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課堂實錄 > 小學語文課堂實錄 > 特級教師陳金才《泊船瓜洲》教學實錄整理(精選17篇)

特級教師陳金才《泊船瓜洲》教學實錄整理

發布時間:2023-01-21

特級教師陳金才《泊船瓜洲》教學實錄整理(精選17篇)

特級教師陳金才《泊船瓜洲》教學實錄整理 篇1

  《泊船瓜洲》教學實錄整理

  執教:特級教師陳金才

  (課前,學校領導介紹陳老師。)

  課前談話:

  1 師:認識我嗎?聽了剛才的介紹,我想考考大家聽話是否很認真。

  2、學生回答:你是特級教師;你叫陳金才……

  3、出示教師名片,閱讀兩分鐘,學生補充發言

  4、剛才同學們把聽到的信息告訴我了,看到的信息也傳遞給我了,能不能透過這些信息發現些什么?

  5、學生回答:你有電腦;特級教師上課很厲害;你很謙虛,名片中名字寫得很大,校長、特級教師等字寫得很小;很有才華,名字中有個“才”字;喜歡白色和藍色。

  6、教師總結:看名片,就是一種閱讀。(板書:閱讀)你們剛才做了兩件非常重要的事,一、讀懂了字面上的信息;二、看出了背后的意思,字里的意思。(板書:字面、字里),我們讀書,不但要讀懂字面的意思,更要讀懂字里的意思。

  一、揭示課題

  1、板書課題

  2、讀課題

  3、作者是誰?哪個朝代的人?

  4、這節課該怎么學?要完成哪些任務?

  5、學生回答:理解意思;理解詩人感情(師:也算理解);讀好(師:而且這個讀要放在理解前面):把詩句意思聯起來想(師:這是理解方法);讀懂;會用。(板書:讀好、理解)

  二、讀好

  1、自由讀兩遍,注意帶點的字

  2、個人讀(師:他一個字都沒讀錯,每個字都很響亮)

  3、個人讀(師:你是不是全班讀得最好的?啊,還有更好的)

  4、齊讀(師:象他這樣,讀得很有韻味)

  5、快速背下來。(一分鐘)

  6、學生背誦(師:誰的手舉得高,誰更自信)

  7、總結:剛才我們完成的是第一個任務“讀”,同學們不但會讀,還讀得很好。下面我們完成第二個任務:理解。

  三、理解

  1、教師示范解釋:泊船瓜舟

  2、學生看注釋理解詩句,劃下不懂詞語。

  3、學生提出問題

 、 一水間(提示:“間”是什么?“水”是什么?)

 、 春風為什么又綠江南岸?

 、 “照我還”是什么意思?(提示:照?什么照?還?還哪里?)

  4、四人小組互相說一說意思。

  5、現在還有什么疑問?

  6、慢慢讀一遍,讀完之后,請你告訴我,你還知道了什么?

  7、再讀一遍,知道什么就說什么。

  學生回答:

  ① 思鄉的感情。(從哪里知道?)

 、 京口和瓜洲只隔著一條長江。(解決“水”的疑惑)

 、 瓜洲跟南京的紫金山只隔著幾座山。(是瓜洲還是京口呢?)

 、 知道江南現在是春天。

  ⑤ 知道詩人很久沒回家了,從“又”字看出,又過了幾個春天了。

  ⑥ 作者離家鄉很遠。(“遠還是不遠,贊成遠的舉手!迸e手寥寥無幾。教師畫示意圖說明。)

 、 我奇怪,作者離家鄉不遠啊,為什么不回去呢?還那么思念?(這位同學很會學習,我們應該向他那樣,讀的過程中要讀出問題。)

  8、深入分析

  ①讀第一句,這兩句話就寫了一個意思,是什么?(板書:近)

 、谧x三四句,這兩句又寫出另一個意思。(引導:不是一般思念,是急切思念。)(板書:急)

  ③連起來讀,讀出什么?有問題嗎?(引導:這么近,又這么急切回去……)

 、軐W生質疑:不是很近嗎?為什么那么急著回去?

