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圩歸來啊哩哩》教案(精選3篇)
《趕圩歸來啊哩哩》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通過聆聽和學唱歌曲,感受歡快、活潑的情緒和民族風格,用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歌曲《趕圩歸來啊哩哩》,準確表達歌曲的情緒。
2.采用聆聽、演唱、表演、伴奏等綜合性音樂活動,讓學生在寬松的氛圍中學習、表現音樂。
3.幫助學生掌握 、 、等節奏,并用打擊樂合奏。
教學重難點
1.學生用歡快活潑、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
2.準確掌握歌曲中的 、 、節奏,用打擊樂器伴奏
教學方法
聽唱法、提綱式學習法、啟發引導式、小組合作……
教學準備
手風琴、多媒體課件、打擊樂器
養成教育訓練點
引導學生在互評時能學會欣賞別人的優點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師:我國是個多民族國家,每個民族歌舞都有獨特的魅力。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民族風格濃郁的歌曲《趕圩歸來啊哩哩》(出示課題)
2.這究竟是哪個民族的呢?答案就在歌曲當中。同學們可要仔細聽好啰 (播放歌曲)
3、現在,大家知道這是哪個民族的歌曲了嗎?
對,彝族。
師:你知道趕圩是什么意思?趕圩就是我們這兒說的趕集。
4、簡介彝族(播放課件,背景音樂《趕圩歸來啊哩哩》)
下面,老師就帶大家一起走進彝家山寨,去感受彝族的風土人情。彝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貴州。 彝族人世世代代在高山河谷間辛勤的勞作,繁衍生息。彝族人民能歌善舞,每逢節日、慶豐收或辦喜事,人們就穿上節日的盛裝,聚在一起,唱啊,跳呀。
火是彝族追求光明的象征。在彝族地區,最隆重的節日是火把節,當夜幕降臨,彝家村寨男女老少手持火把在山坡田野歡呼,祈求五谷豐登,生活幸福。人們圍著熊熊燃燒的篝火,徹夜狂歡。
(二)合作學習,自主探究
1.播放歌曲
師:仔細聆聽歌曲,想一想歌曲使用什么情緒演唱的,演唱的速度是怎樣的?
生回答(歡快、活潑的情緒。中速稍快)
再聽歌曲,歌曲描述了怎樣的畫面?分別請學生說一說。
說說歌曲的拍號、強弱規律。
2.用lu模唱(慢速),并拍出歌曲的強弱拍。
3.再用da來模唱,然后把它換成拍手,拍出歌曲的節奏。
4.注重 、 、
節奏的拍擊,出現錯誤及時矯正。
5.邊模唱邊用
∣
0 × 0 × ∣
× - × - ∣
這三種節奏分別拍一拍。
6.播放歌曲伴奏音樂(經處理過的慢速伴奏音樂),將學生分成三個組,一組一個節奏,合奏。
7.也可師生合作,老師選擇任一條節奏和學生一起拍,然后以遞進式進入(第二組節奏在第二小節進入,第三組節奏在第三小節進入),老師指揮提示。
8.按節奏有感情地朗讀歌詞,使其對號入座。
9.學生隨琴用慢速哼唱歌曲。
10.問:第四小節“ 2”上的記號是什么記號?引導學生感受有無波音記號不同的效果。并用原速正確演唱。
11.再聽范唱,說說歌曲可分為幾個樂段,各樂段的情緒是怎樣的?生:兩個樂段,第一樂段歡快、活潑,第二樂段是歌曲的高潮,情緒上更加歡快、熱烈。
12.師:用怎樣的聲音表達歌曲,表現歌曲的情緒的呢?生:歡快、活潑的、富有彈性的聲音……
13.分別請學生唱一唱,并互相評價一下。
(三)拓展延伸,表現歌曲
1.老師引導學生用領唱、對唱、齊唱等演唱形式來演唱,強調聲音要富有彈性。
2.師:彝族同胞都是能歌善舞,觀賞《趕圩歸來啊哩哩》。多媒體播放舞蹈視頻,讓學生模仿歌舞里的動作一起來律動。
3.老師講解彝族舞蹈的簡單動作,學生學著做一做,再和著音樂邊唱邊表演。
4.請部分學生用雙響筒、串鈴、三角鐵為歌曲伴奏,其他學生歌表演,邊唱邊舞,完整的演唱歌曲,唱、奏、舞合一。
5.用多媒體播放視頻短片,欣賞民俗版羅寧娜和通俗版玖月奇跡的《趕圩歸來啊哩哩》,讓學生聽賞并討論不同版本的特點。
(四)小結
中華民族文化博大精深今天學習了彝族風格的歌曲《趕圩歸來啊哩哩》,感受了民族音樂的魅力,同學們在學習生活中,有好的音樂也可帶到課堂上我們一起分享。
