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音樂世界(精選7篇)
走進音樂世界 篇1
一、教學目標:
1、欣賞并初步理解音樂。
2、理解圖形的含義。能以圖標來與小動物走路、獅王走路、獅王吼叫、吹號進行匹配、認同。
3、試著用打擊樂器來幫助學生對樂曲的理解。
二、教學重點、難點:
1、初步理解音樂
2、認識圖標
三、教學準備:
符號總譜,樂器標記,打擊樂器(鈴鼓、小鈴、雙響筒、串鈴),錄音機,磁帶。
四、教學過程 :
1.聽音樂,模仿動物動作進教室。
2.引入課題:“剛才我們模仿了動物的動作。現(xiàn)在老師要來請大
家聽一段音樂,也是和動物有關(guān)的。請你們聽一聽。”欣賞一
遍音樂。
3.請學生說說,聽出了有哪些動物?說出了動物后可做些相應的動作。
4.在講故事的基礎(chǔ)上,幫助學生理解音樂。
5.欣賞第二遍音樂,并用動作表示你聽到了些什么?
6.出示標記請學生從中找出與吹號聲、獅王吼叫聲、獅王走路、小動物走路聲相匹配的標記。
7.出示鈴鼓、小鈴、雙響筒的圖片,請學生討論一下,將打擊樂器與四個標記相匹配。
8.分段欣賞音樂,并隨著音樂形象的不同,讓學生來選擇合適的圖標,最后組成一幅完整的總譜。
9.進一步熟悉音樂,邊看總譜邊用動作來表演吹號、獅王的威風凜凜及小動物的各種動作,發(fā)揮幼兒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10.請大家看椅子底下放的是什么樂器?知道自己是表現(xiàn)什么動 物的。
11.看著總譜,聽音樂,一起試著用打擊樂器來表現(xiàn)不同的音樂 形象。
12.指出不足,提出要求,再來一遍。 13.音樂游戲《小獵人》
五、結(jié)束,下課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通過欣賞讓學生初步理解音樂,并且在初步理解音樂的基礎(chǔ)上理解圖形的含義,并能以圖標來與小動物走路、獅王走路、獅王吼叫、吹號進行匹配、認同。最后讓學生嘗試著用打擊樂器演奏來幫助學生對樂曲的理解。讓孩子在輕松愉悅的情境中完成課堂教學任務,體會到音樂的無窮魅力。
走進音樂世界 篇2
教學要求:
1.欣賞并初步理解音樂。
2.理解圖形 、 、 、 的含義。能以圖標來
與小動物走路、獅王走路、獅王吼叫、吹號進行匹配、認同。
3.試著用打擊樂器來幫助幼兒對樂曲的理解。
教學準備:
1.符號總譜,樂器標記,打擊樂器(鈴鼓、小鈴、雙響筒、
串鈴),錄音機,磁帶。
2.場地布置:馬蹄型。
教學過程 :
1.聽音樂,模仿動物動作進教室。
2.引入課題:“剛才我們模仿了動物的動作。現(xiàn)在老師要來請大
家聽一段音樂,也是和動物有關(guān)的。請你們聽一聽。”欣賞一
遍音樂。
3.請幼兒說說,聽出了有哪些動物?說出了動物后可做些相應
的動作。
4.在講故事的基礎(chǔ)上,幫助幼兒理解音樂。
5.欣賞第二遍音樂,并用動作表示你聽到了些什么?
