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的早晨》教學案例(精選15篇)
《草原的早晨》教學案例 篇1
[刊首語]
“讓學生吟誦,要使他們看作一種享受,而不看作一種負擔。一遍比一遍讀來入調,一遍比一遍體會親切,并不希望早一點能背誦,而自然達到純熟的境界。抱著這種享受的態度是最容易得益的途徑。”
——葉圣陶(《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
關鍵詞:品·悟·感 談朗讀教學
食物的味道需咀嚼后才能知道,水果的營養要要吃下去才能吸收。好文章總有一股氣韻,浩蕩雄偉之氣概,非高聲朗讀不能領悟,幽怨雅致之韻味,非密詠甜吟不能體悟。
朗讀課文要讓學生咬文嚼字,反復吟誦(所謂“品”),在體悟情味中賞析語言(所謂“悟”),在推敲語言中融入意境。(所謂“感”)
[案例:蘇教版語文第二冊下第5課〈草原的早晨〉]
〈草原的早晨〉這篇課文,內容緊扣標題,圖文并茂,勾勒了草原早晨的動人畫面,展現了鞭響、羊涌、人歡的興旺景象,字里行間飽含著對草原早晨的喜愛之情。怎樣讓學生感受春天早晨大草原的美麗風光和牧民的歡樂呢?朗讀,通過有感情地朗讀,體會課文感情。
教學課文,從談話入手,讓學生說說自己見到的早晨的樣子,馬路的早晨,急匆匆;學校的早晨,飛揚著瑯瑯書聲;……“草原的早晨”呢?它的早晨該是什么樣子?此時,教師相機介紹:我國的草原,幅員廣闊,綠草如茵,活躍著一群群牛羊,作者會給我們怎樣的描繪?這時,學生的興趣已被完全調動起來,向往之情油然而生了。我趁熱打鐵,引入課文的朗讀。
在讀準、讀通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我進一步幫助學生讀懂、讀美課文。在指導學生朗讀時,我主要從以下幾種方法入手的:
(一) 咬文嚼字讀,體會意思,讀美課文 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課文題目
在教學第一自然段時,緊扣“響亮、新綠、醒來了”等詞語的理解,讀懂句子,讀美課文。
在教學第二自然段時,我讓學生自由讀一讀課文,劃出自己喜歡的地方,并說說自己喜歡的理由,學生們一開始還很害羞,但“話匣”打開后,個個爭先恐后,有的說喜歡第一句:一只只羊兒涌出圈門,蹦跳著奔向無邊的草原。因為羊兒多(一只只、涌出)、羊兒可愛、活潑。有的說喜歡第二句:牧民們跨上駿馬,追趕那歡樂的羊群。
“駿馬”,什么樣的馬是駿馬呢?讀啊,反復讀。詞語讀好了,再來讀課文,感情就不同了。
對于詞語的理解,要打破原有的做法:一味的要解釋,這個不行,再想另一個,直到學生說出老師想要的為止。這種狀況,就讓學生陷入了支離破碎的語言解剖中,丟棄了對課文內容的真切感。事實上,讀是說的準備和基礎,沒有讓學生好好讀課文,深入課文去感受內容,怎么可以說得出哪個詞語怎么樣?試想一桌好菜始終不讓人去吃去品,卻一味追問“這個味道怎樣”、“那個味道如何”,能說得出嗎?一味追求學生的答案亦是如此。
引導學生在讀中品析句中的每個詞語,咬文嚼字,精細化地感受詞語的內涵,讓每個詞語都與學生的精神溝聯。這樣才能讓學生在讀中理解意思,讀中感受形象,產生豐富的語感。
(二) 以聲入境,讀中賞析,領悟境界,讀美課文
課文不僅語言美,那一幅幅插圖更是美不勝收啊!理解詞語也可以結合插圖,如理解“鋪滿、新綠、駿馬、涌出”都可以圖文互助,第三自然段更是如此,碧綠的草原無邊無際,雪白的羊群緩緩移動,放眼“遠處”,豈不“像朵朵白云在飄動”?天藍、草綠、羊肥,牧羊人面對這動人景象,難抑,開懷放歌,自在情理之中……學生的感情被調動開來,展開想象的翅膀,讀懂、讀美自然不成問題了。
(三) 聯系生活實際,感受形象,讀美課文
一開始的兩聲響亮的“啪、啪”鞭聲,學生怎么也掌握不好,為了讓學生讀好,我讓他們模仿牧羊人甩鞭,孩子們通過實際操作,切身體會,得出結論。(兩聲要有時間間隔)
還有第二自然段的理解上,“蹦跳著奔向無邊的草原”學生們開始難以把握羊群歡樂、迫不及待地樣子,我創設情境“想象自己得了兩朵大紅花,此時你怎樣把這個好消息告訴媽媽呢?”學生們一下找到了感覺,由此感情提問,那“羊群呢”?能讀好嗎?有了感情基礎,課文就不難了。
整篇課文的學習,重點落實在朗讀上,不同層面的理解,各種方式的朗讀指導,目的在于通過朗讀讓學生感受春天早晨大草原的美麗風光和牧民的歡樂。
《草原的早晨》教學案例 篇2
作者:佚名 轉貼自:本站原創 點擊數:192
《草原的早晨》教學設計之二
來源: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多媒體播放草原風光片。
導語:那還等什么,咱們趕快學課文吧!
二、細讀課文,讀中感悟。
自讀全文。
㈠學習第1自然段。
【您正在瀏覽第一范文網提供的文章。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課文題目的關鍵字!本站(第一范文網)網址是www.jcsycorp.com】
1、誰來給我們讀一讀。
師:你覺得她哪些詞讀得特別好?
2、細品第一段。
⑴抓住“啪!啪!”、“響亮”等詞學習第一句。
⑵抓住“鋪滿”、“新綠”、“醒來了”等詞學習第二句。
3、自由讀詞、讀句。
4、指名讀這段。
5、學生有感情讀齊讀這段。
導語:當黎明到來的時候,隨著牧民鞭聲的響起,寧靜的草原一下子變得熱鬧起來。熱鬧的草原是什么樣的呢?
㈡學習第2自然段。
1、自由學習這段(可以左右交流、探討)
★點擊“草原之旅”中的視頻,邊看邊體會草原的熱鬧。
2、相機教學。
讀過課文,看過錄象,你從哪兒感受到了草原的熱鬧?
羊多,羊歡
⑴從文中哪幾個詞語感受到的?
抓住:“一只只”、“涌出”、“羊群”體會羊多。
⑵出示:“涌出”、“蹦跳”、“奔向”
⑶讀好“涌出”、“蹦跳”、“奔向”,體會羊兒當時有多么快活。
⑷男生、女生比賽讀這句。
⑸用上這3個詞,說說我們前不久學校舉行的放風箏比賽的場面。(同桌交流后發言)
師:我校一年一度的放風箏比賽開始了,我們(涌出)了教室,(蹦跳)著(奔向)大操場。
師:你當時開心嗎?快活嗎?
⑹讓我們再來有感情地讀讀這句,感受一下羊兒急于沖出圈門奔向大草原時的開心、快樂。
導語:真是群自在、快樂的羊啊!
牧民樂
⑴小朋友,看了那些騎著駿馬,英姿颯爽的牧民,你想說點什么?
(真快;好威風;騎馬技術高;高興)
⑵請你自己讀讀第二句,看看你能把牧民那開心勁兒讀出嗎?
⑶指名多人讀。齊讀。
此時的草原是多么得歡快、熱鬧啊!羊兒歡,人更歡。讓我們一起再來讀一讀這段。
㈢學習第3自然段。
⑴師范讀,要求:一邊聽一邊想: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看羊群圖片,播放牧羊人的歌聲)
⑵(我看到了羊群),“那一群群羊兒像朵朵白云在飄動”什么地方像?
自讀這句體會。
⑶師:羊兒成群的散布在草原上,慢慢地移動吃草,遠遠望去還像什么?左右交流后指名。
⑷(聽到了歌聲),歌聲忽遠忽近,在大草原上空來回飄蕩,這就是“回蕩”。
⑸這是怎樣的歌聲?
⑹指導讀好這段,語速放慢,聲音漸漸放輕,學著老師的樣……指名讀。
⑺在牧羊人悠揚的歌聲中,有感情地齊讀這段。
三、指導背誦。
導語:多美的一幅景象啊!小朋友,這么美的大草原,這么美的課文,我們把它印入腦海,好嗎?
師:選你最喜歡的一段背一背。可以一個人背,也可以和邊上的小朋友一起背,比比誰最有感情。
(相機)喜歡這段的起立背。
四、指導習字。
⑴出示:“牧”、“原”這兩字。想想你有什么好方法記這兩個字,介紹給大家。
⑵你認識了誰?寫的時候要注意什么?
⑶多媒體講解各字,并指導學生書寫。
五、拓展延伸。
導語:這堂課小朋友學習得真認真,李老師獎勵大家去大草原游覽一番。(播放《賽馬》)讓我們騎上駿馬,跟隨牧民一起去大草原吧!(做起動作,甩起鞭子,喊起來。)
師:點擊“草原之旅”。自己瀏覽圖片,想看什么就點什么。小朋友們,盡情地享受這次“草原之旅”吧!
★學生自由操作,瀏覽。
六、布置作業。
任選其一,可以找好朋友一起完成,也可回家同爸爸、媽媽一起完成。
1、涂一涂:學習了課文,大草原一定給你留下了深刻地印象吧!請你到小畫板中,幫這幅《草原的早晨》涂上顏色,再把它貼到暢所欲言的“涂一涂”中。
2、貼一貼:請你動起小手,到網上搜索漂亮的草原圖片,再把它貼到暢所欲言的“貼一貼”中,讓大家一塊兒來欣賞吧。
師:“草原之旅”即將結束,我相信每個小朋友的感觸都很深,讓我們在這優美的音樂聲中結束本次草原之旅吧!
