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字二·菜園里》教學案例及點評(精選3篇)
《識字二·菜園里》教學案例及點評 篇1
活動教學理論提出要在教學過程中建構具有教育性、創造性、實踐性、操作性的學生主體活動,并以此為主要教學形式。本課的教學設計以活動教學理論為指導,旨在鼓勵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探索、主動思考、主動實踐,以活動促發展,實現學生多方面的能力提高,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
【教學版本】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一年級上冊
【教學課題】3、菜園里
【教材分析】
本課是看圖歸類識字課,共有九個詞語和一首兒歌。詞語是菜園里各種蔬菜的名稱,兒歌描述了一些蔬菜的特點和菜園豐收的景象,讓人讀了似乎能聞到泥土的芳香,似乎能聽到農民喜悅的歡笑。本課通過圖片,幫助學生認識一些蔬菜及蔬菜的名稱。兒歌語言生動形象,瑯瑯上口,非常適合朗讀訓練,而且在朗讀中能豐富學生對圖中蔬菜名稱的認識,了解蔬菜的特點,并達到鞏固生字新詞的目的。
【教學目標】
〖知識能力〗
1、能認識“菜”、“園”等14個生字,培養學生自主識字的能力。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兒歌和詞語。
〖過程方法〗
課外收集蔬菜知識,了解蔬菜特點,編寫新蔬菜兒歌。
〖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認識蔬菜,了解蔬菜的特點,激發學生對生活的熱愛情感。
【教學重點及難點】
通過看圖,看實物認識14個生字及九個蔬菜名稱,并了解這些蔬菜的特點。
【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活動教學理論倡導以學生的自主學習、活動學習作為獲得知識的主要方式。本課所面對的學生是剛入學的一年級學生,這個階段的孩子有意注意相對較弱,無意注意強,因此課堂上利用各種活動,設計多種形式的游戲能使孩子注意力保持持久,有利于教學效果的提高。
本課的教學內容與農村有聯系,與蔬菜有關,而學習這課知識的孩子大部分生活在城市,對農村了解甚少,對蔬菜的認識不清,因此課堂上利用利用多媒體、蔬菜圖片和實物輔助教學,體現課堂教學的直觀性、形象性、趣味性、創造性,顯得新穎、生動、有趣,符合學生的年齡、心理特征,對孩子也有較強的吸引力,有助于本課的學習。
【課前準備】
在教室四周擺放上蔬菜,有“茄子、辣椒、黃瓜、豆角、蘿卜、南瓜、白菜、卷心菜、西紅柿”。在每樣蔬菜旁插上表示蔬菜名稱的字詞卡片,并注上拼音,再在每樣蔬菜旁放上一個盒子,盒子里準備若干表示這種蔬菜名稱的字詞卡片,數量與學生數相同。
【教學過程】
一、建立菜園
師:華南碧桂園的孩子是最愛勞動的,因為,你們在學習、生活之余還參加菜地勞動,F在,我們的菜地里種的是什么呢?
生:蔥。
師:這些蔥長得綠油油的,功勞屬于你們──101班的小朋友。
師:今天,學校又分給我們一塊空地,你們說我們在這塊空地上還種蔬菜,好嗎?
生:好。
師:你們真愛勞動,我想:讀完小學六年,你們一定學會種植許多蔬菜品種了。好樣的!讓我們把空地圍起來,在菜地里種上蔬菜,把它變成菜園。
課件演示:一塊空地,白色柵欄一塊一塊圍起一塊菜地。屏幕上出現:“菜園里”,并注有拼音。
師:趕緊拼一拼,讀一讀。誰愿意讀給大家聽?
