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放歌》教學設計(精選2篇)
《四季放歌》教學設計 篇1
第一單元 四季放歌單元分析:本單元以“四季放歌”為主題,將音樂與自然有機融合。教學中應注意不要拘泥于“音樂”與“四季”的直接聯系,而要把重點放在引導學生感受音樂作品是如何借自然之景,運用音樂語言,抒發內心情感、傳達生活情趣上。要通過情境化、趣味性的音樂實踐活動,訓練、培養學生音樂感受、辨別、記憶等能力。教學目標:1. 學生能用自然、舒展的聲音演唱《西風的話》,能用輕盈而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童心是小鳥》,能用明亮跳躍的聲音演唱《四季童趣》,感知體驗歌曲的力度變化,領略四季的奇妙與美好,從而更加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2. 學生通過欣賞《戰臺風》、《曉風之舞》、《新疆之春》,感受古箏、鋼琴、小提琴的不同音色,熟悉樂曲主題旋律;對不同器樂的表現方式有進一步了解;能積極參與聽辨、模擬演奏、做節奏聲勢等活動,能較確切地感受作品不同的音樂形象和情緒,對欣賞器樂曲表現出濃厚的興趣。本單元課時安排:4課時第一課時教學時間:2月21日~2月23日教學內容:聽:《曉風之舞》唱:《四季童趣》教學目標:1.欣賞《曉風之舞》(鋼琴獨奏)學生通過聽、動結合等方式,先行熟悉,再聽全曲時,通過標記、身勢動作等,引導學生對不同主題旋律的出現做出反應,進而把握樂曲結構。2. 能用明亮跳躍的聲音演唱《四季童趣》,感知體驗歌曲的力度變化,領略四季的奇妙與美好,從而更加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3. 學習、鞏固切分節奏和前半拍休止節奏;進一步感受、了解“三部曲式”這種音樂作品中常見的結構形式。教材分析:1.鋼琴獨奏《曉風之舞》是我國著名的作曲家丁善德于1954年創作的鋼琴組曲《春之旅》中的第四首。全曲短小精悍,充滿動力,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和平前途的憧憬和向往。2.《四季童趣》是一首充滿童趣的兒童歌曲。它通過孩子們在春、夏、秋、冬富有代表性的游戲活動,展現了四季的樂趣和童年的歡樂。歌曲多處具有動感的前半拍休止、切分節奏和演唱形式的變化運用,使得全曲顯得輕快活潑、生機勃勃。教學重點:1. 引導學生能聽辨《曉風之舞》中三條旋律出現的先后順序,培養學生良好的聽辨能力。2. 學生能唱好歌曲《四季童趣》中的節奏和大跳音程。教學難點:1. 通過聽辨、感受、評析樂曲中兩個樂段的不同情緒。
2. 能把握大跳音準和歌曲中的切分節奏、前半拍休止。
教學過程:
教師教學
學生學習