【您正在瀏覽第一范文網提供的文章。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課文題目的關鍵字!本站(第一范文網)網址是www.jcsycorp.com】
聽《草原的早晨》有感
邵弘一
前不久聽了李君老師執教的《草原的早晨》一課,深有感觸。這節課真可謂是一節圖美、樂美、情美的語文課。
1、圖美
課一開始,李老師用美麗的草原圖片,fash動畫生動地刻畫出了大草原寧靜、悠遠的意境,把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到了遼闊美麗的大草原,進入課文的情境之中,學生的興趣自然而然地被激發出了。
在學文過程中,李老師又結合課文內容穿插圖片、視頻,幫助學生理解字詞,像:“寧靜、新綠、鋪滿”這一類抽象的詞語,使學生通過看圖,有了直觀的感受,激發了學生朗讀的情感。
學文之后,“草原之旅”這一欄目的設計,使學生在學完課文后再次領略了大草原的無限風光,既鞏固了課文內容,又開拓了學生的視野,延伸了知識面。
2、樂美
整節課自始至終穿插著帶有草原風味的歌曲、背景音樂,使人仿佛身臨其境,在美麗的大草原上暢游,感受到了“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底現牛羊”的意境。李老師讓學生在音樂聲中看,在音樂聲中聽,在音樂聲中想,在音樂聲中讀,把學生的情感完完全全帶到了美麗的大草原上。
3、情美
整節課,李老師扎實的基本功,優美自然的過度語言,激發了學生美文美讀的情感,激發了學生表達美的欲望。課上,學生們爭先恐后地搶著讀書,搖頭晃腦地自己品讀,喜愛大自然的情感在瑯瑯的書聲中表達得酣暢淋漓。
【您正在瀏覽第一范文網提供的文章。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課文題目的關鍵字!本站(第一范文網)網址是www.jcsycorp.com】
《草原的早晨》教學案例 篇3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多媒體播放草原風光片。
二、細讀課文,讀中感悟。
自讀全文。
(一)學習第1自然段。
1、誰來給我們讀一讀。
老師:你覺得她哪些詞讀得特別好?
2、細品第一段。
(1)抓住啪!啪!、響亮等詞學習第一句。
(2)抓住鋪滿、新綠、醒來了等詞學習第二句。
3、自由讀詞、讀句。
4、指名讀這段。
5、學學生有感情讀齊讀這段。
(二)學習第2自然段。
1、自由學習這段(可以左右交流、探討)
點擊草原之旅中的視頻,邊看邊體會草原的熱鬧。
2、相機教學。
讀過課文,看過錄象,你從哪兒感受到了草原的熱鬧?
羊多,羊歡
(1)從文中哪幾個詞語感受到的?
抓住:一只只、涌出、羊群體會羊多。
(2)出示:涌出、蹦跳、奔向
(3)讀好涌出、蹦跳、奔向,體會羊兒當時有多么快活。
(4)男學生、女學生比賽讀這句。
(5)用上這3個詞,說說我們前不久學校舉行的放風箏比賽的場面。(同桌交流后發言)
老師:我校一年一度的放風箏比賽開始了,我們(涌出)了教室,(蹦跳)著(奔向)大操場。
老師:你當時開心嗎?快活嗎?
(6)讓我們再來有感情地讀讀這句,感受一下羊兒急于沖出圈門奔向大草原時的開心、快樂。
牧民樂
(1)小朋友,看了那些騎著駿馬,英姿颯爽的牧民,你想說點什么?
(真快;好威風;騎馬技術高;高興)
(2)請你自己讀讀第二句,看看你能把牧民那開心勁兒讀出嗎?
(3)指名多人讀。齊讀。
此時的草原是多么得歡快、熱鬧啊!羊兒歡,人更歡。讓我們一起再來讀一讀這段。
(三)學習第3自然段。
(1)老師范讀,要求:一邊聽一邊想: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看羊群圖片,播放牧羊人的歌聲)
(2)(我看到了羊群),那一群群羊兒像朵朵白云在飄動什么地方像?
自讀這句體會。
(3)老師:羊兒成群的散布在草原上,慢慢地移動吃草,遠遠望去還像什么?左右交流后指名。
(4)(聽到了歌聲),歌聲忽遠忽近,在大草原上空來回飄蕩,這就是回蕩。
(5)這是怎樣的歌聲?
(6)指導讀好這段,語速放慢,聲音漸漸放輕,學著老老師的樣指名讀。
(7)在牧羊人悠揚的歌聲中,有感情地齊讀這段。
三、指導背誦。
老師:選你最喜歡的一段背一背。可以一個人背,也可以和邊上的`小朋友一起背,比比誰最有感情。
(相機)喜歡這段的起立背。
四、指導習字。
(1)出示:牧、原這兩字。想想你有什么好方法記這兩個字,介紹給大家。
(2)你認識了誰?寫的時候要注意什么?
(3)多媒體講解各字,并指導學學生書寫。
五、拓展延伸。
老師:點擊草原之旅。自己瀏覽圖片,想看什么就點什么。小朋友們,盡情地享受這次草原之旅吧!
學學生自由操作,瀏覽。
六、布置作業。
任選其一,可以找好朋友一起完成,也可回家同爸爸、媽媽一起完成。
1、涂一涂:學習了課文,大草原一定給你留下了深刻地印象吧!請你到小畫板中,幫這幅《草原的早晨》涂上顏色,再把它貼到暢所欲言的涂一涂中。
2、貼一貼:請你動起小手,到網上搜索漂亮的草原圖片,再把它貼到暢所欲言的貼一貼中,讓大家一塊兒來欣賞吧。
老師:草原之旅即將結束,我相信每個小朋友的感觸都很深,讓我們在這優美的音樂聲中結束本次草原之旅吧!
聽《草原的早晨》有感
邵弘一
前不久聽了李君老老師執教的《草原的早晨》一課,深有感觸。這節課真可謂是一節圖美、樂美、情美的語文課。
1、圖美
課一開始,李老老師用美麗的草原圖片,Fash動畫學生動地刻畫出了大草原寧靜、悠遠的意境,把學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到了遼闊美麗的大草原,進入課文的情境之中,學學生的興趣自然而然地被激發出了。
在學文過程中,李老老師又結合課文內容穿插圖片、視頻,幫助學學生理解字詞,像:寧靜、新綠、鋪滿這一類抽象的詞語,使學學生通過看圖,有了直觀的感受,激發了學學生朗讀的情感。
學文之后,草原之旅這一欄目的設計,使學學生在學完課文后再次領略了大草原的無限風光,既鞏固了課文內容,又開拓了學學生的視野,延伸了知識面。
2、樂美
整節課自始至終穿插著帶有草原風味的歌曲、背景音樂,使人仿佛身臨其境,在美麗的大草原上暢游,感受到了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底現牛羊的意境。李老老師讓學學生在音樂聲中看,在音樂聲中聽,在音樂聲中想,在音樂聲中讀,把學學生的情感完完全全帶到了美麗的大草原上。
3、情美
整節課,李老老師扎實的基本功,優美自然的過度語言,激發了學學生美文美讀的情感,激發了學學生表達美的欲望。課上,學學生們爭先恐后地搶著讀書,搖頭晃腦地自己品讀,喜愛大自然的情感在瑯瑯的書聲中表達得酣暢淋漓。
《草原的早晨》教學案例 篇4
作者:佚名 轉貼自:本站原創 點擊數:10
朱鳳娟 發表
《草原的早晨》是一篇文字優美、內容新穎的散文。聽了許穎凡老師上了這一課,感受頗深。細細品味,覺得這是一堂氣氛熱烈的語文課。本來,對于江南水鄉的學生來說,草原是相當陌生的,教學時,教師普遍感到要讓學生感悟到草原之美,并進一步把感受到的美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是十分困難的,往往會出現教師反復引導,學生反應冷淡的冷清局面,但許老師基本功深,在“導”上激活了學生。
一、利用多媒體,引導感知。
上課時,教師先讓學生在圖片的形象中無拘無束地感受草原景象,再讓學生欣賞一段優美的草原風光片。這兩次感知,前者為學生提供了自由廣闊的想像空間,讓學生通過畫面展開積極的思維活動,每個學生都可以根據畫面產生建立在自己已有經驗之上的獨特感受;后者給學生提供了真正的草原圖景,豐富了學生的表象,彌補了因地域差異、經驗缺乏而可能造成的學生想像的缺憾。這樣兩次感知,層次分明,幫助學生自己用心參與,逐步構建起草原的概念,因而感觸是深刻的。
二、利用教材,引導表演。
在理解“一只只羊兒涌出了圈門,蹦跳著蹦向無邊的草原。”這句時,許老師引導學生表演出“涌出”、“蹦跳”等詞,從而在學生的頭腦中形成鮮活的畫面,體會到了草原上羊兒的歡快。
三、利用音樂,引導感悟。
在講解“回蕩”一詞時,許老師沒有照搬詞典里的解釋,而是通過讀書、欣賞音樂,引導學生想象來意會。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表達了自己的感受,理解了詞語,豐富了情感,進一步理解了課文內容。
《草原的早晨》教學案例 篇5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2、學會16個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8個生字只識不寫。認識5個偏旁。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感受春天早晨大草原的美麗風光和牧民們的勤勞、歡樂。
【教學時間】三課時
【教學重點】通過朗讀讓學生感受春天草原早晨的美麗風光和牧民們的勤勞、歡樂。
【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
第一課時
【目的】
1、能正確、流利讀課文。
2、學會寫生字:民、無
【準備】多媒體課件
【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導語:小朋友,前幾天,我們跟著春姑娘游覽了美麗的太湖,欣賞了梅花山盛開的梅花,今天我們要去一個新的地方,請你仔細地看看那里有些什么呀?(多媒體畫面)
2、你看到了什么?(讓學生說說)
3、那你知道這是哪里呀?(學生答,教師板書:草原yuán)
4、讀準“草原”這個詞。(提醒學生yuán是整體認讀音節)
5、今天,我們就跟著作者去看看草原的早晨(板書完整:5、草原的早晨)
6、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
1、請你打開課本,讀讀田字格里和田字格上邊的字,要讀準音,看清形,然后在課文里找找帶有生字的詞讀讀,看誰讀得準,記得快。
⑴ 學生聽清要求后練讀。
⑵ 檢查:(及時糾正錯音)
字:yuá ndǎ xīn wú mù mín chù dòng
原 打 新 無 牧 民 處 動
pā biān lí nínɡ jìnɡ pū kuà jùn
啪 鞭 黎 寧 靜 鋪 跨 駿
詞:cǎo yuán dǎ pò xín lǜ nínɡ jìnɡ wú biān mù mín yuǎn chù piāndòng
草原 打破 新綠 寧靜 無邊 牧民 遠處 飄動
pā pā biān shēng lí míng nínɡ jìnɡ pū mǎn kuà shang jùn mǎ
啪啪 鞭聲 黎明 寧靜 鋪滿 跨上 駿馬
2、現在請你把這些詞放到課文里去讀,讀通句子。
⑴ 學生自己練習幾遍。
⑵ 檢查長句子是否會讀,及時糾正。(逐句出示)
出示:
① “啪!啪!”響亮的鞭聲打破了黎明前的寧靜。
② 一只只羊兒涌出了圈門,蹦跳著奔向無邊的草原。
③ 遠處,一群群羊兒像朵朵白云在飄動,藍天下回蕩著牧羊人的歌聲。
3、請你再讀課文,把課文讀通,看看有幾段,給它編上號碼。
⑴ 學生練習讀課文。
⑵ 檢查:
① 課文有幾段?
