,繼續使用部首查字法查生字。
2、 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 能根據畫面內容想象,編個“傘的傳說”
4、 明白生活是創造的源泉。
教學重點和難點 認識生字、正確流利朗讀課文。
教學媒體 媒體、生字卡片
課前學生準備 熟讀課文,圈出生字
教學流程 一.導入 新課
1.我們平時吃飯要用哪些餐具?板書:筷子
“筷子”可以說是我們吃飯時常用的一種餐具。關于它,還有一個傳說呢!同學們一定想了解吧。揭示課題。齊讀課題。<
2.理解“傳說”的意思。(人們口頭上流傳下來的關于某人某事的敘述。) 二.初讀課文
1.帶著要求自學課文:
(1)讀準生字的音,讀通課文。
(2)筷子是什么時候、什么國家的人發明的?
(3)傳說中“筷子”是怎么來的?
(4)課文中說到的筷子有哪些種類?
(5)全世界使用筷子的人數有多少?他們大多生活在什么地方?
2.討論交流。
(1)檢查字詞。
(2)分段讀課文,回答問題。<
三.學習第1、2段
1.朗讀第1段,要求讀得正確、流利。
a.用上“三千年前”“傳說”“中國人”“發明”“筷子”這幾個詞說一句話,要求不同于課文句式。< 例:傳說中國人在三千年前發明了筷子。< 傳說中國人是在三千年前發明筷子的。< 傳說是中國人在三千年前發明了筷子。< 傳說筷子是中國人在三千年前發明的。< 筷子是中國人在三千年前發明的,這是一個傳說。< 中國人在三千年前發明了筷子,這是一個傳說。
b.知道了筷子是中國人在三千年前就發明了,你有什么感受?
c.有感情地朗讀第1段。
2.默讀第2段。邊讀邊想這一段主要講什么?是按什么順序寫的?討論。< (1)這段共有幾句話?哪幾句話寫了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2)請你用上“先...接著...最后...”說說“快子”名稱的由來。< 再用上“因為...所以...又因為...所以...還因為...所以...”說說“快子”名稱的由來。
(3)給“順手”找近義詞。
(4)朗讀第2段。< 3.感情朗讀1、2兩段。
教學效果反饋 教學中,在學生整體感知了課文后,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填空來幫助學生理解,--------(誰)發現-----------(什么)可以----------(怎么樣)。于是就發明了-----------(什么)。新授課結束后,我又讓學生用上面這個填空說說你還知道哪些傳說?鍛煉學生的說話能力,有個別學生說得較好。
筷子的傳說 篇2
一.教學要求
1.知道筷子是我們的祖先在三千年前發明使用的,知道世界上許多國家的人都喜歡用筷子吃飯,感受做一個中國人的自豪。
2.會正確地拼讀注音的字,能理解“傳說、比賽、攪動”等詞語的意思。
3.能運用本單元學到的默讀方法邊讀邊思考,自己讀懂課文,并知道第2自然段是按事情發展順序寫的。
4.找出有頓號的句子,初步了解頓號的用法,并試著將傳說復述給家長聽。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筷子的由來和傳說。培養學生民族自豪感。
難點:用自己的話說說筷子的由來。
三.教學時間 2課時
第1課時
教學要點
初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學習第1、2自然段。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新課
1.我們平時吃飯要用哪些餐具?板書:筷子
“筷子”可以說是我們吃飯時常用的一種餐具。關于它,還有一個傳說呢!同學們一定想了解吧。揭示課題。齊讀課題。
2.理解“傳說”的意思。(人們口頭上流傳下來的關于某人某事的敘述。)
二.初讀課文
1.帶著要求自學課文:
(1)讀準生字的音,讀通課文。
(2)筷子是什么時候、什么國家的人發明的?
(3)傳說中“筷子”是怎么來的?
(4)課文中說到的筷子有哪些種類?
(5)全世界使用筷子的人數有多少?他們大多生活在什么地方?