備注一.組織教學1. 師生問好2. 發聲練習1 2 3 4 5— 5 4 3 2 1—mi ya mi yo用歌聲進行師生問好找到正確的發聲位置,口腔中的軟腭抬起,氣息通暢,聲音具有頭部氣流感,注意韻母的口型。二.導入新課1. 四季的歌謠:將全班分成四組,分別代表春、夏、秋、冬。各組想一首代表本組季節的歌,那組唱得多哪組獲勝。2.分組表演,師生一起評價根據自己本組代表的季節,想一首有代表性的歌曲,如:春——《小雨沙沙》夏——《知了》秋——《秋葉》冬——《踏雪尋梅》三.新課教學1. 談話:春夏秋冬代表是大自然贈送給人類的禮物,不同的季節給我們留下了不同的回憶。老師給大家帶來一首歌,它向大家展示了天真可愛的孩子們眼中充滿童趣的四季。聽一聽,歌中唱到的活動有哪些是你熟悉的?2. 教師范唱3. 學生交流聽到的內容,初步熟悉歌曲4. 帶領學生有節奏地朗讀歌詞x x o x x x x x——o(用這個節奏創編)5. 跟著鋼琴用中速試著跟唱6. 解決歌曲中的難點:可以用放慢速度、劃拍,模仿跟唱、唱譜等7. 歌曲鞏固認真聽老師的范唱,并在歌曲中尋找熟悉的活動,初步熟悉歌曲內容:放風箏、滑雪橇、摘蘋果、捉螃蟹等跟著老師一起有節奏地朗讀歌詞x x o x x x x x——o春天 放 風箏夏天 捉 魚蝦秋天 摘 蘋果冬天 滑 雪橇跟著鋼琴用中速進行試唱解決歌曲中的難點鞏固歌曲的演唱節奏和音程唱準四.音樂聽賞1. 老師介紹音樂作品《曉風之舞》 :鋼琴獨奏《曉風之舞》是我國著名的作曲家丁善德于1954年創作的鋼琴組曲《春之旅》中的第四首。2. 分片段欣賞:(1) 按要求每一組記住一段旋律(2) 在完整播放樂曲時,用舉手的方式表示和自己小組相應的音樂片段。3. 比較樂段之間的不同:說說在音樂表現和情緒上有什么差異。3.師生共同結論:了解這部音樂作品的背景按照老師要求記憶樂段完整聽賞樂曲,用舉手的方式表示聽到了和自己小組相應的音樂片段比較這三段旋律的不同之處和老師一起得出結論:這部音樂作品全曲短小精悍,充滿動力,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和平前途的憧憬和向往。五.課堂小結這首歌曲讓我們感受到了四季不同的美。純真的童心是最可貴的,愿同學們能不斷發現身邊的美,天天快樂!教學后記:這首歌曲的節奏是教學的難點,所以在教學中我采用的是整體聽唱法學習,學生在學習的第一課時教師要以鼓勵為主,可以用多遍的聽唱來解決歌曲中有難點的節奏,另外有一小節“是一條小河灣”,它的旋律音程跳躍比較大,我們可以讓學生試著唱譜再唱詞,這樣能更好地掌握音準。
第二課時教學時間:2月23日~2月25日教學內容:聽:《新疆之春》唱:《四季童趣》教學目的:1. 學生通過對小提琴獨奏曲《新疆之春》的欣賞了解新疆音樂的風格和情緒,同時對小提琴的演奏技法有初步的了解。2. 繼續上一課時《四季童趣》的學習,能通過加入按節奏念前奏、變換演唱形式等方法,使歌曲形式更為歡快、活潑。教材分析:1.《四季童趣》是一首充滿童趣的兒童歌曲。它通過孩子們在春、夏、秋、冬富有代表性的游戲活動,展現了四季的樂趣和童年的歡樂。歌曲多處具有動感的前半拍休止、切分節奏和演唱形式的變化運用,使得全曲顯得輕快活潑、生機勃勃。2.小提琴獨奏《新疆之春》創作于1956年。樂曲豪爽、樂觀、奔放、流暢,具有濃郁的新疆維吾爾族民間音樂風格。樂曲共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在輕快、活躍的鋼琴伴奏襯托之下,小提琴以裝飾音、跳弓、連弓及節奏的靈巧變化等手法,生動表現了新疆春天的美景和人們歡樂的情緒。第二部分,用雙音演奏的技巧,配以模仿新疆手鼓的切分節奏,把人們帶進節日舞蹈場面,熱烈、奔放。第三部分再現第一部分主題,小提琴通過快速的跳弓和高音區的長顫音再掀高潮,并在高潮中結束全曲。