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水不忘挖井人》第二課時教學設計(精選17篇)
《吃水不忘挖井人》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1
教學過程:
一、讀題導入。
1.出示:9吃水不忘挖井人
師: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第九課,一起讀課題。
2.復習:
出示詞語:瑞金城沙洲壩毛主席很遠
領導戰士鄉親以后
指名拼讀,開火車去拼音讀。
二、精讀課文。
1.認識毛主席。
師:請大家打開課本,聽課文錄音,想一想課文寫的是誰的故事,寫了一個什么故事?
(生聽錄音后指名說。)
師:想知道毛主席的更多情況嗎?(播放課件,了解毛澤東的相關事跡。)毛主席是這么偉大的一個人,那么他會與一口井發生什么樣的故事呢?我們先去看看那口井吧!
2.由井導入學習第三自然段。
指導觀察課文中的插圖:用自己的話說一說井的樣子。
課件出示課文第三自然段。
師:課文第三自然段就寫了這口井的情況。誰來讀一讀?(指名讀)
師:誰來說一說你知道了什么?
師:老師還想知道,這口井在什么地方?為什么要在井旁邊立一塊石碑,還要刻上:“吃水不忘挖井人,時刻想念毛主席”呢?咱們一起到課文中去找一找,好嗎?
3.學習第一、二自然段。
師:請小朋友們自己輕輕讀一讀課文,用“——”畫出這口井在什么地方?用“﹏﹏”畫出為什么要在井旁邊刻上:“吃水不忘挖井人,時刻想念毛主席”?
指名說,相機分別出示第一、二自然段,并分別學習。
①學習第一自然段。
出示第一自然段,指名讀。
師:說說你還知道了什么?你能把這些知識通過讀告訴我們大家嗎?
再次指名讀,齊讀。
②學習第二自然段。
出示第二自然段,指名讀。
師:沙洲壩的村民們遇到了什么困難?(沒有井)想象一下,沒有井的情況下村民是怎樣才把水挑回來的?
師:是誰解決了這個難題?他是怎樣解決的?你覺得挖井簡單嗎?想一想他們可能遇到什么困難?
出示填空:村子里沒有井,吃水要到很遠的地方去挑,所以毛主席。
毛主席帶領戰士和鄉親們挖了一口井,是因為。
師:誰來填一填?
師:你覺得毛主席怎么樣?
師:是啊,毛主席是這樣關愛他的人民,所以鄉親們在井旁邊立了一塊石碑,上面刻著——(出示,學生齊讀:吃水不忘挖井人,時刻想念毛主席。)
師:小朋友們,你們被毛主席感動了嗎?讓我們用一顆感動的心再一次讀課文。(齊讀課文。)
4.小結課文。
師:挖井人還包括那些幫助過我們的人,我們不能忘了挖井人,也不能忘了那些幫助過我們的人。
《吃水不忘挖井人》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會寫“忘、主、席、導、革、便、雜、民、旁、念”10個生字。
2、學會“洲、壩、挑”等10個生字。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
1、借助拼音,通過自學、互學,讀準字音,認清字形。
2、在朗讀中悟情,表達出對毛主席的崇敬之情。
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閱讀課文,了解毛主席是怎樣關心人民疾苦,為人民解決困難,造福人民的。體會鄉親們對毛主席的感激之情。初步懂得飲水思源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1、學會本課的生字詞。2、在熟讀的基礎上,了解詞句的意思。
3、了解毛主席關心愛護人民群眾,為人民群眾解決吃水困難的事,體會鄉親們對毛主席的感激之情。初步懂得飲水思源的道理。
課時安排:兩課時
課前準備:詞卡、cai課件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1、初讀課文,讀準生字的音,把課文讀通順。
2、初步了解課文內容,知道挖井的人是毛主席、吃水的人是沙洲壩的鄉親們。
3、學習課文第1、2自然段。指導讀好1、2自然段。
4、學寫“主、席、革、便、旁、民”6個生字。
教學過程:略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1、學寫“忘雜導念”這四個上下結構的字。
2、學習課文3、4自然段,指導讀好3、4自然段。在讀中了解毛主席關心愛護人民群眾,為人民群眾解決吃水困難的事,體會鄉親們對毛主席的感激之情,初步懂得飲水思源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回顧上節課學習內容,讀1,、2自然段。
2、自然過渡,揭示本節課學習內容。
二、學習課文第三自然段
1、自由朗讀,說說毛主席是怎么做的呢?
井位確定后,毛主席立刻拿起工具,帶頭挖了起來。
通過理解“立刻”一詞,體會毛主席著急的心情,感情朗讀句子。
2、大伙是怎么做的?
大伙一起,挖的挖,鏟的鏟,干得熱火朝天。
理解“熱火朝天”一詞,感情朗讀句子。
3、井挖好后,毛主席又是怎么做的呢?
毛主席又親自下到井底,鋪卵石,墊木炭。
(1)讀句子。
(2)讀詞解詞:鋪卵石墊木炭
(3)仔細觀察插圖,說一說毛主席在井底的情景。
(4)感情朗讀,讀出對毛主席的敬佩之情。
4、一位老大娘手捧清泉,激動地說:“毛主席真是我們的大恩人哪!”。
(1)為什么老大娘說毛主席是我們的大恩人呢?
(2)感情朗讀,體會老大娘對毛主席的感激之情。
三、學習課文第四自然段
1、自由讀本段。
2、抓住句子:吃水不忘挖井人,時刻想念毛主席。體會人們對毛主席的想念。
四、總結升華。
五、律動:聽歌曲《太陽最紅毛主席最親》
六、學習生字:“忘雜導念”
七、板書設計:
7、吃水不忘挖井人
立刻拿 帶頭挖
渾濁——————————————→ 清泉
鋪卵石 墊木炭
大恩人
《吃水不忘挖井人》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表達對毛主席的崇敬之情。
2.初步懂得飲水思源的道理
3.在讀中認識“忘念”等12個生字
教學準備:
1.掛圖。
2.課前布置收集有關毛主席的圖片資料
一、激趣導入、解題
1.小朋友,今天我們來學習新課《吃水不忘挖井人》。(板書課題)誰知道“井”是什么樣的?它有什么作用呢?想一想“挖井”是件容易的事么?
2.齊讀兩遍課題,并認識“井、挖、忘”三個生字。再說說課文中的“挖井人”是指誰?“不忘挖井人”的“人”又是指誰?
3.出示毛主席的畫像。提問:這位爺爺誰認識?請大家把課前布置收集有關毛主席的圖片拿出來展示交流。 4.簡介毛主席生平及主要貢獻(可以先讓學生說)并相機出示生字卡片“席、導、革命、解”
二、朗讀課文
1.自瀆課文,借助拼音輕聲讀,標出自然段。要求:反復讀,讀準、讀通、讀流利。
2.反饋情況:能讀準,讀通、讀流利的同學舉手。小組自評。
3.教師范讀,學生聽后評價
4.學生模仿老師讀課文
5.分別指名3個同學,每個人讀一自然段,要求讀準音,相機指導全班朗讀。
6.四人小組分自然段輪讀,評價后組長獎勵。
7.老師引讀課文最后一段,感悟鄉親們對主席的崇敬之情。出示掛圖,指名解說圖意。
8.看圖找出相應的自然段讀。
三、有感情朗讀課文
學生選讀課文中的自然段,說說為什么喜歡這一自然段。
四、積累詞語
1.出示課件顯示“我會讀”里的詞語
2.學生自由讀,讀準字意
3.小組開火車比賽認讀
五、實踐活動
讀有關毛主席的故事,利用班會課進行故事交流。組織學生觀看電影《開國大典》。
《吃水不忘挖井人》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認識14個生字,會寫10個生字,體會詞語在句子中的作用以及表達效果。
2、了解課文圍繞打井主要講了哪幾件事,體會毛主席關心人民群眾的高貴品質。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體會人物情感,體會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來學習第十二版塊的內容—偉人的故事《吃水不忘挖井人》。請同學們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隨文識字
1、故事發生在什么時候?聽老師讀課文,注意聽準字音,認清字形。
2、你又認識了哪些字?把它用筆畫出來。
3、誰能說一說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三、通讀全文
四、作業設計
寫生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認讀詞語
指名讀課文,說一說課文講的是一件什么事?