② 逐漸指讀課文,長句子再加以指導。
③ 范讀全文。
④ 齊讀全文。
4、讀了課文,你現在知道了些什么呢?(草原美、很熱鬧)
三、指導寫字 無 民
1、想想漢字的書寫規律該怎么寫“無”呢?書空。
2、看看筆順圖,誰來告訴我“民”字怎么寫。
3、把這兩個字在書上描紅,看清每個字的結構以及在田字格里所占的位置。
4、范寫,說說結構擺布。
5、學生把這兩個字描、仿、臨各一個,教師巡視。
第二課時
【 目的】
1、有感情朗讀課文,感受草原早晨的美麗風光和牧民們的勤勞、歡樂。
2、學會寫兩個字:牧、打
【準備】多媒體課件。
【過程】
一、復習 開火車讀字、詞:
1、出示字: 原 打 新 無 牧 民 處 動 啪 鞭 黎 寧 靜 鋪 跨 駿
2、出示詞: 草原 打破 新綠 無邊 牧民 遠處 飄動 啪啪 鞭聲 黎明 寧靜 鋪滿 跨上 駿馬
過渡:小朋友把生字詞讀的真好,這一課我們要來細細地讀懂課文,欣賞草原美景。先請小朋友看看黎明前的草原是怎樣的?
二、細讀課文第一節
1、看圖:(畫面:黎明前的草原)
⑴ 你們看到了什么?(看到了天上的星星,看到草原很大,看到了……)
⑵ 你感覺黎明前的草原怎樣呢?(很靜)
⑶ 聽,這是什么聲音?(鞭聲,馬嘶聲……)
⑷ 師述:響亮的鞭子聲把本來寧靜的草原打破了。出示句子:“啪!啪!”響亮的鞭聲打破了黎明前的寧靜。(學生自己練讀,再指讀)
過渡:鞭聲打破草原的寧靜,草原醒來了,想仔細地看看草原嗎?(想)
2、看圖:(畫面:突出鋪滿新綠的草原畫面)
⑴ 草原上的草長得怎樣?(嫩綠的)
⑵ 草多不多呀?(多,到處都是)
⑶ 師述:草原上的草嫩綠嫩綠的,而且到處都是,所以書上說是怎樣的草原醒來了?(鋪滿新綠)
⑷ 出示:“鋪滿新綠”誰來讀好這個詞呢?(指讀、齊讀)
⑸ 出示句子:鋪滿新綠的草原醒來了。(誰來讀好這句話呢?)
3、把書打開,看書把第一段連起來讀。(齊讀、指讀)
過渡:鋪滿新綠的草原醒來了,讓我們走進大草原去看看那些可愛的羊兒好嗎?
板書:羊兒
三、細讀第二節
1、看圖學習第一句。(畫面:羊兒涌向草原的景象)
⑴ 羊兒是怎么出來的?(有的羊兒跑出來,有的羊兒跳出來,有的擠來擠去,有的……。)
⑵ 羊兒多不多呀?(真多)板書:多
⑶ 出示句子:一只只羊兒涌出圈門,蹦跳著奔向無邊的草原。
① 這個句子里哪個詞寫出很多很多羊擠著跑出來?(學生找“涌出”點出來)
② 誰來讀讀這個詞,讓大家感到羊真多。(指讀)還有別的詞嗎?(點出“一只只”)
③ 師述:一只只羊兒睡了一夜又要去吃鮮嫩的草了,心里特別高興,所以他們是怎么走出來的?(點出“蹦跳著”這個詞)
④ 誰來讀這個詞,讓大家感覺到羊太高興了。(指讀)
⑤ 誰來讀好這一句話呢?先請你自己練一練,等一會讀給大家聽。(自己練讀、指讀、齊讀)
2、看圖學習第二句。(畫面:牧民們跨上馬背追趕羊群的畫面)
⑴ 牧民們是怎么做的?(學生答:牧民們跨上馬背,去追趕那些羊群)
⑵ 牧民們上馬的動作熟練嗎?(熟練)上馬走的快嗎?(快)
⑶ 請你讀讀第二節找找哪一句是寫牧民們的句子?(學生找句子)
⑷ 出示句子:牧民們跨上駿馬,追趕那歡樂的羊群。
⑸ 誰來讀讀,讓大家一聽就明白牧民們動作熟練。(指讀)
⑹ 請你們看著書把第二段連起來有感情地朗讀。(自己練讀、指讀、齊讀)
過渡:近看草原真是熱鬧啊!現在讓我們再來遠看草原,看看又是怎樣的呢?
四、細讀第三節
1、看圖:(畫面:草原的遠景圖)
⑴ 你們看看遠處有什么呀?(羊兒)
⑵ 師指圖述:你們看這兒一群、那兒一群、這邊還有一群、那邊又是一群,真是一群群。你們看,那些羊兒像什么呀?(羊兒像白云)
2、聽,傳來了什么聲音?(放歌曲,學生回答:是牧民們唱歌的聲音)
板書:牧民
3、聽著牧羊人的歌聲你覺得他們心情怎樣?(高興)為什么?(羊兒多、羊兒美……生活幸福)板書:樂
4、誰來讀第三段,讓大家欣賞草原的美景,分享牧民的喜悅。(指讀)
五、齊讀全文
學習了課文現在你覺得草原的早晨怎么樣?板書:美
六、賞讀
1、小朋友學得真認真,現在請你把自己最喜歡的段讀一讀,讓大家欣賞欣賞。讀得好的有獎勵。
2、你們讀得真好,請你們把你最喜歡的段回去讀給爸爸、媽媽聽,好嗎?
七、寫字
牧 打
1、出示“牧”:請小朋友看左邊是哪個字變化來的?認識牛字旁。
2、你怎么記住這個字呢?(左邊是個牛字旁,右邊是個反文)
3、出示“打”:你怎么記住它呢?(左邊是個提手旁,右邊是一橫下面加個豎鉤)
4、看看筆順圖,書空“牧”、“打”兩個字。
5、把書上的這兩個字描紅,看清這兩個字在田字格里占的位置。
6、范寫,講講結構,占位。
7、學生把這兩個字描、仿、臨各一個,教師巡視。
第三課時
【 目的】
1、能有感情背誦課文。
2、學會寫四個字:原 新 處 動
【準備】多媒體課件。
【過程】
一、復習
1、有感情朗讀課文。
2、課文告訴了我們什么呢?
二、指導背誦
1、媒體演示,理清線索。(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時間線索:鞭聲響起→草原醒來→羊兒出圈→群羊如云
空間線索:醒來的草原→近處的草原→遠處的草原
2、看圖背誦。(畫面:先是靜態的草原,再是聽到鞭聲,再是羊兒出圈,最后是遠處的羊群)
⑴ 看看圖,看看所給的詞背背。
⑵ 看看圖背背(給圖配解說詞,即課文內容)
⑶ 想想背背課文。
3、范背課文。
4、跟老師同學比賽背。(指名背)
三、寫字 (略)
〖板書設計〗 羊兒 (多、歡) 5、草原的早晨 (美) 牧民 (勤、樂)
《草原的早晨》教學案例 篇6
《草原的早晨》教學設計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認識新偏旁“廠”、“斤”、“牛”、“力”等,能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感受春天早晨大草原的美麗風光和牧民的歡樂。
教學時間: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1、這一學期,我們學過《小池塘》、《春到梅花山》之后,知道了什么?(春天來了,農村的池塘美了。梅花山梅花盛開,也很美。)
2、小朋友們,我們今天再到草原去看看,那里春天的早晨怎么樣呢?(板書:草原的早晨)領讀。
3、講述草原:我國的內蒙古及西部黃土高原,有雜草叢生的大片土地,間或雜有耐旱的樹木,適宜放牧牛羊。
4、誰能說說記住“原”字的辦法?(用部件法記“原”:“廠、白、小”)結合教“廠”字頭。
二、初讀指導
1、引導看課本上的插圖,說說圖上畫了些什么。
(牧民們騎在馬上,揮舞著鞭子;羊兒本跳著向前奔)
教材中的另外一幅圖上畫了些什么呢?
(牧民們騎在馬上,照看著羊群;一群群羊兒在草地上吃草)
2、學生自讀課文。
要求:
給每個自然段標上序號。
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課文,畫出生字新詞。
3、檢查自讀情況。
指名讀第一自然段。
①出示生字詞:啪鞭打破黎明寧靜鋪滿新綠
②指名拼讀生字詞。指出:“寧、靜”是后鼻音;“鞭、新”是前鼻音。
③哪些詞語的意思已經懂了?請小朋友們互相交流。
(啪,象聲詞;鞭,結合插圖理解)
④教者小結。
黎明:天快要亮或者剛亮的時候。
寧靜:安靜。
新綠:剛剛出現的綠色。春天來了,天氣轉暖,草葉露出了新芽。
指名讀第二自然段。
①出示帶有生字詞的語句:無邊的草原牧民們跨上駿馬
②指名拼讀生字詞。
③交流:“無邊的草原”說明草原怎么樣?(草原大,看不到邊)
④教師講:“牧民”是牧區中靠畜養和放牧牛、羊生活的人。駿馬指好馬、走得快的馬。
問:“牧民們跨上駿馬”是什么意思?(牧民們騎上了好馬)
指名讀第三自然段。
①出示生字詞:遠處飄動
②指名拼讀生字詞。
③交流對生字詞的理解。(遠處:遠的地方;飄動:聯系生活實際講)
4、復習鞏固生字詞
出示下列生字詞卡片,指名認讀。
草原打破新綠無邊牧民遠處飄動啪鞭黎明寧靜鋪滿跨駿馬
結合認讀生字詞教新的偏旁
5、自由讀課文。
6、指名讀課文。
三、作業
讀讀、寫寫下面的生字詞:
草原打破新綠無邊牧民遠處飄動
練習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復習檢查
1、出示卡片,指名認讀詞語:
草原打破新綠無邊牧民遠處飄動
2、聽寫:“草原打破新綠無邊牧民遠處飄動”,說出“處”、“牧”、“原”的偏旁名稱。
3、指名朗讀課文。
靜讀訓練
1、第一自然段。
學生自讀,思考:這一自然段寫的是什么季節、什么時間的事?你是從什么地方看出來的?
