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比尾巴》教案
教學內容:《比尾巴》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1、學會6個生字和3個偏旁,會認9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學會讀問句的語氣。背誦課文。
3、認識課文中的動物,了解它們尾巴的特點。
教學重難點:學會疑問句的讀法;了解動物尾巴的特點。
教學準備:課件制作;生字詞卡片。
教學過程 :
一、復習拼音。
出示拼音卡片,多種形式認讀。
Chang san song shu shui zui xiang bian que ba duan wan
二、導入 新課。
1、 談話: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些小伙伴,想知道它們是誰嗎?(課件顯示動物圖)
一個個出示,學生說出動物名稱,認識動物。(公雞 兔子 鴨子 孔雀 猴子 松鼠)
2、(課件添加樹木花草等。)有一天,這些動物們來到了一塊草地上,它們決定進行一場比賽,比什么呢?——比尾巴(板書)齊讀課題。
3、看題質疑:你從題目想知道些什么呢?
這些動物怎么比,結果怎樣,今天老師就讓大家來當一次評委。 評委不是好當的,下面先看看你們夠不夠資格,會認多少字。
三、初讀課文。(評資格)
1、 自由讀課文,了解動物們怎么比?
要求:讀準字音,句子讀正確。
2、檢查生字。出示生字卡,多種形式認讀。
3、把生字送回課文,再讀一讀。
4、師評議“資格優秀者”。
四、再讀課文。(評水平)
1、 指名讀前3句,思考:這一輪比什么?怎么比?
2、 顯示比尾巴情況。
3、 生看圖回答,評議。(要求談自己的看法,并講明理由。)
4、 指導讀問句。(注意語氣上揚)
5、 比較自己的結果和課文中的結果有什么不同。(顯示4—6句)再齊讀。
6、 分男女進行問答游戲,鞏固內容。
7、 評議“高水平者”。
五、探究自學。(評能力)
1、 自學第二輪比賽部分。(按第一部分方法自學。)
2、 檢評自學情況。
3、 分組讀課文。
4、 評議出“能力強者”。
(課間觀看動物園片斷,休息一分鐘。)
六、開智練習。(評知識面)
1、 這些動物你最喜歡誰?為什么?
2、 想想這些動物尾巴為什么不一樣?你知道有什么作用嗎?
(適當展示動物活動圖。如猴子樹枝翻滾,兔子草叢跳躍,松鼠林間玩耍……
3、評議“小知識庫”。
七、游戲鞏固。(評實踐操作)
1、 自我誦讀課文,然后問答游戲。(同桌間——男女對——分組賽。)
2、 貼尾巴比賽。(課件顯示沒尾巴的動物和不同尾巴。)
要求:貼準位置和方向,貼后說說自己為什么這么貼。
3、評比“小巧手”。
八、課堂總結。
1、 老師總結學習情況。
2、 共同評比本節課的“優秀評委”。
設計說明:
這是一篇有關動物比賽的課文,內容很淺顯易懂,因此在理解上不需花多大精力。針對比賽需有評委的常規,本課我是圍繞讓學生“體驗當評委”來設計的,讓學生在游戲活動中積極參與學習。下面就具體環節加以說明。
一、評資格。
一個評委必須不能是“睜眼瞎”,應認識字,才能讀懂比賽規則等。因此在初讀部分,
我用爭“資格”來激勵學生自覺認真讀文,認真拼音,認真認字。這樣學生學起來興趣很濃,也就將枯燥的認讀變為一種自覺需求。
二、評水平。
動物們的尾巴特點,一看就明白,似乎很容易,在此環節我要學生談自己評的結果,還
要求說出理由。這不但給予他們大膽表達的余地,同時更有效地培養了口語能力。
三、評能力。
學習方法比學習知識更重要,在指導學習第一部分后,我就放手讓學生自學第二部分。
一方面順應自主探究的規律,同時也檢驗了學生自學的能力。
四、評知識面。
語文學習的空間、時間廣延,語文知識的來源也是多方面的。為了檢驗學生的知識面,
設計了讓學生談“動物們尾巴不同有各自的什么好處和作用?”同學們充分談了自己的課外所得。如猴子的長尾巴可以讓它們在樹枝間吊來吊去,兔子小尾巴短便于它跑等。這樣也為所有學生提示了語文學習的廣源性,應重視平時知識的積累。
五、評實踐操作。
知識的獲得在地它要應用,同時語文知識的好壞又因其觀察能力、實踐能力等受影響。
為了檢測學生的觀察力、操作能力,我設計了貼、畫尾巴的環節。不但要求學生找對尾巴,還要找準位置,貼正方向。如小狗、兔子、松鼠的尾巴一般是向上翹著的,而牛的尾巴是向上吊著的等。從學生的貼、畫中可以發現他們平時是否注意了留心觀察了。
總之,我認為一個語文教師必須引導學生們學會觀察生活,了解生活,注重社會知識,重視平時積累,這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