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上冊《媽媽格桑拉》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學習歌曲《媽媽格桑拉》
教學目標:
一、啟發學生用飽滿而深情的聲音演唱歌曲。
二、激發學生對母親的尊敬、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通過學習,能飽含深情演唱這首歌曲。
教學難點:掌握變形切分節奏的正確演唱,如 | x x. │ │ x - ║中的第二小節的節奏。
教學方法:創設情境法、談話法
教具準備:多媒體、電子琴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父母的愛是世界上最偉大.最無私的愛,首先讓我們來想一想,以前學過的有哪些表現愛爸爸媽媽的歌曲,如果你會唱,歡迎和著一起唱。(點擊幻燈片播放《媽媽的吻》)提問:這是什么歌?(學生回答后,老師予以肯定。)大家說得很對,這是一首寫媽媽的歌。這節課我要教給同學們一首x藏地區歌頌母親的歌——《媽媽格桑拉》
二、新課教學:
1.在學習之前,我們先了解一下x藏地區的文化,在藏語中,“格桑”是幸福的意思,格桑拉是花名,格;▽W名叫“金露梅”,花瓣是黃色的,在藏區素稱格;ǎ徊刈遴l親視為象征著愛與吉祥的圣潔之花,也是x藏首府拉薩的市花。它喜愛高原的陽光,也耐得住雪域的風寒。格;S著季節的變幻,顏色也會轉變,到了秋天就成了紅色,讓高原的色彩一點都不會覺得單調。它美麗而不嬌艷,柔弱但不失挺拔,格桑在藏語里是幸福的意思,所以也叫幸福花!秼寢尭裆@愤@首歌曲把媽媽比作格桑花,象征著母親樸實無華、勤勞善良的性格,以及不畏艱難困苦的頑強精神,也表示對母親的敬意。
2.用多媒體播放這首歌的錄音,讓同學們在欣賞歌曲的同時,初步感知歌曲所表達的感情。
3.看歌詞,集體朗誦一遍,朗誦時要帶著感情,以加深對歌曲的理解。
4.用聽唱法學唱第一樂段。重點練習變形切分節奏的正確演唱:前短后長、前弱后強。(放音樂,讓學生輕聲跟唱幾遍。)
5.用聽唱法學唱歌曲第二樂段,鞏固切分節奏的演唱。(放音樂,讓學生輕聲跟唱,這段唱會后,將兩段連起來唱幾遍。)
三、鞏固練習
1.可讓學生分組唱,根據學習中的問題及時作以指導,老師鋼琴伴奏。
2.啟發學生分析理解歌曲內涵,提問:應該怎樣演唱才能表現出對媽媽無限熱愛的情緒?
3.讓學生充滿深情地演唱這首歌曲,老師鋼琴伴奏。
四、小結:
同學們,父母的愛是世界上最偉大、最無私的愛,希望你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回報父母對你的愛。
五、布置作業
1.回憶和媽媽在一起的溫馨時刻,多練習唱這首歌,并在唱歌的時候體會媽媽的愛。
2.把這首歌唱給媽媽聽,用歌聲來感謝媽媽對自己的關懷體貼,以及自己對媽媽的依戀與熱愛之情。
教學反思:
音樂是聽覺藝術,音樂教學應該在反復聆聽的基礎上,感受和表現音樂,因此在教學中我通過多媒體、教師范唱等手段引導學生反復聆聽歌曲。通過聽琴哼唱、分聲部練唱、二聲部輪唱逐步解決歌曲學習的難點,使歌曲學習在不知不覺中逐步深入,水到渠成。從教學的效果來看,這些方法的采用是非常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