指名拼讀、全班齊讀。
。ńY合孩子們的校園生活實際,從自己班級的菜園談起,由自己種的蔬菜品種──蔥引入,孩子們的心已被緊緊地拽著;課件上柵欄一根一根地圍起一塊菜地,牢牢地吸引著孩子的眼球;孩子的思緒不在飛揚,盡在“菜園里”。)
二、選購菜子
師:種菜先要選購菜子。在101班蔬菜超市里擺放了九種蔬菜、菜子。同學們選購的時候先要看看、摸摸,然后讀讀,再從旁邊的紙盒取出“菜子”,也就是一張小卡片。九種蔬菜都選完了,馬上回座位,大聲地拼讀,先讀給自己聽,再讀給組內的一個同學聽,不會讀的趕緊請教同學,聽到別人讀錯了也要馬上糾正他?茨膫小組合作得最好,最先完成任務。比一比,哪個小組最先以端正的姿勢的告訴我們,他們已完成任務。
學生下位,選購菜子。
。ㄉ磉吶巳耸抢蠋,生活處處是課堂。生活是教學的源泉,是孩子們認識世界、掌握知識的重要渠道。在教室里擺放蔬菜,讓孩子們去看看,去摸摸,直接將學習情景生活化,讓孩子們不再感到學習的壓力與負擔。此時所要學習的生詞已不再是一個個陌生的、生硬的方塊字組合,而是一個個他們急于想認識的朋友。學生在玩玩、讀讀、說說中學會了觀察,識記了生字。)
三、播撒種子
師:現在讓我們往菜地里撒種子,聽聽誰最先讀出來,哪個小組讀得準、讀得響。
課件顯示:空地上依次出現九中蔬菜的名稱。
學生認讀出現的蔬菜名稱。
重點指導:“蘿卜”、“豆角”、“卷心菜”。
課件上出現這三種蔬菜的拼音。
師:“你要提醒伙伴注意什么?”
指名學生回答、拼讀。小組拼讀、全班拼讀。
(將自己習得的知識展示在老師、同學面前,是低年級孩子的特點。這個環節的設計就是檢查孩子們自主學習生字、新詞的能力,并給孩子們提供一個展示自己的舞臺,一個表現自己的機會。)
四、獎勵化肥
師:播撒了種子,要讓種子長得快,長得好,我們還要給種子施肥。老師這里有一些化肥,化肥袋上寫著一個字,誰能準確、響亮地讀出來,再來能組個詞,說句話,這袋化肥就獎勵給他。
指名學生讀、組詞、說句子。
。ㄕJ識了生字,能學以致用嗎?就讓孩子們在爭取“化肥”的過程中來一展風采吧!請你讀一讀,請你組個詞,請你說句話。)
五、農田勞作(學生律動)
師:現在讓我們抬著化肥、拎著水桶、扛著鋤頭到地里干活去吧。
課件出現學生在農田勞動的畫面,背景音樂響起……
學生一邊律動,一邊唱歌:“施呀施呀,施施肥,讓我們的蔬菜快發芽;拔呀拔呀,拔拔草,讓我們的蔬菜快快長;澆松呀松呀,松松土,我們的蔬菜長大了;澆呀澆呀,澆澆水,我們的菜園豐收了。”
(一年級孩子年齡小,易疲勞,注意力易分散,二十分鐘的學習對于入學時間不長的孩子來說也是不輕的負擔。這時,唱一唱,跳一跳,動一動,是個放松的機會,是件愉快的事情。并且結合本課的內容,演唱《勞動歌》,體驗種菜的不易,感受豐收的喜悅,是一次很好的勞動教育。)
六、菜園豐收
1、讀課文:
師:經過我們的辛勤勞動,我們的菜園豐收了,豐收的景象好看嗎?
課件出現菜園豐收的景象的圖片。
生答:好看。
師:一位詩人用他的筆把這好看的風光描繪出來了,想聽聽嗎?
背景音樂響起,老師背誦課文。
師:你們想讀嗎?
生:想。
師:請翻開語文課本,95頁,這首好聽的兒歌就在識字3《菜園里》。做好朗讀準備,大聲自由地朗讀,不認識的字請拼音老師幫忙,也可以請同學幫助。
2、認生字:
這里幾個詞語比較難讀,誰愿意當“小老師”帶著大家拼讀三遍。
重點認讀:“捉迷藏”、“越老越黃”、“風光”。
認識“風字框”。
3、感情朗讀:
師:你最喜歡哪一句?你愿意把你最喜歡的句子讀給大家聽一聽嗎?
指名學生朗讀。
師:你們愿意一起讀課文嗎?會背可以背誦。
背景音樂響起,全班同學感情朗讀兒歌。
4、質疑問難:
兒歌中有不理解的詞語或句子嗎?提出來和大家一起討論討論。
學生提問。
。ㄅ囵B學生的朗讀是語文課教學非常明確、重要的目標。選擇自己喜歡的內容讀一讀,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培養學生感情朗讀的能力。)
七、貨車運菜
師:菜園豐收了,我們要把蔬菜運到北京去,讓北京人民嘗嘗我們親手種的蔬菜。好嗎?不過,司機在運輸的路上要過幾道識字關,我們來幫助他好嗎?
