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多美呀》說課(精選14篇)
《世界多美呀》說課 篇1
一、說教材
《世界多美呀》是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二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課文。它以童話故事的形式出現,借一只剛出生的小雞的口吻,敘述了她認識世界的全過程,從中感受大自然之美,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第一自然段寫小雞在蛋殼中看到的世界是黃色的。第二、三、四自然段寫小雞所看到的美麗多彩的世界。課文以兩條線索展開,一條是小雞孵化過程中的變化,另一條是小雞對周圍世界認識的變化。這個童話故事字里行間充滿童趣,充滿美感,是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朗讀能力的好教材,也是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熏陶的好教材。
二、說目標
根據教材特點和一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初定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會正確書寫本課的9個生字,準確認讀兩條綠線內的6個生字,認識“田字頭”、“羊字頭”2個偏旁。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能力目標:通過觀察、練讀、討論、評價、欣賞、表演等方式來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朗讀能力、想象能力和表演能力。
3情感目標:通過朗讀課文,了解小雞的孵化過程,感受大自然的美,激發熱愛大自然的感情以及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其中目標1和目標2是課文的重點,目標3是課文的重點更是難點。
三、說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播放小雞的叫聲)同學們,你們聽,這是什么聲音?你們想知道她們在說什么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課文《世界多美呀》(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老師板書,學生同時書空,教師強調“世”第二、三筆的兩豎第二豎長一些,第三豎短一些,第四筆的橫與它們連接。板書:“美”同時,學習偏旁羊字頭。比較羊字做偏旁和“羊”這個字的不同這處。板書:“界”同時,學習偏旁田字頭。請學生自己說說識字的辦法,有的會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認字,分析到“界”是田字頭加上一個“介”字,比較“介”界的不同。我們今天要學的課文的題目中就有這三個字。這個課題也是一句話。大家看一看可以在這句話的后面加什么樣的標點?學生嘗試加上了感嘆號,讀課題。
(二)自讀課文,檢查預習
1、這個世界究竟有多么美麗呢,請同學們自由讀讀這篇課文,要求:把字音讀準,句子讀順,不會讀的字,難讀的字圈出來反復多讀幾遍。
2、檢查生字詞的預習情況
第一步:出示要求帶有拼音的生詞,學生自由練習朗讀,讀準字音即可。
第二步:出示黃乎乎、藍湛湛、綠茵茵、碧澄澄這幾個表示顏色的abb式的疊詞。
第三步:去掉拼音讀一讀詞語。出示要求正確書寫和認讀的生字,學生領讀。隨機指導學生掌握識識字的方法,如“乎”和“平”進行比較識記。
(三)理解課文
一、學習第一小節
1、動畫導入:(播放動畫)教師引讀,“母雞蹲著孵小雞,一蹲蹲了許多天。蛋殼里的小雞先是睡著的,后來它醒了看見四周黃乎乎的。” 小雞想-----蛋殼里的世界是黃色的呀!(出示:整個世界都是黃色的呀!)
指導朗讀,體會小雞的內心活動,讀出小雞的可愛。
2、它怎么會認為世界是黃色的呢?
那蛋殼外面的世界又是怎么樣的呢?它多想知道啊!
二、學習第二小節1、 這不,你聽!(播放啄蛋殼的聲音)這是什么聲音?(小雞啄蛋殼)教師配旁白:小雞啄蛋殼,啄了好久,蛋殼上出現了裂縫,好不容易啄出了一個小小的洞眼。
2、小雞是怎樣啄蛋殼的?你能找出書上的句子讀一讀嗎?誰來告訴大家?(出示:小雞用小尖嘴啄蛋殼兒。它啄呀啄呀,啄了很久,才啄出一個小小的洞眼。)
3、你覺得小雞啄蛋殼容易嗎?你從哪里看出來的?
通過“用小尖嘴” “啄呀啄呀”“啄了很久”“才”體會是小雞才醒來不久,力氣是那么小,啄起來十分吃力,啄了很久。體會想象小雞啄蛋殼的情景和不易。在指導孩子朗讀時,恰到時機的補充了一些我查閱的一些資料“你知道多久嗎?老師課前查了資料,小雞啄蛋殼整整啄了兩天呢,花的時間可長了,多不容易呀!”對指導孩子的朗讀起到了指導幫助的作用。
4、小雞從這個小小的洞眼里看到了什么呢?引導孩子劃出小雞所見到的美麗景色。
通過出示兩幅天空的圖片讓孩子進行對比,理解藍湛湛的天空就是指一望無際的,深藍深藍的。
通過讓孩子們想象你還見過哪些景物是綠茵茵的?如:草坪、剛發芽的小草……,理解綠茵茵就像這草坪一樣一大片一大片的,綠綠的、嫩嫩的顏色。
引導學生看小河的圖片,說說這是一條怎樣的小河啊?(碧澄澄)的,還有呢?什么樣的小河?(清澈見底的,碧清的,干凈的、清清的……)引導孩子通過自己的朗讀,感受大自然的美麗。
5、小朋友,小雞從小小的洞眼里只看到了藍天、綠樹、碧河嗎?你從哪兒看出來的?引導學生通過“……”,想象小雞還會看到什么樣的景色。試著用像“藍湛湛”、“綠茵茵”這樣的詞來形容小雞還會從洞眼里看到的景色。
6、小雞奮力啄開洞眼,總算從洞眼里看到了外面的世界,真為它感到高興!讓我們試著背誦第二小節,一起欣賞這美麗的世界。
三、學習第三節
1、以前小雞在黃乎乎的蛋殼兒里,以為整個世界都是(引說)——黃色的,現在小雞從啄開的小洞眼里看到了(指黑板,引說)——天空是 藍湛湛的、樹木是 綠茵茵的、小河是碧澄澄的……它會怎么想呢?引導學生看課題《世界多美呀》。
小雞從小小的洞眼里看到的世界這么美麗,情不自禁地說——原來世界這么美麗呀!它多希望——迫不及待走出蛋殼盡情欣賞啊!讓孩子通過朗讀體會小雞心中高興又迫切的心情。
2、那么它是怎么做的呢?
① 出示3、4句。請小朋友們再讀讀這兩句話,嘗試配上動作、體會小雞高興而又迫切的心情。通過朗讀或表演從 “一撐”“嘰嘰嘰”“慢慢”體會小雞高興、迫不及待和勇敢
大家一起來做急著要出殼的小雞,一起演一演,讀一讀,背一背。
四、學習第四節
1、現在展現在小雞面前的世界美嗎?出示:第四小節。引導學生通過朗讀感受大自然的美麗。
2、出了殼的小雞看到的美景就更多了,見到這五彩繽紛的世界,小雞嘰嘰、嘰嘰地叫得可歡啦!它會說些什么呢?(指課題)世界多美啊!
(五)拓展說話
1、小雞們,世界是那么美麗、那么廣闊,五彩斑斕,你們想不想四處走走、和我一起去尋找大自然的美好?
2、一邊展示畫面,一邊指導學生練習說話:
我們看到( )的( ),( )的( )。
嗯,你們都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捕捉到了大自然絢麗多彩的畫面。你們還想去哪兒欣賞美景呢?展示美圖:大海、果園、樹林、湖泊……
你喜歡什么地方?看見了哪些美景呢?課后,你可以選擇一個地方畫一畫你眼中的五彩世界,也可以寫一寫你看到的美麗景色,和大家一起分享,好嗎?
(六)總結全文
小朋友們,剛剛我們做了回快樂的小雞,感受到世界的美好,以后我們也要像小雞一樣用我們的小腳走向世界,用眼睛尋找美好,我們會發現(指著課題)——世界多美呀!