(季節:春天——新綠鋪滿草原;時間:早晨——黎明)
口頭填空。鞭聲打破了寧靜。的草原醒來了。
自由討論并交流:“草原醒來了”是什么意思?
(春天來了,天氣轉暖,草也露出了新芽,就好像草原睡了整整一個冬天,現在醒來了。)
(夜,靜悄悄的,草原也跟人們一樣睡著了。早晨,人們開始了一天的工作,草原由靜到動,就像醒過來一樣了。
指名讀全段。(重音:響亮、黎明、新綠)
2、第二自然段。
自由讀課文,想一想,這一段寫了什么?(板書:羊兒牧民)
再讀課文,準備口頭填空:
羊兒涌出了圈門,奔向草原。
牧民們,追趕那。
填空后互相交流對“一只只”、“蹦跳著”、“無邊”、“跨上”等詞語的理解。(一只只:羊兒多;蹦跳著羊兒歡快;無邊:草原大;跨上:牧民懷著歡樂的心情)
(板書:一只只涌出跨上追趕)
這一段寫草原上羊兒和牧民怎么樣?(羊兒多,牧民歡樂)
有感情地朗讀第二自然段。(重音:蹦跳無邊歡樂)
3.第三自然段。
輕聲讀全段。這一段只有一句話,誰會讀的?
指名朗讀后提問:這一自然段寫的什么?(草原上羊兒多,牧民歡樂)
你為什么這么說?(“一群群”說明羊兒多;“藍天下回蕩著牧羊人的歌聲”說明牧民心里很歡樂,放聲歌唱)
這一自然段和上一自然段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相同的地方都是寫草原上的羊兒多,牧民樂)(不同的地方是:第二自然段中是“一只只羊兒”,這一段是“一群群羊兒”羊兒更多了。上一段通過寫牧民跨上駿馬追趕羊群表示歡樂,這一段用“藍天下回蕩著牧羊人的歌聲”來表現牧民的歡樂)
作者說“一群群羊兒像朵朵白云在飄動”,為什么這么大比方?(羊兒是白色的,跟白云的色彩一個樣;羊兒一邊吃草,一邊活動,白云在空中也不斷移動。它們有相似的地方。)(板書:一群群飄動歌聲)
引讀:遠處,一群群羊兒——學生接著讀,師讀:藍天下回蕩著——學生接著讀。
三、課堂練習
1、讀了《草原的早晨》,我們又懂得了什么?
(草原上的羊兒真多。牧民們的生活很快樂)(板書:多樂)
2、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四、作業
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 )鞭聲 ( )草原
( )羊群 ( )清香
照例填空
一( )春雷 一( )氣 一( )白鵝
一( )小船 一( )梅花
練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三課時
復習檢查
出示生字詞:
草原打破新綠無邊牧民遠處飄動
指名認讀,介紹自己是怎么記住這些生字的。
背誦指導
各自朗讀課文,準備口頭填空練習。
(1)的,打破了。的草原醒來了。
(2)羊兒圈門,奔向。牧民們,追趕那。
(3)羊兒像在飄動,藍天下回蕩著。
結合口頭填空練習,理清文章結構。
練習背誦。
寫字指導
1.出示生字:無打處民動牧原新
2.指名認讀。
仔細看田字格內的“打、動、牧、新”,比較在結構的安排上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
根據學生發言,老師歸納:
雖然這四個學生字都是左右結構的字,但是在安排上還是有區別的。“打”,左高右低;“動”,左低右高,下面也不齊平。“牧”左右兩部分一樣高。“新”左右兩部分的上面部分齊平,右邊的“斤”字的“豎”稍長。
“無”和“民”都是獨體字。著重指導寫好最后一筆:“無”最后一筆是豎彎鉤,從田字格的中心起筆,沿豎中線往下寫,寫至與撇平時再向右拐,最后向上鉤。“民”的最后一筆是斜鉤,幅度較大。處,復習折文旁,再與“外”做比較。處,半包圍結構,第三筆是平捺,“卜”在平捺上方。“外”是左右結構。
作業
練習描紅。
各自練習寫生字,覺得難寫難記的多寫幾遍,直到自己滿意為止。
背誦課文。
板書: 5 草原的早晨
羊兒 牧民
一只只 涌出 跨上 追趕
一群群 飄動 歌聲
(多) (樂)
《草原的早晨》教學案例 篇7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143
《草原的早晨》教學設計及評點
一、 設計思想
【您正在瀏覽第一范文網提供的文章。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課文題目的關鍵字!本站(第一范文網)網址是www.jcsycorp.com】
《草原的早晨》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二冊的一篇文字優美、內容新穎的散文,通過早晨牧民在草原放牧的情景,展現了草原繁榮興旺的新氣象。本堂課的教學設計在如何滲透新的語文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實現語文、音樂、美術等多種課程的交互運用,發現現代技術的優勢,倡導自主、探究的學習方法,努力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第一范文,進行實踐與探索。
根據信息時代的特點與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本課的內容和現代信息技術的優勢,本課的設計思路是:
(1) 以基于交互式網絡條件下的學習環境為依托;
(2) 以課內外聯系,學課間融合的大語文觀為基本理念;
(3) 以自主學習,探究學習為主要學習方法;
(4) 以提高學生自讀、自悟的能力和運用語言文字進行口語交際的能力等語文素養為歸宿;
(5) 以培養學生感受草原的美麗風光和牧民們的勤勞、歡樂為情感目標;
本課教學特點:
(1) 以讀為本,感悟朗讀,體現語文課上的“書聲朗朗”。
(2) 培養新一代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自主學習的能力以及口語交際的能力。
(3) 作業設計體現開放性、互動性、創造性。
現代信息技術在課堂中的運用:
(1) 對多數學生來說,草原是陌生的。針對這一實際情況,我設計了“自學”環節,準備了與課文內容緊密相連的豐富的學習資源包括視頻、歌曲、圖片等資料,便于學生自由查閱,理解課文內容。
(2) 第二自然段配以歡快、活潑的音樂,使學生感受“涌出”,“蹦跳”,“跨”,“追趕”,等詞語的鮮活、靈動。第三自然段配以蒙古歌手騰格爾的《夢》一曲的前奏音樂,使學生在婉轉、悠揚的音樂中意會“回蕩”的意境。
(3) 學習資源中有關草原的文字資料、圖片資料以及有關草原風俗民情的視頻資料是本課的拓展延伸,也正是信息技術與課程改革的有機結合。
二、教學目的
(一) 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和背誦課文。
(二) 學會本課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三) 感受草原早晨的美麗風光和牧民們的勤勞、歡樂。
三、教學重難點
能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感受草原的美麗風光,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四、教學準備
網絡教學課件,交互式學習網絡教室。
五、教學過程設計與分析
教學過程 設計思路
(一)樂曲導入,交流感受
1、小朋友們,喜歡聽歌曲嗎?老師為你 學生學習的動力來
們準備了兩首歌曲,請你點擊歌曲按鈕。 自于興趣,課前欣賞歌曲,
(學生戴上耳機邊聽邊欣賞邊感受) 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
欣賞完歌曲,你想到了什么?(自由 興趣,創設了一個美麗的
匯報)說的太好了!你覺得草原美不美? 意境,而且引發了學生的
你們知道嗎,草原的早晨更加美麗,想不 聯想,自然地導入課文的
想去看看?今天,咱們就一起來學習一篇 學習中去。
描寫草原早晨景色的文章——5、草原的
早晨(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2、早晨的草原是什么樣子呢?讓咱們一起 本環節的設計,充分
乘著網絡的快車,到大草原上去看看吧! 利用豐富的網絡資源,
請進入第二頁點擊視頻資料“鋪滿新綠的 精彩生動的視頻信息,
草原”,“涌出圈門的羊群”,“羊兒像朵朵 讓學生以自主、探究的
白云在飄動”。(學生自主查閱視頻資料) 學習方式,從感性上更
你能談談自己對大草原的感受嗎? 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
(二)、初讀課文 ,為更好的理解課文內
1、這么美的草原,作者又是怎樣描寫 容做好鋪墊。
的呢?讓我們來聽一聽!請點擊“學習
課文”,點擊每一段的播放按鈕,聽范讀
錄音,要邊聽邊看課文內容。(課文的每
一段都有播放、結束按鈕。)
2、自主學習生字。 新課標指出,教學內容
遇到不會的字點擊超級連接。(本課 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
出現的生字都在連接中出現,學生根據自 都應有助于自主、合作、
己的需求自主學習生字。) 探究的學習方式的形成。
3、檢查學習情況(分段讀課文) 因此,本環節設計了不加
剛才,老師看到同學們學的可真起勁, 拼音的課文內容,生字在
下面,老師要檢查一下,你們的字音讀 超連接中出現,就是為了
準了沒有?句子讀通了沒有?(讀不準 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需
的再集體學習) 求,自主學習生字。
讀了這篇課文,你知道了什么?(學
生說出大體意思即可)
(三)、學習第一自然段
草原的早晨到底是什么樣子的呢?
請看課文第一段。
1、學生自讀課文第一段,熟悉課文內容。
2、(教師大屏幕展示早晨鋪滿新綠的草 通過“草原的早晨”視
原)現在的草原是什么樣子的?(學生自 頻資料地展示,“鞭聲”地
由發揮,說出他們的感受。) 插入,幫助學生理解“鋪
這就是“鋪滿新綠”的草原, 滿新綠”的意思,感受草
板書“鋪滿新綠” 原的“寧靜”,體會“醒來
現在的草原給你什么樣的感覺?(寧了”的情景。把觀察讀書
靜、睡著了) 和思考結合起來,加強了
(老師放錄音)“啪、啪” 詞語與事物表象的聯系,
響亮的鞭聲打破了黎明的寧靜,叫醒 有利于學生對課文內容的
了熟睡的草原,在草原上傳得很遠很遠, 理解和體會,充分調動了
該怎樣讀呢? 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3、指生讀(如果學生沒有讀出來,老師
要進行范讀指導)
【您正在瀏覽第一范文網提供的文章。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課文題目的關鍵字!本站(第一范文網)網址是www.jcsycorp.com】
(四)、學習第二自然段
醒來的草原是什么樣子的呢? 通過視頻資料“羊兒
1、學生自讀,感知本段內容。 涌出圈門”的展示,并配
2、(老師大屏幕展示羊兒涌出圈門,牧 以歡快的樂曲,讓學生感
民們追趕羊群的視頻資料。)從“一只 受到一幅鮮活、跳動的畫
只羊兒涌出了圈門,蹦跳著奔向無邊的 面,幫助學生理解了課文
草原。” 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內容,體會了課文的意境。
板書:歡樂的羊群
3、(配以歡快的音樂)學生讀課文。
轉載自
【您正在瀏覽第一范文網提供的文章。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課文題目的關鍵字!本站(第一范文網)網址是www.jcsycorp.com】
《草原的早晨》教學案例 篇8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多媒體播放草原風光片。
二、細讀課文,讀中感悟。
自讀全文。
㈠學習第1自然段。
1、誰來給我們讀一讀。
師:你覺得她哪些詞讀得特別好?