教學重點:1. 欣賞《新疆之春》(小提琴獨奏)以b部分模仿手鼓演奏的切分節奏體驗活動為重點,讓學生通過親身參與感受樂曲濃郁的新疆音樂風格以及活躍的情緒。同時,可通過看視頻和模仿演奏,引導學生對小提琴的演奏技法有初步的了解。2.學生能夠有感情地背唱歌曲《四季童趣》教學難點:聽辨小提琴中雙音和撥弦兩種不同的演奏形式,配合音樂拍出指定的節奏。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學習
備注一.組織教學 1. 師生問好 2. 發聲練習 1 2 3 3 4 5 5 6 5 4 3 2 1 mi yo mi yo mi yo mi yo 用歌聲進行師生問好找到正確的發聲位置,口腔中的軟腭抬起,氣息通暢,聲音具有頭部氣流感,這條發聲練習在演唱中注意其中的跳音要輕巧、有彈性。韻母的咬字清楚。二.歌曲鞏固 1. 學生再聽賞歌曲《四季童趣》的示范錄音,老師帶領進行4/4拍的律動。 2. 分小組進行演唱和律動(播放歌曲的伴奏錄音) 3. 評價活動 4. 通過小組比賽的形式鼓勵學生背唱歌曲 5. 用多種演唱形式鞏固,使歌曲的表現更為歡快、活潑跟著歌曲《四季童趣》的歌唱錄音,進行四拍子的律動 分小組進行演唱和律動活動 新課標第一網 評價 試著分段背唱歌曲《四季童趣》 設計領唱、對唱、齊唱等演唱形式,使演唱更加歡快、活潑三.導入新課 1. 老師談話:在四季中,老師最愛的是春天,春天是個美麗的季節。不僅我們這里美麗,在我們祖國的新疆,那里的春天更是一派生機勃勃的場景。 2. 讓我們一起欣賞小提琴獨奏曲《新疆之春》欣賞小提琴獨奏《新疆之春》四.音樂欣賞 1. 介紹樂曲背景—— 2. 分片段欣賞: 1) 樂曲的第一段:聽一聽,給小提琴伴奏的是什么樂器? 2) 樂曲第二段:聽辨樂曲第二部分中小提琴雙音和撥弦兩種不同的演奏方式。在撥弦處模仿演奏,其他地方加入聲勢,隨樂做一做。 3.節奏訓練: 1)第二段中的節奏包含了富有新疆手鼓特色的切分節奏,帶領學生一起唱唱。 2)引導學生手腳配合打出節奏 3)分聲部合作:每一組的分工可由學生討論 4)活動評價了解樂曲背景:小提琴獨奏《新疆之春》創作于1956年。樂曲豪爽、樂觀、奔放、流暢,具有濃郁的新疆維吾爾族民間音樂風格。樂曲共分為三個部分。分片段欣賞:給小提琴伴奏的是鋼琴聽辨不同的演奏形式。并在老師的引導下模仿演奏姿勢。用聽唱法學唱有新疆手鼓特色的切分節奏的旋律(書本)手腳配合打出有趣的節奏聲部合作練習活動評價五.課堂小結 觀看新疆人民載歌載舞的畫面,在快樂的音樂中結束本課。
第三課時教學時間:2月28日~3月2日教學內容:1. 聽賞古箏獨奏曲《戰臺風》 2. 學唱歌曲《西風的話》 教學目標:1. 通過對古箏曲的欣賞讓學生了解這件古老的民族樂器,了解其音色及表現手法。 2. 能夠用親切、自然地聲音背唱歌曲《西風的話》。 教學分析:1.古箏獨奏《戰臺風》描繪了碼頭工人與臺風搏斗的情景,表現了不畏艱難,勇敢豪邁的氣魄。樂曲的核心為第三段,通過古箏豐富的演奏技法,生動展現了“戰臺風”的場景,情緒緊張激烈。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第四段,它以悠揚清新的旋律,展現了雨過天晴,工人們戰勝臺風之后的喜悅心情。 2.《西風的話》是我國著名的老一輩音樂家黃自先生創作的一首意境深遠的歌曲。