(七)指導書寫
指導書寫這節課所學習的三個生字。“世”的第一筆長橫在橫中線上,從左上起筆稍向右傾斜,第二、三筆的兩豎第二豎長一些,第三豎短一些,第四筆的橫與它們連接,最后一筆是豎折,轉折處有停頓。“界”書寫時注意第六筆撇和第七筆捺不相連。“美”比較四橫中第三筆橫在橫中線上而且是最長的橫。
《世界多美呀》說課 篇2
《世界多美呀》是國標本蘇教版一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是一篇蘇霍姆林斯基大師的童話作品,它借一只剛出生的小雞的口吻,敘述了她認識世界的全過程,從中感受大自然之美,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這個童話故事字里行間充滿童趣,充滿美感,是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朗讀能力的好教材,也是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熏陶的好教材。課文以兩條線索展開,一條是小雞孵化過程中的變化,另一條是小雞對周圍世界認識的變化。基于以上認識,根據教材編寫意圖,新課標教學要求,結合學生思維情感、認知發展的需要和教學實際情況,我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學會本課9個生字,認識“田字頭”、“羊字頭”2個偏旁。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能力目標: 通過觀察、練讀、討論、評價、欣賞、表演等方式來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朗讀能力、想象能力和表演能力。
情感目標:通過朗讀課文,了解小雞的孵化過程,感受大自然的美,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以及激發學生學好語文,用好語文的興趣。
其中目標1和目標2是課文的重點,目標3是課文的重點更是難點。針對小學生的年齡特點,采用交互式白板輔助教學,旨在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調動學生的興趣,誘發學生的情感,使它們投入課文所致的情境中。
我教學的是本課的第一課時。根據《語文課程標準》對低年級學生的要求,我把識字、寫字和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并在朗讀中理解課文定為本課的教學重點。下面,就第一課時著重談談我的教學設計。
一、導入激趣
本課的課題是《世界多美呀》,課題中有三個生字,所以在導入時,我通過教師板書,學生書空的形式教學生字“世、界、美”,并讓孩子讀通課題,說一說這句話是誰說的。我們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導入環節的設計要能充分激起孩子們的興趣,激活孩子們的求知欲望。
二、檢查預習。
因為課前布置孩子充分預習了課文,所以在檢查生字讀音環節,我運用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將生字以雞蛋覆蓋的形式出現,把孩子們帶到一個童話般的世界。課文中abb的疊詞較多,比較難讀,在這一環節中也糾正字音,掃除讀書障礙。在檢查課文朗讀時,提示孩子養成傾聽的好習慣。
三、讀中感悟,悟中生情。
課文的第一小節講了小雞從蛋殼中看到的世界。這一段語言簡練,相信學生在理解上不存在困難。教學時,我首先出示母雞孵小雞圖,讓孩子猜一猜小雞出殼的時間,再抓住三個“蹲”和“許多”,讓學生通過朗讀體會雞媽媽的辛苦。再用直觀的白板演示,讓學生來體驗小雞在蛋殼內剛剛醒來看到的景象,激發學生換位思考,體驗小雞的感覺,使學生進入了情境,了解蛋殼內小雞的內心感受,最后指導學生把體會到的讀出來。課文的第二小節主要寫了小雞透過啄開的小洞,所看到的蛋殼外的美麗多彩的世界,語言生動優美,是教學的重點也是學生理解的難點。我讓孩子自己扮演小雞,用手做小雞的嘴巴,學著小雞的樣子,在ipad或課桌上一遍又一遍的啄著蛋殼,在啄蛋殼的過程中,讓孩子體會小雞啄開蛋殼是很辛苦的,引導學生把小雞的辛苦讀出來。透過小小的洞眼,小雞看到的世界有多美呢?“藍湛湛的天空,綠茵茵的樹木,碧澄澄的小河”這些對孩子們來說,要準確地理解是多么難啊!但當這些抽象的詞兒和白板展示的畫面融合在一起時,世界的豐富多彩就淋漓盡致地展現在孩子們面前了。這些詞兒在融入大自然的一瞬間,早已賦予了它獨特的魅力和頑強的生命力。看著這五彩的世界,讀著這美麗的詞兒,孩子們還能不陶醉嗎?
四、拓展遷移,感受世界。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特別是語言的發展,必須在感悟積累的基礎上,在語言的實踐活動中不斷地運用、規范、提高,最終內化為自己的語言。”在拓展環節中,我讓孩子們自己說一說,世界還有什么顏色,通過老師展示的三幅圖“紅艷艷、金燦燦、白茫茫”讓孩子學會用abb的疊詞來表示顏色,讓一個更絢麗的世界深深印在孩子們的心里,讓孩子在感受世界的同時,也為孩子們積累、運用語言創設了情境,提供了條件。
五、自主識字,指導書寫。
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仔細觀察感受字的結構特點與書寫技巧,在書寫生字的同時領略漢字的獨特美感。
以上說課僅僅是我對本課的一種教學預設,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我將以學定教,順學而導,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發展性和創造性,達到“無為而治”的教學境界。
板書: 世界多美呀
藍湛湛 綠茵茵 碧澄澄 ……
《世界多美呀》說課 篇3
《世界多美呀》是蘇教版一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它以童話故事的形式出現,借一只剛出生的小雞的口吻,敘述了她認識世界的全過程,從中感受大自然之美,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課文以兩條線索展開,一條是小雞孵化過程中的變化,另一條是小雞對周圍世界認識的變化。教學目標主要定位在指導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并積累語言,同時受到熱愛世界、熱愛生活的情感熏陶,學會課文中的9個生字,認識"羊"字旁。根據《語文課程標準》對低年級學生的要求,我把理解表示顏色的詞和朗讀課文定為本課的教學重點。
一、教學思路設計
(一)復習導入,質疑激趣
這節課是本課的第二課時,在上課前,我先出示本課的生字生詞,讓學生認讀。通過生字生詞的鞏固,為學生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做鋪墊。
(二)情境朗讀,理解課文
1."世界多美呀"是誰說的?讓學生帶著這個問題自讀第一自然段。讀完后,老師問:"你知道了什么?"誰能用"先……后……"說說小雞在蛋殼里的活動?"它怎么會認為世界是黃色的呢?同時板書:黃乎乎。它認為世界美麗嗎?教師在這里滲透小雞在雞蛋里怎樣孵化的小知識。指導男生、女生有感情朗讀。蛋殼里的世界是黃乎乎的,小雞又會怎么想?(蛋殼外面是不是也黃乎乎的?蛋殼外的世界又是怎么樣的?)
2.師引述并出示:它啄呀啄呀,啄了很久,才啄出了一個小小的洞眼。請小朋友自己輕輕把這段話讀上兩遍,看誰能用朗讀來告訴大家小雞啄洞的樣子?誰來大膽地讀給大家聽?(評議:你們聽出了小雞是怎么啄洞的了嗎?為什么?)小雞的確是用了很多力氣、很多時間呀!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3.小雞從這個小小的洞眼里看到了什么呢?誰來說說? (指名說,隨機板書:藍湛湛、綠茵茵、碧澄澄)出示句子:它看見天空是藍湛湛的,樹木是綠茵茵的,小河是碧澄澄的。我們和小雞一起看到了這么美的景色。愿意讀這句話的小朋友喜歡怎么讀就怎么讀,但要想想你這樣讀的理由。誰愿意來讀給大家聽?(評一評:大家聽到的這景色美嗎?)說說你為什么這么讀?請同桌的兩個小朋友再一起讀上一遍。這一環節的設計,尊重了學生獨特的個性,獨特的體驗。小雞看到這么美的景色,既高興又驚奇,老師給大家配上音樂,一起美美地來讀一讀。
4.(出示小雞想的兩句話)師:小雞在蛋殼里的時候以為"整個世界都是黃色的呀!"從小洞眼里一看,才明白"原來世界這么美麗呀!"這時小雞又會怎么想呢?(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一定更美麗)
5.小雞和大家想的一樣,急著要出來啦!出示句子:它用翅膀一撐,就把蛋殼兒撐破了。它嘰嘰嘰地叫著,慢慢站了起來。現在你就是那只急著要出殼的小雞了,跟你的好朋友們一起演演看,是怎么鉆出殼的?指名一人上臺演。(鉆出來時你心里是怎么想的)生演,老師念。小朋友邊演邊念。過渡:鉆出了殼,小雞還會怎么想?(四處走走看看)
(三)小組合作,拓展說話
小雞還想環游世界呢!它會到什么地方?看見些什么呢?小組討論一下。(播放歡快的音樂,師巡視了解、指導)交流。(花園里、動物園里、草原、校園、旅游景點……)小雞看到的是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引說)紅彤彤的、黃燦燦的、藍湛湛的、綠茵茵的、紫微微的、紅艷艷的……讓我們和小雞一起從心底里說--世界多美呀! 這一環節的設計,喚起了學生原有生活的積累,同時也是對課堂上學到的語言運用、規范、提高,內化為生活中的語言。真正體現"讓生活走進課堂,讓課堂走向生活"。
二、重難點的突破
透過小小的洞眼,小雞看到的世界有多美呢?"藍湛湛的天空,綠茵茵的樹木,碧澄澄的小河"這些對孩子們來說,要準確地理解這些抽象的詞兒,是多么難啊!于是我設計了這樣幾個環節:這句話中哪幾個詞是表示顏色的呀?學生找出藍湛湛、綠茵茵、碧澄澄,但怎樣解釋孩子心中的疑問呢?藍湛湛表示天空深藍深藍,十分廣闊;綠茵茵是小草是綠色的摸上去毛茸茸的;、碧澄澄表示河水清澈見底。同時我為學生搜集了深藍色海水、剛發芽的小草、剛返青的稻秧的圖片還有綠茸茸的絨布,讓學生看一看、摸一摸,說一說,你所看到的周圍還有哪些也是這些顏色。當和課本展示的畫面、實物融合在一起時,世界的豐富多彩就淋漓盡致地展現在孩子們面前了。
《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以讀為本,自讀自悟"這是新理念所折射出的新的教學法。把"讀"貫穿于整堂課中,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熏陶。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指名讀、小組讀、表演讀、同桌讀、女生讀、男生讀、齊讀,引讀,結合師生的評議,讓學生與語言多次面對面的接觸,品嘗語言的"原汁原味",領悟課文中蘊含的思想感情。在反復朗讀、感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把自己的體驗、感受,用自己的有聲言語盡情地表達出來!
言為心聲,"世界多美呀"不僅僅是小雞眼中的世界,她更是孩子們心中的一片樂園。
《世界多美呀》說課 篇4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的7個生字,并能正確、美觀地書寫;認識1個偏旁。
教具準備:掛圖、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同學們,你們周圍的世界是什么樣的?
2.有一只小動物也說“世界多美好呀”,板書課題。
⑴讀準“也”的音,是翹舌音不是平舌音。
⑵齊讀課題。
3.讀了課題后,你有什么問題要問嗎?
4.你們問題的答案就在書中,下面我們來讀課文。
二、初讀課文
1.借助拼音自讀課文。
2.再讀課文,把生字詞和小節號畫出來。
3.檢查自學效果。(出示生字詞)
⑴自己讀讀生字詞,想想:在字音上你有什么要提醒同學的?