在《趕圩歸來啊哩哩》音樂聲中結束這節課。
教學反思:
在提問“趕圩”是什么意思?“啊哩哩”又是表現什么情緒的?然后出示小卡片復習四分音符節奏、二分音符節奏、八分音符節奏,再學習十六分音符節奏、前十六分音符節奏、后十六分音符節奏。然后聽歌曲根據歌曲的情緒把歌曲分為兩部分教唱歌曲。為了讓學生唱出彝族人民的甜美,豪邁之情,我采取了對比法,還有多次聆聽法,讓學生自己感受到美麗的音色并試著模仿,再通過男女配合,比賽,把學生的激情都激發出來,這樣這首歌就使學生很好地掌握了。
《趕圩歸來啊哩哩》教案 篇2
本資源推薦人:洪嘯音樂教育網友 媚眼如絲 本教學設計作者:吉林省延吉市河南小學 王宏業教材簡析:
本首歌曲選自義務教育人音版小學音樂教科書五年級第九冊,本首歌曲具有濃郁的西南地區民族風格的歌曲。4/4拍,羽調式,二段體結構。曲調采用了彝族民歌的音調為素材,旋律流暢明快、活潑,歌曲生動地描繪了彝族農家姑娘在趕集歸來的路上,嬉戲歡笑、愉快歌唱的歡樂場面。歌曲以節奏貫穿蜷曲,襯詞“啊哩哩”不僅增強了歌曲的民族風格特點,而且使歌曲的情緒表達更為熱烈。
設計理念:
依據“通過教學及各種生動的音樂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愛好音樂的情趣,發展音樂感受與鑒賞能力、表現能力和創造能力,豐富情感體驗。”音樂教學總目標,結合本首歌曲的特點,本節課我設計了直觀感受、激趣引入,學唱歌曲、體驗情感,創編節奏、注重實踐,拓展延伸、多元感受,表演歌曲、釋放情感等五個教學環節。
教學目標:
1.
學習歌曲《趕圩歸來啊哩哩》,并有感情地進行演唱。
2.
創編歌曲伴奏,培養學生的創編能力及相互合作的能力。
3.
通過本課的學習,激發學生對民歌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歌曲的學唱和創編節奏,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
教學準備:電子琴、打擊樂器、豎笛、多媒體課件。
教學流程:
一、課前交流:
師:同學們這是我第一次來到齊齊哈爾這個美麗的城市。昨天和同學們第一次見面的時候,我感覺大家很活潑、開朗、熱情、大方。跟你們在一起我感到很快樂。你們愿意和我在一起嗎?
生:愿意!
師:那誰能來說一說你們都喜歡老師什么?
生:(自由回答)使課堂氣氛很活躍。
師:謝謝同學們的夸獎,讓你們說的我心里非常高興,同時我也使我充滿了自信。那你們這么喜歡我,誰愿意為我唱首歌呀?
生:(隨便唱)老師也跟著唱。讓學生感覺老師很隨和,很親近。課堂氣氛輕松,活躍。
師:看來大家會唱的歌還真不少,今天,老師和同學們再來學習一首彝族的歌曲好不好?
生:好!
師:上課!(師生問好)
二、新課教學:
1.導課:
師:直截出示圖片:(同學們,你知道這是哪個民族嗎?)開課就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隨后,教師圖文并茂的為學生介紹彝族風情:(同學們,彝族人們主要分布在我國的云南、廣西等省區,彝族人們的服飾款式多樣,各具特色,他們喜愛用歌舞來表達自己的心情。你們看這就是他們趕集時的情景,那你知道什么是趕集嗎?)在學生各抒己見的同時教師進行相機引導,使學生明白趕集的意思,并知道彝族人們把趕集稱為趕圩,進而引出課題。
2.初聽感受:
師:下面,我們就來聽一聽這首歌曲,感受一下歌曲是如何表現這種高興心情的。(播放歌曲)
(聽完之后)師:誰能來談一談你聽完這首歌曲之后的感受。
生:(自由回答)老師不做解釋。
3.學習曲譜:
a)用手或身邊的音源的試著打歌曲的節奏
師:同學們說得很好!老師跟你們有同樣的感受。這首歌曲情緒很歡快,歌曲為4/4拍子,在這首歌曲當中運用了大量的十六分音符,現在就請同學們用手跟老師一起試著慢速的把歌曲的節奏打一遍。
b)老師找出難點,老師唱旋律學生打節奏。
師:同學們很有節奏感,,如果把第一行打的再齊一點就更好了!現在老師唱旋律同學們打節奏。
c )
老師彈琴學生打節奏。
師:請同學們跟老師的琴一起再來打一遍,邊打節奏邊在心里默唱曲譜。
d ) 隨琴慢速的視唱曲譜
師:歌曲的節奏同學們已經有所掌握了,現在請同學門再跟老師的琴一起輕聲的視唱曲譜。
e ) 解決波音
師:看來同學們的視唱能力也很強,在這首歌曲里面有一個波音記號你們發現沒有?