它借“西風”之口,簡練而生動地描寫了一年來小朋友的成長和節令景物的變化,點出了初秋的特點,饒有情趣。歌曲節奏平穩,旋律流暢,細膩的力度運用,使歌曲具有豐富的表現力。 教學重點:1.重點對比欣賞“迎戰臺風”和“戰勝臺風,雨過天晴”兩段。把握不同的情緒特征,并進一步引導學生了解與情緒表達相應的音樂表現手段。2.《西風的話》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學生體會歌曲旋律進行與力度表現的關系。指導學生用連貫的氣息和有一定控制的聲音唱出歌曲深遠的意境和韻味。教學難點:在歌曲歌唱的過程中力度記號的運用要細膩恰當。教學過程:
教師教學
學生學習
備注一.組織教學1.師生問好2.發聲練習1 2 3 4 5— 5 4 3 2 1—mi ya mi yo用歌聲進行師生問好找到正確的發聲位置,口腔中的軟腭抬起,氣息通暢,聲音具有頭部氣流感,注意韻母的口型。二.導入新課1.認識古箏——2.聆聽古箏的音色,說說有什么特點?箏是我國古老的彈撥樂器之一,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用于演奏,至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談談自己對古箏音色的感受:富有旋律感,表現力強,有穿透力等。三.樂曲欣賞1.談話:下面我們就聽一首古箏獨奏曲《戰臺風》2.介紹樂曲背景: 3. 聽辨比較樂曲的第三和第四段:聽一聽,樂曲這兩部分的旋律在情緒上有什么不同?說說你的理由。 4. 評價小結 5. 拓展活動: 1) 請同學們課后了解古箏有哪些常用的彈奏技巧? 2) 了解“日本箏”,將它和中國箏比較。聽賞古箏曲古箏獨奏《戰臺風》描繪了碼頭工人與臺風搏斗的情景,表現了不畏艱難,勇敢豪邁的氣魄。 第三段,通過古箏豐富的演奏技法,生動展現了“戰臺風”的場景,情緒緊張激烈,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第四段,它以悠揚清新的旋律,展現了雨過天晴,工人們戰勝臺風之后的喜悅心情。 課后自己去了解古箏的彈奏技巧。了解“日本箏”四.歌曲學唱1.談話:關于秋天,你們學過哪些歌曲?聽過哪些音樂作品?2.歌曲聽賞:如果秋風會說話,它會對我們說什么呢?一起聽聽《西風的話》。3. 用整體聽唱法和分句模唱法學唱歌曲《西風的話》(用輕柔、連貫的聲音模仿“西風的話”)模仿“西風”有感情的演唱并試著背唱歌曲。4. 評價關于秋天的歌曲和樂曲如:《小樹葉》等說說自己對歌詞的理解:它借“西風”之口,簡練而生動地描寫了一年來小朋友的成長和節令景物的變化,點出了初秋的特點,饒有情趣。 學唱歌曲《西風的話》。 通過聽音法用wu進行演唱,學唱歌曲的旋律 模仿“西風”的口氣用親切、自然地聲音有感情地演唱。 互相點評六.課堂小結老師對學生本節課的學習情況進行小結。