6.出示標記 、 、 、 請幼兒從中找出與吹
號聲、獅王吼叫聲、獅王走路、小動物走路聲相匹配的標記。
7.出示鈴鼓、小鈴、雙響筒的圖片,請幼兒討論一下,將打擊
樂器與四個標記相匹配。
8.分段欣賞音樂,并隨著音樂形象的不同,讓幼兒來選擇合適
的圖標,最后組成一幅完整的總譜。
9.進一步熟悉音樂,邊看總譜邊用動作來表演吹號、獅王的威
風凜凜及小動物的各種動作,發(fā)揮幼兒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10.請大家看椅子底下放的是什么樂器?知道自己是表現(xiàn)什么動
物的。
11.看著總譜,聽音樂,一起試著用打擊樂器來表現(xiàn)不同的音樂
形象。
12.指出不足,提出要求,再來一遍。
13.音樂游戲《小獵人》
結(jié)束
走進音樂世界 篇3
《鳳玲》教案
走進音樂世界小學三年級上冊
第二課風鈴響了
課 題
《風鈴》
教學目標
通過學唱歌曲使學生了解音樂與大自然的關(guān)聯(lián),鞏固x、節(jié)奏,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準備
風鈴實物、報紙、歌詞卡片、電子琴、多媒體課件
教學流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課堂觀察記錄
1、組織教學。
2、引入:裝飾教學,掛風鈴。用報紙模擬各種風的形態(tài)。
3、歸納三種風聲,聽音樂找出三種風吹動風鈴的聲音。
4、解決難點:通過拍拍、唱唱鞏固x、 三種節(jié)奏。
5、聽音樂。
6、聽音樂做歌詞拼圖游戲。
7、跟琴教唱。
8、師生接唱。
9、拓展:用的作用;
10、欣賞圖片;我們可以為大自然做點什么呢?
出示風鈴,引導學生認識風鈴,模仿各種風的形態(tài)。
歸納三種風聲;引導學生模仿三種風鈴的聲音。
出示課件:拍拍唱唱。
教師逐句彈奏。
教師唱前半句。
引導欣賞與討論。
學生幫教師裝飾教室,認識風鈴,模擬各種風的形態(tài)。
聽音樂律動;
模仿三種風鈴的聲音。
學生聽聽三種節(jié)奏的特點;練習三種節(jié)奏的拍唱。
輕聲跟唱。
每組一名學生在黑板上拼歌詞。
學生逐句跟唱。
學生接唱后半句。
學生自由討論,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走進音樂世界 篇4
《鳳陽花鼓》教案
走進音樂世界小學三年級下冊
第三課 多彩的鄉(xiāng)音(二)
教學內(nèi)容:
學唱《鳳陽花鼓》,了解安徽民歌的風格。
教學目標:
1、通過學唱歌曲《鳳陽花鼓》,讓學生了解安徽民歌的風格;
2、通過簡單節(jié)奏伴奏,使學生能用鼓、鑼為歌曲《鳳陽花鼓》伴奏;
3、通過新舊鳳陽花鼓音樂的對比,使體會到幸福生活來之不易,要珍惜好時光。
教學分析:
《風陽花鼓》一曲選自安徽流傳已久的民歌旋律優(yōu)美動聽易上口。歌曲還表達當?shù)乩习傩找愿枋闱椋磁d演唱討生活的一種心情。歌曲演唱形式是通過邊歌邊舞的形式進行,歌曲充滿安徽風陽地方民歌的風味特色,節(jié)奏平穩(wěn),略帶有跳躍性,襯詞非常有韻味特色。
教學重點與難點:
1、感受新舊鳳陽花鼓音樂的不同之處;
2、歌曲《鳳陽花鼓》中稱詞的演唱。
教學準備:鑼、鼓、課件、電子琴
教學過程:
課前韻律操,感受鳳陽花鼓的音樂。
一、組織教學:師生問好!
二、引入:
(播放課件)這是誰?(多拉a夢中的大熊坐著時空穿梭機)他要帶我們?nèi)ツ睦锬兀浚ㄎ覀兓氐搅?9xx年的安徽鳳陽,看到了一對小姐妹)她們在做什么呢?