⑵正音。
⑶指名讀詞,開火車讀,齊讀。把生字詞帶入課文再讀一讀,把課文讀正確、流利。
4.指名讀詞,開火車讀,齊讀。
三、初步了解課文大意。
1.再指名朗讀課文,邊聽邊想:課文中“世界多美呀”是哪只小動物說的?
2.它是什么情況下說的?
3.你也能像剛才阿姨一樣,把這篇課文讀給大家聽嗎?
1). 自讀,指讀,賽讀。
2). 全班讀課文。
四、教學生字
書讀得好,字也能寫得好。
1.出示生字卡片,鞏固生字讀音。
教學“羊字頭“。
2.看課后筆順表,自學生字的筆順并描紅。
3.反饋檢查“世、美”的筆順。
1). 指導寫字。
2). 師范寫四個字,生描紅、臨寫。
3). 生寫剩余的生字。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2.理解文中詞語的意思。
3.了解小雞孵化的過程,同時感受大自然的美麗,激發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教具:掛圖、生字卡片、綠茵茵的絨布。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抽讀生字卡片。
2.“世界多美呀”是誰說的?
3.指名分段朗讀課文。
二、細讀第一自然段
1.自讀第一自然段。
2.讀完后,你知道了什么?
3.誰能用“先……后……”說說小雞在蛋殼里的活動?
4.它怎會夜大為世界是黃色的呢?它認為世界美麗嗎?
5.滲透小雞在雞蛋里怎樣孵化的小知識。指導有感情朗讀。
6.你現在能不看書,為我們的電視配音嗎?指導背誦。
三、細讀第二自然段。
1.指名讀第二自然段。
2.課文告訴我們什么呢?
3.你怎么知道小雞啄殼很吃力的?能讀出這種吃力的語氣嗎?
4.小雞看見了什么?
⑴(出示句子)它看見天空是藍湛湛的,樹木是綠茵茵的,小河是碧澄澄的。
⑵句中哪些詞是表示顏色的?
⑶“藍湛湛”表示什么顏色?同學們,你們看看這綠茵的樹木看上去怎么樣?
5.看到這么美的景色,假如你現在是蛋殼中的小雞,你會怎么說?怎么做?
6.那么讓我們把美麗的景色記下來。
7. 指導有感情地背誦。
四、細讀第三自然段
1.蛋殼中的小雞跟你們一們,迫不及待地鉆出來!
2.聽完后,你感受到小雞非常想出來嗎?
3.你還體會到了什么?
4.你們能把小雞這種急切、興奮的心情讀出來嗎?
5.現在,我們也來做只小雞,做做出殼的動作。
五、細讀第四自然段
1.是呀,小雞看到如此美麗的世界后,會說些什么?
2.齊讀第四自然段。
3.誰愿意當當這只小雞來贊一贊這美麗的世界?
4.指導有感情朗讀課文。
5.指導有感情背誦課文。
六、 總結
1.學完課文后,你收獲了什么?
2.齊聲有感情朗讀課文。
3.讓我們把這么美的課文用腦記下來吧!
黑乎乎
板書: 16世界多美呀! 藍湛湛
綠茵茵 愛大自然
碧澄澄
《世界多美呀》說課 篇5
執 教:福建省三明市梅列區青山小學 肖月娥
點 評:遼寧阜新教師進修學院 趙彥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7個生字,認識一個新偏旁“羊”字頭。
(3)了解小雞在雞蛋里發育直到破殼而出的常識,小雞對周圍世界認識的變化。
2、過程與方法:隨文識字;從生活經驗入手,精讀感悟;培養觀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大自然的美麗,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4、教學重點難點: 識字、 朗讀、小雞對周圍世界認識的變化。
(二)教學策略
1、教法選擇:講授、討論、隨文識字、啟發引導、多媒體輔助。
2、學法引導:一邊讀一邊想、觀察、分析、體驗。
3、課堂組織形式:師生互動,集體合作,個別輔導相結合。
4、教具媒體組合應用:雞蛋;多媒體課件;幻燈片;生字、詞卡片。
5、課程資源開發利用:向家長了解小雞小鴨的孵化常識。
(三)課時安排 2課時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談話:同學們,老師這里有一個雞蛋,把它放在雞懷里,過了些日子會發生什么變化?
(引導學生說出不同的答案,要讓學生明白不是所有的雞蛋都會變成小雞。)
[這是以問題引發興趣的。雞蛋能孵化出小雞,學生有這樣的生活常識,但有的雞蛋不能孵化出小雞,學生不一定知道,如何讓學生明白,看來是有難度的。如果學生對這個問題爭論不休,顯然影響下面的教學進程。]
二、整體感知
1、課件播放小雞的孵化過程和配音朗讀,觀察了解小雞是怎樣來到這個世界的。
2、小雞來到這個世界后說了句什么?
[雞蛋是怎么孵化出小雞的,道理明白但過程是不知道的,通過直觀的課件演示,學生體驗了生命的過程,同時創設了情境,產生了好奇。
借助小雞的語言說出自己的話,這是生命對生命的體驗,是對生命的渴望,對生活的向往。]
三、品讀課題
1、課件出示課題:“16 世界多美呀”
2、認讀“世界”、“美”。
3、試讀課題。提示:讀這個課題時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要讀好這個課題那些詞是關鍵?為什么?
4、對這個課題你是怎么體會的,讀出來讓大家聽一聽。
5、討論:什么叫世界?
(過渡:世界就是地球上所有的地方,小雞一來到這個世界它看到了什么?我們讀讀課文吧!)
[因勢利導,自然的揭示了課題。隨文識字,認讀“世界”、“美”,初步感知音、形、義。試讀課題“世界多美呀”,是以體驗為前提,再練習讀出感情色彩的。抓住關鍵詞“世界”討論,從而準確的明確的世界的含義,為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奠定的基礎,]
四、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自讀課文。要求:借助注音讀準字音,不認識的生字朋友用“ ”劃出,再給自然段標上序號。
2、同桌合作再讀,討論:小雞眼里的世界先是……再是……?
3、匯報展示句子:
①蛋殼里的小雞先是睡著的,后來它醒了,看見四周黃乎乎的的。小雞想:整個世界都是黃色的呀!
②它看見天空是藍湛湛的,樹木是綠茵茵的,小河是碧澄澄的。
[學習生字不僅要讀準字音,而且還要認清字形、了解字義。所以,這一環節應給足時間,相互交流、相互檢測,教師也要注意效果的評價,加強反饋,打牢基礎。
問題盡量讓學生提出來,小組解決不了的再拿出來討論,如果學生提不出問題,教師可以提出,問題要寬泛,最好能牽動全篇。]
五、品讀句子,讀中感悟
1、課件出示句①:
蛋殼里的小雞先是睡著的,后來它醒了,看見四周黃乎乎的。小雞想:整個世界都是黃色的呀!
(1)認讀:“小雞”、“黃乎乎”。
(2)品讀感悟。如果你是小雞看見四周黃乎乎的,會有什么感覺?把你的體會讀出來讓大家聽聽,還可以配上動作。
(3)齊讀句①。
(設問過渡:這是小雞在什么地方看到的世界?蛋殼外的世界又是怎樣的呢?)
[抓住關鍵的句子,讓學生朗讀感悟,這是很適用的方式。朗讀的同時要注意積累,特別是新出現的詞語,要讀熟,且要理解。讀有所感、讀有所思、讀有體驗、讀有語感,這是閱讀的根本。教師讓學生以假想的方式體驗小雞的內心,這是生命的交流與溝通,展示了孩子的心靈。配上動作表演讀,符合兒童的心理,學生一定能讀得有聲有色有情。]
2、課件出示句②:
它看見天空是藍湛湛的,樹木是綠茵茵的,小河是碧澄澄的。
(1)識字:你會讀這個句子中的那些生字、詞,愿意當小老師領大家讀嗎?學生自主認讀“藍湛湛”、“綠茵茵”、“碧澄澄”。
(2)品讀感悟。你想用什么語氣讀這個句子?為什么?讀讀看,讓我們也感受這蛋殼外世界的美。
過渡:多美的畫面呀!讓我們一起來贊美它吧!
(3)齊讀句②。
[緊緊抓住識字和積累詞語展開學習活動,不僅是重視了語文的基礎性,而且也是在滲透生學習方法。由詞到句到讀,這是一個訓練的過程。怎么讀,教師沒有盲目的指導,而是讓學生自己體會、討論,體現的學生的主體性。]
3、小結學法:剛才我們一邊識字、一邊讀句子,知道了小雞眼里的世界是怎樣的。你們還有不認識的生字朋友嗎?
4、認讀:“很久”、“站”。
(過渡:生字朋友我們記住了,現在大家一起朗讀課文。注意,這次要讀得通順、流利、還要有感情,有信心嗎?)