第四課時教學時間: 3月2日~3月4日教學內容:1. 復習鞏固歌曲《西風的話》2. 學唱歌曲《童心是小鳥》教學目標:1. 學生用親切、自然的聲音演唱歌曲《西風的話》體會歌曲旋律進行與力度表現的關系,用連貫的氣息和有一定控制的聲音唱出歌曲深遠的意境和韻味。2. 學生能夠用自己喜歡的演唱形式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童心是小鳥》教材分析:1.《西風的話》是我國著名的老一輩音樂家黃自先生創作的一首意境深遠的歌曲。它借“西風”之口,簡練而生動地描寫了一年來小朋友的成長和節令景物的變化,點出了初秋的特點,饒有情趣。歌曲節奏平穩,旋律流暢,細膩的力度運用,使歌曲具有豐富的表現力。2.《童心是小鳥》用詩一般的語言,描寫了少年兒童在四季快樂的生活,表現了他們愉快、幸福的心情。歌曲前半部分輕快、活躍,休止和附點節奏的運用增強了旋律的動感。后半部分旋律舒展,進一步抒發了愉悅之情。最后,歌曲結束在sol上,這種開放式的終止給人以“越飛越高,越飛越遠”之感。教學重點:1. 體會歌曲旋律進行與力度表現的關系,用連貫的氣息和有一定控制的聲音唱出歌曲深遠的意境和韻味。2. 認識歌曲中的反復跳躍記號。教學難點:運用連貫的氣息和有一定控制的聲音唱出歌曲深遠的意境和韻味。教學過程:
教師教學
學生學習
備注一.組織教學1.師生問好2.發聲練習1 2 3 4 5— 5 4 3 2 1—mi ya mi yo用歌聲進行師生問好找到正確的發聲位置,口腔中的軟腭抬起,氣息通暢,聲音具有頭部氣流感,注意韻母的口型。二.復習鞏固《西風的話》1.復習歌曲旋律,老師彈琴,學生用wu哼唱。2.老師出示歌譜,并標記出合適的力度記號,說說理由,再唱一唱。3.演唱評價4.試著邊畫旋律線,邊歌唱。5.討論:你體會到歌曲怎樣的意境?談談你的感受。復習歌曲旋律,用wu進行哼唱在恰當的地方標上合適的力度記號,并說說理由。按力度變化演唱歌曲《西風的話》按書上的提示試著畫一畫歌曲中其他三句的旋律線如:時間真像一位神奇的魔法師!三.學唱歌曲《童心是小鳥》(一) 感受歌曲1. 請同學們有感情地朗讀歌詞2. 老師帶領學生將歌曲的前四句有節奏地進行朗讀3. 聽賞歌曲范唱,思考:聽范唱,注意色塊標出的部分是如何反復的。(二) 學唱歌曲1. 通過分句聽唱法學唱歌曲《童心是小鳥》2. 老師彈琴,學生輕聲通唱歌曲3. 同桌相互演唱并評價(三) 歌曲表現1. 再次聆聽歌曲,思考:歌曲的哪一句表現了孩子們高興地心情?2. 老師分別用強、弱演唱:“童心是小鳥,羽毛很美麗”中最后兩個字——“鳥”和“麗”,學生討論用哪一種力度演唱更好?3. 學生用輕快、有彈性的聲音演唱歌曲《童心是小鳥》4. 小組活動:為歌曲設計你喜歡的演唱形式,再唱一唱!感受歌曲內容有感情地朗讀歌詞和老師一起有節奏的朗讀:x x x x x x x o x x.. x 我把小樹 苗 栽 到 春 天 的x x x—故事 里反復的順序是:紅、藍、紅、綠分句用聽唱法學唱歌曲《童心是小鳥》聽琴聲輕聲通唱歌曲互相評價聆聽歌曲,表現高興心情的一句:啦啦啦啦啦!用輕聲演唱句尾有休止符,句尾應該弱處理用恰當的情緒和聲音演唱歌曲領唱、齊唱等形式四.課堂小結這個單元的歌曲和音樂作品都讓感受到了四季不同的美麗,純真的童心是最可貴的,愿同學們不斷發現身邊的美,天天快樂!
《四季放歌》教學設計 篇2
第一單元《四季放歌》
教學內容:
聽:“曉風之舞”“新疆之春”“戰臺風”
唱:“四季童趣”“西風的話”“童心是小鳥”
笛:“春天來了”
第一課《四季童趣》
教學目標:大自然的四季變化給音樂創作帶來了無限生機,本課的幾首作品反映了少年們在四季的各個階段的童趣生活,表達他們對生活的情趣與熱愛。讓我們熱情地歌唱這豐富多彩的生活吧!
