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文 17 雪地里的小畫家
雪純潔、晶瑩,它是冬天的小精靈,也是大自然送給萬物生靈的一份厚禮。雪后的大地,多像一張潔白的畫布。瞧,一群“小畫家”走來了。小雞、小狗、小鴨、小馬,在雪地里留下了不同的“作品”。哎呀,怎么沒見青蛙?他正在睡覺呢! 本課以韻文的形式,不但形象地講述了四種動物爪(蹄)的形狀和青蛙冬眠的特點,而且語言活潑,富有童趣,讀起來瑯瑯上口。 識字、寫字和朗讀是本課的教學重點。 1認識11個生字,會寫3個字。認識兩個偏旁“蟲、目”。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了解課文內容,知道小雞、小鴨、小狗、小馬這四種動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狀以及青蛙冬眠的特點。 (一)識字寫字 1識字。 指導學生讀準“成、參、睡”,比較“成”“晨”的讀音。認記字形以整體識記為主,也可鼓勵學生利用熟字來記。通過“蛙”、“睡”,認識兩個偏旁“蟲”和“目”。 2寫字。 寫“幾、用、魚”三個字,要提醒學生注意在田字格里居中安排。 幾:第一筆是豎撇,寫在豎中線的左邊,第二筆橫折彎鉤,起筆與撇的起筆相連。 用:外邊的同字框大小適中,最后一筆豎要壓在豎中線上。 魚:中間的“田”不能寫得太大,“田”第二筆橫折的橫壓在橫中線上,第四筆豎壓在豎中線上。最后為長橫。 (二)朗讀感悟 本課語言富有童趣,讀起來趣味盎然。應該讓學生感受和體會朗讀課文時輕快活潑的基調。盡量避免朗讀技巧的抽象指導。 1可啟發學生回憶,下大雪的時候,看到地上一片潔白,你們的心情怎樣,會到雪地上做什么?由此想象“小畫家”們和我們一樣興奮地跑向雪地,邊跑邊歡呼,朗讀時要把自己的心情表達出來。 2學生展示讀,注意在輕快活潑的語調中,讀出“小畫家”們興奮的心情,生動活潑的作畫場面,“幾步就成”的自豪感。最后一句中“睡著啦”要讀得輕松,突出青蛙在冬眠呢。 3在讀通課文以后,也可以讓學生演一演,選擇一種小動物畫一畫,在活動中感悟課文;在熟讀的基礎上用歡快樂曲創造氣氛,進行配樂朗讀。 4指導背誦應在熟讀的基礎上進行,可采用引背的方式練習,如,下雪啦,()。小雞畫竹葉,(),小鴨畫楓葉,()。不用顏料()。青蛙為什么沒參加?()。也可給學生一個順序:一群小畫家來了──小畫家們畫畫──青蛙呢。 (三)課后作業 課后“讀讀連連”既可以復習生字,又能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課文,還能引起學生的興趣。此題可結合學習第三句時練一練,也可在指導背誦前練習。要鼓勵學生獨立完成,做完之后互相交流。 (四)實踐活動 1了解哪些動物也會來雪地“畫畫”,還有哪些動物也冬眠。課上交流,并說出自己是從哪里了解的。 2課外閱讀富有童趣的韻文。 3如果在下雪天上這一課更好,可以帶領學生去雪地玩耍,親自感受。 (五)教學時間 教學本課可用2課時。 (一)揭題激趣 1看雪天的錄像,教師導入 :下雪啦!下雪啦!大樹披著雪,房屋披著雪。雪天、雪地,好一個白雪世界!小朋友,厚厚的雪地在召喚著你,你最想做什么呢? 2揭示課題,讀好課題中的輕聲。 (二)初讀課文 1教師范讀,要求學生認真聽,用心感受語言的美。 2學生借助拼音自由讀課文,并畫出生字。 3學生分組朗讀,互相幫助,讀準字音。 (三)朗讀感悟 1學生分組朗讀,反復練習,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2師生交換讀,互聽互賞。 教師讀時,學生認真聽,可以模仿;學生讀時,教師仔細聽,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指導。 3完成課后“讀讀連連”。再說說還知道什么動物也會在雪地里畫畫,畫出來的是什么畫,還知道什么動物也要冬眠。 (四)鞏固積累 1指導背誦。 2鞏固生字。 (五)指導寫字 (六)實踐活動 閱讀有關動物的兒歌。 冬眠 某些動物,如,蛙、龜、蛇,在冬季寒冷、食物和水分缺乏的時候,臥在洞里不吃不動,等到第二年春天再恢復正常的活動。蛙類是冷血動物,它本身的溫度能隨著外界溫度的變化而變化。冬天,外界溫度很低時,它的新陳代謝作用十分緩慢,處于休眠狀態,所以雖然不吃不喝,也能夠維持生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