二、研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1、故事發生在什么時候?
2、毛主席是怎樣發現當地的群眾吃臟水的呢?
他能想些什么呢?怎樣問的?老鄉是怎樣回答的?
聽了老鄉的話毛主席怎么樣呢?
從這句話可以看出毛主席是個什么樣的人?
毛主席做了幾件事?
3、指名讀第一件事。說一說開始時毛主席是怎樣做的?
4、為什么行不通?
5、毛主席又是怎樣做的?
一共打了幾次井?第一次打井遇到什么困難?
毛主席是怎樣解決的呢?
第二次打井毛主席是怎樣做的?
通過兩次打井你覺得毛主席是一個怎樣的領袖呢?
假如你是沙洲壩的人民你想對毛主席說什么呢?
三、通讀全文,再次理解課題含義。
四、作業設計
讀課文,把這個故事講給別人聽。
吃水不忘挖井人
吃水人 不忘挖井人
沙洲壩人 想念毛主席
《吃水不忘挖井人》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5
《吃水不忘挖井人》是篇傳統革命題材的文章,它離學生生活久遠,學生對毛主席是何人都不太了解,在教學中,我想方設法讓孩子接近偉人,體會沙洲壩村民對毛主席的恩情世代不忘的情懷。
一、憶苦,了解背景
《吃水不忘挖井人》是這篇傳統革命題材的文章,加上抽象的文字符號,很難引起學生是視覺的快感,上課開始我以童謠導入:沙洲壩,沙洲壩,三天不下雨,無水洗手帕。讓學生想象沒有水的苦惱,聯系自己的生活談談:“沙洲壩人民沒有水。。。。。。” 學生帶著缺水少雨的苦悶走進文本切切實實的生活場景中。
二、思甜,豐富過程
隨著對課文的理解,我讓學生化身自己為跟隨主席挖井的小戰士,把教室又變成了另外一幅熱火朝天的勞動場景:“小戰士,你拿的是什么工具?”“咦?小戰士,你的手怎么這么臟?”“小戰士,瞧你,滿頭大汗,休息一下吧?”“哎呀,小戰士,你的肩膀上都起水泡了,快停下來吧?”學生邊和老師對話,邊動作表演。我又出示了另一首民謠:紅井水,甜又清,手捧清泉想恩人。與剛才第一首民謠的鮮明對比,多側面的把村民不忘毛主席的恩情折射出來。
三、感恩,想象練說
課文最后在碑文“吃水不忘挖井人,時刻想念毛主席”中升華。這看似通俗直白的一句話由于立碑傳文而蘊含著深廣的意蘊。學生在個性化閱讀中,認知經驗的限制,他的理解、體驗往往不能一步到位。于是我問學生沙洲壩人民有了這口井會干哪些事?借以提供給學生幾種人物,村婦、農婦、行人,把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進閱讀中來,從多角度、多層次交流中感受這口井給人們生活帶來的便利,與當初沙洲壩吃水難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從心中涌起感謝毛主席的情懷。“吃水不忘挖井人”真正成為學生”感于內而發于外的現實語言。
語文教學是一個動態的過程,一個感悟、體驗的過程,一個生活的過程,語文教學就是一個將語文還原到一個具體的語文生活情境中,激活學生本原的語感和語用,在感性的實踐過程中發展和形成語文素養。在此方面,對課文的延伸方面還不夠到位,在以后的教學中應該注意這方面的教學。
《吃水不忘挖井人》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6
一)評價
1.“以學生為主體”得到較好的落實。
季老師教學的是一年級《吃水不忘挖井人》的第一課時。
在導入新課之后,組織學生自由讀課文,引導學生用自己的方式學習生字的音和義。為確保字音教學目標的達成,教師安排學生認讀不注音的含生字的新詞。在字音教學上,有齊讀,也有指名個別讀,通過個別讀適時進行字音的指導,并起到復習漢語拼音知識、鞏固拼讀音節能力的目的(如,前、后鼻韻母,平、翹舌音等)。字義教學,教師能采用分析字形(“忘”是“心”字底,用心記住就不會忘記)、找反義詞、說一句話、舊字帶新字和聯系學生實際等方法,幫助學生了解字義。字義教學努力做到字不離詞、詞不離句。
課文教學階段,教師比較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組織學生合作學習和交流匯報等學習活動。比如,教師引導學生看圖說話:“大家看著圖,圖中的鄉親對小朋友正在講話。如果你在場,你會怎么想,又會怎么說呢?”教師能讓多名學生說自己的想法。
總之,教師在課堂上努力給學生創造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盡可能減少教師的分析和較長的講解。
2.新的學習方式有所體現。
上述的學生自由讀課文、用自己的方式學習生字的音和義、引導學生看圖說話等學習活動就是學生的自主學習。季老師的課中安排了學生同位和小組的討論交流。這是合作學習。再如,對“吃水不忘挖井人,時刻想念毛主席”一句是什么意思,教師先組織學生組內交流,再讓學生在全班匯報。季老師還布置學生“回家把這個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請爸爸媽媽給你們講一講毛主席的故事”,這也是合作學習,是學生和家長的合作。探究性學習在這堂課中也在努力體現,如,學生比較“士”與“土”的區別,想想毛主席是個怎樣的人,說說“‘時刻’說明了什么”等。
3.比較重視教學資源的設計。
教學資源設計是新課程教學設計的重要內容和環節,其目的是做到“教師為學生服務”“教為學服務”,提高教學效果。季老師在課上,貼出文中插圖,以看圖讀文;播放歌曲《太陽最紅,毛主席最親》,渲染情境,以遷移情感。不僅有利于學生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也有利于情感目標的達成。
4.學生評價同學進入課堂,體現了評價主體多元的新觀念。如,指名學生朗讀課文,要求其他學生當小評委,認真聽,聽后評價。
二)思考——第一學段閱讀教學要突出“兩個重點”。
課后訓練題,是教學重點的反映。本課安排了兩道題,一是朗讀、背誦;二是認識新偏旁、寫字。可見,教學要突出“朗讀、背誦”和“識字、寫字”兩個重點。突出 “兩個重點”是為了做到“六簡”:教學目標簡明、教學內容簡約、教學環節簡化、教學方法簡便、教學媒介簡單、教學用語簡要,引領學生扎扎實實的學語文。
1.第一學段閱讀教學要“以讀為主”。
一、二年級閱讀課文淺顯易懂,明白如話,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就能了解課文內容;在學習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的過程中,能夠有所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學生朗讀、背誦課文,可以培養語感,積累語言。因此,要突出朗讀和背誦。第一學段閱讀教學,大體經歷初讀——熟讀——理解的讀幾個階段。
初讀,要把課文讀正確,要關注生字新詞、多音字、輕聲音節詞和長句子。一要調動學生的讀書興趣。二要先讓學生自己借助漢語拼音把生字表中的字和課文讀一讀,教師不要一開始就領讀。三要讓學生多讀幾遍(不能只讀一遍)。四要通過多種方式檢查學生的初讀情況(要少用齊讀,關注學困生),并給予針對性指導,如長句子教師可以范讀、領讀。
熟讀,要把課文讀流利。教師要設計讀的活動,如分組讀、輪讀、接讀,限時讀(在規定的時間內,多讀幾遍),給課文中的句子填空等方法。通過多讀,使學生把課文讀得通順流暢,比較熟練。
理解的讀,要求學生學習有感情的朗讀。教師一要鼓勵學生提出多次讀課文之后仍不知曉的問題,通過生生、師生合作,幫助學生解決疑問。二要聯系學生的經驗和生活實際,創設情境,渲染氣氛,幫助學生感受文章的思想感情。三要通過多種方式訓練學生的有感情朗讀,如范讀指引朗讀技巧,指名朗讀指點方法,角色朗讀體會情感,配樂朗讀感染移情等。總之,教師不要用講解、分析課文占用學生讀書的時間,要“以讀代講”,少一些講解、分析、提問,多一些朗讀、背誦。