教學重點:通過表演歌曲,理解音樂的風格情趣。
教學過程:
一、師生互相問好
二、欣賞:“曉風之舞”
請你們用三種不同的圖形,按旋律的順序排列
三、激趣導入
1. 同學們,你們知道現在是什么季節嗎?冬季
2. 請同學們各抒己見說一說你喜歡的季節,為什么?
a. 喜歡冬季 可以堆雪人,打雪仗
b. 喜歡夏季 游泳,穿漂亮的花裙子。放暑假旅游。
c. 喜歡春季 萬物復蘇,小樹發芽了,草綠了,花開了。
d. 喜歡秋季 秋季是豐收的季節,各種蔬菜、水果大豐收,金色的秋天很美。
四、學習歌曲
1. 聆聽錄音范唱。
2. 請同學們說一說歌曲是怎樣描繪四季的?
春天→放風箏
夏天→小河灣,抓螃蟹
秋天→長竹桿,打棗摘蘋果
冬天→雪撬板去滑雪
3. 再次聆聽錄音范唱,并說出歌曲的演唱速度和情緒。
4. 學唱歌曲
(1)用聽唱法學習。
(2)逐句聆聽教師的范唱,記住歌詞,體會情緒。
(3)跟著教師的范唱完整的演唱歌曲。
(4)學生自主的完整的演唱全曲。
(5)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5. 利用書上的插圖做輔助,引導學生們用不同的情緒演唱不同的四個季節,并唱好此首歌曲。
五、為歌曲編創表演
1. 教師在黑板上貼出“春、夏、秋、冬”描繪不同季節的四幅圖。
2. 請同學們分組討論,怎樣用自己的形體動作,肢體語言來描繪這四個不同的季節。
3. 分組展示他們創編的動作。
4. 找出四組(按季節)表演貼切的組,隨著音樂表演。
5. 教師組織學生合作表演:
(1)四組同學表演四個不同的季節。
(2)教師和其它的同學們演唱歌曲。
(3)以《四季童趣》為主題a,組成回旋曲式。
a→春→a→夏→a→秋→a→冬
6. 請同學之間相互評價,取長補短。
六:總結本節課的收獲
1. 更深的了解了四季不同的特點。
2. 學會了一首活潑,歡快情緒的歌曲《四季童趣》。
3. 初步了解了回旋曲式,而且是在大家共同合作中學會的。
新 課 標 第 一 網
第二課《西風的話》
教學內容:
1、歌曲:《西風的話》歌曲處理。
2、欣賞:《新疆之春》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用連貫、優美的聲音歌唱秋色的美景;在歌唱實踐中學習氣息的控制,在不同聲區中保持聲音位置的統一。教育他們熱愛生活,珍惜時間。
2、通過欣賞,感受音樂家黃自通過歌曲所表現的愛國主義感情。
教學重點: 用連貫、優美的聲音歌唱秋色的美景。
教學難點:在歌唱實踐中學習氣息的控制,在不同聲區中保持聲音位置的統一。
教學過程:
一、欣賞《新疆之春》
1、律動:《新疆之春》請你們跟我這樣做。
2、問:你聽到的是一段怎樣的音樂?音樂給我們帶來了什么感受?
3、復聽音樂。引:讓我們帶著不同的感受再次聆聽音樂吧!
二、主動探究,學唱歌曲
1、引入:時間像一位神奇的魔法事,春、夏、秋、冬在不停地循環交替。你從“西風的話”中體會到怎樣的季節變化?
2、老師范唱。
3、師生接龍哼唱。
4、學生獨立哼唱。鼓勵學生采用自己的方式,如吹口哨或用“lu”、“la”哼唱、視唱等。
5、集體視唱《西風的話》的曲譜。
6、學唱歌曲
三、歌曲學唱、處理:
1、同學們,今天我們的老朋友來了,我們上節課對出了他的暗號。這節課,他有話要對我們講,讓我們一起來聽聽。
2、聽錄音范唱。(是誰呀?他的話講了什么?從他的話你知道了是那么?)