  9、課外拓展,補充資料,加深理解

  ① 快速閱讀

  ② 提問:離家多久了?(剛從家出來。)

  ③ 去做官為什么還想著回家呢?(上次做官,很多人反對他,這次肯定又有人反對他,所以此次離家充滿了憂慮。)

 、 王安石遙望家鄉,對著天上的明月說:春風啊,又一次吹綠了江南的大地,可是,我什么時候才能回到家鄉呢?其實他內心是在說——怎么回來?可能再也回不來了。

 、 師總結:這種改革家的路子是充滿了坎坷,充滿了憂慮。

 、 再讀這首詩,應該怎么讀?(學生再讀,語氣自然下沉)

 、 師范讀。

  四、總結

  讀好沒有?理解沒有?感情理解沒有?這都是你們自己完成的,你們真了不起,你們水平真高。

  總評:在這節課上,老師著力指導學生在課堂上自主學習。在學習中,很多方面都注意到學生的自主,如學習目標的制定:讓學生通過討論,確定“讀好、理解”的目標;在“讀好”環節,安排了十分鐘初讀、背誦,然后又有分句讀、讀出問題、拓展材料讀,讀出憂患,讀出傷情;在“理解”環節,老師沒做任何一句解釋,先是讓學生整體感知,然后借助注釋理解,在此基礎上,再讀,讓學生說讀完后知道了什么?在老師到位的點撥中,學生基本理解了詩的內容。

  其次,教師對教材挖掘深刻、獨到!恫创现蕖芬话愕睦斫馐牵憩F了作者思念家鄉的感情。但教者通過廣泛收集資料,得出不一樣的見解——表現作者離鄉的憂患心情。并通過拓展訓練,讓學生很好理解了作者的感情。

  (diyifanwen.com 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課文題目)此文轉載于

特級教師陳金才《泊船瓜洲》教學實錄整理 篇2

  北海高莊小學 王麗霞

  《泊船瓜洲》是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的一首古詩,短短28個字表達了詩人濃濃的思鄉之情。在教學時,我嘗試用讓學生用畫圖的方法來理解課文,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片斷一:

  師:“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闭l來說一說這句話的意思?

  生沉默。

  師:再讀這兩句詩,結合課下注釋,用簡單的示意圖來標明京口、瓜洲、鐘山的位置。

  生紛紛讀詩,讀注釋、思考、畫圖。

  師指名一生上臺板畫、講解,大部分學生認為他畫得正確。

  師:我們再來讀一讀這兩句詩。

  生讀。

  師:誰來解釋一下這兩句詩的意思。

  生爭先恐后舉手。

  生:京口瓜洲之間只隔著一條長江,再翻過幾座山,就是我的家鄉鐘山。

  師:看看你畫的示意圖,你認為作者所在的地方離家鄉遠嗎?

  生:遠。

  師:但作者認為——

  生:很近。

  師: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

  生:我是從“一水間,只隔”這兩個詞看出來的,盡管作者離家鄉很遠,但他看來卻很近,這說明他特別想家。

  片斷二:

  學完了“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之后,我在學生板畫的示意圖上補充了一艘小船,一輪彎月。

  生:老師,我認為畫成十五的月亮更好。

  師:為什么?

  生;因為圓月代表團圓,看到圓月,詩人就更想家了。

  學生討論,均認為畫成圓月更恰當。

  反思:

  1、教給學生思維的方法。古人云:“授人以魚只供一餐所需,授人以漁終身受用不盡。”在備課時,我已預料到學生可能弄不清京口、瓜洲、鐘山的位置,我想,與其告訴學生,不如讓他們自己動腦動手找到答案,板畫設計的過程就是“授生以漁”的過程。板畫所畫充分調動了學生內在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學生不但能學會,而且會學。在學中體驗,在體驗中提高。

  2、永遠不要低估學生的能力。一提到新課程,老師們總會不由自主地想到“自主、探究、以學生為主體”等詞語,但在具體的授課中卻總是不放心,忍不住包辦代替。這節課讓我領悟到,其實在我們課堂教學中,有許多值得學生進行自主探究、研討訓練的機會,學生也完全有這樣的能力,甚至會比老師理解得更到位,給我們以啟發。因此只要我們作為課堂引導者的教師善于發現,善于思索,相信學生的心靈一定會在你的指導下得到放飛。

 。╠iyifanwen.com 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課文題目)此文轉載于

特級教師陳金才《泊船瓜洲》教學實錄整理 篇3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的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掌握本課的生字詞,并能夠達到背誦,默寫的水平。