2. 第一學段閱讀教學要突出“隨文識字”。
識字教學是一二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在識字的同時進行識字鞏固,學習詞句,積累語言材料。識字教學要注意以下幾點:
1) 字音要讓學生自己拼讀;字形要讓學生用自己的方式分析、記憶;字義要“字不離詞、詞不離句”“識用結合”,通過組詞、說句子,在用中了解。
2) 形象生動、靈活有趣、方法多樣的教給漢字的基礎知識和分析字形的方法。如,結構分析、生熟比較、猜字謎、編歌訣等。
3) 精心設計,講究策略。如,生字分散和集中相結合,易字集中、難字分散。又如,字音、字形、字義分步驟解決:初讀課文階段重點解決字音,熟讀課文階段重點解決字形(也可在“理解的讀”之后,分析難字,指導書寫),理解的讀階段重點解決字義。
4) 分清“會認”的字和“會寫”的字,減輕學生的識字負擔,把“我會寫”的字寫好,以培養良好的寫字習慣。
《吃水不忘挖井人》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7
【課前透視】
毛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位杰出領袖,他一生為了中國人民的解放,為了祖國的繁榮富強而奮斗,中國人民永遠懷念他。本文講述的是1933年4月,毛主席在江西革命時,看到鄉親們吃水困難,帶領戰士和鄉親們挖了一口井。解放后,鄉親們為了紀念他,在井旁邊立碑的故事。課文內容不長,通俗易懂,共三個自然段,配有一幅插圖。
對于毛主席,學生大多只是聽過名字,可詳細了解的并不多,所以教師要充分利用課程資源和網絡資源,讓他們了解毛主席,讓他們感悟毛主席為人民著想、為人民服務的好思想,好品質,感悟鄉親們飲水思源的好行為,從而增進他們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材簡析】
〖課型〗新授課
〖特點〗
1、眉目清晰,結構嚴謹。先交代時間、地點和人物;接著寫事情,村子無井缺水,毛主席帶領打井解決困難;末了揭示人們在井旁立碑紀念。有人、有事、有結果,文章雖小,結構俱全。
2、篇末揭旨,表達真情。解放前立碑也許有諸多不便,解放后立即在井旁立下石碑,而且刻下表達全文主旨的碑文,有著畫龍點睛的作用。
〖知識基礎〗
1、對毛主席及時代背景有所了解;
2、對課文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本課重點〗讓同學多了解一些有關毛主席的知識,初步掌握收集資料的方法。
〖難點〗將信息技術與課堂有效整合。
〖關鍵〗利用網絡收集有關毛主席的資料。
〖后繼知識〗給學生初步的毛主席的印象,以便今后學習關于毛主席的文章以及交給學生一個收集資料的方法。
【教學目標及理論依據】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有兩條綠線內只識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激發學生對毛主席的崇敬之情,懂得飲水思源的道理。
【教學方法設計及理論】
本節課主要使學生能夠初步掌握從網絡收集資料的方法。由于學生不懂得毛主席是一個什么人,上課時我先給同學看了當年毛主席挖的井,看到井旁的石碑,初步感到了沙洲壩的鄉親們對主席的懷念之情。后來我帶著同學們一起訪問了毛主席的網站,看到了他的生平事跡,開國大典,他的詩歌……最后放一首《太陽最紅,毛主席最親》的flash音樂動畫,使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我們的毛爺爺。
教學手段及理論依據:
教學前我先用dreamweaver做了一個課件,并連接到internet上,這樣有利于學生上網訪問有關毛主席的資料。
【教學方法】
1、觀察法
觀察毛主席領導戰士和鄉親們挖的那口井,朗讀石碑上的文字,初步感知人民對毛主席的愛戴與懷念。
2、討論法
使學生將自己收集到的資料展示出來,討論自己是怎么獲得的。增加學生自主學習的欲望。
3、激趣法
首先,通過使用網絡激發學生興趣,主動上網查閱資料,圖文并貌。對學生以感官刺激,加深學生對毛主席的影象:其次,通過欣賞毛主席的樂曲,增加學生學習本文后的對毛主席的敬佩之情。
【教學過程】
一、 看圖,揭示課題:
1、提問:“你們知道圖上畫的是什么呀?”
指出:以前人們為了吃水方便常常要挖一口井。
2、教學“井”字。
出示“井”字,指名讀。
(強調“井”字有后鼻音)
去拼音,指名讀。
3、出示題目,齊讀課題。
提出:“那么誰是挖井人?又是誰吃水不忘挖井人呢?帶著這個兩個問題聽阿姨讀一讀,好不好?”
播放flash朗讀課文。
二、 初讀指導:
1、 自讀課文,出示要求,并請同學讀要求
讀準字音,不丟字,不加字。
用自己喜歡的標記標出課文中的生字。
給每個自然段標上序號。
(此教學環節組織學生充分發揮主體作用,培養學生自主讀書的能力。在讀書方式和習慣上給學生正確引導,不強求統一,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
三、 檢查自讀情況:
1、 出示詞語:
⑴ 學生自由讀。
⑵ 指名讀,齊讀。
⑶ 去拼音讀,開火車后齊讀。
2、 出示句子:
⑴ 村子里沒有井,吃水要到很遠的地方去挑。
⑵ 毛主席就帶領戰士和鄉親們挖了一口井。
請兩個同學讀后齊讀。
四、 展示學生找到的有關毛主席的資料,詢問資料是如何獲得的
五、 進入毛主席網站,共同了解毛主席:
1、打開毛主席網站,教師簡介毛主席:
毛澤東:(1893~1976)字潤之,筆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沖一個農民家庭。他是中國人民的領袖,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和理論家,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詩人、書法家。
2、指名請同學訪問網站,自己動手了解毛主席。
教師幫助訪問毛主席紀念館、毛主席故居、開國大典等。
六、 欣賞《太陽最紅,毛主席最親》,齊讀課文。
《吃水不忘挖井人》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一、學習“忘、挖、井”12個生字,會寫“井、鄉”等六個字。
二、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意思。
三、通過學習課文,體會毛主席事事為百姓著想、和鄉親們同甘共苦、齊心協力的崇高思想。
教學重點和難點:理解“吃水不忘挖井人”的含義。
教學準備:實物投影、毛主席的圖片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我們偉大領袖毛主席在江西領導革命的時候,發生了很多感人的故事。
1、揭題
2、齊讀
3、這句話從哪兒得來的呢?
二、初讀感知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把課文讀通順,遇到不懂的地方打上“?”。
2、小組合作,組長組織學習生字和檢查小組成員掌握的情況。
3、匯報:
①(出示卡片)派代表讀,正音,說說記住字形的方法。
②指名讀,給生字找找朋友。
4、說說這句話是怎么得來的?
三、品讀感悟
1、指名讀第一段,簡介當時毛主席是在農村生活,指揮八路軍作戰的。
2、自由讀第二段,想想這段主要講了什么?