[由滲透學法,到總結學法,體現了由教會到會學的過程。學法的總結應讓學生自己來完成,盡管說的不全面,但是學生自己發現的,從而培養了他們的能力。盡量避免齊讀,齊讀不利于讀出個性]
五、朗讀全文
1、齊讀課文。
2、指讀,評議。
3、小結:小雞看到得只是世界得一小部分,更多得美景等著它去發現。
[誰想讀誰就讀,誰愿意讀,就站起來跟著讀。沒有參與的,老師再提議他大膽的讀。這樣面向的是全體。]
六、指導書寫
1、出示生字“美”。
(1)分析“美”的結構、字形和“羊”字做偏旁的變形。
(2)練寫“美”字。
(3)展示作品。
2、出示生字“世界”。
(1) 讀筆順表,自主練寫“世界”二字。
(2) 展示評議。
[寫字指導要扎實,體現過程性。應先讓學生看書,自己觀察字的結構及規律,特別注意生字各部分在田字格里的位置,學生先說說,老師根據學生的要求,有重點的邊講邊范寫。一定注意讓學生看老師的操作,讓學生臨摹。]
七、作業
1、朗讀課文。
2、操作題(以下任選一題)。
(1)畫一畫小雞的孵化過程和小雞眼里的世界。
(2)請家長幫忙收集有關小雞孵化的圖片或資料。
[作業 有選擇性,實踐性,拓展了學生的知識與視野,開發了學生的想象力,關注了小雞的未來生活。]
綜述:教者建立了“三位一體”的教學目標 ,關注了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教學過程 體現了以問題為情境,以品讀為手段,以合作為促進,以體驗為歸宿,重自主、重朗讀、重積累、重感悟、重實踐。主張從學生的生活入手,以生命來體驗生命,放飛學生的精神世界,從而激勵了學生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思考:課堂教學是師生共同建構的,關注的是學生原有的認知和經驗,注意引導學生自我發現問題,自我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及創新意識。教學活動的展開,多與學生商量,讓學生提出怎么學習,注重學生自我的選擇性。(當然,低年級學生這樣操作有難度的,但教師要有這樣的意識,長期的培養下去,學生自然的就生成了自主學習的能力與習慣。)
《世界多美呀》說課 篇6
作者:ygr 發表時間:2004-4-30 閱讀次數:1008
安徽合肥市雙崗小學 朱琍
教材簡析:
本文是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下冊第六組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童話故事,通過寫小雞在孵化過程中對周圍世界的認識,表達了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課文有兩條線索:一條是小雞在孵化過程中的變化,另一條是小雞對周圍世界認識的變化。
教學目標 :
1.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2.通過朗讀課文,了解小雞的孵化過程,感受到這個生活世界的美,激發學生熱愛這個世界,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教學難點 :
了解小雞對周圍世界認識的情感變化,激發學生熱愛這個世界,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教學準備:
生字詞語卡片、小雞圖片、CAI課件。
設計思路:
抓住課文的兩條線索,以小雞對周圍世界認識的變化這一線索為主,抓住“整個世界都是黃色的呀!”“原來世界這么美麗!”“世界多美呀!”這三句話,創設情景,在反復誦讀中體會。在此過程中穿插另一線索,即小雞的孵化過程,抓住睡、醒、啄、撐、叫、站等一系列動作,采用讀演結合的方法讓學生們理解。最后,再用多媒體展示各種風光圖片,進一步激發學生熱愛這個世界、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教學 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復習 檢查
1. 出示生字詞語卡片
2. 指讀課題
認讀卡片(齊讀、抽讀開火車讀),朗讀課題
鞏固生字讀音,由讀課題導入 新課
整體感知課文
播放課文動畫片
觀看動畫片
整體感知課文,激發學生興趣
細讀第一自然 段
1. 引導學生逐句朗讀
2. 引導學生表演蛋殼里小雞的變化
3. 引導學生換位思考:如果你是這蛋殼里的小雞,喜歡看到這個世界嗎?
1. 想象自己就是蛋殼里的小雞,演一演,了解小雞的變化,再想一想,感悟其內心活動:她對這個黃乎乎的世界不滿。
2. 有感情的朗讀。
把學生引入情境,理解課文,再通過讀把課文的理解表現出來。
細讀第二自然段
1. 先引導學生表演小雞是怎么啄蛋殼的。體會小雞啄蛋殼吃力及周圍世界的探索精神。再指導朗讀。
2. 配圖配樂(課件展示)教師范讀第二句,讓學生感知世界的美。
3. 引導學生反復誦讀。
1. 表演小雞是怎樣啄蛋殼的(把手當作蛋殼)
2. 反復朗讀第一句
3. 看圖,傾聽教師范讀,再多種形式朗讀第二句,在讀中體會世界的美。
演既有益于對課文的理解,又能幫助記憶,同時很自然地理解了重點詞語“啄”。
配樂配圖范讀,創設情景,引導學生入境動情。
細讀第三自然段
1. 引導學生通過讀,體會小雞內心活動:原來世界這么美呀!
2. 組織學生小組合作,自瀆自演,了解小雞撐破蛋殼的經過,并進行指導。
1. 反復誦讀第一句。
2. 與同學合作,讀一讀、演一演。
3. 先個別表演,后集體演。邊讀邊演。
讀演結合,既激發興趣,又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細讀第四自然段
課件出示這段話,引導反復誦讀:你們就是這只小雞,來贊美這個世界吧!
1. 反復誦讀(先個別讀,再集體讀)
2. 背誦
把學生帶入情境,通過反復朗讀激發情感,達到熟讀成誦。
擴展練習
1. 課件展示各色自然風光圖片,如海邊、山林、湖邊、田野等,讓學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同時說說看到了什么。
2. 引導:欣賞完這么多的美景后,你想說什么?
1. 欣賞圖片,說說圖上景色,用上本課所學詞語,如藍湛湛、綠茵茵、碧澄澄等。
2. 談一談自己的感受。
一方面,進一步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另一方面,注重了學生語言的積累與運用。
背誦鞏固
安排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背誦,巡視指點。
自由讀一讀,背一背,演一演。
即使反饋,當堂鞏固
《世界多美呀》說課 篇7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自大巷中心小學 點擊數:94
一年級語文《世界多美呀》教學實錄第一部分
附課文:
【感謝您瀏覽第一范文網!請在站內輸入課題關鍵字搜索更多資料!本站(第一范文網)網址是www.jcsycorp.com】
母雞蹲著孵小雞,一蹲蹲了許多天。蛋殼里的小雞先是睡著的,后來它醒了,看見四周黃乎乎的。小雞想:整個世界都是黃色的呀!
小雞用小尖嘴啄蛋殼兒。它啄呀啄呀,啄了很久,才啄出一個小小的洞眼。它看見天空是藍湛湛的,樹木是綠茵茵的,小河是碧澄澄的。
原來世界這么美麗呀!小雞可高興了。它用翅膀一撐,就把蛋殼兒撐破了。它嘰嘰嘰地叫著,慢慢站了起來。
嘰嘰,嘰嘰,小雞是在說:世界多美呀——藍湛湛的,綠茵茵的,碧澄澄的。
(課前:擊鼓傳花,兒歌連誦。)
一、 識字導入
1、 引題。
師:我感覺到孩子們位子都坐得特別端正,我還感覺到孩子們在很認真地看著我。好,下面請孩子們繼續用這么認真的眼神看我寫幾個字。(板書:世界)(看了看后)這兩個字老師寫的不漂亮。擦了重寫。請同學把右手食指伸出來跟老師一起寫。
(老師板書,學生同時書空,教師強調“世”第二、三筆的兩豎第二豎長一些,第三豎短一些,第四筆的橫與它們連接)
師:這兩個字的拼音是這樣的。(板書)誰來讀一讀。
生:(讀)
師:齊讀
生:(齊讀)
師:再看老師寫一個字(板書:“美”同時)這是羊字頭。
生一:羊怎么沒有尾巴?
師:對呀,羊怎么沒有尾巴?
生二:羊字頭,就沒有尾巴。
師:對!羊字頭,羊字的尾巴,就沒有了。我們學過的許多偏旁都出現種情況。誰能說一說、
生一:木字旁的最后一捺變成了點!
生二:土字旁的最后一橫變成了提!
。。。。。。
師:對,我們學過的許多字都有這種情況。今天的這個“美”的羊字頭。
師:我們今天要學的課文的題目中就有這三個字。(板書多 呀)誰來把課題讀一下。
生讀
師:這個課題也是一句話。大家看一看可以在這句話的后面加什么樣的標點?
生:感嘆號!
師:(板書 :!)對,感嘆號。咱們加上了感嘆號,這一句該怎么讀。
生:世界多美呀!
師:大家聽出來他想通過自己的讀告訴你什么了嗎?請你再讀一下,大家聽仔細了。
生:世界多美呀!
師:聽出來了嗎?
生:他把“世界”讀的重。
師:對,他強調的是美的是世界!誰還有不同的讀法?
生:世界多美呀!
師:聽清楚了嗎?他又想告訴大家什么?
生:他想說世界是“美”的。
師:咱們一起來把這個意思讀出來。
生齊讀。
師:還有不同的讀法嗎?
生:世界多美呀!
生:老師,他想說世界非常非常美!
師:你聽的很準確。大家也像這樣讀一下,看是不是“世界非常非常美”?
生齊讀。
師:你們讀的也讓老師感覺到了“世界非常非常美”。
2、 檢查預習,初識課文。
師:這句話是一篇課文的題目,這篇課文老師昨天已經布置小朋友回家讀了,誰來告訴老師你讀了幾遍?還有很多同學要說,看來不用再檢查了,咱們一六班的孩子都是愛讀書,會讀書的好孩子!那么這樣吧,誰來告訴我,我昨天還布置了哪一樣任務?(生答:這句話是誰說的?它為什么這樣說?)
師:好,把你們想到的說出來,可長可短,想怎么說就怎么說!怎么想的就怎么講!
好啊,再來講!互相配合合作!
