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單元 先輩們唱過的歌
走步 轉圈 走步 跳躍 走步
4、 唱唱。通過兩遍聽賞活動,學生已熟悉鋼琴變奏曲《共產兒童團歌》的主旋律,為學唱歌曲作好了鋪墊。教師可先有節奏地帶讀歌詞,再請學生輕聲跟唱歌曲。演唱形式可多樣化:有問有答,有領有合。
5、 比比。教師可讓學生在前面律動的基礎上再加上一些與歌詞意境一致的動作,邊唱邊表演,分小組競賽,比一比哪組表演最符合歌曲的精神與情緒。
6、 憶憶。教師讓學生演唱《小列兵》,讓學生感受此曲與《共產兒童團歌》的異同。(從力度、速度、曲式風格、歌曲內容上比較。)
7、 編編。教師出示固定節奏,啟發學生創編班隊紀律歌曲,并填上自編歌詞。
(三)學唱《賣報歌》
《賣報歌》是一首深受兒童喜愛的兒童歌曲。1933年,聶耳在上海聯華影片公司工作期間,結識了一個名叫“小毛頭”的報童,了解到報童生活的艱苦,聶耳以小毛頭作模特兒,于1933年底寫成《賣報歌》。1934年《揚子江暴風雨》在上海公演時,聶耳還特地請小毛頭扮演劇中的報童,并在過場戲中唱了這首歌。此后,《賣報歌》傳遍全國,久唱不衰。
《賣報歌》采用f宮調式,2/4拍。它的基調樂觀活潑,對明天充滿了希望。開始即以“5 5 5 ”,的簡樸音調模擬報童的叫賣聲,啦啦 啦節奏跳躍,音調明朗活潑,生動地勾畫出一個天真可愛、奔跑著叫賣的報童的形象。
這首歌曲形象單純,結構短小(四個樂句),屬樂段結構。由于采用五聲宮調式寫成,色彩明朗又富于民族風格,唱起來朗朗上口,優美流暢。它先后用三段歌詞反復演唱。第一段的速度稍快,反映了報童不等天明去等派報的焦急心情;第二段的最后一句,速度漸慢,音量稍弱,表達出報童內心的凄苦;第三段的最后一句是全曲的高潮,表現出報童對未來充滿希望的心情。
1、 聽聽做做。教師播放音樂故事“小毛頭與《賣報歌》”,請學生仔細聆聽并提出要求:在聽到故事中歌唱《賣報歌》的音樂有漸漸慢下來的地方請用手勢表示出來。目的是學生能通過自己的鑒賞判斷后,用手勢表達所感受到的音樂速度的變化。
2、 試試唱唱。請學生試著模仿故事中歌唱《賣報歌》的音樂處理速度的變化進行演唱。旨在把渴望光明的情緒唱出來。
3、 唱唱想想。師生輕聲跟唱《賣報歌》。教師啟發學生想想:小毛頭在雨中叫賣報紙的心情是怎樣的?教師可引導學生通過語氣的變化來表達歌曲的情緒。
4、 演演唱唱。熟唱歌曲后可請學生根據歌曲情節進行表演唱。
5、 談談找找。優秀作品離不開優秀作曲家的精心創作。教師簡介作曲家聶耳的生平,請學生課后查找《賣報歌》的由來、聶耳的故事、聶耳的作品、聶耳的出生年代等。
6、環保教育。我們學習、生活中用過的紙張,包括報紙都是課回收的再生資源,用過之后不能隨便亂丟,要回收起來,節約資源。
教學反思:本單元通過學唱先輩們唱過的歌,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懷。學生基本上能感受并表達音樂中力度、速度的變化。
《吟唱古詩詞》
教學過程
一、聽《春曉》音樂入教室
二、導入
學生閉上眼睛,老師用兩個瓶子分別裝米和沙子敲擊不同節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