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蝌蚪找媽媽課堂教學實錄(通用2篇)
小蝌蚪找媽媽課堂教學實錄 篇1
教學目標
1.利用多種方法認識“甩、蹲、阿姨”等字詞;指導寫“披”“波”,初步理解“甩、迎、追、蹲”等字詞的意思。
2.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了解小蝌蚪的成長過程,知道青蛙是有益的動物。
3.分角色朗讀課文,體會重點詞句的意思。會用“已經”說話。
4、增強對科學童話的興趣。
教學重點
1.了解小蝌蚪在生長過程中形體上的變化。
2.分角色朗讀課文,體會重點詞句的意思。
教學難點
1.青蛙生長過程以及在不同階段的形態變化。
2.品悟小蝌蚪身上體現出來的人性優點。
課前準備
1、課前板書課題、畫兩個田字格。
2、掛圖、頭飾、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語,激發學習情緒。
師:孩子們,今天我們的課堂上來了一群新朋友,看看它們是誰呀?(出示:小蝌蚪圖)
生:小蝌蚪
師:見到新朋友,你想對他說什么?
生:……
師:你們知道小蝌蚪的媽媽是誰嗎?
生:青蛙
師:可是小蝌蚪卻不知道,它們決定一起去找媽媽。齊讀課題
生:《小蝌蚪找媽媽》。
師:小蝌蚪找誰?聲音響亮些,再讀一遍。
生再讀課題。
二、檢查預習,學習生字
師:課前,同學們預習課文了嗎?
師:你畫了幾個自然段?
生:6個
師拿起書,讓同學們邊看邊數。
師:有沒有發現我們今天學的課文和以往學過的課文有什么不一樣?
生:沒有拼音
師:沒有了拼音朋友的幫助,遇到不認識的、難讀的字,你是怎么解決的?
生1:讀一讀,猜一猜
師:你是怎么猜的?
生:看看前面的句子,再看看圖。(課前熟悉學生時,我簡單的介紹了聯系上下文認字和看插圖認字的方法)
師:哦,明白了,不是亂猜,而是根據上下文的意思,再結合課文插圖來猜的。對于這課來說,這是個好方法。那如何能驗證猜得對不對呢?
生2:問老師
生3:問家長,問同學。
師:看看這些字詞,你認不認識?
課件出示生字詞(阿姨腦袋頭頂黑灰色迎上去
甩著蹲著露著披著鼓著)
①自由讀。
②小老師領讀2遍,糾正字音“腦袋”。
③自己再試著讀一讀。
④問沒舉手的孩子還有哪些生字沒記住。(發現幾個孩子都是第二行的字沒記住)
⑤多種方法認識第二行字。
師:這行詞語有什么共同特點?
生1:都有“著”,
師:而且在這里“著”都讀輕聲,
生2:都是……會動的詞
師:表示動作的詞,這樣的詞我們稱它為“動詞”,像這種表示動作的詞,我們可以用做動作或是想象動作的方法來記住他們。
師:這個字讀?
生:甩
師:書上說“小蝌蚪甩著長長的尾巴”,怎么樣是“甩著”,你們來做做看。
生:(做手勢)。
師:噢,是這樣!(拉一位演得好的同學到臺前來)你們看,你們做的動作和字很像的,瞧,這豎彎鉤多像她甩著的那條尾巴!中國的漢字多有趣。
師:這個詞讀?
生:蹲著。
師:右半部分讀什么
生:尊敬的尊
師:我們蹲下來的時候,要用到什么?
生:腳
師:也叫“足”。所以,“尊”加足字旁就是蹲著的蹲。
師:“露”字就更簡單了,與下半部分的讀音
生:一樣
師:“披”與“皮”
生:聲調不一樣
師:“鼓”字可以用組詞的方法記憶。鼓可以組哪些詞?
生1:大鼓
生2:小鼓
生3:打鼓
生4:花鼓
師:腰鼓、足鼓、長鼓、懸鼓等等,鼓是中國古老的樂器之一,中國有很多種鼓。
現在,再來試一試,這些字詞你有沒有記住?
師:能讀下來的舉手
只有一個特殊的孩子沒舉手
師:現在我們開火車來讀一讀。
師:生字認識了,下面我們再來活動活動小手,寫兩個字。
師:仔細觀察“披”字,什么結構?
生:左右結構
師:左右結構的字注意什么問題?
生:左邊窄一點兒,好給客人騰出地方,講文明
師:真是個懂禮貌的孩子。同時還要注意,左右要緊湊一些,這樣顯得兩人更親近。
師生共同書寫。寫時提醒:橫短豎長,提在豎鉤下半部分的中央,右半部分注意筆順,那要舒展大方。
師:有一個字,和“披”長得很像,提醒:提手旁換成三點水
生:波紋的波
師:波字寫時注意,三點水的第二點稍微偏左一點兒,如果寫在一條豎線上,就很呆板,不好看。
學生書寫,每字兩個。
評價:
生1:他的字偏右了
師:偏右偏下了
生:還出格了
師:那有沒有優點呢?