請同學說說這首歌曲有什么特點?聽了以后有什么感受?
3、有感情的讀詞。 集體跟琴練唱。
4、秋天的到來你有什么感受?你認為應該怎樣去演唱來體現歌曲中的秋意呢?(練唱)
四、小結
第三課《童心是小鳥》(2課時)
教學目的:
認識3/4派的拍號,并能感受其強弱規律以及在音樂中的表現作用。 指導學生用優美、統一的聲音演唱《童心是小鳥》,用歌聲表達對春天的贊美之情。
教學重點 :
學會用優美、統一的聲音演唱《童心是小鳥》。
教學難點 :
唱出三拍子的韻味、聯姻與斷音的對比。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1、師聲問好
2、發聲練習
二、學習3/4拍子
1、 老師用打擊樂器分別敲打2/4拍子和3/4拍子節奏。請學生說說聽后的感受。
2、 學生自己來打擊2/4、3/4的節奏。更好的理解3/4拍子的強弱規律。并能區分2/3和3/4拍子。
3、 老師講解3/4的含義及書寫形式。
三、新授課
1、導入新課
老師引導學生去發現春天。
學生交流看到的春景。
2、聽音樂
第一遍:邊聽音樂邊打拍子。要求學生能聽出歌曲的拍子,并能跟著歌曲錄音進行邊聽邊打拍子。
第二遍:感受樂曲的韻味,能輕輕跟唱。分析歌曲的結構。理解歌曲的含義,為更好地演唱歌曲做準備。
3、學唱歌曲
先學生自學歌曲,跟琴輕唱歌曲。
通過一遍學唱,把感到困難的樂句提出來。老師和學生一起解決難唱的樂句。可以通過聽音、聽唱、模唱等形式進行學唱。
再輕輕跟唱。
要求:a:能唱準歌曲的旋律;
b:能用歌聲準確表達歌曲中的連音和斷音。 次聽音樂,進行比較。
4、鞏固練習
分組來演唱。
分領唱齊唱進行表演。
四、小結
第2課時“欣賞、豎笛”
教學目的:
1、復習:“童心是小鳥”
2、欣賞“戰臺風”
3、學吹豎笛
教學過程:
一、常規訓練
節奏練習:x x x | x x x | x x x x | x 0 |
t t ta t t ta t t t t ta
二、音樂游戲
1、教師宣布游戲規則: 我們一起來做個游戲,好不好?這個游戲的題目叫做《找一找》。老師這兒有只可愛的流氓兔,過會兒我會把它悄悄地藏在一個小朋友身邊。老師還要請一個小朋友來找一找,小兔藏在了誰身邊。在他找的過程中,其他同學邊拍手邊唱歌,可以給他提示,但是不是用目光(眼睛老盯著藏玩具的小朋友、或者直接告訴他,而是用你們的歌聲和掌聲的變化來進行提示。找玩具的同學離玩具越遠,歌聲、拍手聲越響;離玩具越近,歌聲、拍手聲越輕。明白了嗎?希望大家要遵守游戲規則。
2、教師總結:離玩具越遠,我們的歌聲就變強,而且是( )變強,還可以用哪個詞。對了,是漸漸變強,所以我們就把這個變化叫做漸強,它是這樣表示的〈。你還能想出用怎樣的圖形來表示呢,也可以用一組圖形來表示。 反過來,誰來說說看?(聲音越來越弱)。也來畫畫,好嗎?
誰來用你的手勢來表示漸強漸弱。
3、結合游戲來演唱歌曲《童心是小鳥》
三、欣賞“戰臺風”
1、初步聽賞全曲。
2、試哼唱書上旋律,樂曲中這兩段旋律情緒上有什么不同?說一說你的理由。
3、選擇樂曲與小伙伴合作表演。
四、學吹豎笛(書上5頁)
五、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