2、細品第一段。
⑴抓住啪!啪!、響亮等詞學習第一句。
⑵抓住鋪滿、新綠、醒來了等詞學習第二句。
3、自由讀詞、讀句。
4、指名讀這段。
5、學生有感情讀齊讀這段。
㈡學習第2自然段。
1、自由學習這段(可以左右交流、探討)
點擊草原之旅中的視頻,邊看邊體會草原的熱鬧。
2、相機教學。
讀過課文,看過錄象,你從哪兒感受到了草原的熱鬧?
羊多,羊歡
⑴從文中哪幾個詞語感受到的?
抓住:一只只、涌出、羊群體會羊多。
⑵出示:涌出、蹦跳、奔向
⑶讀好涌出、蹦跳、奔向,體會羊兒當時有多么快活。
⑷男生、女生比賽讀這句。
⑸用上這3個詞,說說我們前不久學校舉行的放風箏比賽的場面。(同桌交流后發言)
師:我校一年一度的放風箏比賽開始了,我們(涌出)了教室,(蹦跳)著(奔向)大操場。
師:你當時開心嗎?快活嗎?
⑹讓我們再來有感情地讀讀這句,感受一下羊兒急于沖出圈門奔向大草原時的開心、快樂。
牧民樂
⑴小朋友,看了那些騎著駿馬,英姿颯爽的牧民,你想說點什么?
(真快;好威風;騎馬技術高;高興)
⑵請你自己讀讀第二句,看看你能把牧民那開心勁兒讀出嗎?
⑶指名多人讀。齊讀。
此時的草原是多么得歡快、熱鬧啊!羊兒歡,人更歡。讓我們一起再來讀一讀這段。
㈢學習第3自然段。
⑴師范讀,要求:一邊聽一邊想: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看羊群圖片,播放牧羊人的歌聲)
⑵(我看到了羊群),那一群群羊兒像朵朵白云在飄動什么地方像?
自讀這句體會。
⑶師:羊兒成群的散布在草原上,慢慢地移動吃草,遠遠望去還像什么?左右交流后指名。
⑷(聽到了歌聲),歌聲忽遠忽近,在大草原上空來回飄蕩,這就是回蕩。
⑸這是怎樣的歌聲?
⑹指導讀好這段,語速放慢,聲音漸漸放輕,學著老師的樣指名讀。
⑺在牧羊人悠揚的歌聲中,有感情地齊讀這段。
三、指導背誦。
師:選你最喜歡的一段背一背。可以一個人背,也可以和邊上的小朋友一起背,比比誰最有感情。
(相機)喜歡這段的起立背。
四、指導習字。
⑴出示:牧、原這兩字。想想你有什么好方法記這兩個字,介紹給大家。
⑵你認識了誰?寫的時候要注意什么?
⑶多媒體講解各字,并指導學生書寫。
五、拓展延伸。
師:點擊草原之旅。自己瀏覽圖片,想看什么就點什么。小朋友們,盡情地享受這次草原之旅吧!
學生自由操作,瀏覽。
六、布置作業。
任選其一,可以找好朋友一起完成,也可回家同爸爸、媽媽一起完成。
1、涂一涂:學習了課文,大草原一定給你留下了深刻地印象吧!請你到小畫板中,幫這幅《草原的早晨》涂上顏色,再把它貼到暢所欲言的涂一涂中。
2、貼一貼:請你動起小手,到網上搜索漂亮的草原圖片,再把它貼到暢所欲言的貼一貼中,讓大家一塊兒來欣賞吧。
師:草原之旅即將結束,我相信每個小朋友的感觸都很深,讓我們在這優美的音樂聲中結束本次草原之旅吧!
聽《草原的早晨》有感
邵弘一
前不久聽了李君老師執教的《草原的早晨》一課,深有感觸。這節課真可謂是一節圖美、樂美、情美的語文課。
1、圖美
課一開始,李老師用美麗的草原圖片,Fash動畫生動地刻畫出了大草原寧靜、悠遠的意境,把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到了遼闊美麗的大草原,進入課文的情境之中,學生的`興趣自然而然地被激發出了。
在學文過程中,李老師又結合課文內容穿插圖片、視頻,幫助學生理解字詞,像:寧靜、新綠、鋪滿這一類抽象的詞語,使學生通過看圖,有了直觀的感受,激發了學生朗讀的情感。
學文之后,草原之旅這一欄目的設計,使學生在學完課文后再次領略了大草原的無限風光,既鞏固了課文內容,又開拓了學生的視野,延伸了知識面。
2、樂美
整節課自始至終穿插著帶有草原風味的歌曲、背景音樂,使人仿佛身臨其境,在美麗的大草原上暢游,感受到了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底現牛羊的意境。李老師讓學生在音樂聲中看,在音樂聲中聽,在音樂聲中想,在音樂聲中讀,把學生的情感完完全全帶到了美麗的大草原上。
3、情美
整節課,李老師扎實的基本功,優美自然的過度語言,激發了學生美文美讀的情感,激發了學生表達美的欲望。課上,學生們爭先恐后地搶著讀書,搖頭晃腦地自己品讀,喜愛大自然的情感在瑯瑯的書聲中表達得酣暢淋漓。
《草原的早晨》教學案例 篇9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學會本課生字,綠線內的字只識不寫,認識5個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的意思。
能力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能正確、規范地書寫生字。
情感目標:感受草原早晨的美麗風光和牧民們的勤勞、快樂。
激發學生熱愛大草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教學重、難點:
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難點:看圖理解詞語,啟發想象,感受草原的美麗和牧民的勤勞。
教學用具:光盤、錄音歌曲、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聽!悠悠的歌聲把我們帶到了哪里?(板書:草原)(放錄音歌曲)
今天,老師就要帶大家一起去美麗的大草原,看看那里的早晨是什么樣的。(補充課題:的早晨)
齊讀課題。
二、看圖感知
看!(播放光盤)
你喜歡草原嗎?你喜歡草原的早晨嗎?
三、初讀課文
1.那就翻開書,自己來讀讀這篇課文吧!
2.能把課文再讀給你的好朋友聽聽嗎?
要求:請拼音小博士幫好你的忙,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好朋友仔細聽好,注意糾正錯誤的字音。然后兩人再交換進行,開始!
3.練讀了幾遍課文,那課文有幾個自然段?用手勢來表示。
四、細讀訓練
1.誰來先讀好第一自然段(指名朗讀)
評價,指導:你讀得很流利。
好象鞭聲還不夠響亮,誰再試試。
黎明時,草原還沒有蘇醒,是很靜很靜的。讀好:寧靜。
眼前,你看到了怎樣的草原?讀好:鋪滿新綠。
誰愿意當一回牧民,甩起鞭子將草原喚醒。
草原還沒徹底醒來,再來一遍。
齊讀
2.此時,草原開始熱鬧起來,歡樂起來!指名讀第二自然段。
學生評價:哪些地方讀得好?哪些地方讀得還不夠?從朗讀中仿佛看到什么,聽到什么?
誰來讀好它。誰能超過他。
喜歡羊兒出圈,喜歡跨馬追趕的同學一起來讀吧!
3.讓我們眺望遠處。指名讀第三自然段
草原的遠處十分迷人。誰來讀。為什么這樣讀?
悠悠的感覺讀得真棒!學他的樣子一起來讀。
4.草原真是太美了,這樣美的地方,這樣美的課文,老師也忍不住想和你們一起讀了。
(齊讀)你覺得草原怎么樣,草原的早晨怎么樣?(學生自由發言交流)
五、寫字教學
小朋友把課文讀得這么棒,相信課文中的生字你也能學得很棒。
1.認讀生字卡片
小火車開起來(帶拼音,去拼音)
2.這堂課我們學習兩個生字“動、牧“
自學筆順表,掌握筆順。學生書空筆順。
自己分析字型結構,左右等寬。結合學習新偏旁。
學生在《習字冊》上描紅、仿影、臨寫。注意寫字姿勢。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
1. 出示生字詞:
草原打破新綠無邊牧民遠處飄動
2. 指名認讀,介紹自己是怎樣記住這些生字的。
二、背誦指導
1. 各自朗讀課文,準備口頭填空練習
(1)的,打破了。的草原醒來了。
(2)羊兒圈門,奔向。牧民們,追趕那。
(3)羊兒像在飄動,藍天下回蕩著。
2. 結合口頭填空,理清文章結構。
3. 讀了課文,我們又懂得了什么?
4. 練習背誦。
三、寫字指導
1. 出示生字:無打處民原新
2. 指名認讀。
3. 仔細看光盤上生字書寫筆順,比較每個生字的結構安排。
指導:“無、民”都是獨體字。“無”最后一筆是豎彎鉤,沿豎中線往下寫,“民”的最后一筆是斜鉤,幅度較大。
“處、原”是半包圍結構。“處”第三筆是平撇,“原”里面是“白、小”。
四、作業
1. 練習描紅。
2. 各自練習書寫生字,覺得難寫難記的多寫幾遍,直到自己滿意為止。
3. 背誦課文。
《草原的早晨》教學案例 篇10
“學程導航”課時教學計劃
施教時期 年 月 日
教學內容- 5.草原的早晨-
共幾課時-3課時
第幾課時--第1課時-
課型-講讀
教
學
目
標
1.能正確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的4個生字詞,兩條綠線內的7個字只識不寫.認識1個偏旁.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練習讀好長句子。
教
學
重
難
點
1.學會本課4個生字,能正確、美觀地書寫。認識“廠”(偏廠旁)
2.正確地朗讀課文。
教
學
資
源
課文插圖、與課文相關的詩歌、文章等。
預
習
設
計
1.讀準生字新詞,讀通課文,標上自然段序號。
2.搜集與草原有關的詩歌、文章。
學 程 預 設
導 學 策 略
調整與反思
一、導入
1. 學生讀準“草原”,識記“原”,認識“廠”(偏廠旁)
學生說說自己對“草原”的認識
2、學生齊讀課題。
二、朗讀課文
1、學生借助拼音自讀課文。
2、學生認讀生字詞,哪個不易讀正確的多讀幾遍。
(1)自己讀讀詞語,哪些生字的字音值得注意?