評:自己讀就能獲得這么多的感受,小雞呀,一定很感謝你們替它說出了心理話,真好!我為你們感到自豪,那么這樣,這節課,我愿意和你們一起走進小雞的家,帶著剛才幾個小朋友的感受,讓我們透過圖象聲音,去體會體會、感受感受小雞眼里的美麗世界,好不好?
導:春天到了,天氣變得暖和了,母雞就開始孵小雞了,它先找來一些稻草、羽毛之類的用來保暖的東西墊在身子底下,然后在窩里生些雞蛋……
課件播放:全文的朗讀動畫
師:來,把你們此刻想說的表達出來。(生談感受)
(生一:小雞很勇敢。生二:小雞很可愛,我也想孵一只……)
【感謝您瀏覽第一范文網!請在站內輸入課題關鍵字搜索更多資料!本站(第一范文網)網址是www.jcsycorp.com】
師:從你們熱情的言語中,我可以感受到你們對這只小雞的喜愛,對不對?我也可以感覺到你們也喜愛上了小雞眼里的美麗世界,對不對?那么孩子們,讀讀課文吧,把你們的喜愛用你們的聲音表達出來。
《世界多美呀》說課 篇8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9個生字,6個二類字,認識2個偏旁;理解生字詞。
3、通過朗讀課文,了解小雞的孵化過程,感受大自然的美,激發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教學重點:
1、學會本課的生字,并能正確、美觀地書寫。
2、了解課文的兩條線索,一條是小雞孵化的過程,一條是小雞對周圍世界的認識變化。
教學難點:
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同學們,你們周圍的世界是什么樣的?(生自由說)
2、有一只小動物也說“世界多美呀”,板書課題。
(1)讀準“世”的音,是翹舌不是平舌音。
(2)齊讀課題
3、讀了課題后,你有什么問題要問嗎?
4、你們的問題答案就在書中,下面我們來讀課文。
5、錄音機范讀。
二、初讀課文
1、借助拼音自讀課文
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再讀課文,把生字詞用小括號畫出來。
要求:把生字的讀音讀準,把課文讀正確、流利。
3、檢查自學效果
(出示生字詞)
(1)自己讀讀生字詞,想想:在字音上你有什么要提醒同學的?
(2)正音。
翹舌音:站、湛、澄。 前鼻音:站、湛、茵
后鼻音:澄 邊音:麗
(3)指名讀詞,開火車讀,齊讀。
(4)把生字詞帶入課文中再讀一讀,把課文讀正確、流利。
師生共同評議。
三、初步了解課文大意
1、再指名朗讀課文,邊聽邊想:“世界多美好呀”是哪只小動物的說的?
2、它是什么情況下說的?
3、你也能像剛才阿姨一樣,把這篇課文讀給大家聽嗎?
老師也為你配上音樂
4、自讀,指讀,賽讀。
5、全班齊讀課文。
四、教學生字
書讀得好,字能寫得好。
1、出示生字卡片,鞏固生字讀音。
2、教學“羊字頭”、“田字頭”。
3、看課后筆順表,自學生字的筆順并描紅。
4、反饋檢查“世、美”的筆順。
5、指導寫字。
在學生自己仔細觀察的字形,并說出生字書寫時關鍵筆畫的基礎上,重點指導“手、世、雞、美”
6、師范寫以上四個字,學生描紅,臨寫。
7、生寫剩余的生字。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抽讀生字卡片
2、“世界多美好”誰說的?
3、指名分段讀課文。
二、細讀第1自然段
1、自讀第一自然段
2、讀完后,你知道了什么?
3、誰能用“先……后……”說說小雞在蛋殼里的活動?
4、它怎么會認為世界是黃色的呢?它認為世界美麗嗎?
5、滲透小雞在雞蛋里怎樣孵化的小知識。指導有感情朗讀。
6、你現在能不看書,背一背嗎?
指導背誦
三、細讀第二自然段
1、指名讀第二自然段
2、課文告訴我們什么呢?
3、你怎么知道小雞啄殼很吃力呢?(啄呀啄呀,啄了很久)
你能讀出這種吃力的語氣嗎?
4、小雞看到了什么?
(1)(出世句子)它看見天空是藍湛湛的,樹木是綠茵茵的,小河是碧澄澄的。
(2)句中哪些詞是表示顏色的?
(3)“藍湛湛”和哪種顏色相同?
通過觀察天空理解“藍湛湛”。
(4)同學們,你們看看這綠茵茵的樹木看上去怎么樣?
A、和老師發給你們的絨布有什么相同之處?
B、哪些景物又是綠蔭茵的呢?
(5)圖片示:上面是一條清澈的小河,下面是一條綠而渾濁的小河)
A、你認為哪條小河是碧澄澄的?為什么?
B、學生交流、討論
C、還能說說ABB的詞嗎?
5、看到這么美的景色,假如你現在是蛋殼中的小雞,你會怎樣說?怎樣做?
6、那么讓我們把美麗的景色記下來。
7、指導有感情得背誦。
四、細讀第三自然段
1、蛋殼中的小雞跟你們一樣,迫不及待地鉆出來了!
老師范讀第三自然段。
2、聽完后,你感受了小雞非常想出來嗎?
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3、你還體會到了什么?
4、你們能把小雞這種急切、興奮的心情讀出來嗎?
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5、現在,我們也來做只小雞,做做出殼的動作。
指導邊做動作邊背誦課文。
五、細讀第四自然段
1、是呀,小雞看到如此美麗的世界后,會說些什么?
2、齊讀第四自然段。
3、誰愿意當當這只小雞來贊贊這美麗的世界?
4、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指導有感情地背誦課文。
六、總結
1、學完課文后,你有什么收獲?
2、齊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讓我們把這么美的課文用腦子記下來吧!
齊聲朗讀課文。
板書設計:
黃乎乎
16、世界多美好呀! 藍湛湛 愛大自然
綠茵茵
碧澄澄
《世界多美呀》說課 篇9
教學目標
1、學會生字和新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通過朗讀課文,了解小雞的孵化過程,感受到這個生活世界的美。
教學過程
1、新課導入
(1)讀一讀,讀出三個句子的不同的語氣
世界美。
世界多美。
世界多美呀!
(2)出示課題
2、自讀課文,學習生字
(1)自由朗讀
(2)檢查交流
3、細讀課文
(1)細讀第一段
認識動詞:蹲、孵、睡、醒、看見想
質疑:小雞想,世界都是黃色的啊!
(2)細讀第二段
認識動詞:啄
學習句式:他看見天空是藍藍的,樹木是綠綠的,小河是清清的。
(3)細讀三、四自然段
認識動詞:撐、叫、站、說
欣賞圖片
想象說話:如果你是蛋殼里出來的小雞,你會說什么?
4、鞏固字詞
教材簡析
本文是中華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一篇課文,作者是蘇聯作家蘇霍姆林斯基,入選課文后對原文略有改動,這是一篇童話故事,通過寫小雞在孵化過程中對周圍世界的認識,表達了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課文有兩條線索:一條是小雞在孵化過程中的變化,另一條是小雞對周圍世界認識的變化。
3月18日上午參加了“浙江省小學語文青年名師“共同體”成立大會暨第一次展示活動”,這是自己整理,歡迎指正!
設計思路
抓住課文的兩條線索,以小雞對周圍世界認識的變化這一線索為主,抓住“整個世界都是黃色的呀!”“原來世界這么美麗!“世界多美呀!”這三句話,創設情景,在反復誦讀中體會,在此過程中穿插另一條線索,即小雞的孵化過程,抓住睡、醒、啄、撐、叫、站等一系列動作,采用讀演結合的方法讓學生們理解。最后,再用多媒體展示各種風光圖片,進一步激發學生熱愛這個世界、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世界多美呀》說課 篇10
《世界多美呀》教學反思
在設計《世界多美呀》一課的教案前,反復讀課文后,深深地喜歡上了這課中“藍湛湛、綠茵茵、碧澄澄”這三個疊詞。大自然的清新美麗就被這三個表示顏色的詞簡約概括了。世界是多彩的、豐富的。為了表達這樣一種內涵,我在課的拓展階段,設計了這樣一個情境:“剛出生的小雞對什么都感到好奇和美麗,你們見多識廣,會帶他到什么地方去看看呢?那兒是什么樣的呢?”我的意圖是,前些天帶小朋友們到公園中去游玩過,公園中綠油油的小草,五顏六色的小花,小河中黑乎乎的蝌蚪,粉紅的桃花。雪白的梨花,他們一定還記憶猶新吧。反正這些在我腦中都留下了美好印象。我還暗地里準備了許多表示顏色的詞:雪白雪白,金黃金黃、綠油油、紅通通、金燦燦、黑乎乎,一旦孩子們用上了,我就可以把孩子們說的話當堂寫出來,或許還有一篇好文章出現呢。還可以讓他們體驗一下成功的喜悅呀。我對這個設計還真有些沾沾自喜。新課程不就是要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嗎?我覺得自己找到了文本與學生生活的鏈接點。農村孩子所見的大自然的色彩就是比城市孩子豐富,為何不充分利用這個資源呢?