三、新課教學:
1、帶著思考欣賞音樂《鳳陽歌》
2、學生述說小姐妹的故事,教師引導總結(jié):因為天災人禍,她們背井離鄉(xiāng),四處逃荒,以唱花鼓戲來討生活。。。
3、欣賞鳳陽花鼓舞蹈片段,觀察花鼓的敲法。
4、觀察鳳陽花鼓:聽音樂,畫花鼓。(每組選上一名同學進行畫花鼓比賽,看誰畫的像畫的美。給贏的組加上一百分)
四、學唱新歌:
1、聽音樂律動,學生用手拍出音樂中的強拍。
2、解決難點:板書“得兒 飄得兒飄飄鈴鐺 飄飄飄一飄”,教師演唱,請學生進行模仿,每一組進行模仿比賽。(請演唱對的同學教唱他們自己組的同學。)
3、跟音樂演唱歌曲:學生自己學唱。
4、檢查學唱情況,師生接唱游戲。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錯誤,糾正錯誤。
5、鞏固與處理:加鑼、鼓為音樂伴奏演唱。(學生為歌曲設(shè)計節(jié)奏型,并用鼓和鑼敲出來。)
五、創(chuàng)編歌詞:
“我唱我歌”,教師出示自己的作品:“說深圳,唱深圳,深圳就是好地方,自從改革開放后,一年更比一年強。”再由學生聽音樂自己創(chuàng)編。(進行新舊花鼓音樂的對比,使學生珍惜好時光。)
六、小結(jié):
“唱一唱,說一說”:聽音樂,唱歌曲并請學生說說它們是哪個地方的民歌。(播放:《捕雨歌》——中國臺灣;《勇敢的鄂倫春》——鄂倫春)
七、下課
走進音樂世界 篇5
教學要求:
1.欣賞并初步理解音樂。
2.理解圖形 、 、 、 的含義。能以圖標來
與小動物走路、獅王走路、獅王吼叫、吹號進行匹配、認同。
3.試著用打擊樂器來幫助幼兒對樂曲的理解。
教學準備:
1.符號總譜,樂器標記,打擊樂器(鈴鼓、小鈴、雙響筒、
串鈴),錄音機,磁帶。
2.場地布置:馬蹄型。
教學過程 :
1.聽音樂,模仿動物動作進教室。
2.引入課題:“剛才我們模仿了動物的動作。現(xiàn)在老師要來請大
家聽一段音樂,也是和動物有關(guān)的。請你們聽一聽。”欣賞一
遍音樂。
3.請幼兒說說,聽出了有哪些動物?說出了動物后可做些相應
的動作。
4.在講故事的基礎(chǔ)上,幫助幼兒理解音樂。
5.欣賞第二遍音樂,并用動作表示你聽到了些什么?
6.出示標記 、 、 、 請幼兒從中找出與吹
號聲、獅王吼叫聲、獅王走路、小動物走路聲相匹配的標記。
7.出示鈴鼓、小鈴、雙響筒的圖片,請幼兒討論一下,將打擊
樂器與四個標記相匹配。
8.分段欣賞音樂,并隨著音樂形象的不同,讓幼兒來選擇合適
的圖標,最后組成一幅完整的總譜。
9.進一步熟悉音樂,邊看總譜邊用動作來表演吹號、獅王的威
風凜凜及小動物的各種動作,發(fā)揮幼兒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10.請大家看椅子底下放的是什么樂器?知道自己是表現(xiàn)什么動
物的。
11.看著總譜,聽音樂,一起試著用打擊樂器來表現(xiàn)不同的音樂
形象。
12.指出不足,提出要求,再來一遍。
13.音樂游戲《小獵人》
結(jié)束
走進音樂世界 篇6
《走進音樂世界》一年級上冊動物世界
歌曲《在農(nóng)場里》
教學內(nèi)容:1、聽音樂做律動。
2、學唱歌曲《在農(nóng)場里》。
3、多聲部節(jié)奏練習。
教學對象:天河區(qū)黃村小學一年(2)班學生
教學目標:1、從音樂及活動中感受動物可愛的形象,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并懂得動物是人類的好朋友。