(2)正音:民、新、處。
(3)指名讀、開火車讀、齊讀。
(4)把生字詞帶入到課文中,把課文讀正確、流利
(5)讀長句子。
指名分段朗讀課文,師生共議。
試著讀文中的長句。
三、學習生字
1.小組內自學生字,說說你認識哪幾個生字,是怎樣認識的?不認識的向同學或老師請教。。
2.認識“偏廠旁”
3.分別給這幾個字組詞。
4.學生描紅、臨寫。
板塊一
1、小朋友,這幾天我們跟著春姑娘欣賞了花兒盛開的梅花山,認識了頑強生長的春筍,了解了不同狀態的雨點,還看了美麗的小池塘。今天,老師帶大家去一個新的地方。 板書:草原
引導學生說說對草原的認識。
2、出示掛圖
教師補充介紹草原:大草原在我國的內蒙古和黃土高原,是我國西北邊疆地區放牧的地方,那里風光非常優美,特別是在春天的早晨。
板書完整:草原的早晨
板塊二
1、教師范讀
2、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給每個自然段標上序號。
3、出示生字檢查自學效果。
鞭聲 打破 黎明 寧靜 鋪滿 新綠 無邊 牧民 跨上 駿馬 遠處 飄動 回蕩 圈門
4.再讀課文,要求:字字讀準,句句讀通。
5.檢查自學效果
6.出示:“啪!啪!”響亮的鞭聲打破了黎明的寧靜。
遠處,一群群羊兒像朵朵白云在飄動,藍天下回蕩著牧羊人的歌聲。
(1)誰能來讀讀這個句子?你是怎樣停頓的?
(2)指導讀句子
7.文中還有長句,用老師的方法來讀讀。
8.指名分段朗讀課文,師生共議。
板塊三
1. 出示生字:原、打、寧、羊。
2.交流討論。
原:“廠”偏廠旁 半包圍結構
里邊不是“泉”。
打:左窄右寬。
寧:上下結構。
3. 教師范寫
作業
設計
★讀熟課文。完成《習字冊》上的生字。
★★搜集一些關于草原的詩歌。
《草原的早晨》教學案例 篇11
作者:佚名 轉貼自:本站原創 點擊數:4
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越來越多的老師已經認識到:學生語文水平的提高,不是依靠教師對課文的詳盡分析得來的;學生語文水平的提高必須在聽說讀寫的實踐活動中才能實現,只有在學生主動參與的學習過程中才能實現。
所以,《草原的早晨》一課的生字教學,我是這樣設計的:
將學生排成馬蹄形座位,分成四個小組。然后我給每小組分發作業紙。提出要求:1、在自由默讀課文中,找出本課所學的生字,以及有生字組成的詞語。2、每小組選出書寫好的同學將生字、詞語工整的寫在老師分發的作業紙上。3、然后各小組進行評比,將好的作品張貼在學習園地上,進行展覽。4、各小組反復拼讀學習生字、分析生字的偏旁、結構。
我改變了以往陳舊的教學形式,讓孩子們在讀課文中自己找,再小組比賽,大大調動了孩子們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意識。而我在教學中只起到了一個組織者、引導者、主持人的角色,沒有去扮演我講你聽、我呼你應,甚至木偶操作者的角色。時刻關注和調動孩子們的主動性、積極性,變“學會”為指導學生“會學”。
最后,我發動大家對孩子們自己的作品進行評價,好的給予表揚,不足的、難的加以強調,板演指導。課后孩子們太高興了,因為他們當了課堂的小主人。
我們教學的對象是“兒童”,人小情多,說兒童是“情感的王子”并不夸張。所以在課文閱讀分析中,我緊扣了一個“情”字:
一、在導入課文時,激發動機——入情
我說:孩子們,我們生活在現代化的大都市里,到處是高樓大廈,車水馬龍,購物娛樂都很方便,但還有一個比大都市更美麗的地方。下面請孩子們聽這首歌描繪的是什么地方:“遼闊的草原,藍藍的天空,潔白的羊群,奔騰的馬兒……就是我的家”。合著優美的歌聲,我不時用手勢、表情進行表演。孩子們被優美的歌聲和我恰當的抒隋表演所感染。
從孩子們的眼神中,我察覺他們向往這個美麗的地方,然后讓他們帶著向往之情去讀課文。
二、在感受課文的描寫中——動情
如何讓孩子們“人情”到“動情”呢?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讓學生去感受課文的描寫。所以我主張“強化語感,淡化分析”。
先讓孩子們自由誦讀,然后聽老師范讀,讓孩子們正確把握語氣,把握感情。在閱讀的過程中,我總是飽蘸著感情用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去描繪,用圖畫、音樂、表演的藝術形式,讓他們通過讀去品味。例如:我在處理課文歡樂踴躍這一場景時,想方設法用音樂和圖畫相結合的方法,讓孩子們體會“涌出的…”、“蹦跳的…”、“跨上的…”、“追趕的…”這一歡樂的場景。此時此刻的課堂,師生都沉浸在一個無形的充滿情感交流的草原中,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在表情朗讀中——抒情
學生的感受加深了,情感被激發了,他們會情不自禁的進行抒發。
我采用分小組進行賽讀、點名誦讀、小組選代表表情誦讀等多種形式,讓孩子們盡情的誦讀,抒發他們內心的真切感受。這節課,師生的情感隨課文的情感起伏而推進、延續,使課堂變成了草原,孩子們成了羊兒、馬兒……
《草原的早晨》教學案例 篇12
【教材簡解】
本課是一篇文字優美的散文。課文描寫了早晨,草原從睡夢中醒來,牧民在草原放牧的情景,展現了草原繁榮興旺的新氣象。本文意在培養學生感受草原的美麗風光和牧民們的勤勞、歡樂;文章條理清楚,語句流暢,文字優美生動,是訓練學生朗讀的好教材,也是對學生情感熏陶的好課例。
【設計理念】
新課程標準下的語文學習注重文本與文本之間的聯系,要求教師能夠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引導學生在情景中體悟,在體悟中學習。因此,我在設計本課教學時,努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利用多媒體效果,拉進學生與“草原”之間的距離,使學生在一定的情景中學習。
【設計思路】
第一課時將安排“談話導入,激發興趣”,“初學課文,整體感知”,“學習生字,指導書寫”三個環節引導學生將課文讀通順、讀流暢,初步了解課文內容。第二課時準備安排“創設情境,導入新課”“品讀課文,想象感悟”“學習生字,拓展延伸”三個環節引導學生通過語言文字的描述,再現草原早晨的情景,并領悟文本的內涵,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一課開始,我用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導入課文,伴隨著優美的歌聲,孩子們自然流露出陶醉的眼神,內心充滿了對這個美麗地方的向往。如何讓孩子們在感受課文描寫中從“入情”到“動情”呢?我以多媒體條件下的學習環境為依托,發揮多媒體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優勢來品讀課文,體會感悟,強化語感,淡化分析。我采用點名誦讀、男女生比賽讀、齊讀等形式,讓孩子們盡情地誦讀,抒發他們內心的真切感受。最后,用用部件法、熟字記憶法、學生自己說說怎樣記住自形等多種形式幫助學生記憶字形,指導學生書寫,建立一個和諧的課堂,提高教學效率。
一、引入課文
師:你們在什么地方看到過大草原?
生:在電視上。
生:在電腦上。
師:課文就給我們描寫了草原早晨的美景。
師范讀,學生邊聽邊想像。
師:今天我們再次走進大草原,去看看那兒美麗的景色。請欣賞!小朋友們可要睜大眼睛仔細觀察呀!(播放草原視頻文件)
【簡評】
草原對于蘇中地區的學生來說是陌生的,要讓學生感悟到草原之美,并進一步把感受到的美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有一定的困難。所以上課時,我先讓學生談談有沒有在哪里看到過草原,比如電視上啊什么的,有個初步的概念,再范讀課文,讓學生在老師的朗讀中無拘無束地想像草原景象,接著讓學生欣賞一段優美的草原風光片。老師的朗讀為學生提供了自由廣闊的想像空間,片視頻給學生展示了真正的草原風光,豐富了學生的表象,幫助學生構建起草原的概念。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再讓學生用語言來說說自己的感受。學生的語言正確而富有個性,他們好象融入了美麗的大草原中,加上老師及時的評價和鼓勵,使發言者深受鼓舞,也激起了其他學生的競爭熱情,課堂氣氛達到了和諧與高潮。他們自然讀得很高興,也很快能將課文內容理解并加以運用.
二、揣摩語言
出示:“啪!啪!”響亮的鞭聲打破了黎明的寧靜,鋪滿新綠的草原醒來了。
自由讀一讀。
聽!草原上傳來了“啪啪”的聲音!誰來讀一讀(放錄音)啪!啪!
師:響亮的鞭聲打破了黎明的寧靜,叫醒了熟睡的草原,在草原上傳得很遠很遠,該怎樣讀呢?(指生讀)
師:老師感覺鞭聲還不夠響亮、有力,黎明前的草原也不夠寧靜,誰再來讀讀?(指生讀)
師:讀得好,老師終于聽到響亮的鞭聲,感受到草原黎明前的寧靜,我們就這樣來讀讀,好嗎?(學生齊讀)
【簡評】一開始的兩聲響亮的“啪!啪!”鞭聲,學生怎么也掌握不好,為了讓學生讀好,我讓他們模仿牧羊人甩鞭,孩子們通過實際操作,切身體會,得出結論。不必受教師范讀的束縛,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尊重學生的閱讀興趣。學生自主讀書入情入境,“我會讀”、“我能讀”、“能讀好”這種信念樹立起來了,文中的人文內涵感悟到了,自己的感受也讀出來了。把觀察讀書和思考結合起來,加強了詞語與事物表象的聯系,有利于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體會,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師:這鋪滿新綠的草原,你們見過嗎?(出示超鏈接:草原新綠圖片)
師:請看,這草兒剛冒出新芽!綠中還帶著些黃,很有生機的!
