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到》教學設計-北京版小學二年級第三冊音樂教案
教學設計思路:
1.從學生已知入手,導入課題。
2. 運用多種手段突破難點,感受歌曲意境,學會聆聽作品是關鍵。
3. 關注學生課上學習狀態,運用積極的評價手段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4. 對于課上生成的新容,要及時反饋、解決。
5. 課后完成教學反思。
課后反思:
一節課的教學設計可以有幾種,但是選擇哪種,完全要依靠教師對本班學生學習狀態的了解。以及對教材的理解之上。本課教學中,由于作品節奏舒緩,有的學生課上認為《秋日囈語》有些象催眠曲。我聽到這種意見后,首先端正自己的認識態度。首先,我認為學生能當眾說出作品的感受,說明是對教師的信任,學生敢于大膽發表自己的意見。另一層含義就是,描寫秋天的作品大多給人以沉穩、穩健的感受,這樣的節奏非常符合音樂形象的塑造,說明學生認真聆聽作品了。不然他無法揣摩作品的意境,我理解這就是好事。在音樂課堂上,教師要善于從不同意見當中進行思考,反思自己教學的收獲,為提升教學水平做好積累。
北京版小學二年級第三冊音樂課《秋天到》教學設計(二)
教學內容: 學習歌曲《秋天到》。
教學時間:xx年9月19日上午第一節。
教學班級:二(4班)24人
教學目標:
1.能夠用流暢、自然的聲音準確的演唱歌曲《秋天到》,感受歌曲優美、舒展的情緒,用有感情的歌聲贊美秋天,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感情。
2.運用打擊樂和速度的變化感受歌曲獨特的意境。
3.嘗試用口風琴吹奏歌曲
教材分析:略
教學重點:用流暢、自然的聲音演唱歌曲,抒發贊美大自然的感情。
教學難點:歌曲中出現的四度、五、六度度跳躍音程 5 1 、 6 2 、 5 3
教學準備:
教師:鋼琴 錄音機 錄音帶 掛圖 課件 多媒體教學設備 打擊樂(沙錘 串鈴)
學生:音樂書、口風琴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活動(階段目標:從節奏導入,感知歌曲節拍)
1.師生合作
師:請一位同學上來與老師合作,我走一下,就請學生用樂器敲一下,要隨著節奏的變化而變化。(培養學生觀察力)
生:手拿雙響筒等待與教師合作。
要求:教師走多快,學生就敲多快
師:請所有同學為老師伴奏。
生:伴奏。
2.用打擊樂為音樂伴奏
師:出示幻燈,請看這就是我們剛才敲擊的節奏,現在我們合著音樂來敲擊一下。(點擊)
生:聽音樂伴奏,眼睛看屏幕上的節奏譜。
二. 學唱新歌(從器樂入手降低學習難度)
1. 器樂練習
師:剛才大家做的不錯,現在請拿出口風琴,老師在黑板上有6條練習,請你找到其中1條與老師合奏。
生:選擇其中1條。
2. 師生合奏
師:找6名同學到前面合奏。
生:1人彈奏2個小節。
師:全班學生一齊與教師合奏。
3. 學習歌詞
師:這么好聽的歌曲,配上歌詞是什么樣的呢?我們一起來聽這首歌詞。(點擊播放歌曲)
生:跟著音樂唱。
師:通過演唱歌曲,我們知道秋天是什么樣的季節呢?
生:忙碌的、豐收的季節。
師:我們除了知道這些,我們還從歌曲中得到了什么信息呢?
生:秋天的景色。
師:雖然歌曲這么短,但是我們得到的信息是那么豐富。讓我們滿懷贊美之情,把這些信息也傳達給在坐的老師們,我來伴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