課上,我們在經歷感情朗讀、想象體驗,動作表演之后,我提出了這個問題。
學生甲說:“我想帶小雞到電視塔去看看,我去過那兒,電視塔好高,夜晚燈火通shijie明,小雞一定會覺得很好玩的。”師:“你說的真好,還能帶小雞去見見世面。”(可當時我心中卻在想:唉呀,孩子們沒按我的思路走,還沒能用上表示色彩的詞,再等等)
學生乙說:“我還想帶小雞到中山公園去看燈會,那兒什么樣的燈都有,有兔子燈,龍燈,荷花燈,還發出五光十色的光,我上次去時,眼睛都看花了,小雞一定也很喜歡。”師(略帶失望,心里有些急了):“你說的可真長。還記得我們上次去春游嗎?你們看到哪些景物了?”(心想:還得再等等,然后再拋出我精心準備的詞語吧)
生丙(我來我來)我想帶小雞到恐龍園,看看恐龍蛋,讓它也了解一下恐龍是怎么出生的。
生丁:我想帶小雞到我們老舍公園。
一發不可收拾了,學生們說的興趣越來越濃。一只只小手都伸到我的面前了。這可怎么辦,我原先準備的教案要擱淺了,我的得意之作用不上了。是忍痛割愛,還是生拉硬拽?后來我慶幸自己選擇了前者。讓學生說下去吧。好家伙!孩子們去過的地方還真不少。中山陵的肅穆、長城的雄偉,海底世界的神奇,激流勇進的刺激,騎上木馬的快樂,湖上劃船的自在,這些在他們眼中都是值得帶小雞去的地方。師:“唉呀,你們帶小雞周游了這么多的地方,真了不起,你們猜猜小雞這時會說些什么?”學生:“世界真美呀!”“世界真大呀!”“世界真神奇呀!”“多么吸引人的世界呀!”師:“是的,世界多么美好,讓我們一起好好珍惜吧!”
人們無法預料教學所產生成果的全部范圍。沒有預料不到的成果,教學也就不成為藝術了(布盧姆)。在這個案例中,我原先還只是把“世界”這個概念定位于大自然。是我的學生們幫我打開了思路。“世界”是人類所至的每一個地方。而且設計這個問題的本意就是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用積累的詞匯來描述某一處地方,用不用教師提供的詞又有什么關系?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首要的一條就是尊重學生的生活經驗。這個經驗指的是學生自己的生活經驗,而非教師的生活經驗,更不是教師的教學經驗,要尊重學生的經驗,讓他們盡可能地把經驗充分表達出來,而不是開始教師就規定好了前進的路線,讓學生的經驗與學生相隔離。而我們成人在處理設計與操作的關系時,往往很少把自己當成學生來想想:“如果我是學生我會遇到什么問題?”總是以教師的思維代替學生的思維。農村孩子心中的世界又何止局限在田野?他們向往城市的高樓大廈,新鮮好玩的游樂園。他們帶小雞第一個要去的就是這些給他們強烈印象的地方,所以他們的說話比我設定的要更精彩。我覺得這節課要比我的預想更靈動,也更率真了。
只要我們堅持“為學習而設計”,為學生發展而教,就很容易處理好教學設計課堂操作的關系,我們就會對課堂中新生成的問題和探究的更多首肯的鼓勵,我們的課堂也就會變得更加生機勃勃,充滿智慧的歡樂和創造的快意。
世界多美呀教學反思
【教學片段】
多媒體放映藍湛湛的天空和大海,綠茵茵的草坪和樹木,碧澄澄的河水等。
師:圖畫真美,你會用什么詞語來形容畫里的天空、樹木和河水呢?
生:我看見天空很藍很藍,我想用剛才的一個詞語“藍湛湛”來形容它。
出示天空圖:這天空怎么樣?點擊“藍湛湛”,天空是的 的天空
師:這個詞語形容的真好,藍湛湛就是指很藍很藍的。
還有什么也是藍湛湛的呢?
生:我看到大海也是藍湛湛的。
出示:大海圖
生:海水也可以用藍湛湛來形容,因為它望上去也是很藍很藍的。
師:( )的大海
師:你真會動腦筋,說的多好! 再來看。你看到的樹木是什么顏色呢?用什么詞語來形容?
生:我看見樹木很綠,可以用綠茵茵來說。
生:我覺得那些樹木是一大片的,好象綠的還有點發亮,所以用綠茵茵來說它們。 填空:樹木是的 的樹木
還有什么也也可以說是綠茵茵的?出示草地、小麥、稻秧,讀“綠茵茵”
師:你們說的都很好,綠茵茵就是剛才大家看到的草坪和樹木……的樣子。
師點擊河水,你覺得這河水怎么樣?
生:河水很清,碧澄澄的。
師:你在河水中能看到什么?
生:樹木都映在水中,清清楚楚的。
生:我看到白云倒映在水中。
生:我能看到水中的魚兒游來游去呢!
生:我還看到水中的水草。
生:水底的沙石也能清楚地看到。
師:是呀,這就是清澈見底,也就是“碧澄澄”。 讀好“碧澄澄”
師:小朋友真會學習,經你們一說,老師也明白了課文里為什么要用這三個美麗的詞語了。我們一起來讀好這句話:它看見天空是藍湛湛的,樹木是綠茵茵的,小河是碧澄澄的。
師:多美的句子呀!多么美麗的顏色呀!小雞還有可能看到別的美麗的東西,誰來試著說一說?
生交流。
師:小朋友說了那么多美麗的景色,這些美景都藏在哪兒?一個小小的省略號中了。(板書:……
師:藍湛湛、綠茵茵、碧澄澄,多美的一幅畫呀!想讀嗎?(出示句子:它看見天空是藍湛湛的,樹木是綠茵茵的,小河是碧澄澄的。)
指名讀。
師:真好,封你為擂主,“銀河之星大擂臺”開始了,不過我們今天不是比唱歌,而是比朗讀。
生朗讀擂臺賽。
師:我也想試試,行嗎?(師范讀)喜歡嗎?一起讀吧。
【教學反思】
這一片斷圍繞“藍湛湛”“綠茵茵”“碧澄澄”展開教學。?“藍湛湛的天空,綠茵茵的樹木,碧澄澄的小河”這些對孩子們來說,要準確地理解是多么難啊!但當這些抽象的詞兒和多媒體展示的畫面融合在一起時,世界的豐富多彩就淋漓盡致地展現在孩子們面前了。這些詞兒在融入大自然的一瞬間,早已賦予了它獨特的魅力和頑強的生命力。看著這五彩的世界,讀著這美麗的詞兒,孩子們還能不陶醉嗎?
《世界多美呀》說課 篇11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培養學生對色彩的辨析能力,感受“藍湛湛”、“綠茵茵”、“碧澄澄”的色彩。
3、了解小雞孵化的過程。
4、感受大自然的美,激發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難點:抓住兩條線索:一條是小雞孵化的過程;一條是小雞對周圍世界的認識變化。
教學對象及其學習需要分析:
本課的教學對象是一年級的學生,對于一年級學生來說,本課內容生動、文字優美,非常適合他們朗讀。通過有感情地朗讀,學生不但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美,而且能積累一些描寫色彩的詞語。
教學媒體選擇與應用設計:
本課件采用microsoft frontpage制作。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屏顯小雞圖)瞧,這只小雞多么可愛呀,它是怎么來到這個世界上的?它看到了什么?小朋友們想知道嗎?那就讓我們一起去找找答案吧!
2、(播放課文配套動畫)教師根據情節范讀課文。
3、剛才小雞是怎樣贊美這個世界的?(出示課題)生齊讀課題。
二、教學新課:
1、那一開始小雞是怎么想的呢?大家讀了課文第一自然段就知道了。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2、(屏顯課文動畫)師述:蛋殼里的小雞先是睡著的,后來它醒了,醒來后,小雞看見了什么?它是怎么想的?
(多媒體出示:整個世界都是黃色的呀!)
指導朗讀:a、小雞見過蛋殼外面的世界嗎?(沒有)
b、是啊,它以為蛋殼里就是整個世界呢,所以,它認為整個世界都是黃色的。(學生著重體會“都是”的朗讀)
c、齊讀。
3、小雞這樣想對嗎?那你怎么告訴小雞它的想法是錯的呢?(學生自由發言)
4、小雞知道自己想的不對,小朋友們快邀請小雞從蛋殼里出來吧!(引導學生注意說話的語氣和表情。)
5、小朋友們真熱情呀!小雞早就呆不住了。(屏顯動畫)快看,它在干什么呀?
6、書上哪句話告訴了小朋友?
(多媒體出示:小雞用小尖嘴啄蛋殼兒。它啄呀啄呀,啄了很久,才啄出一個小小的洞眼。)
a、指導朗讀:小雞啄蛋殼容易嗎?你從哪兒看出來的?(引導學生體會“啄呀啄呀”、“啄了很久”、“小小”等詞語的讀法。)
b、下面請小朋友們為動畫配音,比一比誰配的最好。
c、學生自由練習,指名為動畫配音。
d、全班一起為動畫配音。
7、透過小小的洞眼,小雞看見……(學生讀)
(多媒體出示:它看見天空是藍湛湛的,樹木是綠茵茵的,小河是碧澄澄的……)
a、小雞只看到這些嗎?它還看見了什么?
b、這就是“……”要告訴我們的。(指導省略號的朗讀)
c、你能找出表示顏色的詞嗎?(點擊變色)
d、全班齊讀。
e、今天老師還要送幾個這樣的詞給大家。
(屏顯:學一學:紅艷艷、綠油油、黃澄澄、金燦燦、白茫茫、黑乎乎)
學生自由讀詞。
f、小朋友們認識了這些詞,老師還有請大家來用一用。
(屏顯:用一用:麥苗是_____的,花兒是_____的,山洞是____的,油菜花是_______的,稻子是_______的,雪地是______的。)
8、過渡:小雞在蛋殼里的時候以為“整個世界都是黃色的”,從小洞眼里一看,才明白,原來世界這么美麗呀!小雞要干什么呀?
