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上《桔梗謠》教學設計(精選2篇)
三年級上《桔梗謠》教學設計 篇1
教學內容:歌曲《桔梗謠》
設計意圖:
朝鮮民族的民族音樂文化是我國民族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民族音樂的瑰寶。本課選用朝鮮民歌中有代表性的一首歌曲《桔梗謠》,引導學生從聆聽、演唱、表現中感受朝鮮族音樂的美感,在律動中了解三拍子音樂頗具起伏感的內在韻律感,學會用歌聲表達這份婉約的美,邊歌邊唱,在歌舞中體味《桔梗謠》的輕快明朗,及朝鮮人民的樂觀、向上。
教材分析:
歌曲《桔梗謠》是一首曲調優美、帶有舞蹈性節奏的朝鮮族民歌。“桔梗”是朝鮮族人民愛吃的一種野菜,因此取名《桔梗謠》。歌曲采用3/4節拍,音樂輕快明朗,富有韻律感。歌曲是由七個樂句組成的一段體結構。第三、四樂句和第六、七樂句是第一、二樂句的變化重復,第五樂句加以襯詞,旋律作了發展,整首歌曲前后既統一又有變化,生動地塑造了朝鮮族姑娘勤勞活潑的形象。
教學目標:
1、通過朝鮮族歌曲的聆聽和歌唱、舞蹈作品的欣賞和律動,初步感受朝鮮族音樂文化。
2、學唱朝鮮民歌《桔梗謠》,充分感受頗具起伏感的三拍子內在韻律,歌聲輕快明朗。
3、通過簡單的律動,體味朝鮮族舞蹈的內在韻律,即以內在的呼吸帶動外在的動作,并以此進一步感受朝鮮音樂的特征。
教具準備:配套光盤、磁帶、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聽音樂進教室
〈〈桔梗謠〉〉歌曲一遍
設計意圖:讓歡樂的音樂伴學生進教室,學生在無意識中注意到了音樂的旋律美。
二、初步感受音樂的內在韻律
(一)感受
1、這首歌是幾拍子?
2、老師用點手心來感受三拍子,你也試試?(師示范一個樂句,注意要很好地表現那種韌性)
3、你還能用哪些動作來表現歌曲的節拍?(四個動作)
(二)表現
1、集體表現
2、分組表現
設計意圖:通過用點手心等肢體動作跟著歌曲節拍多種形式地反復律動,初步感受音樂的內在韻律,師生互動中學生對音樂的注意從無意識向有意識轉化,并逐漸進入音樂中。
三、感受朝鮮舞蹈的韻味
1、師:聽出這是一首哪個民族的歌曲嗎?(朝鮮),老師想和著這音樂跳一段朝鮮舞,看后請說說舞姿有什么特點?生-------
師:朝鮮族人民把鶴作為長壽和幸福的象征。舞蹈中柔韌、飄逸的“鶴步”,深刻體現了朝鮮女子的善良與純潔。
2、大家觀看一段朝鮮族舞蹈的錄象。
3、介紹:我國的朝鮮族聚居在吉林東北省東部延邊朝鮮族自治區,散居在牡丹江、松花江、鴨綠江和遼河流域一帶,約180萬人,朝鮮族人民能歌善舞。 4、點題:前面我們聽到的音樂,看到的舞蹈都和一首朝鮮民歌有關,它就是〈〈桔梗謠〉〉。
設計意圖:柔韌、飄逸的“鶴步”,內在的呼吸帶動身體優美舞姿,美麗的民族服飾,由教師的示范到錄象舞蹈演員的表演,學生通過視、聽、律動體味朝鮮歌舞的特征,并熟悉了〈〈桔梗謠〉〉的旋律。
四、學唱〈〈桔梗謠〉〉
1、完整欣賞:讓我們看著歌詞仔細聽一遍。
2、教師范唱:老師已經學會唱這首歌了,想唱給大家聽聽(老師范唱特別要注意表現好氣息)。
3、熟悉旋律:用“u”來唱(分句練習——隨機組合)
4、感受樂句:說說歌曲一共有幾個樂句?(師有意分句唱一遍)
5、鞏固旋律:
(1)師彈琴(旋律),學生看曲譜聽,要求聽出是第幾樂句,并跟琴唱出曲調,再唱詞。
(2)把七句分別分給七小組,要求聽出自己的旋律并唱出。
(3)小組接龍唱整首歌,老師在學生的歌聲中發現難點,及時糾正。
6、律動歌唱:
(1)用上前面學過的動作跳跳舞,老師為你們唱歌,要求舞蹈動作隨樂句變化,并要有呼吸感。