①匯報,師板書:挖井的原因
②出示句子:毛主席就帶領戰士和鄉親們挖了一口井。
體會毛主席事事為百姓著想、和鄉親們同甘共苦、齊心協力的崇高思想。
3、齊讀第三段,理解最后一句話。
4、從這句話中你知道了什么?
四、指導書寫
1、觀察字寶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范寫“忘、想、念”三個心字底的字,講解要領
3、學生嘗試寫,師巡回指導
五、鞏固字詞
1、出示詞語,開火車讀,理解意思。
2、出示卡片,開火車讀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六、延伸
1、收集更多的關于毛主席的故事
2、開展講故事比賽
教學反思:
“人文內涵”的處理,一向是此類課文“度”的問題較為難把握的。“ 吃水不忘挖井人 ”成為廣為流傳的一句俗語,并非專指吃水這件事情,它有了更廣泛的意義,比喻不忘記當初創造成果的人,一句話,不忘記根本。在怎樣滲透人文精神的問題上,根據本文特點我設計了讓學生聯系生活,談談“我們在感受幸福生活的時候,又應該不忘哪些人”。本環節的設計,主要目的在于讓孩子由文本走入生活,從自己的生活經歷中感受到他人的深深愛意,從生活中平常的吃、穿、住、玩等方面,啟發學生感受到別人愛的同時,學會感恩,懂得回報,教學效果較好。
《吃水不忘挖井人》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1、學會“忘、主、席”等9個生字。會寫“洲、壩、挑”等十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了解毛主席關心愛護人民群眾為人民解決吃水困難的事跡。
3、初步懂得飲水思源的道理。
教學重點:
1、認識生字新詞,朗讀課文。
2、了解毛主席關心愛護人民群眾為人民解決吃水困難的事跡。
教學難點:
初步懂得飲水思源的道理。
教學準備:
生字詞卡片,課件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學習內容:初讀課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讀準生字生詞,讀通順課文。
一、談話導入、揭題:
1、板書課題,質疑問難。
預設:誰挖井?誰吃水?水是怎樣的?怎么挖井的?為什么不忘挖井人?
二、初讀課文,了解文章的大體內容。
1、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自由讀課文,教師聽學生讀課文,并提示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充分地讀書。
2、生字糾錯。
(1)抽讀要認識的生字生詞:沙洲壩、挑水、渾濁、臟水、卵石、激動、恩人、石碑
抽讀要掌握的生字生詞:忘記、主席、領導、革命、方便、人民、旁邊、想念、雜草叢生
難讀的詞語:瑞金、疑惑、苦笑、熱火朝天、噴涌而出
(2)指名分段課文。
A分段讀課文,指導學生通順、流利地讀書。
B指名讀全文,正確、通順、流利的讀書。
C自由讀書,思考提出的問題哪些是可以回答的?
D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說說文章寫的是誰干什么?
3沒有弄明白的問題下節課繼續學習。
三、學習生字,書寫練習。
1、說說本課的生字哪些是可以自己學會的,你怎么記住它們?
2、在田字格中書寫這些生字的時候要注意什么?
3、自己挑選簡單的字書寫。
教師可提示學生保留“席”“革”“導”“雜”幾個學生容易書寫出錯的字。
4、學生練習書寫。
四、課后作業。
第二課時
學習內容: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了解毛主席關心愛護人民群眾為人民解決吃水困難的事跡。
教學過程:
一、回顧課文,復習文章的大體內容。
1、指名讀課文,
2、說說課文寫了什么?
二、學習課文,分段指導朗讀。
1、繼續由“水”入手,討論提出的問題,沙洲壩人民吃的水是怎樣的?
提示:
第二自然段,寫的是沙洲壩人民喝的水很臟,抓住“渾濁、很臟、雜草叢生、苦笑”體會當地人的無可奈何,和吃水的困難。在此基礎上,朗讀課文。
第三自然段,抓住“涓涓的泉水、噴涌而出、清泉、激動”等詞,體會井水的清澈。這里作者用對比的手法,寫出不同的水的樣子,突出了毛主席對鄉親們的關心。
2、他們是怎樣挖水的呢?
提示:
第三自然段中,“第二天 商量 帶頭 熱火朝天 親自(鋪、墊)”表現出毛主席對村民的關心。在理解的基礎上,再請學生體會練讀。
3、朗讀背誦第三自然段。
4、村民為什么稱這口井是“紅井”?你讀懂井邊石碑上的字了嗎?
“吃水不忘挖井人,時刻想念毛主席!”用一個成語概括沙洲壩人民的這種行為,理解“飲水思源”。
5、句式仿說:
四、整體感知,總結板書:
1、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的大概內容。
2、小練習
(1)區別組詞。
望( )主( )席( )導( )便( )雜( )旁( )
忘( )住( )度( )異( )使( )柴( )傍( )
(2)寫出文中下列詞語的近義詞。
時刻——( ) 想念——( ) 渾濁——( )
立刻——( ) 疑惑——( ) 激動——( )
(3)照樣子把下面的句子補充完整。
例:吃水不忘挖井人,時刻想念毛主席!
( )不忘( ),時刻想念( )。
《吃水不忘挖井人》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10
教材分析:
《吃水不忘挖井人》這篇課文為我們講述了偉大領袖毛澤東同志,為了讓當地的村民吃上甘甜的井水,親自帶領戰士和鄉親們挖了一口井,解決了鄉親們的吃水難問題,讓我們深刻感悟到毛澤東主席為人民著想、為人民服務的好思想,好品質。感悟鄉親們引水思源的好行為。
學生分析:
本班的學生在以前的語文教學中,一直把識字和朗讀放在第一位,有著較強的識字能力和扎實的朗讀基礎。在這一課教學中,學生能夠運用我們自創的識字方法板很快掌握本課生字,通過各種形式的讀,能夠感悟到毛主席的好品質,初步懂得引水思源的道理。
設計理念:
《吃水不忘挖井人》這篇課文圍繞“以讀悟情”設計教學,讓學生體會到毛主席的美好品質。上課伊始,創設極能導行入情的教學情境。讓孩子們積極投入本節課的教學,通過各種形式的讀來找出生字,識記生字,理解課文內容,感悟文中感情,從而讓孩子們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學目的: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認識生字。
2、會寫“忘、想、念”3個生字。
3、初步懂得了“引水思源”的道理。
教學流程:
-、激發學生興趣,歌舞創境
1、(3名男生、3名女生臺前準備,一女生主持)
主持人:小朋友們,今天我們六個人想給大家表演一段舞蹈,大家想看嗎?希望你們能喜歡。(6名同學隨著歌曲“我愛北京天安門”進行表演,其他學生隨曲調拍手)
師:你喜歡他們的表演嗎?那么,你都看懂或聽懂什么了?
2、教師相機小結,學生認識生字
對!這首歌曲是唱給我們偉大的祖國和敬愛的毛主席的(出示主席畫像)。人物簡介:(毛主席是一位杰出的領袖,他的一生都在為領導中國的革命事業披肝瀝膽,更為中國人民的解放嘔心瀝血。他的光輝事跡數不勝數,人們唱給他的歌更是不絕于耳。(相機出示:主席、領導、革命、解放)。讓我們大家在毛主席偉大品質人格的鼓舞下大聲地讀出它們吧!愿意吧嗎? (生齊讀)
過渡: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瑞金市沙洲壩的老鄉們是怎樣懷念這位偉人的,好嗎?