  2.過程與方法目標:運用查資料的方法自學,培養運用資料解決問題,處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詩人的思鄉之情,了解豐富多彩的祖國文化,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學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1.通過查資料自學,體會詩人的表達思想感情。

  2.品味欣賞“綠”“還”等字在詩中的作用。

  課前準備

  為了能更好的完成本課的教學目標,我準備了以下教學輔助用具。搜集有關資料,多媒體課件,插圖。

  教學過程

  一、 激情導入,剖析課題

  1.在中國璀璨的歷史長河中,杰出的詩人多如繁星,不勝枚舉。而北宋的王安石就是其中耀眼的一顆。誰來介紹一下王安石?(學生在班級中相互匯報交流自己收集的有關王安石的資料)(總結)王安石,字介甫,晚年號半山,北宋臨川人。他視南京為自己的第二故鄉。他年輕時,中進士。寫這首詩時,正是宋神宗第二次讓他任宰相,推行新法。所以他前往上任。他的詩善于將自己的感情融入詩句,情真意切。

  2.古詩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請同學們回憶已學過的與“月”相關的古詩,如《古朗月行》,《靜夜思》……

  3.今天我們就來欣賞王安石膾炙人口、耳熟能詳的一首詩——《泊船瓜洲》

  4.剖題

  (1)這首詩是作者從江西出發,乘船經長江前往京城為官,途經——?(瓜洲)簡介瓜洲:瓜洲,在長江的北岸,離南京不遠。(標注)

  (2)詩題中的“泊”我們在哪首詩中見過?在本詩題中何意?

  (3)理解題目的意思。

  (4)由課題引出問題。

  5.與學生一起商定學習步驟和方法。老師歸納學生的發言,板書“讀、說、背、做、寫”的學習方法。

  二、讀詩

  1.讀詩歌,感知內容

  a.大家輕聲地讀一讀詩,讀準字音,并想想這首詩的意思。

  b.指名讀,正音:間、重、還

  c.說說詩歌大致的意思。

  2.指導閱讀——抓字眼,明詩意,讀中感悟。

  a.“間”什么意思?表示“隔開”的意思還可以組什么詞?隔開了什么?看圖(點擊幻燈片)

  瓜洲在長江的北岸,京口在哪兒呢?兩地相距遠嗎?何以見得?(一水)讀一讀,讀出距離短。

  b.瓜洲、京口隔江相望,而鐘山又在哪里呢?

  “數重山”表示山多還是山少?(“數人”、“數日”何意?“數”何意?)

  還從哪里知道山很少?(摳住“只”。補充介紹,點擊“京口”。)讀一讀,讀出路程近。

  c.齊讀前兩句,指名說詩意。

  過渡:瓜洲和京口只隔著一條長江,離詩人的家鄉鐘山也不過隔著幾座山而已,可以說,詩人身在瓜洲,已設計好回家的路線?稍娙穗m然離家鄉這樣近,他是否準備回到家鄉呢?從哪里知道?(明月何時照我還)

  d.“還”什么意思?說說這一句的意思。詩人在什么時候想到回家?(春風又綠江南岸)讀讀看,讀出詩人心中此時什么感受?(思家不能回的無奈)再讀。

  e.誰能把這首詩完整的意思說一說?

  f.誰能 把整個作品讀一讀?

  g.讀完以后,你們知道這首詩表達詩人什么感情?

  3.讓學生自由讀古詩、同桌互讀或者小組內互相讀課文。

  4.師生共同讀學生可以自由地站起來讀,給別人聽,然后由教師范讀,幫助學生

  領悟。

  三、背誦

  1.試背(讓學生采用適合自己的方法進行試背)

  2.全班進行匯報背誦的結果。

  四、說說

  1.交流收獲,粗通詩意四人一組交流,結合資料討論,寫下收獲和疑惑。討論過程中,教師根據學生提問點擊課件,共同解決疑難問題。

  2.體會詩的情感,深入推敲

  (1)下面,老師要請同學們再讀這首詩,結合插圖,看看是否可以讀出問題來。如果可以,那你們就更善于讀書了。“春風又綠江南岸上”中“綠”的用法。“明月何時照我還”中的明月圖上沒有。