生:……
師:他哪個字寫得最美?
生:第三個、第四個
師:說明他越寫越有進步。我們在評價別人字的時候,最好是先找優點,再提建議,這樣別人才更容易接受。
同桌評價
生字認識了,下面我們再讀課文,一定讀的更流利了。讀時要做到:(屏幕出示:①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不添字不落字
②邊讀邊思考:小蝌蚪是怎樣一步一步變成青蛙的。(把描寫小蝌蚪樣子變化的句子用尺子劃上橫線)
三、初讀感知,了解小蝌蚪的生長過程
師:小蝌蚪原來是什么樣子?
生:大大的腦袋黑灰色的身子甩著長長的尾巴
師:是這樣嗎?(貼圖)
奇怪了,書上為什么不說“長尾巴”,而要多加一個“長”字,變成“長長的尾巴”。
生:因為長長的尾巴比長尾巴感覺還要長一點。
師:我有一種本領,不認真聽,你可學不會。我會用“長尾巴”說“長長的尾巴”……你們會嗎?
生:……
師:你們學得可真快!
看,老師這兒貼了多少蝌蚪?
生:一只!一條!
師:看(打開投影),這兒有多少啊?
生:一群
師:聰明!像這樣好多好多,數也數不清,聚集在一起,我們就可以用一個詞是
生:一群!
師:這群小蝌蚪長什么樣子的?誰來讀一讀。
生1:(讀)
師:你把小蝌蚪的樣子讀的真清楚。
師:他的腦袋是
生:大大的,
師:身子是
生:黑灰色的
師:尾巴是
生:長長的
師:他們此刻的心情是
生:快活的
師:誰再來讀?
生2讀
通過你的朗讀,我仿佛真的看到了一群小蝌蚪在池塘里快活的游啊游,過了幾天,他們的身體發生了什么變化?
生:長出了兩條后腿。
師:(貼畫)是這樣的嗎?哦,原來小蝌蚪先長出兩條(后腿)
師:接下來,他的身體又發生了什么變化?
生:長出兩條前腿(貼圖)
師:再后來
生:尾巴變短了(貼圖)
師:最后
生:尾巴不見了(貼圖),
師:變成了
生:青蛙。(貼圖)
師:小蝌蚪就是這樣一步一步的變成青蛙的。
師:我們再來說一說小青蛙的生長過程
板書:“先……然后……后來……最后……”學生練習說。
四、再讀課文,理解重點詞句
師:在蝌蚪生長變化的過程中,他都向誰打聽媽媽了?是怎么打聽的?讀課文2、3自然段思考
生讀書
師:他們先找誰打聽媽媽了?
生:鯉魚!
師:(貼鯉魚)咦,小蝌蚪不是玩的挺高興的嗎?怎么突然想起要找媽媽了呢?他看見什么了?
生:看見鯉魚媽媽在教小鯉魚捕食
師:他們就想
生:我的媽媽呢?
師:所以當他們看見鯉魚媽媽在教小鯉魚捕食時,就迎上去問:
生:“……”
師:鯉魚媽媽說
生:“……”
師:(出示----鯉魚課件)我現在來當鯉魚媽媽,你們做小蝌蚪,誰向我打聽?
生1:鯉魚阿姨,我們的媽媽在哪里?
師:真是個懂禮貌的小蝌蚪
生2:……
師:如果能加上動作就更好了,現在的小蝌蚪長出了幾條腿?
生3邊表演邊問
師:交換一下,你們當鯉魚媽媽,我當小蝌蚪。
(師生對讀,邊讀邊做動作)
師:誰愿意上來表演這一段!注意,要把所有的動作都表演進去!
生:(表演),通過動作和掛圖理解什么是“迎上去”。
師:聽了鯉魚媽媽的話,小蝌蚪踏上了尋找媽媽的道路。他們游啊游,找呀找,找了幾天幾夜,終于找到了一種四條腿、寬嘴巴的動物,誰?
生:烏龜
師:(貼烏龜)他們和烏龜媽媽都說了些什么呢?自己先練著讀一讀,練好了,同桌倆人表演。
兩人上臺表演,理解什么是“追”
五、總結青蛙的特點,練習說話,感悟真情。
師:奇怪,為什么鯉魚媽媽說,蝌蚪媽媽是四條腿,寬嘴巴,而烏龜媽媽卻說,蝌蚪媽媽是長著大眼睛,披著綠衣服,呢?到底誰說得對?
生:都對
師:那你來告訴小蝌蚪,他的媽媽是什么樣子的?
