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單元 清晨
●教學目標:
1、通過學唱歌曲《早操歌》,學生能用簡單的韻律操動作配合歌曲的不同節奏參與音樂活動。
2、通過學唱歌曲《歌唱早晨》,學生能認識并掌握節奏并用唱名模唱。能感悟“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的內涵。
3、通過學唱歌曲《美麗的朝霞》,學生能用簡單的律動感受3/8拍的拍律并感悟音樂中的情緒與情感。
●教材分析
教材選擇了聽賞《朝景》,演唱歌曲《美麗的朝霞》、《早操歌》、《歌唱早晨>>,把學生帶入感受描寫晨景的音樂中。并設計了聽聽畫畫、唱唱劃劃、讀讀拍拍等活動,引領學生去歌唱,賞析各種不同形式、不同風格的描寫晨景的音樂。
●教學過程
(一) 聽賞管弦樂曲《朝景》
《晨景》是《培爾•金特第一和第二組曲》第一組曲的第一段。過去也有人譯成《清晨》或《朝晨》。它是《培爾•金特》這出詩劇第四幕里,培爾•金特流浪到非洲摩洛哥時的一段配樂。描寫了那里日出和清晨美麗的景色。因為格里格本人并沒有到過摩洛哥,對那里的音樂不熟悉,所以,創作出來的音調,仍然是北歐風情的。但是,格里格具有十分豐富的想象力。
他在給友人亨努姆的信里談到《晨景》這段音樂時這樣說:“這首曲子應當純然作為音樂來對待。一切在于如何演奏。這是表現早晨的心情和想象。在強音第一次奏出時,是描寫太陽正破云而出”。
《晨景》這支曲子基于一個美麗的牧歌主題寫成。e大調,6/8拍,小快板。開始,由長笛演奏田園風的曲調,繼而雙簧管與之相呼應,好似牧笛在回響:
這個主題在樂曲后半部分兩次三番地向上方三度移調。第一次轉到b大調上,第二次又從b大調轉到d大調上,描繪太陽冉冉升起。最后,它又轉回到e大調上。這一次是由弦樂組演奏的,它進行了引伸和發展,弦樂音色十分迷人,就好似一幅音畫。
上面這個主題經過發展之后,大提琴演奏如歌的副題。這時小提琴用分解和弦為之伴奏。
接下去,由大提琴、雙簧管和大管再現主題。繼而單簧管演奏神經質動機,好似遍地已灑下金輝,萬物都已蘇醒。這個美麗的主題給人們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
最后,樂曲在寧靜、美好的氣氛中結束。
1、聽中憶。播放多媒體課件《朝景》的畫面并聽賞管弦樂曲,請學生邊聽邊看邊想象不同地方的清晨。
2、聽中畫。播放錄音管弦樂曲《朝景》,請學生畫出自己聽到和想象到的早晨情景。
3、聽中唱。播放錄音管弦樂曲《朝景》的主題音樂,讓學生隨音樂哼唱下面簡化的音樂主題。
4、唱中辯。教師播放錄音管弦樂曲《朝景》,請學生仔細聽聽這兩種樂器長笛、雙簧管哪個先出現,并在書上標上順序。為復習和鞏固這兩種樂器音色的聽辨,教師可播放下面兩段音樂并做練習:播放第3冊第4課動物(3)《彼得與狼》的《小鳥》主題。第2冊第4課動物(2)《小鴨與大灰狼》中小鴨的主題。請學生在老師發下來的卡紙上把聽到的音樂主題按先后排序并與對應的樂器連線。
4、聽中舞。教師可啟發學生自做道具或用身體的各部位來表示晨景,并隨音樂舞動。如:
表示春天(夏天、秋天、冬天)的早晨:柳樹、桃花、小鳥的叫聲、霧等。
表示海邊的早晨有:海風聲、海水拍打礁石的聲音等。觀看日出的情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