2.討論交流。
(1)檢查字詞。重點:燙tang 皇huang 倆lia 嫌xian
(2)分段讀課文,回答問題。
三.學習第1、2段
1.朗讀第1段,要求讀得正確、流利。
a.用上“三千年前”“傳說”“中國人”“發明”“筷子”這幾個詞說一句話,要求不同于課文句式。
例:傳說中國人在三千年前發明了筷子。
傳說中國人是在三千年前發明筷子的。
傳說是中國人在三千年前發明了筷子。
傳說筷子是中國人在三千年前發明的。
筷子是中國人在三千年前發明的,這是一個傳說。
中國人在三千年前發明了筷子,這是一個傳說。
b.知道了筷子是中國人在三千年前就發明了,你有什么感受?
c.有感情地朗讀第1段。
2.默讀第2段。邊讀邊想這一段主要講什么?是按什么順序寫的?討論。
(1)這段共有幾句話?哪幾句話寫了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2)請你用上“先...接著...最后...”說說“快子”名稱的由來。
再用上“因為...所以...又因為...所以...還因為...所以...”說說“快子”名稱的由來。
(3)給“順手”找近義詞。
(4)朗讀第2段。
3.感情朗讀1、2兩段。
四.作業 練習
(1)漁夫喝稀飯不快,是因為( )。
(2)一個漁夫得勝了,是因為。
(3)漁夫把兩根樹枝起名叫“快子”,是因為。
第2課時
教學要點
學習課文第3、4自然段;知道頓號的作用;熟讀課文,感受做一個中國人的自豪。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上節課的學習使我們知道了“快子”的由來,那“快子”是如何成了“筷子”的呢?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筷子的傳說》。
二.學習第3段
1.讀通讀熟第3段。
2.說說“快子”為什么成了“筷子”,想一想跟它的字形有什么關系。
3.填一填:筷子的種類很多,有、等。
4.課文中提到的筷子你見過嗎?除了課文中講到的筷子,你還知道有什么筷子?
5.講解頓號的用法。(表示句中并列詞或詞語之間的停頓,用頓號。)
想一想課文中“象牙筷”后面為什么不用頓號,而用逗號?
6.“嫌”是什么意思?想象皇帝會怎么嫌?
三.學習第4段
1.默讀第4段。
2.朗讀第1句話,說說明白了什么。指導讀出自豪的感情。
3.找出課文中有“頓號”的句子,讀一讀。
4.出示以下詞語進行語言轉換訓練:
使用筷子的人主要東方國家我國朝鮮日本越南新加坡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
運用多種句式說話,并試著加上標點,說說為什么這樣加。
5.朗讀第4段。
四.回顧全文,指導復述。
1.說說學了課文,你有哪些收獲。
2.請在課文中找出表示時間先后的詞語,根據這些詞語講講筷子的傳說.
3.大聲感情朗讀全文。
五.作業 練習
1.句子練習。
例:使用筷子的人大多生活在東方國家。
動物們喜歡生活在( )。
( )生活在海洋里。
( )生活在( )。
2.把筷子的傳說講給爸爸媽媽聽。
筷子的傳說 篇3
一.教學要求
1.知道筷子是我們的祖先在三千年前發明使用的,知道世界上許多國家的人都喜歡用筷子吃飯,感受做一個中國人的自豪。
2.會正確地拼讀注音的字,能理解“傳說、比賽、攪動”等詞語的意思。
3.能運用本單元學到的默讀方法邊讀邊思考,自己讀懂課文,并知道第2自然段是按事情發展順序寫的。
4.找出有頓號的句子,初步了解頓號的用法,并試著將傳說復述給家長聽。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筷子的由來和傳說。培養學生民族自豪感。
難點:用自己的話說說筷子的由來。
三.教學時間 2課時
第1課時
教學要點
初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學習第1、2自然段。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新課
1.我們平時吃飯要用哪些餐具?板書:筷子
“筷子”可以說是我們吃飯時常用的一種餐具。關于它,還有一個傳說呢!同學們一定想了解吧。揭示課題。齊讀課題。
2.理解“傳說”的意思。(人們口頭上流傳下來的關于某人某事的敘述。)
二.初讀課文
1.帶著要求自學課文:
(1)讀準生字的音,讀通課文。
(2)筷子是什么時候、什么國家的人發明的?