生:四條腿,寬嘴巴,長著大眼睛,披著綠衣服,捉起蟲來頂呱呱。
師:小蝌蚪的媽媽是不是這個樣子?他找到媽媽了嗎?自由朗讀4、5、6自然段。
練習用“已經”說話。
同學們,你們知道嗎?(出示課件)
青蛙是莊稼的好朋友,專門吃害蟲。一只青蛙一天要吃掉害蟲40~50只,多的達到200多只。一只青蛙一年能吃15000多只害蟲。
師:看到小青蛙這么棒,你一定有話要說。
生:謝謝你
師:青蛙是人類的朋友,我們要
生:保護它
六、作業
今天,老師為大家準備了豐富多彩的作業自助餐,同學們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覺得有價值的作業來完成。
作業自助餐
1、把《小蝌蚪找媽媽》這個故事講給家人聽,并為家人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
2、課外實踐:有條件的同學可以選擇一種或幾種小動物進行飼養,并觀察它們的生長過程。(可以把他們的生長過程用筆記錄下來,用相機拍攝下來,或者做成標本,都非常有意義。)
小蝌蚪找媽媽課堂教學實錄 篇2
一、激趣導入。(看動畫)
1、師:池塘里有一群游來游去的小蝌蚪,這會呀他們可著急了!因為(生說:他們不知道媽媽在哪里。)他們正準備去找媽媽呢。(板:找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神奇美麗的童話世界,去看看小蝌蚪是怎樣找媽媽的。要求仔細看,認真聽。
2、學生欣賞全文動畫課件
二、初讀課文。
1、看了動畫,大家覺得這個故事怎樣?(生說:很有趣。很好看。)是呀,多有趣呀!有位作者把這個故事寫得可好啦!同學們想讀嗎?下面就把時間交給同學們自由讀書。有兩個要求:一、邊讀邊仔細看圖,動腦思考,看誰最快讀懂這個故事。二、遇到不理解的詞句,可做個記號。有什么問題不明白,待會可提出來。(生自由讀課文,師巡視指導。)
2、師:現在看看同學們讀書后有什么收獲。哪個聰明的小朋友來說說你都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小蝌蚪最后變成了小青蛙。(師板:變)
生:我知道了小蝌蚪找到了媽媽,他們的媽媽就是大青蛙。(師貼青蛙圖)
生:我知道了小蝌蚪找媽媽時碰到了鯉魚和烏龜,他們還把烏龜當作自己的媽媽呢。
生:我明白了小蝌蚪長什么樣。
師:小蝌蚪長什么樣?請看圖,說一說。(生答,師強調看圖和說話要按順序說。)課文里哪一段話是寫小蝌蚪的樣子的?找出來,自己輕輕讀一遍,想想這段話描寫的小蝌蚪給你什么樣的感覺。
生:我覺得小蝌蚪很可愛,很快活。
生:我覺得小蝌蚪很活潑,很開心。我是從“甩著長尾巴,快活地游來游去”中看出來的。
師:誰能把小蝌蚪活潑可愛的樣子讀出來?(一生有感情地讀)讀得怎樣?(生評論)大家像他一樣,讀出小蝌蚪的活潑快活。(生齊讀)
師:你還知道了什么?
生:我還知道了小青蛙會跟著媽媽去捉害蟲,所以我們應該保護青蛙。
3、師:同學們越來越會讀書了!很快就弄懂了這么多知識。聰明的同學還善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你們有什問題不明白或者還有什么想知道的,大膽地提出來吧!
生:我想知道“迎上去”是什么意思。
生:我想知道“追上去”是什么意思。
生:“游哇游”是什么意思?(師請全班同學作動作告訴他)
生:青蛙媽媽為什么丟下小蝌蚪不管?害得他們到處找媽媽?(一生答是因為青蛙媽媽要去捉害蟲。師給予肯定,并說也許青蛙媽媽是為了讓孩子學會自己獨立生活的本領。)
生:小蝌蚪為什么會變成青蛙?
生:小蝌蚪是怎樣變成青蛙的?
生:小蝌蚪為什么會把烏龜當作自己的媽媽?
師:要想解決這些難題,就必須(認真讀書),請帶著這些問題,再細細地讀課文,邊讀邊劃出有關的句子。認真思考,爭取自己解決問題。
三、細讀課文。
1、生自讀課文,根據問題劃出有關的句子,教師巡視指導。
2、把讀書的收獲跟小組里的同學交流,看看明白了哪些問題。(四人小組交流)
四、解決問題,精讀細品。
1、師:小蝌蚪是怎樣變成青蛙的?誰能根據小蝌蚪身體變化的順序把圖貼好?(請兩名學生合作貼圖,貼完可讓學生點評)
2、師:誰能看著圖把小蝌蚪身體變化的過程連起來說一說?(請一生說,師板書,然后同桌互說。)
3、師:小蝌蚪找媽媽時,看到鯉魚就迎上去,看到烏龜就追上去,他們為什么要迎上去和追上去呢?還有他們為什么會找錯媽媽呢?要理解好這些問題,同學們還得認真讀書。下面分角色朗讀課文三四自然段。
4、指導朗讀。烏龜和鯉魚媽媽的話要讀得(親切,慈祥),就像媽媽對孩子講話一樣。小蝌蚪叫“媽媽”時要讀得(高興,激動)誰愿意讀好他們的話?(學生都爭著想讀,讀得很投入,效果較好)
5、理解“迎上去”和“追上去”
師:(出示帶有“迎上去”和“追上去”的句子)請看看這兩個句子,句子中的“迎上去”和“追上去”換一換,行嗎?