(2)男同學來唱,女同學跳舞。
設計意圖:用“u”來分句練唱樂句,并隨機組合,讓學生明白每個樂句是相對獨立的,組合起來具有完整的感覺的。聽旋律找樂句的形式,進一步來鞏固旋律,突破了難句的學習,讓學生覺得學唱歌曲跟做游戲一樣輕松、有趣。通過簡單舞蹈動作和歌聲的配合,使學生更好地體味音樂的內在韻味。
五、拓展
朝鮮族舞蹈是絢爛多姿的,朝鮮族的舞蹈以柔韌飄逸、瀟灑柔婉見長,常見的有以下幾種。(看三種常見朝鮮舞的錄像)
設計意圖:將原本單調的歌曲學習拓展到與歌曲相關文化的了解,既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又激發了學生進一步學習的濃厚興趣。
六、尾聲
用上錄象中的一、兩個舞蹈動作在教室里邊唱邊跳,在快樂中結束本堂課。
設計意圖:在輕松自在的載歌載舞中,進一步熟悉和感受著這首朝鮮族歌曲,帶著歡快的心情走出教室。
三年級上《桔梗謠》教學設計 篇2
一、教師教學方面
我這節課在導人方面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用朝鮮族語言演唱了《桔梗謠》并表演了朝鮮族舞蹈的基本步伐,讓學生仔細的觀察舞步的規律,引出三拍子的特點,并教授學生三拍子的指揮手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充分讓學生感受到了三拍子的韻律特點。由于我課堂上的語言表達非常切合孩子們的話語,讓學生感覺老師很有親和力,在教授過程中走到學生當中,縮短了和學生之間的距離感,這也是新教師所占有的優勢,學生覺得很新鮮,注意力也相對要集中些。當然,在聽取了教研員的反饋后更是感覺在教學中還存在著很多的弊端與不足。學生隨音樂律動進入教室時的音樂選擇、學生動作方面都有所欠缺,應選擇時間很充分的音樂伴奏,否則學生沒等做完動作就已經停止了音樂,使課堂缺乏完整性。教師進行發聲練習時的過度語言要巧妙的連接,特別是新課程改革后,不要求很死板的進行一項一項的教學環節。學生注意力不集中時也應該選擇很柔和的音樂作為一種動令音樂,絕對不能影響課堂的氣氛。在指導學生演唱時,如果能有效地運用三拍子的強弱關系進行處理,會讓學生更容易進入歌曲意境。
二、學生參與性
導課時穿插了一句韓國話“加油”,讓學生覺得很新鮮,同時也調動了學生共同參與的積極性。在學生們稍有不集中時,用語言和動作馬上就能使學生精神起來。老師按節奏朗讀歌詞的時候,需要同學們給老師指揮,這就使學生們起了勁。在歌曲編創動作時,大膽的進行的編創,使學生在老師的關注和鼓勵下更自由地發揮自己的創造才能,并以此激發全班學生的創作欲望,使音樂課堂成了孩子們學習的天堂。所以,在這節課上同學們都參與到了課堂中,配合很默契,課堂氣氛非常的好。
三、思想教育方面
在教學過程中,我并沒有灌輸任何思想,而是在歌曲的意境中讓學生充分感受暢游在夜空中的快感,鼓勵學生們要好好的學習,長大了去圓自己的旅游夢。這節課我為學生們創設了一種意境,讓學生們在優美、寧靜的旋律中去體驗和 表現歌曲的詩情畫意,讓學生走進朝鮮,培養了學生創新意識和獨特的創造行為。
不足之處在于提出問題的都是教師,還沒有達到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程度,學生學習主體性的體現還不夠充分。在學生自我評價這一方面也體現得不夠,在以后的教學中有待進一步實踐提高。
新課程背景下的音樂教師,應該在教學中不斷地進行反思與提煉,從而發現問題,學會研究,不斷地去提高教學水平,成為科研型、反思型的新型教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