生: 發現了!
師: 誰能找出來?(學生找出來后 老師問是上波音還是下波,上波音應該怎樣唱?)
f ) 學生自己練習視唱曲譜.(可以借助于豎笛進行練習)
師:在剛才的視唱過程當中我發現同學們有的地方唱得不太熟練,現在就給同學們一點時間把不熟練的地方練習一下。 ( 學生練習唱譜、試奏)
g ) 隨琴稍快速度的再唱曲譜
師:同學們練習的怎么樣了? 現在請同學們隨著老師的琴稍微加快點速度再來視唱一遍好不好?
生:好! ( 老師彈琴學生唱譜)
4.學唱歌詞
1)隨范唱音樂一起輕聲的跟唱歌詞
師:同學們這首歌曲的譜子我們已經學會了,下面就讓我們隨著音樂范唱一起來填唱歌詞。 ( 放音樂學生一起跟唱)
2)讓學生說出唱詞的難點
(聽完之后)師:看來大多數同學都能跟唱下來,那么在剛才的跟唱過程當中你們有沒有覺得哪一句不太好唱? ( 學生找出來老師跟著一起解決)
3)強調波音記號
師:老師發現剛才唱詞的時候,波音記號還沒有體現出來。(師生一起解決)
4)處理襯詞“啊哩哩”
師:在這首歌曲當中運用最多的是哪句詞?
生:“啊哩哩” ! 師 : “啊哩哩”是什么意思呢? 生:很高興!
師:想唱好彝族歌曲呢,唱好“啊哩哩”很關鍵!首先我們看第一句的“啊哩哩”應該怎樣唱呢?(處理啊哩哩的唱法, 和“ ”應該向上挑,再讓學生找出來還有哪一句也要這樣唱。)
5)完整的隨音樂演唱
師:下面我們就再來演唱一遍這首歌曲,請同學們把這種高興的心情都表現出來。 還要注意波音記號。
5.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
1)分角色學習這三種打擊樂器
師:這首歌曲我們已經學會了,同學們注意到沒有在歌詞的下方有三種打擊樂器的節奏,分別是雙響筒、串鈴和三角鐵。下面我們就分角色來學習一下這三種打擊樂器的節奏。首先,拿雙響筒的同學請準備 ......
師:大家演奏的都很好!現在老師想請同學們拿起各自的樂器一起來合奏一遍,你們覺得行嗎?
生:行! ( 學生用打擊樂器合奏)
3)為歌曲伴奏
師:同學們合奏的很成功,那你們想不想隨著音樂一起真正的為歌曲伴奏一次?
生:想!
師:好!我們現在就邊唱邊為歌曲伴奏。歌曲共有四段,老師想這樣給大家分工,第一段由雙響筒伴奏其他同學演唱、第二段由串鈴伴奏、第三段由三角鐵伴奏、第四段一起合奏。(放音樂學生伴奏。)
4)創編伴奏
同學們,你們演奏的非常成功,現在老師想讓你們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用你們手中的打擊樂器來自由的為歌曲創編伴奏。看誰編的又快又好!