課件顯示:屏幕上逐個出現本課的生字、新詞、句子。
指名學生認讀、朗讀。
。ń虒W形式多樣化。各種游戲、活動能使孩子們始終保持高漲的學習熱情。課件的適時運用,給學生的學習起到恰到好處的作用。)
八、現場售菜
師:蔬菜豐收了,我們自己也要品嘗品嘗。老師舉起一種蔬菜,哪個小組的四個同學最快速、正確舉起手中的卡片,蔬菜就獎勵給這個小組。九種蔬菜名稱應該怎樣擺放在桌上,最容易讓自己找到呢?小組同學商量一下,趕快擺放好。準備好了嗎?
現場售菜活動開始,學生參與。
(要求小組合作,當小組全體成員都能正確認識蔬菜名稱,并都舉起了卡片才有機會獲得蔬菜的獎勵,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的能力。)
九、知識拓展
學生介紹在家里準備的蔬菜知識,介紹給老師、同學。
看屏幕認識幾種蔬菜,并編兒歌。
冬瓜胖胖像娃娃,
花菜白白像花朵,
苦瓜彎彎像彎弓,
土豆圓圓地下藏,
芹菜嫩嫩味道香。
。ɑ顒、自主、開放的課堂,使孩子們不斷增長了知識,發展了能力。這不就是我們所要追求的教育目標嗎?)
本篇教學設計獲2004年番禺區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小學優秀教案評選三等獎。
《識字二·菜園里》教學案例及點評 篇2
【教材分析】
本課教材是看圖歸類識字,通過圖片幫助學生認識一些蔬菜及名稱,通過兒歌幫助學生了解有關蔬菜的特點,讓學生認識表示蔬菜名稱的漢字,而且本課的兒歌是為鞏固識字學詞服務的,兒歌語言生動形象,瑯瑯上口,也非常適合朗讀訓練。因為課文中所描寫的都是常見的蔬菜,因此可以在教學中直接創設出一個生活情境,讓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認識事物,學習字詞。
【設計理念】
1、教學生活化。生活是教學的源泉,也是孩子們認識世界的重要途徑?紤]到城市孩子對蔬菜都比較陌生,對眼前的新鮮蔬菜實物比對司空見慣的電腦畫面應該更感興趣。因此,我準備了大量的蔬菜實物帶進教室,幫助學生建立字與物、句與物的直接聯系,構建生活化的語文大課堂。
2、知識建構整體化。在認識文中的9種蔬菜實物及名稱后,我讓學生說一說它們的家在哪里?(菜園里)趁此告訴學生菜園里還有好多好多蔬菜呢,讓我們走進菜園去感受感受吧!再通過多媒體課件播放情境化朗讀錄音,讓學生整體感知。
3、識字情境化、多樣化、趣味化。語文新課標提倡在情境中識字、在生活中識字,利用兒童的已知經驗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字。本課的設計正是在“教育即生活”這一理念的指導下,運用多媒體、實物、游戲、表演等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輔助學生識字,直接將情景生活化,并注意到新舊知識的聯系,跳出課本學生字,力圖體現識字的生活化、實效化、多樣化。
4、文本解讀簡單化、趣味化,朗讀指導及時化、情境化。在學生熟讀課文后,我采用對口令的方式讓學生依次說出豆角、黃瓜等蔬菜的特征,并隨機出示對應的多種實物讓學生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吃一吃,讓學生從更廣闊的角度認識蔬菜的特征,并隨機指導朗讀,再通過挑戰讀、表演讀等多種形式感受到文本的美、文字的味。
5、作業布置開放化。讓學生回家后和家長逛菜市,認識更多的蔬菜,并將它們的名字寫下來或把它們的模樣畫下來。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認識“菜、園”等14個生字;會寫“卜、心、又、風”四個生字;認識一些蔬菜的名稱及特征。
能力目標:能運用多種方法自主識字;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正確地寫字。
情感目標:感受到識字的快樂;感受到大自然的奧妙;感受到祖國文字的奇妙。
【教學重點】認字、寫字與朗讀
【教學難點】了解一些蔬菜的特征。
【課前準備】
1、準備好與課文有關的多種蔬菜。
2、準備好表示蔬菜名稱的詞語卡片。
3、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看一看、認一認
1、導入:在今天的語文課上,有許多老師也跟我們一起學習,我們應該說點什么呀?(歡迎各位老師)有許多蔬菜娃娃也趕來了,想跟你們交個朋友,你們愿意嗎?