二、板書課題、理解認字。
1、齊讀課題
問:看到課題后,你們有話要說嗎?(自由發展)
(設想:部分同學可能不理解“吃水”的意思,這時,教師可以讓他們請教一下別的同學或者自己先來猜一猜,鼓勵學生想出辦法弄明白)
2、認識生字“忘、挖、井。”
師:誰來當今天的小悟空,用你的火眼金睛把題目中的三個生字挑出來,并用你喜歡的方式帶領大家讀一讀嗎?(指名)
設計意圖:孫悟空是小朋友們非常喜愛的一個傳奇人物,本課創設這一小小的情境,目的是想激活學生思維,使他們學得有興趣、樂學。
3、你知道課文中的“挖井人”是誰?“不忘挖井人”的人又是誰嗎?說說自己的理由。(設計意圖:讓學生根據前面情境大膽猜,培養思維的創新性)
三、初讀課文、識記生字。
1、生自由讀課文前先說說初讀課文的要求,讀完后找出或檢驗上面問題的答案,體會自主學習的快樂。
2、師講毛主席為鄉親們挖井的故事。認識“戰士、時刻、想念。”
意圖:在故事情境中識字,降低了識字難度。
3、師指字板。聰明的小悟空們,再來施展一下你們的法力,把這些字在課文中做出自己喜歡的標記,好嗎?(學生邊做標記邊認讀,再次識記生字)
4、同桌互相讀詞,說出對方的優點和不足。
設計意圖:同桌合作學習,給學生提供交流的機會,可互相取長補短。
5、出示句條。老師這有幾條句子,看看誰能讀一讀。(如,“我今天忘記帶課本了”;爸爸正在地里挖土……)生:個別讀、齊讀、會讀的一起讀等。
6、出示卡片。詞:誰來當今天的小師傅(唐僧)用你喜歡的方式來考考悟空們的認字情況呢?
設計意圖: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自主空間,使他們繼續保持朗讀的熱情。
7、游戲:交朋友
想和這些生字寶寶交上朋友嗎?那就請你拿出自己的識字方法板把卡片貼在你喜歡的方法的后面,心里還要明確為什么貼在那?這樣你就能和他們交上朋友了!
(師放輕音樂,生在動手、動腦的活動中進行識記,教師參與到不同層次的學生學習中,尤其要注意幫助差生識字)
設計意圖:全員參與,多感官互動,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完成任務。
8、小組成員相互交流自己的方法。
四、再讀課文,感悟文章。
1、生自由讀課文,爭取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2、你想請幾名同學來讀課文,為什么?(目的是明確文中的自然段);你希望他們怎么讀?(目的是使朗讀的同學能發揚優點,發現不足)
三名同學讀課文,教師相機范讀學生們容易讀錯的字、詞、句,起示范、正音的作用。
3、想象、擴展
出示題目:
a、毛主席初到沙壩時,看到鄉親們吃水難,心里會怎么想?
b、鄉親們得到主席的關懷和幫助之后,又會怎么想?
c、他們在挖井的過程中會遇到一些什么事?
學生自由組合小組A、可以分角色(即:主席、士兵、鄉親)把題目表演出來;B、也可以用語言表述出來;比一比誰是優秀的小演員。(教師必須參與各小組的表演中去,做一些必要的指導)
設計意圖:調動全員參與意識,培養創新思維,在情境中懂得“飲水思源”的道理。
4、再讀課文,把你體會到的通過讀表現出來。
五、練習書寫“忘、想、念”
1、說說這幾個字在字型上有什么特點。
2、寫好每個字最關鍵的地方在哪里?誰還有不同意見?(學生邊說,老師邊范寫“忘”字)
3、學生獨立寫其余2個字,隨時進行指導。
六、總結、作業
小朋友們,毛主席是偉大的,人們世世代代歌頌他、贊美他,因為他的一生中有很多光輝事跡。下節課把你們搜集到的有關毛主席的圖片、資料、小故事或小節目等準備好,從多方面認識這位偉人,領略他的風采!
師生一起在《我愛北京天安門》的歌舞中結束。
《吃水不忘挖井人》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11
作者:江西省九江市雙峰小學 張明霞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108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學設計七
江西省九江市雙峰小學 張明霞
【感謝您瀏覽第一范文網!請在站內輸入課題關鍵字搜索更多資料!本站(第一范文網)網址是www.jcsycorp.com】
【學習目標】
1、認識“忘、挖”等12個生字,會寫“井、鄉”等6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在朗讀中表達出對毛主席的崇敬之情。
3、初步懂得飲水思源的道理。
4、初步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識。
【學習重、難點】
認識生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學習時數】
二課時
【學習準備】
生字卡片、歌碟《太陽最紅,毛主席最親》、課文插圖。
【學習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同學們,你們喜歡聽歌嗎?下面我們就一起來聽一首歌吧。(播放歌曲《太陽最紅毛主席最親》)。
2、說說你聽到了什么?你知道毛主席是什么人嗎?(教師簡介毛主席生平與主要貢獻)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關于毛主席的文章。(揭題,板書課題)
3、你會讀嗎?有哪些字不認識,想用什么方法解決?
集體認讀:忘、挖、井
二、識字:
1、借助拼音讀通全文。
2、邊讀邊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標出自然段。
3、出示生字卡片,讓學生主動交流識記的方法。
4、小老師領讀正字,并說說讀、記這些字需注意些什么?
5、開火車認讀生字。
三、朗讀:
1、調皮的生字寶寶跑到課文中去了,你們還認識它們嗎?那就用你喜歡的方式讀讀吧!
2、分自然段朗讀(男生讀、女生讀,小組讀)
3、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第二課時
一、復現生字,加強鞏固:
上節課我們認識的生字寶寶要和大家照照鏡子,比比誰照鏡子的速度最快。(師出示生字卡片,學生認讀)
二、精讀課文:
1、開火車讀句子(一人讀一句,依次讀下去)
問:這口井與其它的井有什么不同?( 出示句子:毛主席就帶領戰士和鄉親們挖了一口井。)
2、相機解決;毛主席為什么要給鄉親們挖井?(出示句子:村子里沒有井,吃水要到很遠的地方去挑。)引導學生感悟毛主席的好品質)
3、在你平時的學習生活中,有誰關心幫助過你嗎?你有哪些想法?
4、指導學生讀好碑文上的話。(出示句子:吃水不忘挖井人,時刻想念毛主席。)
5、自由地有感情朗讀全文。
三、 指導書寫
1、 觀察字寶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 范寫“忘、想、念”三個心字底的字,講解要領
3、 學生嘗試寫,師巡回指導。
四、 鞏固字詞:
1、 出示詞語,開火車讀,理解意思。
2、 出示卡片,開火車讀。
3、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五、 延伸:
1、 收集更多的關于毛主席的故事。
2、開展講故事比賽。
【感謝您瀏覽第一范文網!請在站內輸入課題關鍵字搜索更多資料!本站(第一范文網)網址是www.jcsycorp.com】
《吃水不忘挖井人》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12
【教學目標】
1、認識“忘、挖”等12個生字,會寫“井、鄉”等6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在朗讀中表達出對毛主席的崇敬之情。
3、初步懂得飲水思源的道理。
【教學方法】
低年級的識字教學、朗讀教學是一個重點,在教學中利用學生自主學習、自主實踐、自主探究的方法引導學生自己識記生字,既激發了學習的興趣,又鍛煉了學生的能力。通過講故事、看課件、搜集資料等方法,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增進學生對毛主席豐功偉績的了解,更好地激發學生情感,以解決課文重、難點。
【課前準備】
1、學生自學生字,并總結識記方法。
2、搜集有關毛主席的小故事。
3、制作介紹毛主席革命歷程的課件。
【教學時數】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講故事
小朋友們,你們知道是誰領導中國人民進行革命,取得了解放嗎?今天老師就要講一個毛主席的故事。毛主席在江西干革命時,帶領戰士和鄉親們挖了一口井,解放后鄉親們為了紀念毛主席,在井旁邊立了一座石碑紀念他。
2、揭示課題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個故事。板書課題:吃水不忘挖井人
二、 整體感知,自主識字
1、自由讀文,掌握字音。
⑴ 同桌互相合作,認讀音節。
⑵ 出示“我會認”。
2、自主實踐,識記生字。
⑴ 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我們已經學習了哪些識字的方法。
⑵ 請大家用自己喜歡的識字方法識記生字,看誰記的又多又快。
(教師巡視指導,引導學生進行歸類識字)同偏旁:忘、念,同結構:挖、刻。
分析部件記合體字:導、解、命、戰、席、革,數筆畫記獨體字:井、土。
⑶ 出示“我會記”,學生自由匯報識記方法。
3、自主探究,領悟漢字特點 。
⑴ 老師板書生字,學生觀察,找出每個字的特點。
⑵ 學生分析,重點指導:忘、念、想都是上下結構,“心字底”,都是形聲字。
⑶ 出示:“我會寫”,學生描紅、臨寫,教師巡視指導,提醒寫字姿勢。
三、游戲鞏固,積累詞匯
1、聽,讀,取生字卡片。
2、出示“我會讀”中的詞語認讀,再進行擴詞比賽。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
1、認讀生字卡片;念、井、戰、挖、刻。
2、口頭擴詞。
井(井臺)(井口)(井水) 命(革命)(救命)(生命)
念(掛念)(想念)(念書)
二、 讀題質疑
1、出示課題:吃水不忘挖井人
2、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挖井人”指誰?“不忘挖井人”的人又指誰?
