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小小指揮家》教學設計
音樂科第七冊第四課教學設計《我是小小指揮家》 教研專題:”有效參與,促進學生主動發展” (一) 教學理念 音樂是聽覺的藝術,所有音樂作品的創作、演唱、演奏最終都是為了聽,通過音樂欣賞教學,可以培養和發展學生的音樂感受和表現能力,注重培養學生“具有音樂的耳朵”;進一步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觀念與健康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分辨高雅和低俗、美好與丑惡的能力。 本節課學習的內容是:學習2/4拍子和3/4拍子,2/4、3/4拍號,教學的重點是節拍感,即四分之二拍的強弱、四分之三拍的強弱弱。這一節拍感在前三年的音樂實踐中都已進行,現在是在理論上讓學生掌握,使這一節拍感成為他們自覺的音樂實踐活動。 這節課的設計,考慮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1、注意培養學生傾聽音樂的習慣。在聽音樂時,要求學生帶著問題去聽,這樣有針對性可檢測。2、講解精煉,富于啟發性,盡量讓學生去思考討論。3、啟發學生的想象和聯想,如由欣賞《陀螺》后,讓學生聯想模仿這些動作。4、讓學生隨曲子節奏來擊拍容易做到位,使學生人人都能參與感受2/4、3/4拍子節奏。5、注意學生創編活動,如讓學生分組承擔角色,共同來完成“合唱表演”。如有的唱主旋律,有的做小指揮,有的演奏打擊樂器,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與協作精神,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最終都體驗到音樂創作的成功感,成為表現音樂的主人。 (二) 教學目標 (1) 通過欣賞管弦樂《陀螺》。讓學生體會樂曲中歡樂的情緒,體驗課間美好的游戲和活動。 (2) 進一步復習鞏固歌曲《哦,十分鐘》、《大家來唱》。 (3) 利用游戲教學,增強學生對2/4、3/4拍子的了解和掌握。 (三) 教材分析 本課內容為: 1、 欣賞管弦樂《陀螺》。 2、 復習歌曲《哦,十分鐘》,《大家來唱》。 3、 2/4、3/43拍子的對比,掌握兩種節拍的不同特點和指揮圖式。 2/4、3/4拍號的音樂知識教學結合歌曲教學進行,即2/4拍穿插在《哦!十分鐘》中;3/4拍穿插在《大家來唱》中,不單純進行。2/4、3/4拍號的節拍感通過學習指揮圖式,表演活動(隊列步伐,跳圓舞曲)等對比,在實踐活動中掌握和鞏固。在掌握了2/4、3/4拍號后讓學生自己完成“在圓的下方配上節奏或用圖譜表示”的創作練習。如“騎馬”用馬蹄印的深淺表示其強弱——圖譜,也可用強弱的連續黑、白圓圈表示:●○ ●○ ●○;“蕩秋千”用三拍子節奏與圖譜。“時鐘”當然是二拍子的節奏。 (四) 教學重點 通過欣賞樂曲,讓學生體會樂曲中的歡樂情緒,并在游戲中體驗課間美好的感覺和快樂的心情。 (五) 教學難點 通過游戲活動增強學生對2/4拍和3/4拍的了解和掌握。 (六) 教學準備 多媒體、錄音機、乒乓球、小皮球等。 (七)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學生隨《哦,十分鐘》音樂進教室。拍手、律動。 1、導入語:“同學們,課間十分鐘對大家而言總是那么快樂、那么短暫、那么讓人渴望。今天老師帶了一首有關課間活動的音樂給大家欣賞,邊欣賞可以邊想象邊模仿大家在玩些什么? 2、師播放一首曲子《陀螺》問:“除了玩陀螺,你們還喜歡玩什么?”(生答) 3、邊播音樂邊模仿動作。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平時經常接觸喜歡和熟悉的活動為經驗,結合節奏去親身體驗音樂情景,讓學生在游戲中,有效地參與。加深學生對音樂知識的進一步認識)。 二、樂學新知 1、師:“同學們,課間十分鐘多么愉快啊。下面我們聽一首歌,聽完后告訴我這首歌的名字叫什么?”(學生貼出歌名) 2、再聽一遍,看看歌曲是幾拍子?它們的強弱規律是怎樣的?(生貼出黑板,2/4拍子,●○)。 3、“我們用模仿拍皮球的動作,給歌曲做指揮,可以嗎?”(貼出指揮圖式)。 4、再指揮一次,注意強拍和弱拍的區別. 5、”大家玩得真開心,我們再聽一首歌,聽完后請你講出它的名字.”(貼出歌名) 6、”請再欣賞一遍,注意這首歌曲與剛才那首歌曲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講出3/4拍子,強弱弱的節奏規律和指揮圖式,貼在黑板上). 7、再欣賞一遍,邊聽邊模仿三拍子的擊拍指揮圖式. 8、學生完成填空作業. 9、接龍游戲:聽到音樂,學生一個接一個地作指揮狀。 (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反復聆聽和對比,促進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發揮他們的動手.動腦.動口的能力,培養學生音樂表達能力,從而進一步理解知識內容.) 三、創編音樂 1、同學們,學校的歌唱比賽就快開始了,你們準備好了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