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樹葉
考慮到一年級孩子的年齡和心理特點,所以關鍵是教師要“童化”自己,和孩子拉近距離,“以童心喚童趣”。在教學中要用生動的語言來引發他們的關注。在老師、學生、教材三方之間架起相互溝通的橋梁,讓學生在饒有興趣中接受教師的授課內容。請小朋友聽故事,猜謎語。
2.讓學生明確歌曲中的兩個角色。
聽音樂之前的心理準備,也為學生學習并記憶歌詞埋下了第一處伏筆。我在講這個“謎語故事”的過程中,很多小朋友爭先恐后舉手,從最初的“小魚”、“小動物”……到最后,大家都知道了故事的謎底是“樹媽媽和小樹葉娃娃”。小朋友很有成就感,對“樹媽媽”、“小樹葉娃娃”的印象很深刻。]
三、引導欣賞歌曲《小樹葉》。
1.師:當代少兒音樂家“陳鎰康”爺爺把樹媽媽和小樹葉娃娃的故事寫進了歌詞,“茅光里”爺爺譜了曲,請聽歌曲《小樹葉》,想一想:歌曲中寫了大樹媽媽和樹葉娃娃之間怎樣的一個故事。
[設計意圖:當代音樂家,孩子了解多少? “陳鎰康”、“茅光里”是兩位當代的音樂家。讓孩子增進對中國當代音樂家的了解。]
2.聽歌曲錄音后,師生談話。小朋友說聽后的感受,教師適當引導設疑,進入下個環節“聽老師范唱”。
3.看課件,聽老師有感情地唱《小樹葉》的歌,重點引導學生傾聽歌詞內容。
4.結合課件,教師說故事并范唱。
師:大樹媽媽最近有一件心事。什么心事呢?哦,原來是這樣的。秋天到了,秋風吹來了,可愛的孩子們——小樹葉娃娃,一片片落下來了,離開了樹媽媽。小樹葉,小樹葉,你要飄向哪里?你害怕嗎?(老師唱第一段歌詞。)
小樹葉沙沙沙,好象在勇敢地說話呢:媽媽別難過,春天再來的時候,我就會再回來,把媽媽您打扮得更漂亮(老師范唱第二段。)
[設計意圖:給學生樹立一個對歌曲的完整深刻的印象。第一遍是錄音,用純粹的音響效果來感染孩子們。第二遍欣賞音樂是視聽結合,看優美的課件畫面,聽老師是如何來用聲音和姿態語言詮釋歌曲的。]
四、學習第一段歌詞。
1.跟著老師朗讀第一段歌詞。
2.分樂句學唱第一段。(第一遍跟唱是老師很清晰地唱,第二遍跟唱老師輕聲唱,第三遍跟唱老師無聲唱,引導學生從“跟”到“聽琴聲”。)
7. 7|77 65|6. 1 |2 - |
重難點樂句:“飄 呀 飄呀 飄向 哪 里?”
要求:引導學生唱對歌詞節奏,唱出重音。
解決辦法:(1)多次聽老師范唱歌詞。
(2)結合視唱,分析音符的知識。
(3)動手劃拍明確“附點四分音符唱一拍半”。
3.完整練唱第一段歌詞。
五、學唱第二段歌詞。
讓小朋友聽老師伴奏直接唱出第二段歌詞。
要求:1.重點關注歌詞和旋律的匹配。
2.音準以及發音模糊的字。
六、完整演唱歌曲《小樹葉》。
1.第一遍完整唱的要求:準確清晰的吐字咬字。
老師扮演“大樹媽媽”唱第一段,表現樹媽媽不舍的心情;小朋友扮演“樹葉娃娃”唱第二段。突出小樹葉的堅定勇敢。
2.第二遍練唱要求:引導學生表現二拍子的“強弱”。
老師用指揮的動作提醒小朋友表現強拍。
3.第三遍練唱要求:有感情地表現歌曲。
從理論上明確: 第一段講:小樹葉離開媽媽,是什么樣的心情?我們可以用什么樣的聲音來唱?(連貫、舒緩) 第二段講小樹葉好像在說話,說的是什么?我們又用什么樣的聲音來唱?(斷頓、跳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