過渡:下面就請同學們帶著問題通讀全文,了解課文大意。
三、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第一自然段,說說有幾句話?(兩句)
2、指名讀第一句話,思考:這句話告訴我們什么?
出示句式 :
(什么地方)有(什么) (什么)在(什么地方)
學生練習說話。
3、指名讀第二句。
⑴ “毛主席“是誰?他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⑵ 教師介紹毛主席生平及主要貢獻,培養學生對毛主席的尊敬、愛戴之情。
(放映有關毛主席革命里程的課件)
⑶ 毛主席是一個多么偉大的人,我們應該怎么讀呢?指導讀第二句。
4、齊讀第一自然段。
過渡:毛主席不僅是一位領導人民革命,解放了全中國的大英雄,還為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
四、 學習第二自然段
1、教師范讀,學生思考:這一自然段講了一件什么事?
2、學生交流反饋。
3、毛主席為什么要帶領戰士和鄉親們挖井?“很遠”說明了什么?啟發學生用“因為……所以…… ”回答問題。
4、啟發想象,感悟思考:
有了井,鄉親們就不需要那么辛苦地挑水了,毛主席帶領大家做的是不是一件好事,你能想象的出毛主席帶領大家挖井的情景嗎 ?
(引導學生想象)
5、指導朗讀。
過渡:毛主席時刻想著為人民服務,那我們的鄉親有沒有記住毛主席呢?
五、學習第三自然段
1、學生自由輕聲讀,指名讀。
2、出示“吃水不忘挖井人,時刻想念毛主席”。
⑴ 解決開篇質疑:挖井人是誰?不忘挖井人的又是誰?
⑵ 這句話告訴我們什么?
引導學生感悟,毛主席為人民著想,為人民服務的好思想、好品質;感悟鄉親們飲水思源的好行為,從而增進學生對毛主席的崇敬之情,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3、指導朗讀
重點指導學生讀出對毛主席的崇敬之情。
六、拓展遷移,深化情感
毛主席一生為人民服務,像這樣的故事還有許多許多,你能夠為大家講講你知道的故事嗎?
七、總結升華
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千萬革命前輩用鮮血換來的,我們在享受今天的美好生活時,要想想毛主席,想想創造今天幸福生活的人們。
《吃水不忘挖井人》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13
教學目標:
1、學會“忘、主、席”等9個生字。會寫“洲、壩、挑”等十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了解毛主席關心愛護人民群眾為人民解決吃水困難的事跡。
3、初步懂得飲水思源的道理。
教學重點:
1、認識生字新詞,朗讀課文。
2、了解毛主席關心愛護人民群眾為人民解決吃水困難的事跡。
教學難點:
初步懂得飲水思源的道理。
教學準備:
生字詞卡片,課件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學習內容:初讀課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讀準生字生詞,讀通順課文。
一、談話導入、揭題:
板書課題,質疑問難。
預設:誰挖井?誰吃水?水是怎樣的?怎么挖井的?為什么不忘挖井人?
二、初讀課文,了解文章的大體內容。
1、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自由讀課文,教師聽學生讀課文,并提示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充分地讀書。
2、生字糾錯。
(1)抽讀要認識的生字生詞:沙洲壩、挑水、渾濁、臟水、卵石、激動、恩人、石碑
抽讀要掌握的生字生詞:忘記、主席、領導、革命、方便、人民、旁邊、想念、雜草叢生
難讀的詞語:瑞金、疑惑、苦笑、熱火朝天、噴涌而出
(2)指名分段課文。
A分段讀課文,指導學生通順、流利地讀書。
B指名讀全文,正確、通順、流利的讀書。
C自由讀書,思考提出的問題哪些是可以回答的?
D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說說文章寫的是誰干什么?
3、沒有弄明白的問題下節課繼續學習。
三、學習生字,書寫練習。
1、說說本課的生字哪些是可以自己學會的,你怎么記住它們?
2、在田字格中書寫這些生字的時候要注意什么?
3、自己挑選簡單的字書寫。
教師可提示學生保留“席”“革”“導”“雜”幾個學生容易書寫出錯的字。
4、學生練習書寫。
四、課后作業。
第二課時
學習內容: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了解毛主席關心愛護人民群眾為人民解決吃水困難的事跡。
教學過程:
一、回顧課文,復習文章的大體內容。
1、指名讀課文,
2、說說課文寫了什么?
二、學習課文,分段指導朗讀。
1、繼續由“水”入手,討論提出的問題,沙洲壩人民吃的水是怎樣的?
提示:
第二自然段,寫的是沙洲壩人民喝的水很臟,抓住“渾濁、很臟、雜草叢生、苦笑”體會當地人的無可奈何,和吃水的困難。在此基礎上,朗讀課文。
第三自然段,抓住“涓涓的泉水、噴涌而出、清泉、激動”等詞,體會井水的清澈。這里作者用對比的手法,寫出不同的水的樣子,突出了毛主席對鄉親們的關心。
2、他們是怎樣挖水的呢?
提示:
第三自然段中,“第二天商量帶頭熱火朝天親自(鋪、墊)”表現出毛主席對村民的關心。在理解的基礎上,再請學生體會練讀。
3、朗讀背誦第三自然段。
4、村民為什么稱這口井是“紅井”?你讀懂井邊石碑上的字了嗎?
“吃水不忘挖井人,時刻想念毛主席!”用一個成語概括沙洲壩人民的這種行為,理解“飲水思源”。
5、句式仿說:
四、整體感知,總結板書:
1、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的大概內容。
2、小練習
(1)區別組詞。
望主席導便雜旁
忘住度異使柴傍
(2)寫出文中下列詞語的近義詞。
時刻——想念——渾濁——
立刻——疑惑——激動——
(3)照樣子把下面的句子補充完整。
例:吃水不忘挖井人,時刻想念毛主席!
不忘,時刻想念。
《吃水不忘挖井人》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14
作者:佚名 轉貼自:本站原創 點擊數:5
討論《吃水不忘挖井人》
今天和小朋友一起學習《吃水不忘挖井人》,讀了課題,學生提出的兩個問題和有討論的價值。
“這挖井人一定是一個偉大的人吧?”