2、教師依次拿出茄子、辣椒等實物,與學生對口令:“你說我是誰?”“我說你是……”“我的名片在哪里?””你的名片在這里。”(在學生唱歌時隨機將詞語卡片發給部分同學)讀一讀、認一認卡片上的詞語,教師隨機強調“茄子”與“蘿卜”的輕聲及“南”字的鼻音。
3、學生自由認讀94頁的9個詞語,教師趁機將詞卡貼在黑板上。
4、檢查指導
(1)指名逐行讀詞語,再評議。
。2)男女生接力賽讀、分組接力比賽讀。
。3)對照板書隨機認讀。
二、聽一聽、說一說
1、導語:小朋友,你們知道我們蔬菜娃娃的家在哪里?(菜園里)
2、出示課題,引導學生讀好課題。
3、導語:我們的家特別美麗,有一位叫寒楓的詩人到我們家看過以后還寫了一首兒歌呢,大家想聽一聽嗎?
4、課件播放課文的情景錄音,再讓學生談一談“你喜歡菜園嗎?為什么?”
5、導語:大家也想美美地讀一讀兒歌嗎?(想)可是兒歌中藏著十幾個生字寶寶,我們得把它們認熟了才能讀好。
三、讀一讀、認一認
1、同桌互相教讀預習中圈出的生字寶寶,教師趁機用小黑板集中出示生字卡。(“藏”字反貼)
2、猜字游戲:“你猜我是誰?”“我猜你是藏。”教師再強化指導字音,并與“菜”和“蘿”進行類比識記。
3、請兩名小老師把會認的字教一教,教師隨機指導難字的讀音。
4、巧記字形:
。1)教師表演,讓學生猜出“卜、心、捉”3字,力求形象化記憶。
。2)比較識記“園”與“圓”,區別字形后教師設置語境,讓學生選字填空,形象地區別字意。
。3)學生匯報其余生字的記法。
5、強化鞏固
。1)教師帶詞教讀。
(2)“開火車”大面積檢查識字情況。
四、讀一讀、演一演
1、自由練習朗讀課文,看一看兒歌有幾行、有幾句?
2、說一說這首兒歌有幾行、有幾句,再指名讀,注意正音。
3、感悟文本、認識蔬菜。(在對口令時隨機指導朗讀)
(1)對口令:“豆角長什么樣?”生答:“豆角青青細又長。”教師先出示長長的缸豆角,再出示扁扁的豌豆角、壯壯的莖豆角,讓學生看一看、摸一摸,并用一句話說出它們的特征。
(2)對口令:“黃瓜長什么樣?”“黃瓜身穿綠衣裳。”教師再出示黃瓜,讓學生摸一摸、吃一吃,再說一說它的特點。
。3)對口令:“茄子長什么樣?”“茄子高高打燈籠。”教師出示“茄子”與“辣椒”,猜一猜詩人為什么不說“辣椒高高打燈籠”?
。4)對口令:“蘿卜在哪里?”“蘿卜地下捉迷藏。”教師出示不同種類的蘿卜,告訴學生我們吃的是它的根,它的根深深地扎進泥土里跟我們捉迷藏。
(5)對口令:“辣椒長個什么嘴?”“辣椒長個小尖嘴。”教師再出示不同模樣的辣椒,讓學生看一看、摸一摸、說一說。
。6)對口令:“南瓜老了什么樣?”“南瓜越老皮越黃。”教師再出示老幼兩種南瓜進行對比。
。7)詩人說“菜園一片好風光”,你覺得菜園美嗎?為什么?
5、看課件表演讀,在音樂情境中輕松地做出你喜歡的動作。
6、競賽朗讀:個人挑戰賽———男女生挑戰賽———小組挑戰賽。
五、課外延伸
回家后與家長一起逛菜市,觀察更多的蔬菜,記一記它們的名稱,畫一畫它們的樣子。
《識字二·菜園里》教學案例及點評 篇3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的朗讀兒歌。
2、認識一些蔬菜,了解他們各自特點。
3、初步認識14個生字,能讀準字音。
【教學重、難點】
1、認識表示蔬菜名稱的漢字。
2、了解有關蔬菜的特點,特別是南瓜、蘿卜的特點。
【教學準備】生詞卡片、圖、錄音機、磁帶、文字片。
【教法】討論法、練習法、演示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同學們,喜歡旅游嗎?今天老師就帶大家去一個地方。閉上眼,我們手牽手上車了,車開動了,看到窗外綠油油的禾苗了嗎?小鳥在枝頭唱歌,聽到了嗎?生聽音樂想象(閉眼)我們到達目的地了(師出示圖片)睜開眼吧。
師:這是哪兒?