三、教學延伸
感受其它版本的《趕圩歸來啊哩哩》
師:其實《趕圩歸來啊哩哩》這首歌曲有許多不同的演唱方法,有民族唱法的、通俗唱法的、搖滾唱法的,還有今天我們學習的童聲唱法的。今天老師還給同學們帶來了民族和通俗唱法的,下面我們就來欣賞一下。首先,我們來欣賞民族唱法的。(播放兩種唱法的歌曲)
(聽完之后)師:通過剛才的欣賞,我們不難發現,同一首歌曲用不同的方法演唱,它的風格也會發生改變。那么除了在唱法上可以改變歌曲的風格以外,你們還會用別的方法來改變音樂的風格嗎?(老師引導學生用“改變節奏”的方式改變音樂風格。)
師: 那好,我們就試著把這首4拍子的歌曲改為3拍子的,唱一唱。老師范唱。讓學生充分感受到音樂的樂趣。
四、小結(完整的表演歌曲)
師:這節課即將結束,我想請同學們最后在盡情的表演一遍這首歌曲,同學們想唱的就唱,想跳舞的同學可以到前面來跳舞,想伴奏的同學可以站起來為歌曲伴奏。總之,老師就是想請同學們把你們此時的快樂心情全都釋放出來。(整節課在歡樂、熱鬧的歌聲中結束)
教師簡介
王宏業,男、漢族、28歲。xx年7月畢業于吉林省延邊第二師范學校,xx年畢業于吉林省委黨校,本科學歷。xx年于延吉市河南小學參加工作,在工作期間一直擔任音樂組組長的職務,xx年評為市級骨干教師。在學校組織了管樂隊、合唱隊。于xx年8月帶領學校管樂隊赴韓國參加“國際管樂節”,受到國際專家的高度評價。
曾獲吉林省中小學音樂教師基本功比賽獲一等獎、全能十佳教師;多次獲延吉市政府獎;延吉市優秀教師、延吉市骨干教師。延吉市延邊中國朝鮮族民俗文化旅游博覽會先進個人;吉林省第二屆音樂教學大賽音樂優質課一等獎、教學新秀。并多次在國家和省、市論文評選中獲獎。
.初聽感受:
師:下面,我們就來聽一聽這首歌曲,感受一下歌曲是如何表現這種高興心情的。(播放歌曲)
(聽完之后)師:誰能來談一談你聽完這首歌曲之后的感受。
生:(自由回答)老師不做解釋。
3.學習曲譜:
a)用手或身邊的音源的試著打歌曲的節奏
師:同學們說得很好!老師跟你們有同樣的感受。這首歌曲情緒很歡快,歌曲為4/4拍子,在這首歌曲當中運用了大量的十六分音符,現在就請同學們用手跟老師一起試著慢速的把歌曲的節奏打一遍。
b)老師找出難點,老師唱旋律學生打節奏。
師:同學們很有節奏感,,如果把第一行打的再齊一點就更好了!現在老師唱旋律同學們打節奏。
c )
老師彈琴學生打節奏。
師:請同學們跟老師的琴一起再來打一遍,邊打節奏邊在心里默唱曲譜
d ) 隨琴慢速的視唱曲譜
師:歌曲的節奏同學們已經有所掌握了,現在請同學門再跟老師的琴一起輕聲的視唱曲譜。
e ) 解決波音
師:看來同學們的視唱能力也很強,在這首歌曲里面有一個波音記號你們發現沒有?
生: 發現了!
師: 誰能找出來?(學生找出來后 老師問是上波音還是下波,上波音應該怎樣唱?)
f ) 學生自己練習視唱曲譜.(可以借助于豎笛進行練習)
師:在剛才的視唱過程當中我發現同學們有的地方唱得不太熟練,現在就給同學們一點時間把不熟練的地方練習一下。 ( 學生練習唱譜、試奏)
g ) 隨琴稍快速度的再唱曲譜
師:同學們練習的怎么樣了? 現在請同學們隨著老師的琴稍微加快點速度再來視唱一遍好不好?
生:好! ( 老師彈琴學生唱譜)
4.學唱歌詞
1)隨范唱音樂一起輕聲的跟唱歌詞
師:同學們這首歌曲的譜子我們已經學會了,下面就讓我們隨著音樂范唱一起來填唱歌詞。 ( 放音樂學生一起跟唱)
2)讓學生說出唱詞的難點
(聽完之后)師:看來大多數同學都能跟唱下來,那么在剛才的跟唱過程當中你們有沒有覺得哪一句不太好唱? ( 學生找出來老師跟著一起解決)
3)強調波音記號
師:老師發現剛才唱詞的時候,波音記號還沒有體現出來。(師生一起解決)
4)處理襯詞“啊哩哩”
師:在這首歌曲當中運用最多的是哪句詞?
生:“啊哩哩” ! 師 : “啊哩哩”是什么意思呢? 生:很高興!