  (2)教師贊揚學生的質疑精神,并引入對“綠”的推敲。細細地品讀這句話,你能從這個“綠”字中感受到什么?個人思考。

  (3)小組簡單交流。“綠”更能展現春風吹過,江南一下子變“綠”的神奇景象;蛘呤“綠”更能表現“春風”的來無影,去無蹤。或者“綠”能讓我感到春天的勃勃生機或者說“綠”還能看出作者心里充滿希望,對前途充滿信心。

  (4)他的問題老師也相信你們有逛街的見解。學生簡單交流后,全班發言。(略)

  (5)學生朗讀,說說自己側重表現的感情:有的側重表現其思鄉,有的側重表達對前途的信心。有的側重表達他對江南美景的愛戀。教師要充分鼓勵學生個性化的朗讀。

  (6)那我們課外又了解哪些表現思鄉之情的古詩詞呢?推敲詩中詩人所用的一些詞語之妙處,并通過形象的位置圖展示出當時作者所在地,體會作者的思鄉之情。

  五、做做

  學生在體會詩的意境后,可以選擇自己喜愛的方式表達對這首詩的喜愛,同學們大多數會采用朗讀、書畫、戲劇表演等形式來表達當時的意境。

  六、回歸整體,總結全文

  先由學生自己對這節課進行總結,最后由教師進行總的概括。

  [總結]作者在此地——瓜洲;此時——明月;此景——春;自然想到了——“還”;抒發了作者思念家鄉的情感。(光標引領說)

  知識拓展延伸(課堂作業)

  這節課,同學們積極主動地感悟真情、推敲詩句,學得生動精彩,給老師留下了極好的印象。下面,老師布置一下課堂作業。

  選做題1:根據《泊船瓜洲》,重新為課文配一幅插圖。

  選做題2:以“春風又綠江南岸”為題,按一定順序具體介紹春天來臨江南的景色。

  選做題3:詩人賈島寫《題李凝幽居》時,為一個字犯了愁,你能幫幫他嗎?鳥宿池邊樹,僧(推、橋)月下門你覺得哪個字更能表現月夜的寂靜,為什么?

  板書設計

  學習方法:讀、說、背、做、寫

  泊船瓜洲

  王安石(宋)

  京口瓜洲一水間,(靠家近,很難還)

  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離家久,早想還)

  明月何時照我還。(思家切,不能還)

特級教師陳金才《泊船瓜洲》教學實錄整理 篇4

  東臺市新曹農場小學  李素琴

  學習目標:

  1.自選方法學習古詩, “讀讀、背背、議議、畫畫、寫寫”。

  2.運用查閱資料的方法自學,培養運用資料解決問題、處理信息的能力。

  3.了解豐富多彩的祖國文化,培養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

 。牐牎驹u:依據新課程標準,突出語文實踐活動,制定切實可行的教育目標】

  教學過程 :

 。牐犚、導入  

 。牐1.準備上課;貞浺褜W的與月相關的古詩,《古朗月行》、《靜夜思》、《楓橋夜泊》……

 。牐2.認識課題。

  師: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也是一首與月有關的詩,大家首先一起來研究一下“泊”字。

 。ń處煱鍟n題。出示字典中“泊”字的兩個音節(bó  pó)及其不同的意義,選擇正確的讀音。齊讀課題。)

  師:誰能根據課前的資料搜集說說“瓜洲”在什么地方?

 。牐犐骸肮现蕖爆F在揚州的一小鎮,位于長江北岸。

 。牐爭煟骸安创现蕖钡囊馑际钦f把船?吭诠现薨哆。課前你們搜集了哪些關于這首詩的背景資料,我們來共同交流一下。

  生:王安石,北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詩人。

  生:……

 。牐3.商定學習步驟和方法。

 。牐爭煟何覀円呀泴W過好多古詩了,你打算怎樣學習這首詩呢?

  生:學古詩要先背誦。

 。牐爭煟合纫

 。牐犐鹤x熟,還要懂得意思。

  生:還要求默寫!