生:這是菜園里(師板書:菜園里)
二、新課教授
1、看圖識字
師:這幅圖小朋友的書上也有,請大家把書翻到94頁,(生翻書)同桌互相說一說你看到了哪些蔬菜?(同桌互說,師巡視,個別輔導)
師:哪對同桌說一說你在圖上看到了哪些蔬菜?
生:有這些蔬菜:黃瓜、茄子、蘿卜、辣椒、南瓜。
(師貼上:黃瓜、茄子、蘿卜、辣椒、南瓜的圖片)
師:菜園里的蔬菜很多,圖上畫不下,老師就摘了一些來,這是什么?
(師出示:豆角、白菜、西紅柿實物)
生:這是豆角、白菜、西紅柿(師貼上相應的圖。)
師:小朋友們,你們書上也有表示這些蔬菜的詞語,在94頁,自己讀一讀,看誰能將字音讀準。(生自讀)
師:(出示生詞卡片)哪個小組愿意開火車讀一讀。(小組開火車讀詞)
師:下面,我們做個游戲:找朋友,我請幾位同學將這些生詞卡片貼 在對應的圖下。(師走下去,將卡片分發給同學)
生上黑板貼生字詞(茄子、辣椒、黃瓜、豆角、蘿卜、南瓜、白 菜、卷心菜、西紅柿)
師:我們一起拍手讀一讀這些詞語,注意讀準字音(生拍手齊讀)
2、學習課文
師:看到這些蔬菜,你想說些什么?
生甲:這些蔬菜五顏六色的。
生乙:這些蔬菜很可愛。
生丙:我都想吃這些蔬菜了。
師:看來大家都很喜歡這些蔬菜。有一個小朋友和大家一樣十分喜歡這些蔬菜,他就寫了一首兒歌,在書的95頁,我們自己在下面讀一讀,注意讀準字音(生自讀兒歌,師巡視,個別輔導)
師:哪位同學愿意給大家讀一讀,其余同學要仔細聽。(兩個同學讀)
師:請大家評一評他們讀的好不好?
生甲:,讀得不夠流利。
生乙:,“茄子”的“茄”念“qié”。
生丙:,讀“紅綠黃紫真好看”時,“真”應該讀重點。
。ń處熥寣W生自我進行學習過程的評價,及時指出學生讀中的錯誤和不足,這對學生不斷提高朗讀能力很有必要。)
師:下面老師給大家讀一讀(師范讀,生仔細聽)
師:同桌學著老師的樣子一起讀一讀(師巡視,同桌齊讀)
師:我們一齊讀一讀,看哪些同學讀的認真。(生齊讀)
師:這次老師相信大伙兒一定會比老師讀的好,我們一起來試著讀一讀,(及時表揚)
師:剛才你讀兒歌時,遇到自己不懂得地方了嗎?可以提出來(師出示文字片在展示臺展示)
。ń虝䦟W生質疑問難,啟發學生思考,這樣教師就將學生擺到了主體的地位,讓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克服了教師教學時牽著學生走的毛病。)
生甲:為什么說“黃瓜身穿綠衣裳”?
生乙:為什么說“茄子高高大燈籠”?
生丙:為什么說“蘿卜地下捉迷藏”?
生。簽槭裁凑f“辣椒長個尖尖嘴”?
生卯:為什么說“南瓜越老皮越黃”?
生戊:為什么說“菜園一片好風光”。
。◣煯"?")
師:同學們提出了這么多問題,其中幾個問題很簡單,同學們仔細讀一讀課文,看一看書中的插圖就知道了,我們可以四人小組討論一下。
。ń處熛嘈艑W生通過閱讀、思考,自己能解決所提出的問題,于是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放手讓學生自己讀課文,培養學生邊讀變想的習慣。)
師:誰能說一說你們小組弄懂了什么問題?