師:“鋪”,你們見過媽媽“鋪”過什么?
工人“鋪”過什么?
生回答。
師:東西鋪開都特別——(平)瞧,這鋪滿一地新綠色小草的草原多美!誰能把這份美讀出來!指名讀“鋪滿新綠的草原”
(點擊動作按鈕,回到第一段文字)
師讀第二句,問:小朋友們,你覺得這里哪個詞你最感興趣?
點擊出示紅字“醒來”
師:“醒來”本來的意思是什么?
生:“醒來”本來的意思是指我們睡覺醒來了。
師:草原醒來時什么樣子呢?請小朋友們看畫面(課件播放夜里寧靜的草原,隨著黎明的臨近,隨著牧民鞭聲的響起,寧靜的草原一下子變得熱鬧起來)
師:誰來說說,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生:我聽到了牧民的說話聲。
生:我看到了許多牧民跨上駿馬。
生:我聽到了“啪!啪!”的鞭聲。
生:我聽到了羊兒在“咩咩”地叫著。
師:當黎明到來的時候,草原上出現了一片喧鬧的景象,所以說草原醒來了。
誰能將這一段美美地讀一讀?指名讀。
學生評價。
再讀。
評價后再讀。
【簡評】這一教學片段從”醒來”一詞入手。俄羅斯作家托爾斯泰指出:在藝術語言中,最重要的是動詞,因為一切生活都是運動著的。教者從教材中提煉出醒來這個動詞,運用電化教學手段,反映草原以靜到動的變化,展現草原醒來后的喧鬧情景。
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觀察、感受和表達,避免了枯燥抽象的講解。引導學生暢談看到的、聽到的,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和已學知識,進一步揭示了醒來的內涵,加深了對醒來一詞的理解,更讓學生覺得貼近可感,收到因方借巧,即勢會奇的效果,悟解得更加深切了。
教學中既鼓勵了學生多觀察,勤思考,又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使他們在一個自由輕松和諧的環境中學習,把理解詞語與發展語言、發展思維結合,鍛煉和提高了學生的觀察,想象能力。正像《語言課程標準》所指出的: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語言學習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一教學片段從“醒來”一詞入手,運用電化教學手段,反映草原從靜到動的變化,展現草原“醒來”后的喧鬧景象。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暢談看到的、聽到的,這樣做,進一步揭示“醒來”的內涵,加深了對“醒來”一詞的理解,學生的觀察、想像能力也隨之得到了鍛煉和提高。
【反思】
這篇課文是一篇文字優美、內容新穎的散文,寫的是早晨,草原從睡夢中醒來,牧民們趕著羊群去放牧的情景,展現了草原一片繁榮興旺的新氣象。
在備課時,我就在想:這樣一篇離孩子的生活實際較遠的課文,怎么來引起孩子們的興趣,怎樣讓他們能夠樂于學習,樂于融入文本所描繪的情景呢?
在教這課時,我把重點放在指導學生朗讀課文方面,從看圖入手,先引導學生按由遠及近的順序,觀察畫面內容,然后再指導朗讀。通過熟讀才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因為對大多數學生來說,草原是陌生的,我就從學生實際出發,運用多媒體圖片來展現大草原的美麗,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給學生提供了真正的草原圖景,豐富了學生的表象,彌補了因地域差異、經驗缺乏而可能造成的學生想象的缺憾。再讓學生在老師的配樂朗讀中無拘無束地想象草原景象,為學生提供了自由廣闊的想象空間,讓學生通過傾聽老師的誦讀展開積極的思維活動,每個學生都可以產生建立在自己已有經驗之上的獨特感受。課中又通過一些圖片讓學生理解“鋪滿新綠”、“遠處,一群群羊兒像朵朵白云在飄動,藍天下回蕩著牧羊人的歌聲。”等詞句。
于是,帶著這樣的課件走進課堂,孩子們通過欣賞草原風光、傾聽草原歌曲再借助文本進行閱讀,他們和書本的距離一下子就拉近了,在真實的情感體驗和互動交流中他們也放飛了自己的心靈,跟著牧羊人人一起高歌一曲,在唯美的課文描述中感受到了大草原的無限美景和牧民們愜意歡快的生活,從而對大草原充滿了期盼之情。一節課就這樣結束了,可以說,我在備課時的擔憂成了杞人憂天,這樣一篇課文的學習,反倒引起了孩子們對草原的無限向往之情,確實有些出乎我的意料之外。
《草原的早晨》教學案例 篇13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認識新偏旁“廠”、“斤”、“牛”、“力”等,能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感受春天早晨大草原的美麗風光和牧民的歡樂。
教學時間: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1、這一學期,我們學過《小池塘》、《春到梅花山》之后,知道了什么?(春天來了,農村的池塘美了。梅花山梅花盛開,也很美。)
2、小朋友們,我們今天再到草原去看看,那里春天的早晨怎么樣呢?(板書:草原的早晨)領讀。
3、講述草原:我國的內蒙古及西部黃土高原,有雜草叢生的大片土地,間或雜有耐旱的樹木,適宜放牧牛羊。
4、誰能說說記住“原”字的辦法?(用部件法記“原”:“廠、白、小”)結合教“廠”字頭。
二、初讀指導
1、引導看課本上的插圖,說說圖上畫了些什么。
(牧民們騎在馬上,揮舞著鞭子;羊兒本跳著向前奔)
教材中的另外一幅圖上畫了些什么呢?
(牧民們騎在馬上,照看著羊群;一群群羊兒在草地上吃草)
2、學生自讀課文。
要求:
給每個自然段標上序號。
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課文,畫出生字新詞。
3、檢查自讀情況。
指名讀第一自然段。
①出示生字詞:啪鞭打破黎明寧靜鋪滿新綠
②指名拼讀生字詞。指出:“寧、靜”是后鼻音;“鞭、新”是前鼻音。
③哪些詞語的意思已經懂了?請小朋友們互相交流。
(啪,象聲詞;鞭,結合插圖理解)
④教者小結。
黎明:天快要亮或者剛亮的時候。
寧靜:安靜。
新綠:剛剛出現的綠色。春天來了,天氣轉暖,草葉露出了新芽。
指名讀第二自然段。
①出示帶有生字詞的語句:無邊的草原牧民們跨上駿馬
②指名拼讀生字詞。
③交流:“無邊的草原”說明草原怎么樣?(草原大,看不到邊)
④教師講:“牧民”是牧區中靠畜養和放牧牛、羊生活的人。駿馬指好馬、走得快的馬。
問:“牧民們跨上駿馬”是什么意思?(牧民們騎上了好馬)
指名讀第三自然段。
①出示生字詞:遠處飄動
②指名拼讀生字詞。
③交流對生字詞的理解。(遠處:遠的地方;飄動:聯系生活實際講)
4、復習鞏固生字詞
出示下列生字詞卡片,指名認讀。
草原打破新綠無邊牧民遠處飄動啪鞭黎明寧靜鋪滿跨駿馬
結合認讀生字詞教新的偏旁
5、自由讀課文。
6、指名讀課文。
三、作業
讀讀、寫寫下面的生字詞:
草原打破新綠無邊牧民遠處飄動
練習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復習檢查
1、出示卡片,指名認讀詞語:
草原打破新綠無邊牧民遠處飄動
2、聽寫:“草原打破新綠無邊牧民遠處飄動”,說出“處”、“牧”、“原”的偏旁名稱。
3、指名朗讀課文。
靜讀訓練
1、第一自然段。
學生自讀,思考:這一自然段寫的是什么季節、什么時間的事?你是從什么地方看出來的?
(季節:春天——新綠鋪滿草原;時間:早晨——黎明)
口頭填空。鞭聲打破了寧靜。的草原醒來了。
自由討論并交流:“草原醒來了”是什么意思?
(春天來了,天氣轉暖,草也露出了新芽,就好像草原睡了整整一個冬天,現在醒來了。)
(夜,靜悄悄的,草原也跟人們一樣睡著了。早晨,人們開始了一天的工作,草原由靜到動,就像醒過來一樣了。
指名讀全段。(重音:響亮、黎明、新綠)
2、第二自然段。
自由讀課文,想一想,這一段寫了什么?(板書:羊兒牧民)
再讀課文,準備口頭填空:
羊兒涌出了圈門,奔向草原。
牧民們,追趕那。
填空后互相交流對“一只只”、“蹦跳著”、“無邊”、“跨上”等詞語的理解。(一只只:羊兒多;蹦跳著羊兒歡快;無邊:草原大;跨上:牧民懷著歡樂的心情)
(板書:一只只涌出跨上追趕)
這一段寫草原上羊兒和牧民怎么樣?(羊兒多,牧民歡樂)
有感情地朗讀第二自然段。(重音:蹦跳無邊歡樂)
3.第三自然段。
輕聲讀全段。這一段只有一句話,誰會讀的?
指名朗讀后提問:這一自然段寫的什么?(草原上羊兒多,牧民歡樂)
你為什么這么說?(“一群群”說明羊兒多;“藍天下回蕩著牧羊人的歌聲”說明牧民心里很歡樂,放聲歌唱)
這一自然段和上一自然段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相同的地方都是寫草原上的羊兒多,牧民樂)(不同的地方是:第二自然段中是“一只只羊兒”,這一段是“一群群羊兒”羊兒更多了。上一段通過寫牧民跨上駿馬追趕羊群表示歡樂,這一段用“藍天下回蕩著牧羊人的歌聲”來表現牧民的歡樂)
作者說“一群群羊兒像朵朵白云在飄動”,為什么這么大比方?(羊兒是白色的,跟白云的色彩一個樣;羊兒一邊吃草,一邊活動,白云在空中也不斷移動。它們有相似的地方。)(板書:一群群飄動歌聲)
引讀:遠處,一群群羊兒——學生接著讀,師讀:藍天下回蕩著——學生接著讀。
三、課堂練習
1、讀了《草原的早晨》,我們又懂得了什么?