生:不行。
師:為什么不行?請同學們邊看動畫邊思考。(看動畫演示)
生:因為鯉魚和小蝌蚪是面對面,所以要用迎上去。
生:因為小蝌蚪急著想找到媽媽,所以就迎上去。
生:因為小蝌蚪在烏龜的后邊,他們一前一后,所以用追上去。
師:從追上去還可以看出小蝌蚪的什么心情?
生:可以看出小蝌蚪以為找到媽媽又著急又高興的心情。
師:可見這兩個詞語不能換,同學們平時用這兩個詞語時也要注意用準確。
6、理解小蝌蚪為什么找錯媽媽。
師:老師覺得小蝌蚪真笨,居然會找錯媽媽。你們同意老師的看法嗎?為什么?
生:不同意。因為烏龜是四條腿,寬嘴巴。
師:說得還不是很清楚。誰再來說說?
生:因為是鯉魚媽媽告訴他們他們的媽媽四條腿,寬嘴巴,烏龜也是四條腿,寬嘴巴。
生:因為鯉魚媽媽沒有把青蛙媽媽的樣子全部說清楚,所以他們才會找錯媽媽。(這個問題較難理解,應讓學生再讀課文,加深理解)
7、假設問題情景,描述青蛙媽媽的樣子。
師:如果你是鯉魚媽媽,為了讓小蝌蚪一下子就找到媽媽,你會怎樣對他們說?(一生飾小蝌蚪,一生飾鯉魚媽媽,進行對話。直至把青蛙媽媽的樣子說清楚說全面。學生踴躍參與,氣氛熱烈。)
8、師:課文里有一句話把青蛙媽媽的樣子寫得非常美,非常可愛。請用橫線劃出來。
(出示句子)師:自己輕聲讀讀,體會體會哪些詞語作者用得特別好。
生:我覺得“露著”用得特別好,寫出了青蛙肚皮的樣子。
生:我覺得“碧綠的”和“雪白的”用得好,寫出了青蛙身子的顏色很美。
生:我覺得“鼓著”用得好 。因為青蛙的眼睛是鼓鼓的。
師:同學們都說得很好。這段話里的動詞都用得特別好,把青蛙的樣子寫得非常生動。你們知道“披著”是什么意思嗎?
生:“披著”就是衣服不穿袖子,不扣扣子,搭在肩上。(師披衣服演示動作)
師:這里用“披著綠衣裳”好還是用“穿著綠衣裳”好呢?為什么?
生:用“披著”好。因為青蛙肚子上沒扣扣子。(哄堂大笑)
師:這位同學理解了,但是沒有表達清楚。誰能清楚地表達出來?
生:因為用“披著”就可以看到青蛙的白肚皮了,所以用“披著”好。
師:回答得真不錯!作者真會用詞語!誰能讀好這句話?(指名一生讀,讀得不夠好。)
師:請大家評一評。(二生指出他讀得不夠流利及讀錯的字音)
師:讓我們為他的勇氣鼓掌。下面讓老師試試,我會用非常喜歡青蛙的語氣來讀。(師有感情朗讀)
師:老師讀得好嗎?希望大家讀得比老師更好。(生有感情齊讀)
9、師:小青蛙終于找到媽媽了,這回他們是游過去,為什么用“游過去”而不用“追上去”呢?
生:因為青蛙媽媽蹲在荷葉上不動,所以不用“追上去”。
五、發揮想象,續編故事。
師:小青蛙終于找到媽媽了,他們的心里多激動呀!他們會對媽媽說些什么呢?青蛙媽媽又會怎樣說呢?請展開豐富的想象,在小組里找朋友,續編對話。(學生積極參與,續編的故事也富有情趣,但說的量還要加大)
六、結束課文,留下懸念,鼓勵課外探索。
師:我們這節課還有一個問題沒有解決,那就是“小蝌蚪為什么會變成青蛙?”這個問題挺難,就留給同學們課外去想辦法解決,只要大家能夠像小蝌蚪一樣有勇氣,主動去詢問,去探索,并堅持到底,相信大家一定會取得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