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課 愛在屋檐下 《我知我家》教學設計(通用2篇)
第一課 愛在屋檐下 《我知我家》教學設計 篇1
第一課 愛在屋檐下 《我知我家》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愛自己的家、熱愛父母的情感和厭惡不孝行經的情感。
能力目標:認識自己家庭的能力。
知識目標:了解家庭的一般概況;家庭關系的確立;子女與父母的關系不可選擇;了解父母的特點;家人的優秀品質。
二、教學準備:
1、和父母一起回憶在你們的家庭生活經歷中,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如生病、惹禍、比賽成功等)是什么?父母當時是怎么做的?
三、教學過程:
1、【導語】:有了泥土,嫩芽才會長大;有了陽光,春芽才會開花;我們每個人的成長都離不開我們的家。當我們還在媽媽肚子里的時候,愛我們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就開始為我們繪制宏偉的藍圖,編制美麗的理想甚至為我們早早起好了名字。
有沒有同學愿意為大家介紹一下你們名字的含義呀?(請2—3名同學介紹。)
簡簡單單的名字,寄予了家長深切的愛。我們從出生那一刻起,就被家的溫暖所包圍。“什么是家呢?”
2、【情景故事】:教材p4兩則故事說:“那……不是我的房子” “我又有家了”。那么“家到底是什么?”
3、體驗活動一:我眼中到的家。(并請說明理由)
【小結】:家是溫暖的避風港;是一片藍天;是一把傘……
4、【我說我家】:
——我們有不同的家庭結構:大致有核心家庭,主干家庭,單親家庭,聯合家庭等。
【知識拓展】:家庭是有婚姻關系、血緣關系或收養關系結合成的親屬生活組織。家里有親人,家中有親情。家庭關系的確立也有多種情形,依照法定條件和程序結婚組成的新家庭;因生育導致的血緣關系結合的家庭;依照法定條件和程序收養而組成的家庭;隨父母再婚組成的新家庭。不同的家庭關系,促成了不同的家庭結構。
——父母賺錢不容易:為了撐起一個幸福、溫馨的家庭,爸爸媽媽努力工作。你知道爸爸媽媽具體從事的工作嗎?他們工作中有什么困難和委屈嗎?他們回家后還要干什么?
——父母養育我們不容易:爸爸媽媽為了我們,一方面努力工作,一方面對我們的成長無時不刻傾注著他們對兒女的愛。你能說說爸爸媽媽在你成長道路上付出的愛嗎?
5、【實話實說】:喜歡“選擇什么樣的父母”?
a、小冰早就想買一個新款mp3了,媽媽說家庭經濟不寬余,一定要買的話就看期末考試有沒有進步。
b、小亮是一個很調皮的男生,這次在學校不小心打破一塊玻璃,要賠償人民幣15元。可是小他的父母剛聽了一個開頭,便不高興了,拿起皮鞭打了他一頓。
c、小寧生活在一個十分優越的家庭。怕起早,每天爸爸開車送她去學校;嫌菜差,每天保姆送飯來學校;穿的是名牌,用的是精品;媽媽還告訴她學校的值周勞動最好不要參加。
d、……
【小結】:父母給予我們生命,這種天然生成的最自然的親情,是無法選擇、無法改變的。
6、【作業】:介紹我家的好品質、好家風。
四、教學反思:
第一課 愛在屋檐下 《我知我家》教學設計 篇2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使學生進一步了解家的含義,認識家庭的特點及家庭關系的確立,明白子女與父母的關系是不可選擇的。
2、能力目標。提高學生認識、分析自己家庭的能力,培養學生感受有關發揚良好家風、學習并繼承家人優秀品質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熱愛家庭、熱愛父母的情感,引導學生繼承家庭的良好傳統,學習家人的優秀品質,增強對家庭的責任感和自豪感。
二、教學重點、難點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對“家”的理解;難點在于引導學生能正視“與父母的關系不可選擇”現實,學會愛自己的父母、愛自己的家庭。
三、課時安排
1課時。
四、教學過程
1、導入。放歌曲《我想有個家》,展出一系列與家相關的圖片和照片。(需課前準備)
2、談“家”
師:剛才歌曲中的“我”唱著“想要有個家”,想要有個什么樣的家?有人為什么明明有家卻不想回家呢?
看了以上關于“家”的圖片,你認為哪張圖片最能代表“家”?根據你的理解,你認為究竟什么是家?
小結:剛才大家從各個角度談了對家的理解。沒錯,家是一個地理位置,是我們的生活住所、人群集合體……但它又不同于這些,它最大的特點是“有親人,有親情”,這與我們平常所說的“家庭”有關。
3、說“家”
老師首先展示事先準備好的照片,向學生介紹自己的家——家庭成員、家庭特色等。
學生相互展示并交流自己準備的家庭照片,并向大家介紹自己的家。(需課前準備)
從家的介紹中,進一步探究家庭關系的建立、家庭結構的類型。
家庭關系(板書)
家庭結構的不同類型:核心家庭,主干家庭,單親家庭,聯合家庭。(板書)
小結:雖然我們的家庭可能因為種種原因,建立的情形不同,家庭結構有別,但相同的是,我們都有親人、都有親情。
4、析“家”
師: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家”,但是并不是每個孩子都滿意自己的家庭,都滿意自己的父母。下面我們聽一聽“我可以選擇嗎?”這個故事……
聽了這個故事,你有什么感想?由小組討論,然后回答。
①這個同學為什么不滿意自己的家庭和父母?你有類似的情形嗎?
②如果給你一次重新選擇的機會,你會選擇什么樣的父母,什么樣的家庭?
與父母親情不可選擇、無法改變。(板書)
5、知識拓展——我“知”我家
師:既然我們不能選擇,我們就應該學會接受,學會珍愛。當我們學會用“心”來看我們的家、我們的父母時,就會發現其實他們也同樣很優秀。
板書:——家庭的良好傳統,如……
——家人的優秀品質,如……
6、小結
今天的主題是《我知我家》,通過學習和討論,我們現在不僅知道了什么是家,以及家庭的建立與家庭的結構,我們還通過同學的故事明白了我們與父母的關系不可選擇。對于良好的家風和父母優秀的品質,我們應該學習并繼承。
7、作業
⑴在課堂上自己完成“家庭樹”。
⑵回家與父母交流自己的家風,并寫出小結。
8、板書設計
附錄:
我可以選擇嗎?
我是某市重點中學的一名學生,我周圍的同學都很優秀,他們有著優越的家庭環境和優秀的父母。每當談及父母時,看著他們眉飛色舞的神情,我只覺得喘不過氣來,因為我的家庭跟他們相差十萬八千里。
我出生在農村,父親為讓我接受良好的教育,帶著我和母親來到這個城市,和別人合租一套房子。為了讓我有個獨立的空間,他戒掉抽了二十年的煙,每月多花200元錢給我租下了那房子的陽臺,但是我睡覺還是得縮著腳。我們一家三口的生活全靠父親在街邊擺的修車攤。為了多賺錢,父親每天早上5點出門,晚上8點以后才回家,風雨無阻。我怕同學看不起我,一直不敢跟任何人提及我的家庭和我的父母,這個秘密已經存在我心底七八年了。而且每次和同學一起經過父親的修車攤前,我都痛苦地低下頭,裝作沒看見……
我常常想不明白:在班上,我的學習不比別的同學差,即使考第一名,為什么我還是在同學面前抬不起頭呢?為什么我就偏偏生在這么個家庭?為什么我的父母這么辛苦,卻還不能改變家庭的現狀?為什么?
我可以選擇嗎?我可以重新選擇我的家庭、我的父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