(3)傳說中“筷子”是怎么來的?
(4)課文中說到的筷子有哪些種類?
(5)全世界使用筷子的人數有多少?他們大多生活在什么地方?
2.討論交流。
(1)檢查字詞。重點:燙tang 皇huang 倆lia 嫌xian
(2)分段讀課文,回答問題。
三.學習第1、2段
1.朗讀第1段,要求讀得正確、流利。
a.用上“三千年前”“傳說”“中國人”“發明”“筷子”這幾個詞說一句話,要求不同于課文句式。
例:傳說中國人在三千年前發明了筷子。
傳說中國人是在三千年前發明筷子的。
傳說是中國人在三千年前發明了筷子。
傳說筷子是中國人在三千年前發明的。
筷子是中國人在三千年前發明的,這是一個傳說。
中國人在三千年前發明了筷子,這是一個傳說。
b.知道了筷子是中國人在三千年前就發明了,你有什么感受?
c.有感情地朗讀第1段。
2.默讀第2段。邊讀邊想這一段主要講什么?是按什么順序寫的?討論。
(1)這段共有幾句話?哪幾句話寫了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2)請你用上“先...接著...最后...”說說“快子”名稱的由來。
再用上“因為...所以...又因為...所以...還因為...所以...”說說“快子”名稱的由來。
(3)給“順手”找近義詞。
(4)朗讀第2段。
3.感情朗讀1、2兩段。
四.作業 練習
(1)漁夫喝稀飯不快,是因為( )。
(2)一個漁夫得勝了,是因為。
(3)漁夫把兩根樹枝起名叫“快子”,是因為。
第2課時
教學要點
學習課文第3、4自然段;知道頓號的作用;熟讀課文,感受做一個中國人的自豪。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上節課的學習使我們知道了“快子”的由來,那“快子”是如何成了“筷子”的呢?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筷子的傳說》。
二.學習第3段
1.讀通讀熟第3段。
2.說說“快子”為什么成了“筷子”,想一想跟它的字形有什么關系。
3.填一填:筷子的種類很多,有、等。
4.課文中提到的筷子你見過嗎?除了課文中講到的筷子,你還知道有什么筷子?
5.講解頓號的用法。(表示句中并列詞或詞語之間的停頓,用頓號。)
想一想課文中“象牙筷”后面為什么不用頓號,而用逗號?
6.“嫌”是什么意思?想象皇帝會怎么嫌?
三.學習第4段
1.默讀第4段。
2.朗讀第1句話,說說明白了什么。指導讀出自豪的感情。
3.找出課文中有“頓號”的句子,讀一讀。
4.出示以下詞語進行語言轉換訓練:
使用筷子的人主要東方國家我國朝鮮日本越南新加坡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
運用多種句式說話,并試著加上標點,說說為什么這樣加。
5.朗讀第4段。
四.回顧全文,指導復述。
1.說說學了課文,你有哪些收獲。
2.請在課文中找出表示時間先后的詞語,根據這些詞語講講筷子的傳說.
3.大聲感情朗讀全文。
五.作業 練習
1.句子練習。
例:使用筷子的人大多生活在東方國家。
動物們喜歡生活在( )。
( )生活在海洋里。
( )生活在( )。
2.把筷子的傳說講給爸爸媽媽聽。
筷子的傳說 篇4
之一
佚名
一.教學要求
1.知道筷子是我們的祖先在三千年前發明使用的,知道世界上許多國家的人都喜歡用筷子吃飯,感受做一個中國人的自豪。
2.會正確地拼讀注音的字,能理解“傳說、比賽、攪動”等詞語的意思。
3.能運用本單元學到的默讀方法邊讀邊思考,自己讀懂課文,并知道第2自然段是按事情發展順序寫的。
4.找出有頓號的句子,初步了解頓號的用法,并試著將傳說復述給家長聽。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筷子的由來和傳說。培養學生民族自豪感。
難點:用自己的話說說筷子的由來。
三.教學時間 2課時
第1課時
教學要點
初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學習第1、2自然段。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新課
1.我們平時吃飯要用哪些餐具?板書:筷子
“筷子”可以說是我們吃飯時常用的一種餐具。關于它,還有一個傳說呢!同學們一定想了解吧。揭示課題。齊讀課題。
2.理解“傳說”的意思。(人們口頭上流傳下來的關于某人某事的敘述。)
二.初讀課文
1.帶著要求自學課文:
(1)讀準生字的音,讀通課文。
(2)筷子是什么時候、什么國家的人發明的?