(多媒體出示:它用翅膀一撐,就把蛋殼兒撐破了,它嘰嘰地叫著,慢慢站了起來。)
a、同桌配合表演。
b、指名上臺表演,學生點評。
c、全班邊讀邊演。
9、引讀:世界多美呀!小雞多快樂呀!它走呀看呀,看見天空是……的,樹木是……的,小河是……的,還看見麥苗是……的,花兒是……的,油菜花是……的。
三、說話練習:
小朋友們看到的世界一定比小雞看到的世界更美,趕緊向小雞介紹一下。(學生自由發言)
四、教學生字“美”。
1、(出示“美”字)小朋友們仔細觀察一下怎樣才能把“美”字寫漂亮?
2、(出示另一個“美”字)學生進行比較。
3、請小朋友們照著寫一個。
4、指名學生展示寫的字,其余學生點評。
五、作業:
1、將“美”字寫一行。
2、背誦課文。
《世界多美呀》說課 篇1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7個生字,認識一個新偏旁“羊”字頭。
(3)了解小雞在雞蛋里發育直到破殼而出的常識,小雞對周圍世界認識的變化。
2、過程與方法:
隨文識字;從生活經驗入手,精讀感悟;培養觀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大自然的美麗,激發同學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4、教學重點難點:
識字、朗讀、小雞對周圍世界認識的變化。
(二)教學戰略
1、教法選擇:
講授、討論、隨文識字、啟發引導、多媒體輔助。
2、學法引導:
一邊讀一邊想、觀察、分析、體驗。
3、課堂組織形式:
師生互動,集體合作,個別輔導相結合。
4、教具媒體組合應用:
雞蛋;多媒體課件;幻燈片;生字、詞卡片。
5、課程資源開發利用:
向家長了解小雞小鴨的孵化常識。
(三)課時布置 2課時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談話:同學們,老師這里有一個雞蛋,把它放在雞懷里,過了些日子會發生什么變化?
(引導同學說出不同的答案,要讓同學明白不是所有的雞蛋都會變成小雞。)
[這是以問題引發興趣的。雞蛋能孵化出小雞,同學有這樣的生活常識,但有的雞蛋不能孵化出小雞,同學不一定知道,如何讓同學明白,看來是有難度的。假如同學對這個問題爭論不休,顯然影響下面的教學進程。]
二、整體感知
1、課件播放小雞的孵化過程和配音朗讀,觀察了解小雞是怎樣來到這個世界的。
2、小雞來到這個世界后說了句什么?
[雞蛋是怎么孵化出小雞的,道理明白但過程是不知道的,通過直觀的課件演示,同學體驗了生命的過程,同時創設了情境,發生了好奇。
借助小雞的語言說出自身的話,這是生命對生命的體驗,是對生命的渴望,對生活的向往。]
三、品讀課題
1、課件出示課題:“16世界多美呀”
2、認讀“世界”、“美”。
3、試讀課題。提示:讀這個課題時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要讀好這個課題那些詞是關鍵?為什么?
4、對這個課題你是怎么體會的,讀出來讓大家聽一聽。
5、討論:什么叫世界?
(過渡:世界就是地球上所有的地方,小雞一來到這個世界它看到了什么?我們讀讀課文吧!)
[因勢利導,自然的揭示了課題。隨文識字,認讀“世界”、“美”,初步感知音、形、義。試讀課題“世界多美呀”,是以體驗為前提,再練習讀出感情色彩的。抓住關鍵詞“世界”討論,從而準確的明確的世界的含義,為同學理解課文內容奠定的基礎,]
四、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自讀課文。要求:借助注音讀準字音,不認識的生字朋友用“ ”劃出,再給自然段標上序號。
2、同桌合作再讀,討論:小雞眼里的世界先是……再是……?
3、匯報展示句子:
①蛋殼里的小雞先是睡著的,后來它醒了,看見四周黃乎乎的的。小雞想:整個世界都是黃色的呀!
②它看見天空是藍湛湛的,樹木是綠茵茵的,小河是碧澄澄的。
[學習生字不只要讀準字音,而且還要認清字形、了解字義。所以,這一環節應給足時間,相互交流、相互檢測,教師也要注意效果的評價,加強反饋,打牢基礎。
問題盡量讓同學提出來,小組解決不了的再拿出來討論,假如同學提不出問題,教師可以提出,問題要寬泛,最好能牽動全篇。]
五、品讀句子,讀中感悟
1、課件出示句①:
蛋殼里的小雞先是睡著的,后來它醒了,看見四周黃乎乎的。小雞想:整個世界都是黃色的呀!
(1)認讀:“小雞”、“黃乎乎”。
(2)品讀感悟。假如你是小雞看見四周黃乎乎的,會有什么感覺?把你的體會讀出來讓大家聽聽,還可以配上動作。
(3)齊讀句①。
(設問過渡:這是小雞在什么地方看到的世界?蛋殼外的世界又是怎樣的呢?)
[抓住關鍵的句子,讓同學朗讀感悟,這是很適用的方式。朗讀的同時要注意積累,特別是新出現的詞語,要讀熟,且要理解。讀有所感、讀有所思、讀有體驗、讀有語感,這是閱讀的根本。教師讓同學以假想的方式體驗小雞的內心,這是生命的交流與溝通,展示了小朋友的心靈。配上動作扮演讀,符合兒童的心理,同學一定能讀得有聲有色有情。]
2、課件出示句②:
它看見天空是藍湛湛的,樹木是綠茵茵的,小河是碧澄澄的。
(1)識字:你會讀這個句子中的那些生字、詞,愿意當小老師領大家讀嗎?同學自主認讀“藍湛湛”、“綠茵茵”、“碧澄澄”。
(2)品讀感悟。你想用什么語氣讀這個句子?為什么?讀讀看,讓我們也感受這蛋殼外世界的美。
過渡:多美的畫面呀!讓我們一起來贊美它吧!
(3)齊讀句②。
[緊緊抓住識字和積累詞語展開學習活動,不只是重視了語文的基礎性,而且也是在滲透生學習方法。由詞到句到讀,這是一個訓練的過程。怎么讀,教師沒有盲目的指導,而是讓同學自身體會、討論,體現的同學的主體性。]
3、小結學法:
剛才我們一邊識字、一邊讀句子,知道了小雞眼里的世界是怎樣的。你們還有不認識的生字朋友嗎?
4、認讀:“很久”、“站”。
(過渡:生字朋友我們記住了,現在大家一起朗讀課文。注意,這次要讀得通順、流利、還要有感情,有信心嗎?)
[由滲透學法,到總結學法,體現了由教會到會學的過程。學法的總結應讓同學自身來完成,盡管說的不全面,但是同學自身發現的,從而培養了他們的能力。盡量防止齊讀,齊讀不利于讀出個性]
六、朗讀全文
1、齊讀課文。
2、指讀,評議。
3、小結:小雞看到得只是世界得一小局部,更多得美景等著它去發現。
[誰想讀誰就讀,誰愿意讀,就站起來跟著讀。沒有參與的,老師再提議他大膽的讀。這樣面向的是全體。]
七、指導書寫
1、出示生字“美”。
(1)分析“美”的結構、字形和“羊”字做偏旁的變形。
(2)練寫“美”字。
(3)展示作品。
2、出示生字“世界”。
(1)讀筆順表,自主練寫“世界”二字。
(2)展示評議。
[寫字指導要扎實,體現過程性。應先讓同學看書,自身觀察字的結構和規律,特別注意生字各局部在田字格里的位置,同學先說說,老師根據同學的要求,有重點的邊講邊范寫。一定注意讓同學看老師的操作,讓同學臨摹。]
《世界多美呀》說課 篇13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7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7個字只識不寫。認識1個偏旁。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通過朗讀課文,了解小雞的孵化過程,感受大自然的美,激發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教學流程:
一、復習導入
1、這堂課我們繼續來學習——(出示課題)
指導美讀
2、那就讓我們跟隨小雞一起去欣賞那美麗的世界吧,高興嗎?
3、通過上堂課的學習,我們知道蛋殼里的小雞先是——睡著的,后來——它醒了,看見四周——黃乎乎的,小雞想:——整個世界都是黃色的呀!
(邊引背邊看動畫)
出示:整個世界都是黃色的呀!
二、品味童話(一)
1、咦,整個世界都是黃色的呀,蛋殼里又是那么小,那么悶,小雞我可是呆不住了,猜猜看,調皮的小雞會怎么做呢?
(小雞用小尖嘴啄蛋殼)
2、是呀,小雞開始用它不安分的小尖嘴啄蛋殼兒了。
(邊看動畫邊引讀)
瞧:——“它啄呀啄呀,啄了很久,才啄了一個小小的洞眼。”
3、(出示)請小朋友們自己去讀一讀這句話,看看你能讀懂些什么,把你讀懂的在小小組里交流一下。
匯報
是啊,小雞啄蛋殼可不容易了,辛苦級了,能把小雞的辛苦讀出來嗎?讀給你的同桌聽一聽,讓他給你指點以下。
個別讀評價(好在哪里?哪個詞讀得最好?)
4、好不容易啄出了這么個小小的洞眼,小雞終于舒了一口氣,它呀,忍不住通過洞眼望了出去,猜猜看,小雞會看到些什么呢?