學生雖然預習過課文,但毛澤東這個讓我們的爺爺奶奶輩人聽起來如雷貫耳的領袖人物的名字,對我們的孩子來說,是那么的陌生,只是從自己的直覺推斷,能夠被寫進書里的事情和人物一定不是什么普通的人。當時心里還真跟學生有那么一點同感。我肯定地告訴他:是的,這位挖井人就是1949年在北京天安門城樓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的偉大領袖毛主席,但人民永遠不忘記他,并不僅僅是因為他的特殊身份,更重要的是當年的沙洲壩,干旱得無水灌田,必須到很遠的地方挑臟兮兮的池塘水飲用的情況下,毛主席帶領士兵打破迷信的說法為村民們挖出了這口井。所以沙洲壩人民不忘挖井人!
“老師,我們平時都說‘喝水’,這里怎么說‘吃水’?”
“小朋友們想想,水燒開了,就可以‘喝茶’,我們可以說成‘喝水’,但我們吃的飯在煮的時候也需要水吧?飯里的水我們是喝下去的,還是吃下去的?”
“跟米一起吃下去的,”
“這就對了,還有燒菜時也需要水的,我們就把‘喝水’和‘吃水’合起來叫作‘吃水’。明白了吧?”
“老師,水還可以洗衣服。”
“不錯,水的用處很大,但當時這井水對沙洲壩人民來說太珍貴了,人們根本舍不得用它來洗衣服,或者做其他用處了。這就可以看出這口井有著多么重要的意義!難怪沙洲壩人民見到紅井就想恩人啊!
《吃水不忘挖井人》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15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體會毛主席關心人民群眾的高貴品質。
2.體會詞語在句子中的作用及表達效果。
3.認識14個生字,會寫10個生字,掌握一個多音字。
教學重、難點:理解課題的含義,學習生字。
教學準備:1.掛圖。
2.課前布置收集有關毛主席的圖片資料。
教學時數: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1.初讀課文。 2.學習生字。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解題
今天我們來學習新課《吃水不忘挖井人》。(板書課題)誰知道“井”是什么樣的?它有什么作用呢?想一想“挖井”是件容易的事么?讀題后有什么問題?出示毛主席的畫像。提問:這位爺爺誰認識?請大家把課前布置收集有關毛主席的圖片拿出來展示交流。簡介毛主席生平及主要貢獻(可以先讓學生說)。
二、朗讀課文,學習生字。
1.自瀆課文,借助拼音輕聲讀,標出自然段。要求:反復
讀,讀準、讀通、讀流利。
2.反饋情況:能讀準,讀通、讀流利的同學舉手。小組自評。
3.教師范讀,學生聽后評價。
4.分別指名3個同學,每個人讀一自然段,要求讀準音,相
機指導全班朗讀。
席:涼席 主席 首席 席卷天下
挖、擔:這兩個字有什么特點?做動作理解字義。
組詞:挖苦 挖掘 挖空心思
dān 擔水 擔心 承擔 擔憂 擔任
dan 扁擔 勇挑重擔 一擔(量詞)水 兩擔柴
坑:坑害 水坑 坑坑洼洼
滲:①演示:將水倒進土坑里,會怎么樣?(水滲進坑里了。)
②組詞:滲出 滲入 滲透
渾:①將清水與渾水做比較。
②組詞:渾濁 渾身 渾然一體 渾水摸魚
鹽:精鹽 鹽湖 食鹽
遷:①辶(表示與行走有關)+千=遷(離開原來的所在地而另換地點。)
②組詞:遷移 變遷 遷徙 事過境遷
三、指導書寫一類生字。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學習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毛主席是偉大的,人們世世代代歌頌他、贊美他,因為他給后人留下了太多太多的“財富”。這節課,讓我們繼續走進瑞金沙洲壩,去尋找毛主席昔日的身影。(板題)
二、回顧課文、質疑問難
瀏覽課文,說說: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已經讀懂了什么?(同桌互說,再指名說)還有什么問題需要進一步解答的?(預設問題:1.毛主席和戰士們為什么要給鄉親們挖井?2.這口井和一般的井有什么不同?)
三、品讀課文、感悟情感
1.帶著問題仔細讀課文,然后跟同小組的同學一起朗讀感
悟。
2.接力讀,要注意斷句。(師適時指導)
3.說一說:①毛主席和戰士們為什么要給鄉親們挖井?鄉親
們是怎樣懷念毛主席的?(指讀課文相關段落)
②誰還知道更多的有關“紅井”的故事?(生或師講“紅
井”的故事)
③“挖井”是件容易的事嗎?(利用圖片或課件簡介“挖
井”的資料)
談一談:在你的學習和生活中有誰關心幫助過你嗎?你有哪
些想法?
議一議:這口井和一般的井有什么不同?
你怎么理解“吃水不忘挖井人”?
讀一讀:讀出對毛主席的崇敬之情。(練讀、指讀、評價讀、
齊讀)
7.老師引讀課文最后一段,感悟鄉親們對主席的崇敬之情。出示掛圖,指名解說圖意。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復習 鞏固 拓展
教學過程:
1.檢查朗讀課文情況。
2.聽寫詞語。
3.積累詞語
①出示課件顯示“我會讀”里的詞語
②學生自由讀,讀準字意
③小組開火車比賽認讀
4.實踐活動
讀有關毛主席的故事,利用班會課進行故事交流。組織學生觀看電影《開國大典》。
《吃水不忘挖井人》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16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讀題質疑
1、小朋友,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新課文。板書課題。
2、指名讀課題----齊讀兩遍課題,并認識“井”、“挖”、“忘”三個字。
3、誰知道“井”是什么樣的?它有什么作用呢?想一想“挖井”是件容易的事么?
4、看著課題,你產生了什么問題?(“挖井人”是指誰?誰“不忘挖井人”?
二、初讀感知,合作學習
1、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把課文讀通順,標好自然段序號,邊讀邊思考問題。
2、指名讀課文,相機教學生字新詞。
1)第1自然段:新詞:毛主席、領導、革命
2)第2自然段:新詞:戰士(戰:翹舌音;形聲字,與“站”區別。士:翹舌音;與“土”區別;擴詞。)、鄉親
3)第3自然段:新詞:解放、刻著、想念
3指導讀好難讀的句子:
1)毛主席/在江西/領導革命的時候,在那兒住過。
2)毛主席/就帶領戰士和鄉親們/挖了一口井。
4、再讀課文,相信一定能讀得更好。
1)說說挖井人是誰。
簡介毛主席。
2)不忘挖井人的又是誰呢?(鄉親們)
三、品讀感悟,學習課文
(一)學習第1自然段
1、這是哪里的鄉親們呢?故事發生在什么地方?課文第1自然段就告訴了我們。
1)自由朗讀第1自然段,說說這一自然有幾句話。
2)男女生分讀,分組讀,齊讀。
3)“毛主席在江西領導革命的時候,在那兒住過。”“那兒”指哪里?
預設:沙洲壩。(能否說得具體一點?)
瑞金城外的沙洲壩。瑞金城外一個叫沙洲壩的小村子。
隨問題出示填空:
①毛主席在江西領導革命的時候,在(沙洲壩)住過。
②毛主席在江西領導革命的時候,在(瑞金城外的沙洲壩)住過。
③毛主席在江西領導革命的時候,在(瑞金城外一個叫沙洲壩的小村子)住過。
(師:小朋友真聰明,你們能把兩句話并為一句話!)
4)分組讀,1、2組讀課文里的兩句話,3、4兩組讀合并后最具體的一句話。
二、學習第2自然段
師:沙洲壩鄉親們為什么不忘毛主席呢?在那里發生了一件事,什么事呢?請大家認真讀第2自然段。
1、學習第一句話
1)出示句子,你讀懂了什么?畫出“沒有井”,“很遠”
2)用上“因為……所以……”說說。
3)師:假如你走很遠的地方,你有什么感覺?(預設:很累,腳很酸……)
師:鄉親們走很遠的路,還要挑著水,他們會怎樣呢?