師:想唱好彝族歌曲呢,唱好“啊哩哩”很關鍵!首先我們看第一句的“啊哩哩”應該怎樣唱呢?(處理啊哩哩的唱法, 和“ ”應該向上挑,再讓學生找出來還有哪一句也要這樣唱。)
5)完整的隨音樂演唱
師:下面我們就再來演唱一遍這首歌曲,請同學們把這種高興的心情都表現出來。 還要注意波音記號。
5.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
1)分角色學習這三種打擊樂器
師:這首歌曲我們已經學會了,同學們注意到沒有在歌詞的下方有三種打擊樂器的節奏,分別是雙響筒、串鈴和三角鐵。下面我們就分角色來學習一下這三種打擊樂器的節奏。首先,拿雙響筒的同學請準備 ......
師:大家演奏的都很好!現在老師想請同學們拿起各自的樂器一起來合奏一遍,你們覺得行嗎?
生:行! ( 學生用打擊樂器合奏)
3)為歌曲伴奏
師:同學們合奏的很成功,那你們想不想隨著音樂一起真正的為歌曲伴奏一次?
生:想!
師:好!我們現在就邊唱邊為歌曲伴奏。歌曲共有四段,老師想這樣給大家分工,第一段由雙響筒伴奏其他同學演唱、第二段由串鈴伴奏、第三段由三角鐵伴奏、第四段一起合奏。(放音樂學生伴奏。)
4)創編伴奏
同學們,你們演奏的非常成功,現在老師想讓你們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用你們手中的打擊樂器來自由的為歌曲創編伴奏。看誰編的又快又好!
三、教學延伸
感受其它版本的《趕圩歸來啊哩哩》
師:其實《趕圩歸來啊哩哩》這首歌曲有許多不同的演唱方法,有民族唱法的、通俗唱法的、搖滾唱法的,還有今天我們學習的童聲唱法的。今天老師還給同學們帶來了民族和通俗唱法的,下面我們就來欣賞一下。首先,我們來欣賞民族唱法的。(播放兩種唱法的歌曲)
(聽完之后)師:通過剛才的欣賞,我們不難發現,同一首歌曲用不同的方法演唱,它的風格也會發生改變。那么除了在唱法上可以改變歌曲的風格以外,你們還會用別的方法來改變音樂的風格嗎?(老師引導學生用“改變節奏”的方式改變音樂風格。)
師: 那好,我們就試著把這首4拍子的歌曲改為3拍子的,唱一唱。老師范唱。讓學生充分感受到音樂的樂趣。
四、小結(完整的表演歌曲)
師:這節課即將結束,我想請同學們最后在盡情的表演一遍這首歌曲,同學們想唱的就唱,想跳舞的同學可以到前面來跳舞,想伴奏的同學可以站起來為歌曲伴奏。總之,老師就是想請同學們把你們此時的快樂心情全都釋放出來。(整節課在歡樂、熱鬧的歌聲中結束)
教師簡介
王宏業,男、漢族、28歲。xx年7月畢業于吉林省延邊第二師范學校,xx年畢業于吉林省委黨校,本科學歷。xx年于延吉市河南小學參加工作,在工作期間一直擔任音樂組組長的職務,xx年評為市級骨干教師。在學校組織了管樂隊、合唱隊。于xx年8月帶領學校管樂隊赴韓國參加“國際管樂節”,受到國際專家的高度評價。
曾獲吉林省中小學音樂教師基本功比賽獲一等獎、全能十佳教師;多次獲延吉市政府獎;延吉市優秀教師、延吉市骨干教師。延吉市延邊中國朝鮮族民俗文化旅游博覽會先進個人;吉林省第二屆音樂教學大賽音樂優質課一等獎、教學新秀。并多次在國家和省、市論文評選中獲獎。 ============================================================
教學評析
本課使用了許多激發學生興趣的導入和過渡的設計,歌曲的學唱在聆聽的基礎上,采用自主學習的方法進行。由學生自己找出唱得不好的地方,重點學唱。利用豎笛來幫助視唱,把豎笛當做學習的工具。
在學生對歌曲有了一定的理解、感受的基礎上,設計了即興創編節奏的環節,引導學生用改變節拍的方式來改變歌曲的風格,在學生自主合作討論的過程中引導學生自由想象、創編,烘托出歌曲熱烈的氣氛,達到發展學生的創造思維、培養學生的創造自信心、提高學生的音樂創造能力的目的。
在本課里教師的角色是一個引導者、激勵著、參與者,學生不是被動地學唱一首歌,而是主動地投入到音樂學習之中,學生成了表現音樂、創造音樂的主人。
點評人:鄭花玉(吉林省延吉市教師進修學校)