(3)傳說中“筷子”是怎么來的?
(4)課文中說到的筷子有哪些種類?
(5)全世界使用筷子的人數有多少?他們大多生活在什么地方?
2.討論交流。
(1)檢查字詞。重點:燙tang 皇huang 倆lia 嫌xian
(2)分段讀課文,回答問題。
三.學習第1、2段
1.朗讀第1段,要求讀得正確、流利。
a.用上“三千年前”“傳說”“中國人”“發明”“筷子”這幾個詞說一句話,要求不同于課文句式。
例:傳說中國人在三千年前發明了筷子。
傳說中國人是在三千年前發明筷子的。
傳說是中國人在三千年前發明了筷子。
傳說筷子是中國人在三千年前發明的。
筷子是中國人在三千年前發明的,這是一個傳說。
中國人在三千年前發明了筷子,這是一個傳說。
b.知道了筷子是中國人在三千年前就發明了,你有什么感受?
c.有感情地朗讀第1段。
2.默讀第2段。邊讀邊想這一段主要講什么?是按什么順序寫的?討論。
(1)這段共有幾句話?哪幾句話寫了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2)請你用上“先...接著...最后...”說說“快子”名稱的由來。
再用上“因為...所以...又因為...所以...還因為...所以...”說說“快子”名稱的由來。
(3)給“順手”找近義詞。
(4)朗讀第2段。
3.感情朗讀1、2兩段。
四.作業 練習
(1)漁夫喝稀飯不快,是因為( )。
(2)一個漁夫得勝了,是因為。
(3)漁夫把兩根樹枝起名叫“快子”,是因為。
第2課時
教學要點
學習課文第3、4自然段;知道頓號的作用;熟讀課文,感受做一個中國人的自豪。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上節課的學習使我們知道了“快子”的由來,那“快子”是如何成了“筷子”的呢?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筷子的傳說》。
二.學習第3段
1.讀通讀熟第3段。
2.說說“快子”為什么成了“筷子”,想一想跟它的字形有什么關系。
3.填一填:筷子的種類很多,有、等。
4.課文中提到的筷子你見過嗎?除了課文中講到的筷子,你還知道有什么筷子?
5.講解頓號的用法。(表示句中并列詞或詞語之間的停頓,用頓號。)
想一想課文中“象牙筷”后面為什么不用頓號,而用逗號?
6.“嫌”是什么意思?想象皇帝會怎么嫌?
三.學習第4段
1.默讀第4段。
2.朗讀第1句話,說說明白了什么。指導讀出自豪的感情。
3.找出課文中有“頓號”的句子,讀一讀。
4.出示以下詞語進行語言轉換訓練:
使用筷子的人主要東方國家我國朝鮮日本越南新加坡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
運用多種句式說話,并試著加上標點,說說為什么這樣加。
5.朗讀第4段。
四.回顧全文,指導復述。
1.說說學了課文,你有哪些收獲。
2.請在課文中找出表示時間先后的詞語,根據這些詞語講講筷子的傳說.
