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單元 先輩們唱過的歌
×•× ×
① 比較二種節奏的不同,得出第二種節奏加了一個附點,初步體會附點節奏的節奏感。
② 比較二種聲音的不同,猜猜哪個裝的是米,哪個裝的是沙。
③ 提問:米是怎么來的。
④ 播放“農民伯伯講解米的全過程”的錄像。
⑤ 看了錄像懂得了什么。
朗讀童謠:
“小小一粒米呀,得來不容易呀,我
們大家一定要珍惜它“
練聲,用《地獄中的奧菲歐》片斷。
三、新課
⑴(師)同學們回憶一下在一年級學過的一首關于米的古詩。
生吟誦
⑵老師吟誦,學生比較不同之處(速度、力度、節奏、感情)。
⑶學生創編節奏。
⑷以比賽形式吟誦其它古詩。
⑸那我們能不能把古詩唱出來呢?
吟唱《憫農》
a、 老師范唱。
b、學生模唱。
c、 重點難點反復唱。
d、齊唱。
e、 小組唱。
f、 個別抽查、檢驗學習情況,發現難點及時解決。
g、 用不同方言演唱。老師同學互換角色,由學生來當老師。
h、 全班同學用廣州話演唱,隨時解決難點。
i、 第一遍用普通話,第二遍用廣州話,體會不同方言的特點及中國語言的多樣化。
四、拓展
1、欣賞二個片斷,看它們是用什么形式表現古詩的。
2、提示學生用自己喜歡的表現形式,自由地表現古詩,可自己一組,也可和小伙伴一起創編。
3、分組展示。
4、學生自我評價。
五、延伸活動
1、老師評價,然后參與。
“同學們表演得太精彩了,老師都想試一試了!
老師演唱一首古詩,學生評價。
你們知道它的作者是誰嗎?生猜
(師):它的曲作者就是老師,老師行,你也行。請有興趣的同學回家用一首自己喜愛的古詩創編曲調。
2、看到課后第1題。
⑴在音樂的意境下有感情地吟誦《靜夜思》。
⑵根據詩的意境畫一副畫,課后完成。
3、好,最緊張的時刻到了,數數你的小星星,看誰能拿到今天的全場總冠軍。
六、小結
今天,我們一起吟唱了古詩詞,在學習當中老師發現很多同學非常有創造力和表現力,也讓老師學到了不少東西,那希望同學們課后繼續創編,下堂課把你最好的作品展示給老師和同學們,好,非常謝謝你們,可愛的孩子們,期待下次再見!
在古詩詞的音樂中學生離場。 調動情緒,帶著愉快的情緒開始音樂課。
讓學生閉上眼睛仔細聽二種節奏
通過二種節奏的比較,引出附點節奏,并初步感受,將難點分散,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學會附點。
⑵課改強調教學與生活相結合,所以這里我用猜一猜的形式引出“米”,導入課題,寓教于樂。在整堂課中用獎星星的方法,有“聰明之星”、“表演之星”、“創造之星”、“明日之星”等,激勵學生參與。
老師經常講要珍惜糧食,但沒有幾個學生知道一粒米的過程,所以這里采用錄像采訪的形式,老師親自到田間采訪農伯伯,聽他講述一粒米辛苦得來的過程,進一步進行思想教育。
選這個練習曲一是因為它有一個“水果飲料”的廣告,學生都喜歡;二是因為曲中1—i的跳度音為新歌中的難點解決作鋪墊。
復習古詩,提醒學生有感情地吟誦,然后通過老師示范作比較,引導學生跳出傳統思維,改變古詩的力度、速度和節奏。然后又以比賽形式讓學生回憶其它古詩,讓學生沉浸在古詩的韻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