《趕圩歸來啊哩哩》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通過學唱廣西彝族風味的歌曲《趕圩歸來啊哩哩》,讓學生了解彝族的風情,教育學生熱愛我們的民歌。
教學準備:CAI課件 錄音機 豎笛 電子琴 投影儀 打擊樂器
教學重難點:學生能用甜美的聲音準確表現歌曲,并能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
教學過程 :
一、師生問好
二、發聲訓練
1、 歌曲《雨花石》
2、 歌曲《外婆的澎湖灣》
三、豎笛吹奏訓練
1、《紅河谷》
2、《牧場上的家》
3、合奏《我怎樣長大》
4、學習吹奏《趕圩歸來啊哩哩》的5—8小節
四、課題引入
剛才吹奏的曲子,你們知道是哪個民族風味的曲子嗎?(抽生回答)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走進彝家欣賞彝族風情吧。
五、欣賞 CAI課件制作的MV 介紹彝族風情
彝族具有悠久歷史和古老文化,在我國少數民族人口數中居第五位, 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貴州三省和廣西壯族自治區的西北部。
彝族有自己的語言文字和歷法;彝族音樂富有特色,舞蹈多與歌唱相伴。傳統工藝美術有漆繪、刺繡、銀飾、雕刻、繪畫等 ,頗富民族特色。彝族的服飾十分精美,花包頭是姑娘服飾重要組成部分,為心靈手巧的姑娘親手制成,長約3米,寬約0.17 米,一條黑布作底,上面繡有數條彩色圖紋,花色圖紋的優劣,標志著姑娘的智慧和才能,因此花包頭的制作十分精致美麗,每逢喜慶、趕圩、外出,姑娘們都要帶上美麗的花包頭穿上嶄新的民族服飾。涼山彝族男子喜歡披“擦爾瓦”,擦爾瓦是用羊毛織成的披衫做工十分考究,有白、灰、青等色,制作一條擦爾瓦,往往要用幾個月時間。彝族小伙子的擦爾瓦一年到頭不離身,白天御風寒,夜晚當被蓋,堪稱涼山彝家服飾象征。
火是彝族追求光明的象征。在彝族地區,最隆重的節日是火把節,一般在農歷六日二十四日前后幾天舉行,貴州彝族則在農歷六月初六左右進行。 現在火把節的內容十分豐富,有斗牛、摔跤、跑馬、選美、對歌、舞蹈、射箭、等各種娛樂性活動,到夜晚,人們點上火把,火把行列從村頭照到田野,人們圍著熊熊燃燒的火堆,盡情歌舞,曾有古詩這樣描繪火把節之夜的美景:“云披紅日恰含山,列炬參差竟往還,萬朵蓮花開海市,一天星斗下人間。”
隨著經濟的發展,彝族人的物質生活條件日新月異。只要你到彝族村寨走一走,你還會發現彩電、冰箱、拖拉機等電器已經走進千家萬戶,彝族人的生活富裕起來了。彝鄉變了,但是彝族人特有的樸素和熱情還在,在彝族人看來,作為中華民族大家庭中一根龍脈,彝族人樸素的倫理道德和多姿多彩的文化也是中華文化的一朵奇葩。
六、課題引入 講解歌名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來自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彝族歌曲《趕圩歸來啊哩哩》,彝族人把趕集叫做趕圩,“啊哩哩”是當地人常用的襯詞,表示很高興的心情。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這首歌曲吧,聽的時候思考一下歌曲是多少拍的,它的強弱規律是怎樣的?
七、初聽《趕圩歸來啊哩哩》的教材版本
1、歌曲是多少拍的,它的強弱規律是怎樣的?
2、剛才我們豎笛吹奏的是哪部分?
八、學習歌曲1—4小節
1、 復習上波音
2、 教唱旋律
3、 師生對唱 分組對唱
九、完整跟錄音伴奏《趕圩歸來啊哩哩》的教材版本來演唱,演唱形式為分組對唱。
十、用打擊樂器為歌曲做伴奏
1、先學習4—8小節 分別教3種樂器 重點是雙響桶和串鈴
2、跟錄音完整的為歌曲伴奏 沒有樂器的孩子唱歌曲
十一、組織學生表演歌曲
十二、欣賞歌手羅寧娜演唱的《趕圩歸來啊哩哩》和輪回、黑豹合唱的搖滾版本《趕圩歸來啊哩哩》擴大學生視野 。
十三、小結
教育學生熱愛我們的民歌,送給學生一句名言:“熱愛民歌吧,這是我們生命的根和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