3.大聲感情朗讀全文。
五.作業 練習
1.句子練習。
例:使用筷子的人大多生活在東方國家。
動物們喜歡生活在( )。
( )生活在海洋里。
( )生活在( )。
2.把筷子的傳說講給爸爸媽媽聽。
筷子的傳說 篇5
一.教學要求
1.知道筷子是我們的祖先在三千年前發明使用的,知道世界上許多國家的人都喜歡用筷子吃飯,感受做一個中國人的自豪。
2.會正確地拼讀注音的字,能理解“傳說、比賽、攪動”等詞語的意思。
3.能運用本單元學到的默讀方法邊讀邊思考,自己讀懂課文,并知道第2自然段是按事情發展順序寫的。
4.找出有頓號的句子,初步了解頓號的用法,并試著將傳說復述給家長聽。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筷子的由來和傳說。培養學生民族自豪感。
難點:用自己的話說說筷子的由來。
三.教學時間 2課時
第1課時
教學要點
初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學習第1、2自然段。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新課
1.我們平時吃飯要用哪些餐具?板書:筷子
“筷子”可以說是我們吃飯時常用的一種餐具。關于它,還有一個傳說呢!同學們一定想了解吧。揭示課題。齊讀課題。
2.理解“傳說”的意思。(人們口頭上流傳下來的關于某人某事的敘述。)
二.初讀課文
1.帶著要求自學課文:
(1)讀準生字的音,讀通課文。
(2)筷子是什么時候、什么國家的人發明的?
(3)傳說中“筷子”是怎么來的?
(4)課文中說到的筷子有哪些種類?
(5)全世界使用筷子的人數有多少?他們大多生活在什么地方?
2.討論交流。
(1)檢查字詞。重點:燙tang 皇huang 倆lia 嫌xian
(2)分段讀課文,回答問題。
三.學習第1、2段
1.朗讀第1段,要求讀得正確、流利。
a.用上“三千年前”“傳說”“中國人”“發明”“筷子”這幾個詞說一句話,要求不同于課文句式。
例:傳說中國人在三千年前發明了筷子。
傳說中國人是在三千年前發明筷子的。
傳說是中國人在三千年前發明了筷子。
傳說筷子是中國人在三千年前發明的。
筷子是中國人在三千年前發明的,這是一個傳說。
中國人在三千年前發明了筷子,這是一個傳說。
b.知道了筷子是中國人在三千年前就發明了,你有什么感受?
c.有感情地朗讀第1段。
2.默讀第2段。邊讀邊想這一段主要講什么?是按什么順序寫的?討論。
(1)這段共有幾句話?哪幾句話寫了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2)請你用上“先...接著...最后...”說說“快子”名稱的由來。
再用上“因為...所以...又因為...所以...還因為...所以...”說說“快子”名稱的由來。
(3)給“順手”找近義詞。
(4)朗讀第2段。
3.感情朗讀1、2兩段。
四.作業 練習
(1)漁夫喝稀飯不快,是因為( )。
(2)一個漁夫得勝了,是因為。
(3)漁夫把兩根樹枝起名叫“快子”,是因為。
第2課時
教學要點
學習課文第3、4自然段;知道頓號的作用;熟讀課文,感受做一個中國人的自豪。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上節課的學習使我們知道了“快子”的由來,那“快子”是如何成了“筷子”的呢?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筷子的傳說》。
二.學習第3段
1.讀通讀熟第3段。
2.說說“快子”為什么成了“筷子”,想一想跟它的字形有什么關系。
3.填一填:筷子的種類很多,有、等。
4.課文中提到的筷子你見過嗎?除了課文中講到的筷子,你還知道有什么筷子?
5.講解頓號的用法。(表示句中并列詞或詞語之間的停頓,用頓號。)
想一想課文中“象牙筷”后面為什么不用頓號,而用逗號?
6.“嫌”是什么意思?想象皇帝會怎么嫌?
三.學習第4段
1.默讀第4段。
2.朗讀第1句話,說說明白了什么。指導讀出自豪的感情。
3.找出課文中有“頓號”的句子,讀一讀。
4.出示以下詞語進行語言轉換訓練:
使用筷子的人主要東方國家我國朝鮮日本越南新加坡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
運用多種句式說話,并試著加上標點,說說為什么這樣加。
5.朗讀第4段。
四.回顧全文,指導復述。
1.說說學了課文,你有哪些收獲。
2.請在課文中找出表示時間先后的詞語,根據這些詞語講講筷子的傳說.
3.大聲感情朗讀全文。
五.作業 練習
1.句子練習。
例:使用筷子的人大多生活在東方國家。
動物們喜歡生活在( )。
( )生活在海洋里。
( )生活在( )。
2.把筷子的傳說講給爸爸媽媽聽。
◆[2003年11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