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蝌蚪找媽媽課堂教學實錄
教學目標
1.利用多種方法認識“甩、蹲、阿姨”等字詞;指導寫“披”“波”,初步理解“甩、迎、追、蹲”等字詞的意思。
2.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了解小蝌蚪的成長過程,知道青蛙是有益的動物。
3.分角色朗讀課文,體會重點詞句的意思。會用“已經”說話。
4、增強對科學童話的興趣。
教學重點
1.了解小蝌蚪在生長過程中形體上的變化。
2.分角色朗讀課文,體會重點詞句的意思。
教學難點
1.青蛙生長過程以及在不同階段的形態變化。
2.品悟小蝌蚪身上體現出來的人性優點。
課前準備
1、課前板書課題、畫兩個田字格。
2、掛圖、頭飾、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語,激發學習情緒。
師:孩子們,今天我們的課堂上來了一群新朋友,看看它們是誰呀?(出示:小蝌蚪圖)
生:小蝌蚪
師:見到新朋友,你想對他說什么?
生:……
師:你們知道小蝌蚪的媽媽是誰嗎?
生:青蛙
師:可是小蝌蚪卻不知道,它們決定一起去找媽媽。齊讀課題
生:《小蝌蚪找媽媽》。
師:小蝌蚪找誰?聲音響亮些,再讀一遍。
生再讀課題。
二、檢查預習,學習生字
師:課前,同學們預習課文了嗎?
師:你畫了幾個自然段?
生:6個
師拿起書,讓同學們邊看邊數。
師:有沒有發現我們今天學的課文和以往學過的課文有什么不一樣?
生:沒有拼音
師:沒有了拼音朋友的幫助,遇到不認識的、難讀的字,你是怎么解決的?
生1:讀一讀,猜一猜
師:你是怎么猜的?
生:看看前面的句子,再看看圖。(課前熟悉學生時,我簡單的介紹了聯系上下文認字和看插圖認字的方法)
師:哦,明白了,不是亂猜,而是根據上下文的意思,再結合課文插圖來猜的。對于這課來說,這是個好方法。那如何能驗證猜得對不對呢?
生2:問老師
生3:問家長,問同學。
師:看看這些字詞,你認不認識?
課件出示生字詞(阿姨腦袋頭頂黑灰色迎上去
甩著蹲著露著披著鼓著)
①自由讀。
②小老師領讀2遍,糾正字音“腦袋”。
③自己再試著讀一讀。
④問沒舉手的孩子還有哪些生字沒記住。(發現幾個孩子都是第二行的字沒記住)
⑤多種方法認識第二行字。
師:這行詞語有什么共同特點?
生1:都有“著”,
師:而且在這里“著”都讀輕聲,
生2:都是……會動的詞
師:表示動作的詞,這樣的詞我們稱它為“動詞”,像這種表示動作的詞,我們可以用做動作或是想象動作的方法來記住他們。
師:這個字讀?
生:甩
師:書上說“小蝌蚪甩著長長的尾巴”,怎么樣是“甩著”,你們來做做看。
生:(做手勢)。
師:噢,是這樣!(拉一位演得好的同學到臺前來)你們看,你們做的動作和字很像的,瞧,這豎彎鉤多像她甩著的那條尾巴!中國的漢字多有趣。
師:這個詞讀?
生:蹲著。
師:右半部分讀什么
生:尊敬的尊
師:我們蹲下來的時候,要用到什么?
生:腳
師:也叫“足”。所以,“尊”加足字旁就是蹲著的蹲。
師:“露”字就更簡單了,與下半部分的讀音
生:一樣
師:“披”與“皮”
生:聲調不一樣
師:“鼓”字可以用組詞的方法記憶。鼓可以組哪些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