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里羅》教學設計
第五單元 第二課時《 哈里羅》
教學內容
唱 《 哈里羅》
聽 《法朗多爾舞曲》
教學目標
1、學生能專注地聆聽樂曲《法朗多爾舞曲》,感受樂曲所表現的
情緒。
2、整齊地演唱《哈里羅》,并能用動作或自己的方式表達自己對音樂的感受。
教材分析
《哈里羅》是一首特立尼達民歌,描繪了特立尼達人民載歌載舞的熱鬧場面。表現了當地人民樂觀、奔放的性格。整首歌曲短小精悍,所用的音樂材料十分簡潔,在每個樂節尾部使用的切分節奏“· ”,伴奏“ ”的設計,以及在第二、四樂節開頭出現的“ ”使歌曲別具特色,饒有情趣。
教學重點
學習用有彈性的聲音演唱。切分音要稍加強力度,突出這一節奏特點。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在“ ”處創編各種動作,鼓勵學生大膽自信地進行表演。
教學過程
一、 聽聽想想——感受音樂
1、 聽音樂做律動,放《彝家娃娃真幸福》的音樂。隨著音樂節奏變換動作進教室。感受樂曲的歡快、熱烈。
2、 欣賞《法朗多爾的舞曲》
法朗多爾舞曲是法國作家比捷的名作《阿萊城姑娘》第二組曲中的最后一段,樂曲描寫了在獲得豐收后人們載歌載舞的歡慶場面。
引導學生結合課本中的四幅圖畫進行聽賞。初聽后,與學生討論:音樂的弱與強、舒與疾是否可以用圖畫出來表現?復聽時,要求學生根據音樂展開想象和聯想,用圖形或線條來表示樂曲力度與情緒的變化。
二、 唱唱跳跳——享受音樂
學唱新歌《哈里羅》
1、 完整地聆聽歌曲
2、 要求學生認真看書上有地方應做動作。
3、 帶領小朋友一起讀歌詞,并拍手擊兩拍。
4、 用整體聽唱法學唱歌曲
5、 重點難點解決×0的伴奏設計。
6、 處理歌曲(學生討論:高興地、有彈性地演唱,充分表現歌舞中人們無限歡樂的心情。
三、 課堂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