4)師引導用上“如果……”說話:如果遇上雨天……如果遇上雪天……
5)有感情地讀第一句
師:毛主席看著眼里,疼在心里,為了方便大家,毛主席帶領戰士和鄉親們挖井。
2、學習第二句,感悟思考:
1)有了井,鄉親們就不需要那么辛苦地挑水了,你能想象出毛主席帶領大家挖井的情景嗎?
2)像毛主席這樣不但自己帶頭挖井,又領導、指揮著戰士們、鄉親們一起干,這就叫著--“帶領”。
3)讀第二句。
3、一起來把第2自然段讀一讀。齊讀第2自然段。
4、毛主席為沙洲壩的鄉親們挖了一口井,解決了這么大的困難,怪不得鄉親們——(再讀課題)。那么,沙洲壩的鄉親們又是怎么做的呢?我們下節課繼續學習。
四、再現生字,指導寫字
1、指導識字。
1)出示生字卡,生拼讀生字。(師及時提醒容易讀錯的字。)
2)師提示生主動介紹識記的方法。
2、指導寫字。
1)、師板書生字,生仔細觀察,注意每個字的特點。
重點指導:“忘”“想”“念”三字都是上下結構。比較難寫的是“心字底”,不把“臥勾”寫成“豎彎鉤”。第一點是左點,不是撇。
2)、生書寫生字。
3)展評書寫規范的字。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用上“因為……所以……”說說沙洲壩的鄉親們為什么不忘毛主席。
二、學習第3自然段
師:村里有了井,給老百姓生活帶來了方便,他們念念不忘毛主席的恩情,在井旁邊立了一塊碑。(出示課文插圖)
大家一起讀一讀碑上的字:“吃水不忘挖井人,時刻想念毛主席。”
1、自由讀,指名讀。
2、出示“吃水不忘挖井人,時刻想念毛主席”。
1)鄉親們什么時候會想起毛主席?(吃水、用水──理解“時刻”。)
2)鄉親們吃水時會想些什么呢?
3)課文中哪個詞寫出鄉親們的心情?(想念、不忘)
3、指導朗讀。
4、齊讀全文。
《吃水不忘挖井人》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17
語文教學是一個動態的過程,一個感悟、體驗的過程,一個生活的過程,語文教學就是一個將語文還原到一個具體的語文生活情境中,激活學生本原的語感和語用,在感性的實踐過程中發展和形成語文素養。《吃水不忘挖井人》是篇傳統革命題材的文章,它離學生生活久遠,學生對毛主席是何人都不太了解,在教學中,我想方設法讓孩子接近偉人,體會沙洲壩村民對毛主席的恩情世代不忘的情懷。另外,聯想到有不少家長向我反映孩子在家里任性霸道的表現,這篇課文會是很好的感恩教育的素材。
(一)讀為本,把握語文課堂的主題活動
我們認為,“讀”是語文學習的根本途徑,它應該成為語文課堂的主題活動。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們始終牢牢把握住讓“學生進行各種各樣式的讀”這條主線組織教學,給予學生讀的時間和空間,并借助一定的方法激發學生閱讀的欲望和興趣。如,揭示課題后,讓學生充分地朗讀課題,從讀得正確到讀出一定的語感;初次接觸課文時,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朗讀的方式進行“讀”,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大意;在多次朗讀后,讓學生選擇自己讀得最好的一段話,開展兩人競賽,讀出自己的理解;學習完課文后,補充一定的閱讀材料等。這些多角度多形式的“讀”使學生和文本之間展開了較有深度和廣度的對話,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
(二)重情賞趣,關注教學過程的情趣體驗
學生學得主動、有情有趣是本堂課的一個顯著特點,40分鐘時間的課堂教學,學生始終處于一種積極主動興致盎然的學習狀態之中。這同老師關注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的情趣體驗有很大關系。比如,在朗讀課題的時候,學生把“不忘”讀出了重音,老師夸張地稱贊:你二十年都不會忘記了!給學生強烈的成功體驗。在進行課文的初次朗讀時,故意“唬”學生:老師不教你們,有沒有信心把它讀得正確、流利?在指導競賽性朗讀時,老師的“詐錯”等,這些富有戰色彩的教學策略大大豐富了學生的情趣體驗,使學生的學習顯得輕松、主動。
(三)強調人文性,重視人文內涵的普遍意義
人文內涵的處理,一向是此類課文教學設計最為棘手的難點。一個突出的問題是,過去我們偏重所謂的“革命英雄主義教育”,造成人文思想熏陶的狹隘性,影響了學生對這類文章的欣賞和理解。關于人文內涵的滲透,我們可以從兩個我及其來思考:一是滲透怎樣的人文精神?二是怎樣滲透人文精神?本課的設計擺脫了“過于推崇領袖人物”的色彩,突出了“普通人”的情感體驗和感受,強調當事人雙方的相互理解和關愛。讓學生說說“石碑立好后,可能會有哪些人去看?看了以后,又會說些什么”,學生既體會到了毛主席和八路軍的奉獻精神,也看到了普通農民的淳樸和真誠。在怎樣滲透人文精神的問題上,我們即尊重了文本又超越了文本,讓學生聯系生活,談談“我們在享受他人方便的時候,又應該不忘哪些人”,孩子從自己的生活經歷中感受到他人的深深愛意,激發出濃濃的感恩之情。
(四)立體閱讀,補充人物事件的歷史背景
革命題材課文敘述的故事與當今兒童的生活體驗存在比較大的距離,學生閱讀課文的行為實際上是橫向單一的平面性閱讀,它給予學生的閱讀信息比較少。因此,我們必須給學生提供各類足量的相關背景資料,實現學生縱向多緯度的立體性閱讀,提高閱讀革命題材類課文的質量。本課的補充閱讀材料有四類,分別包括:沙洲壩地理環境的簡介;毛主席居住瑞金的歷史;八路軍在瑞金的故事;沙洲壩人民五次保衛“井”。這些簡短的文字延伸了學生課文閱讀的理解和判斷。比如,學生從中知道了“沙洲壩人為什么要挖井吃水”,領悟到“井被反動派破壞了五次,村里的人都勇敢地把它修好了,村里的人也很偉大。
(五)分步識字,落實課程目標的全程理念
隨文分散識字是課程標準低段識字教學的一個重要指導思想。在解決“識”和“寫”的問題上,我校采取了“分散識字、集中書寫”的原則,即教材要求學生會認的字,我們通過多次的呈現分階段識記;要求學生正確書寫的字,我們一般安排一個相對集中的時間讓學生書寫。就本課而言,筆者主要分三個階段完成識字的任務。第一階段在課前預習,學生根據各自的知識水平和識字能力記一定量的生字,如不少學生通過預習記住了想念的“念”、戰士的“士”、井水的“井”等。第二階段在課堂教學,老師結合相應的教學內容,分散、適時地安排一定量的識字教學。如,開課時,指導學生多次朗讀課題,旨在認識生字“忘”“挖”和“井”;進行重點性的朗讀指導時,老師特意挑選生字相對集中的第二自然段;結束教學前,讓學生多次大聲朗讀課文中的碑文等,其目的都在于通過反復的“讀”達到識記足量的漢字。第三個階段在課后復習和小課,采取認讀包含生字的課外句子來復習鞏固生字的識記;課文要求書寫的6個漢字,安排在一節小課中集中完成。
我認為,背景材料的介入是沒有固定的模式的,可以靈活運用于教學的各個環節中,但介入的原則必須是促進學生有效地學習。學生于介入中了解課文背景,豐富文本信息,在思考中走向多元的、立體的、有價值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