2、能從動物的叫聲中體驗到“x”、“x—”三種長短不同的節(jié)奏;在聆聽音樂時,嘗試用動作表達自己想象中的動物形象。
教學重難點:1、學唱歌曲《在農(nóng)場里》。
2、多聲部節(jié)奏練習。
教具準備:計算機、cai課件、音響、圖片、節(jié)奏卡等。
教學過程:
一、 創(chuàng)設(shè)情景,導入課題
1、 運用歌曲伴奏《在農(nóng)場里》作律動進課室,創(chuàng)設(shè)課堂氣氛。
2、 談話引入,討論動物的動作與叫聲。
3、 聽音樂模仿動物走路。
二、 新歌教學
1、 聽動物的叫聲,并說出動物的名字。
2、 聽歌曲《在農(nóng)場里》的范唱錄音。
3、 說出歌曲里的動物。
4、 學唱新歌。
5、 根據(jù)歌曲內(nèi)容,邊唱邊模仿動物的動作。
三、 節(jié)奏練習
1、 做填空練習。
2、 多聲部節(jié)奏練習:
小雞:
小狗:x x x x
小貓:x — x —
3、 音樂欣賞《公雞和母雞》。
四、 課堂小結(jié)
聽音樂做律動出課室。
走進音樂世界 篇7
《蝸牛與黃鸝鳥》教案
走進音樂世界小學三年級上冊
第五課動物世界
教學內(nèi)容:唱游歌曲《蝸牛與黃鸝鳥》
教學目標:
1、通過唱游歌曲《蝸牛與黃鸝鳥》,讓學生感受歌曲的深刻內(nèi)涵,學習蝸牛身上的高貴品質(zhì);
2、通過音樂劇《蝸牛與黃鸝鳥》表演,使學生自主參與音樂活動,培養(yǎng)學生協(xié)作能力;
3、通過解決歌曲的重點與難點,讓學生感受切分節(jié)奏和符點節(jié)奏的音樂表現(xiàn)。
教學分析:
《蝸牛與黃鸝鳥》是一首民族特色濃郁的中國臺灣敘事歌曲。歌曲旋律輕松活潑,歌詞生動有趣,深受兒童的喜愛。可以借助故事教唱,以音樂表演的方式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
教學準備:電子琴、蝸牛和黃鸝鳥的卡片、打擊樂器組、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 播放《春天在哪里》帶學生走入教室。
二、 引入教學:
教師:“春天到來的時候植物們都開始發(fā)芽了,這時候有一種小動物也偷偷的探出了小腦袋。”(出示蝸牛與黃鸝鳥圖片)
三、 學唱歌曲《蝸牛與黃鸝鳥》
1、聽音樂,講故事。“那蝸牛與黃鸝鳥之間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呢?我們來聽一聽。”
2、學生講故事,做動作。模仿蝸牛和黃鸝鳥的語氣和動作。
3、(出示歌詞)帶有節(jié)奏的朗讀,選一位同學帶讀,教師打節(jié)奏。
注:“葡萄成熟”和“等我爬上”的節(jié)奏。
4、聽音樂,模仿動作。
5、教師:“那你們想不想把故事唱出來呢?”學生跟琴演唱。
6、教師范唱。請學生分析演唱的不同點,處理歌曲。
7、分角色演唱,四人一小組討論自己擔任的角色:“講故事的人”、“蝸牛”、“黃鸝鳥”。注:“一步一步”的演唱處理。
四、音樂劇表演
小組討論表演形式。1、先隨音樂全班一起表演;2、請表演出色的學生來臺上表演。
五、拓展
1、討論:你喜歡蝸牛還是黃鸝鳥?為什么?
2、欣賞《蝸牛過橋》的組圖,讓學生發(fā)現(xiàn)蝸牛堅持不懈的精神。
六、小結(jié)與下課
說一說:將課堂上學到的東西回家講給父母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