(拓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盡情地說)
5、那就讓我們一起去看一看吧。(看動畫)
6、出示:“它看見天空是藍湛湛的,樹木是綠茵茵的,小河是碧澄澄的。”
指名讀
7、黃老師有個問題不明白了,“藍湛湛”、“綠茵茵”、“碧澄澄”這幾個詞表示的都是什么呀?
(表示顏色)
8、小朋友們真是聰明,在你們的幫助下,我終于明白了,現在我已經能把這句話背誦出來了,想不想見識一下?
師故意背錯少了“湛湛”、“茵茵”、“澄澄”,讓學生發現
為什么不能少呢?相機出示這三個詞
指導美讀評價
9、你們還知道哪些景物也是藍湛湛的、綠茵茵的、碧澄澄的?在小小組里說說看。
10、多美的顏色呀,讓我們再一起美美地讀好這句話
三、品味童話(二)
1、假如你現在就是蛋殼里的小雞,你看到天空是——藍湛湛的,樹木是——綠茵茵的,小河是——碧澄澄的,你會怎么想,怎么做呢?
2、那小雞的表現究竟怎樣呢?請小朋友自己去讀一讀第三自然段。
匯報
(1)“原來世界這么美麗呀!”(相機出示)
a、小雞以前是怎么想的呀?
b、小雞現在終于明白了,(引讀——原來世界這么美麗呀!)
c、以前不怎么明白,現在終于一下子想明白了,多開心多高興啊,我們可以用上一個成語寶寶——“恍然大悟”(出示讀)
d、誰來恍然大悟地讀好這句話
(2)那小雞又是怎么做的呢?我們一起去看一看(看動畫)
相機出示相關段落
是呀,看到這么美麗的景色,小雞可高興了,它用翅膀——一撐,就把蛋殼——撐破了,它——嘰嘰嘰地叫著,慢慢——站了起來。
(3)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方式美美地讀好這一段,注意要讀出小雞的高興、快樂。
你準備怎么讀?
3、現在就讓我們都來做一回快樂的小雞吧,我們用翅膀一撐,就把蛋殼撐破了,我們嘰嘰嘰地叫著,慢慢從蛋殼里站了起來。讓我們盡情地享受美麗的大自然吧。瞧,天空是——藍湛湛的,樹木是——綠茵茵的,小河是——碧澄澄的,現在,你最想說什么,做什么呢?
(引領生各抒己見)
4、這么美麗呀,喜歡嗎?那還等什么,讓我們一起唱起來,跳起來,去和美麗的大自然擁抱吧,讓我們一同去郊游吧。
課中操:《郊游》
四、品味童話(三)
1、看我們唱得那么熱鬧,一個小動物朋友也被吸引過來了,猜猜是誰呀?
2、是啊,剛從蛋殼里站出來的小雞也來了,瞧——(貼出小雞圖片)它正瞪著好奇的大眼睛看著這個世界呢,仔細聽——(錄音:小雞叫)
3、你們都聽到了什么?
(小雞在說:世界多美呀!)
4、是啊,世界多美呀,那究竟美在哪兒呢?
5、(出示該段)你也能學著小雞的樣說好這段話嗎?
6、“藍湛湛的,綠茵茵的,碧澄澄的”,這么多顏色,真是太美了,怪不得小雞會說——(引讀)世界多美呀!
讀到這兒,誰發現問題了?(這句話和課題一樣)
再美讀課題
五、拓展延伸
1、剛剛我們已經說了,那么美的世界是什么顏色的呀?
很多小朋友學了課文已經有答案了,為了讓你們的答案更加精彩,黃老師特意給你們找了一個故事呢,趕緊去讀一讀吧。
2、生自讀《世界的顏色》
3、匯報
4、那課后呀,小朋友們可以把美麗的世界畫出來,唱出來,還可以找到喜歡的兒歌有感情地背誦出來。(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方式)
六、指導書寫
“美”
1、小小組自主學
2、交流
3、描紅
教材簡析:
《世界多美呀》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蘇教版)一年級下冊第16課。這是一篇童話故事,通過寫小雞在孵化過程中對周圍世界的認識,表達了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第一自然段寫小雞在蛋殼中看到的世界是黃色的。第二、三、四自然段寫小雞所看到的蛋殼外的美麗多彩的世界。課文中有兩條線索,一條是小雞孵化過程中的變化,另一條是小雞對周圍世界認識的變化。
學生簡析:
一年級學生對朗讀比較感興趣,但閱讀能力還不夠強:他們對小動物非常感興趣,喜歡美麗的世界,但都只是較為直觀的感受。
設計理念:
在本堂課設計時,我努力嘗試著把“享受語文,快樂語文”的理念融入到課堂教學中,讓學生的情感伴隨著他們的自主學習活動,讓學生伴著教學過程的推進,入情、動情、抒情,讓他們真正成為“情感的王子”。
《世界多美呀》說課 篇14
《世界多美呀》是一篇富有情趣的童話故事,課文講的是小雞在孵化過程中對周圍世界的認識。通過教學,旨在讓學生感受大自然的美,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本課教學過程 設計如下:
一、導入 新課,激發興趣
1.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個非常有趣的童話故事,名字叫《世界多美呀》。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注]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上課伊始,我便創設了學生喜愛的故事情境,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就被激發起來了。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聽老師配樂朗讀,邊聽邊想:故事講了一件什么事?
2.借助拼音,自讀課文。(碰到不認識的字做上記號,把拼音多讀幾遍)。
3.指名讀文,師生評議。
4.同桌輪讀,相互正音。
5.跟著課文錄音輕聲讀。
[注]經過一個階段的語文學習,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讀書能力。此時,我們可以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開展一些自讀活動,但要注意形式的多樣性。我通過聽配樂朗讀、自讀、指讀、輪讀、跟讀等方法,讓學生熟讀課文,又不感到枯燥乏味。另外,在學生自讀過程中,教師要及時糾正學生不正確的讀書姿勢,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理解課文,感情朗讀
1、朋友已把故事讀了好幾遍,現在誰來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2、雞被美麗的世界吸引住了,現在我們就和小雞一起把這美麗的世界看個夠,好嗎?(學生戴上小雞頭飾扮演小雞)。
師:蛋殼里的小雞在媽媽的精心照顧下一天天長大。它先是睡著的,(配上動作)漸漸地,漸漸地,小雞醒了,它揉揉小眼睛,向四周看了看,發現周圍一片黃乎乎的,于是,它就覺得——
(出示:整個世界都是黃色的呀!)
指導朗讀,體會小雞的內心活動,讀出小雞的可愛。
3.老是呆在蛋殼中多沒意思啊!這時你們想干些什么?
(1)出示:它啄了很久,才啄出一個小小的洞眼。
指名朗讀,(評價:你們才出生不久,力氣是那么小,啄起來可費勁了,誰再來試試?)再次指名讀。
(2)師述:小雞啄呀啄呀,終于啄出了一個小小的洞眼,讓我們趕緊伸出小腦袋,這一看可不得了,原來外面的世界這么美!
出示:它看見天空是藍湛湛的,樹木是綠茵茵的,小河是碧澄澄的。
①輕聲自由讀,想象畫面。
②指名朗讀,其余同學在靜聽中努力想象畫面。
③帶著腦海中的畫面朗讀給大家聽。
(評價:聽了你的朗讀,我們好像真的看到了一幅美麗的圖畫;再讀,你們腦海中的畫,會更鮮艷,還會有好聽的聲音,試試看!)
④再次指名試讀。
⑤師:誰來說說你剛才看到了什么?用“我看到了”的句式說。
⑥世界是五彩繽紛的,讓我們張大眼睛,放眼望去,還能看到什么景色?
引導學生帶著感情說出“——是的。”如:花朵是紅的,稻子是金燦燦的……
4.世界真精彩呀,小雞可高興了,急著想干嘛?
出示:它用翅膀一撐,就把蛋殼兒撐破了。
(1)指名學生讀。
(2)學生上臺表演。
(3)指導朗讀。
5、雞慢慢從蛋殼里走出來,看著藍湛湛的天空,綠茵茵的樹木,碧澄澄的小河,紅艷艷的花兒……小雞情不自禁地想說——世界多美呀!(學生齊說)
[注]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受到情感熏陶。在這里,我讓學生戴上頭飾當“小雞”,帶他們進入認識世界的情境中,感悟到語言文字之美,并通過體會小雞的內心活動,認識到世界的五彩繽紛,并由衷地熱愛這個世界。
6、伙伴們,世界那么美,我們用筆把它畫下來,好嗎?(學生分組繪畫)
7.誰愿意把這美好的景色介紹給大家聽呢?
指名學生上臺演說。
[注]生活是語文學習的源泉。美好的生活畫面需要用五彩斑斕的筆和詩一般的語言來描繪。這一環節的設計,意在讓學生通過想象,學習用文中的語言來說說自己對這個世界的認識,內化課文的語言。
四、熟讀成誦,積累內化
1.利用插圖指導背誦。
2.閉眼想象背誦。
五、總結深化,指導說話
在大自然中,美無處不在,請你在平時留心觀察,然后把看到的美麗世界向同學說一說。
[注]總結時抓住課文的主要特點,引導學生去觀察,去描述。一方面鍛煉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另一方面從課內延伸到課外,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六、學寫生字,培養習慣
1.出示本課的生字,指名認讀。
2.學生在書上描紅。
3.交流書寫筆畫,在《習字冊》上認真書寫,注意書寫姿勢。
[注]寫字時,時刻提醒學生保持正確的寫字姿勢,以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