(草原上的羊兒真多。牧民們的生活很快樂)(板書:多樂)
2、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四、作業
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 )鞭聲 ( )草原
( )羊群 ( )清香
照例填空
一( )春雷 一( )氣 一( )白鵝
一( )小船 一( )梅花
練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三課時
復習檢查
出示生字詞:
草原打破新綠無邊牧民遠處飄動
指名認讀,介紹自己是怎么記住這些生字的。
背誦指導
各自朗讀課文,準備口頭填空練習。
(1)的,打破了。的草原醒來了。
(2)羊兒圈門,奔向。牧民們,追趕那。
(3)羊兒像在飄動,藍天下回蕩著。
結合口頭填空練習,理清文章結構。
練習背誦。
寫字指導
1.出示生字:無打處民動牧原新
2.指名認讀。
仔細看田字格內的“打、動、牧、新”,比較在結構的安排上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
根據學生發言,老師歸納:
雖然這四個學生字都是左右結構的字,但是在安排上還是有區別的。“打”,左高右低;“動”,左低右高,下面也不齊平。“牧”左右兩部分一樣高。“新”左右兩部分的上面部分齊平,右邊的“斤”字的“豎”稍長。
“無”和“民”都是獨體字。著重指導寫好最后一筆:“無”最后一筆是豎彎鉤,從田字格的中心起筆,沿豎中線往下寫,寫至與撇平時再向右拐,最后向上鉤。“民”的最后一筆是斜鉤,幅度較大。處,復習折文旁,再與“外”做比較。處,半包圍結構,第三筆是平捺,“卜”在平捺上方。“外”是左右結構。
作業
練習描紅。
各自練習寫生字,覺得難寫難記的多寫幾遍,直到自己滿意為止。
背誦課文。
板書: 5 草原的早晨
羊兒 牧民
一只只 涌出 跨上 追趕
一群群 飄動 歌聲
(多) (樂)
《草原的早晨》教學案例 篇14
作者:佚名 轉貼自:本站原創 點擊數:6
作者:劉愛琴 文章錄入:泰興鎮中小 ]
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二冊《草原的早晨》是一篇文字優美、內容新穎的散文,寫的是早晨草原從睡夢中醒來,牧民們趕著羊群去放牧的情景,展現了草原一片繁榮興旺的新氣象。
然而,景色雖美,孩子們卻苦于對草原很陌生。于是,我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找到大量有關草原的視頻材料,編輯成多媒體課件,播放給大家看。當無邊的草原由遠及近映入學生眼簾時,當雪白的羊群像天邊的白云悠然飄來時,當身穿盛裝的牧羊姑娘翩翩起舞時,當牧民們揚鞭趕馬時,學生被眼前的景象深深吸引了,個個目不轉睛地盯著屏幕看,彷佛置身其中。此時,騰格爾粗獷嘹亮的歌聲緩緩響起,悠揚的歌聲在教室里回蕩,學生更加激動了,有些孩子甚至情不自禁站了起來,高高舉起了手,似乎在揚鞭驅馬。小小的臉蛋上那欣喜的神情讓我感覺到,他們已經被美麗的大草原深深吸引了。
這時,再打開書本,讓學生充分地讀課文,欣賞作者筆下的草原。通過讀書,有所觸動,有所感受,進行質疑,把觀察、讀書和思考結合起來,加強了詞語與事物表象的聯系,有利于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體會,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草原的早晨》教學案例 篇15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認識新偏旁“廠”、“斤”、“牛”、“力”等,能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感受春天早晨大草原的美麗風光和牧民的歡樂。
教學時間: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1、這一學期,我們學過《小池塘》、《春到梅花山》之后,知道了什么?(春天來了,農村的池塘美了。梅花山梅花盛開,也很美。)
2、小朋友們,我們今天再到草原去看看,那里春天的早晨怎么樣呢?(板書:草原的早晨)領讀。
3、講述草原:我國的內蒙古及西部黃土高原,有雜草叢生的大片土地,間或雜有耐旱的樹木,適宜放牧牛羊。
4、誰能說說記住“原”字的辦法?(用部件法記“原”:“廠、白、小”)結合教“廠”字頭。
二、初讀指導
1、引導看課本上的插圖,說說圖上畫了些什么。
(牧民們騎在馬上,揮舞著鞭子;羊兒本跳著向前奔)
教材中的另外一幅圖上畫了些什么呢?
(牧民們騎在馬上,照看著羊群;一群群羊兒在草地上吃草)
2、學生自讀課文。
要求:
給每個自然段標上序號。
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課文,畫出生字新詞。
3、檢查自讀情況。
指名讀第一自然段。
①出示生字詞:啪鞭打破黎明寧靜鋪滿新綠
②指名拼讀生字詞。指出:“寧、靜”是后鼻音;“鞭、新”是前鼻音。
③哪些詞語的意思已經懂了?請小朋友們互相交流。
(啪,象聲詞;鞭,結合插圖理解)
④教者小結。
黎明:天快要亮或者剛亮的時候。
寧靜:安靜。
新綠:剛剛出現的綠色。春天來了,天氣轉暖,草葉露出了新芽。
指名讀第二自然段。
①出示帶有生字詞的語句:無邊的草原牧民們跨上駿馬
②指名拼讀生字詞。
③交流:“無邊的草原”說明草原怎么樣?(草原大,看不到邊)
④教師講:“牧民”是牧區中*畜養和放牧牛、羊生活的人。駿馬指好馬、走得快的馬。
問:“牧民們跨上駿馬”是什么意思?(牧民們騎上了好馬)
指名讀第三自然段。
①出示生字詞:遠處飄動
②指名拼讀生字詞。
③交流對生字詞的理解。(遠處:遠的地方;飄動:聯系生活實際講)
4、復習鞏固生字詞
出示下列生字詞卡片,指名認讀。
草原打破新綠無邊牧民遠處飄動啪鞭黎明寧靜鋪滿跨駿馬
結合認讀生字詞教新的偏旁
5、自由讀課文。
6、指名讀課文。
三、作業
讀讀、寫寫下面的生字詞:
草原打破新綠無邊牧民遠處飄動
練習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復習檢查
1、出示卡片,指名認讀詞語:
草原打破新綠無邊牧民遠處飄動
2、聽寫:“草原打破新綠無邊牧民遠處飄動”,說出“處”、“牧”、“原”的偏旁名稱。
3、指名朗讀課文。
靜讀訓練
1、第一自然段。
學生自讀,思考:這一自然段寫的是什么季節、什么時間的事?你是從什么地方看出來的?
(季節:春天——新綠鋪滿草原;時間:早晨——黎明)
口頭填空。鞭聲打破了寧靜。的草原醒來了。
自由討論并交流:“草原醒來了”是什么意思?
(春天來了,天氣轉暖,草也露出了新芽,就好像草原睡了整整一個冬天,現在醒來了。)
(夜,靜悄悄的,草原也跟人們一樣睡著了。早晨,人們開始了一天的工作,草原由靜到動,就像醒過來一樣了。
指名讀全段。(重音:響亮、黎明、新綠)
2、第二自然段。
自由讀課文,想一想,這一段寫了什么?(板書:羊兒牧民)
再讀課文,準備口頭填空:
羊兒涌出了圈門,奔向草原。
牧民們,追趕那。
填空后互相交流對“一只只”、“蹦跳著”、“無邊”、“跨上”等詞語的理解。(一只只:羊兒多;蹦跳著羊兒歡快;無邊:草原大;跨上:牧民懷著歡樂的心情)
(板書:一只只涌出跨上追趕)
這一段寫草原上羊兒和牧民怎么樣?(羊兒多,牧民歡樂)
有感情地朗讀第二自然段。(重音:蹦跳無邊歡樂)
3.第三自然段。
輕聲讀全段。這一段只有一句話,誰會讀的?
指名朗讀后提問:這一自然段寫的什么?(草原上羊兒多,牧民歡樂)
你為什么這么說?(“一群群”說明羊兒多;“藍天下回蕩著牧羊人的歌聲”說明牧民心里很歡樂,放聲歌唱)
這一自然段和上一自然段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相同的地方都是寫草原上的羊兒多,牧民樂)(不同的地方是:第二自然段中是“一只只羊兒”,這一段是“一群群羊兒”羊兒更多了。上一段通過寫牧民跨上駿馬追趕羊群表示歡樂,這一段用“藍天下回蕩著牧羊人的歌聲”來表現牧民的歡樂)
作者說“一群群羊兒像朵朵白云在飄動”,為什么這么大比方?(羊兒是白色的,跟白云的色彩一個樣;羊兒一邊吃草,一邊活動,白云在空中也不斷移動。它們有相似的地方。)(板書:一群群飄動歌聲)
引讀:遠處,一群群羊兒——學生接著讀,師讀:藍天下回蕩著——學生接著讀。
三、課堂練習
1、讀了《草原的早晨》,我們又懂得了什么?
(草原上的羊兒真多。牧民們的生活很快樂)(板書:多樂)
2、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四、作業
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 )鞭聲 ( )草原
( )羊群 ( )清香
照例填空
一( )春雷 一( )氣 一( )白鵝
一( )小船 一( )梅花
練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三課時
復習檢查
出示生字詞:
草原打破新綠無邊牧民遠處飄動
指名認讀,介紹自己是怎么記住這些生字的。
背誦指導
各自朗讀課文,準備口頭填空練習。
(1)的,打破了。的草原醒來了。
(2)羊兒圈門,奔向。牧民們,追趕那。
(3)羊兒像在飄動,藍天下回蕩著。
結合口頭填空練習,理清文章結構。
練習背誦。
寫字指導
1.出示生字:無打處民動牧原新
2.指名認讀。
仔細看田字格內的“打、動、牧、新”,比較在結構的安排上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
根據學生發言,老師歸納:
雖然這四個學生字都是左右結構的字,但是在安排上還是有區別的。“打”,左高右低;“動”,左低右高,下面也不齊平。“牧”左右兩部分一樣高。“新”左右兩部分的上面部分齊平,右邊的“斤”字的“豎”稍長。
“無”和“民”都是獨體字。著重指導寫好最后一筆:“無”最后一筆是豎彎鉤,從田字格的中心起筆,沿豎中線往下寫,寫至與撇平時再向右拐,最后向上鉤。“民”的最后一筆是斜鉤,幅度較大。處,復習折文旁,再與“外”做比較。處,半包圍結構,第三筆是平捺,“卜”在平捺上方。“外”是左右結構。
作業
練習描紅。
各自練習寫生字,覺得難寫難記的多寫幾遍,直到自己滿意為止。
背誦課文。
板書: 5 草原的早晨
羊兒 牧民
一只只 涌出 跨上 追趕
一群群 飄動 歌聲
(多) (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