生甲:因為黃瓜的皮是綠色的,就像穿了一件綠衣裳,所以說黃瓜身穿綠衣裳。
生乙:因為茄子長在高高的枝頭,看上去就像燈籠掛在枝頭上,所以說茄子高高打燈籠。
生丙:辣椒的前面尖尖的,像長了一個尖嘴巴,所以說辣椒長個尖尖嘴。
生。阂驗椴藞@里有許多蔬菜,五顏六色的很好看,所以說菜園一片好風光。
。◣煵恋簦浚ㄗⅲ豪斫饬瞬藞@一片好風光后,師板書:一片好風光)
師:同學們真聰明,那么“蘿卜為什么地下捉迷藏”?這似乎有點難, 沒關系,大家一起看大屏幕。(師在展示臺上出示圖)這是蘿卜的葉子,找到蘿卜了嗎?(拿走遮住蘿卜的白紙)看到蘿卜了嗎!現在請大家說一說這句話的意思。
生:蘿卜長在地里,就像在和我們捉迷藏一樣。
。ń處熇脠D,直觀形象的讓學生明白了“蘿卜地下捉迷藏”的意思。)
師:同學們剛才提出了一個問題“南瓜為什么越老皮越黃”,大家看圖這是什么?
生:小南瓜。
師:小南瓜是綠色的,(拿開遮住長大了一些的南瓜的紙)這是什么?
生:這是小南瓜長大了,變成了黃綠相間的顏色。
師:(拿開遮住了成熟的南瓜的白紙)這是什么?南瓜成熟了,變成了黃色,這就是南瓜越老皮越黃。
師:學到這兒,你又想說些什么?
生甲:這些蔬菜形狀不一樣,很可愛。
生乙:我現在更想吃這些蔬菜了,我都要流口水啦。
師:現在我們就帶著這種喜愛的感情來讀一讀這首兒歌,可以做動作。(生邊看大屏幕讀兒歌,邊做動作)
3、口語練習:
師:我想同學們一定和小作者一樣有自己喜歡吃的蔬菜,請同學們拿出自己最喜歡吃的蔬菜向同桌介紹一下你最喜歡吃什么蔬菜?為什么?(同座位同學互相說)
生甲:我最愛吃辣椒,因為辣椒很辣。我最愛吃辣的東西。
生乙:我最愛吃西紅柿,因為它酸酸的,很有營養。
生丙:我最愛吃黃瓜,因為它脆脆的,有很多汁。
。ㄗ寣W生向同桌介紹自己愛吃的蔬菜,鼓勵了學生的發散思維和求異思維,并很好的訓練了口語表達能力,值得提倡。)
師:同學們喜歡吃各種各樣的蔬菜,蔬菜里含有豐富的維生素,是我們長身體必須要的,所以我們從現在開始每樣蔬菜都要吃,不挑食,讓我們的身體長的壯壯的,好嗎?
三、布置作業
將你最喜歡吃的蔬菜畫出來。
【總評】
寧老師的這節課,實際教學時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是一節成功的課。說成功,主要體現在教師導的有方,學生學的主動。師生的思想交流,感情交流,充滿教學全過程。師生之間,同學之間,合作十分融洽。由于教師啟發誘導得法,學生學的活潑主動,真正體現了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
1、鼓勵質疑,教給讀書方法:
對一年級學生來說,質疑解疑還是有一定難度的。但寧老師卻非常注重這一能力的培養,大膽放手,讓學生提出問題,再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反復去讀課文,試著解決問題。學生能自己解決的,決不包辦代替。學生理解起來有困難的,也是稍加點撥后再讓學生自己解決。特別強調邊讀邊思考,使讀和思緊密結合。學生提出問題后,教師因勢利導,要求學生帶著問題再讀課文,邊讀邊思考,通過看插圖等方法自己解決。(這就是讀書方法的指導)在此基礎上,教師又組織學生討論、質疑。
2、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本節課的教學過程是中央乙這是生雙邊活動的熱烈氣氛,既不是學生圍繞著教師轉,也不是學生配合教師活動,而是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的主導作用不是教會學生,而是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十分尊重學生,信任學生,愛護學生和鼓勵學生,始終注意"導",注意啟發學生開動腦筋思考,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整節課的教學不僅活躍了思維,而且培養了思維能力。
3、重視語言文字的訓練:
在教學中,要抓住語文因素,突出語言文字的訓練。本節課中,寧老師不僅注意讓學生反復練習讀書,還重視培養學生有條理的說話能力。在教學中,通過充分討論,落實了對重點詞語的理解,如"黃瓜越老皮越黃""蘿卜地下捉迷藏",進而更好的了解"菜園一片好風光"的意思。最后,寧老師還讓學生互相說說自己愛吃的蔬菜及原因,這樣的說話訓練不僅鞏固了課文里所學的知識,而且使學生的口語表達 能力得到了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