 。牐(教師歸納學生的發言,板書“讀、議、背、寫”)

 。牐爭煟何覀兙桶催@順序和方法學習。

  【評:“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這“主體”地位怎樣才能得到落實?教師有意識地將學生推進學習的實踐活動中。背誦古詩,喚起學生已有的學習經驗,創造平等的交流機會。讓學生制定學習程序與方法,使而后的學習變成學生自己的事!浚

 。牰⒆x詩

 。牐1.試讀。

  師:按同學們討論的方法步驟,先讀詩。請自由輕聲讀詩,注意讀準字音。

 。牐(學生自由試讀)

 。牐2.正音。討論并讀準以下字。

  京口瓜洲一水間(jiān  jiàn),

  鐘山只隔數(shù  shǔ)重(zhòng  chóng)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

  明月何時照我還(hái  huán)

 。3.自由讀古詩,或同桌互讀。

  【評:沒有理解字詞句,就讓學生讀行嗎?行!因為古詩雖然比現代文難理解,但由于篇幅短,又瑯瑯上口。因此可以先讓學生讀準、讀通。正音是關鍵。余下的在讀中自悟,稍作點撥,理解內容就容易多了】

 。牐4.師生共同讀。學生可以自由地站起來讀給別人聽,然后師范讀。

  師:同學們讀得這么盡興,老師也想讀,行嗎?

 。牐犐(齊聲)好!

 。牐爭煟(配音范讀)老師讀得好嗎?

 。牐犐汉!

  師:謝謝同學們的鼓勵,老師再讀一遍!(再讀,學生有激情地高聲朗讀)

 。牐牎驹u:平等地對待學生,真誠地征求意見,注重了對學生的鼓勵,課堂充滿了親和力】

  三、背誦

 。牐1.試背。

  師:都會背讀了,現在你們想干什么?

 。牐犐(大部分)背書!

 。牐爭煟罕硶捅硶。自己試試怎樣背得快。

  (學生紛紛高聲背誦,課堂書聲朗朗)

 。牐牎驹u:教師根據課堂進度,順應學生心理,靈活地變動順序,讓學生馬上背誦。彈性的教學使學生主體性得到落實】

 。牐2.匯報背誦結果。

  師:誰愿意背誦?

  (三位同學同時站起來背誦)

  師:還有誰要背?(全班大部分同學站起來集體背誦)

 。牐爭煟(看到還有幾位同學沒背)現在給你們一個機會,大膽地站起來,老師和你們一起背。

  (余下的幾位同學與老師一道背誦:《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牐牎驹u:班級學生人數多,課堂個體背誦涉及面又小,面向全體不好操作。以上這個片斷值得借鑒】

  四、議議

 。牐1.交流收獲,粗通詩意。

  師:通過誦讀,你一定讀懂了不少的內容。四人一組交流,再結合你手邊的資料討論討論,看看你們弄懂了哪些字、詞、句的意思呢?還有哪些詞句讀不懂嗎?在學習片上寫下你的收獲和疑惑。時間10分鐘。

 。10分鐘后全班交流學習收獲)

  師:匯報一下你的讀書收獲,好嗎?

 。牐犐豪蠋煟抑懒恕伴g”,在這里讀作jiàn ,是“間隔”的意思。

  生:老師,我通過查閱資料知道,“京口” 在長江南岸,現在的江蘇省鎮江市。 鐘山:現在南京市的紫金山。

  師:誰能將詩中“瓜洲”、“京口”、“鐘山”的按方位畫一個簡圖?

 。▽W生上黑板試畫圖)

  ◎   鐘山

  △△△△

  ◎  京口 

  ~~~~~~~~~~~~~~~~

  ~~~~~~~~~~~~~~~~         

  ◎  瓜洲

  師:詩以“泊船瓜洲”為題,點明詩人的立足點。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間”寫了望中之景,詩人站在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邊岸上的“京口”與“瓜洲”這么近,中間隔一條江水。由此詩人聯想到家園所在的鐘山也只隔幾層山了,也不遠了。

  生:請問老師,“還”是什么意思?  

  師:老師提供資料讓你們自己選擇判斷。

  (師根據學生提問點擊課件,屏幕展示以下內容。

  〈1〉 數重:幾層。

  〈2〉 綠:吹綠了。 

  〈3〉 還:①指歸還。②指的是返回。

 。▽W生對照詩句討論后選擇了第二種解釋)

  師:還有什么弄不懂的字詞嗎?誰能按書上注釋加上自己的理解來說說詩的大意呢? 

 。ㄕf說全詩大意。先同桌互說,再匯報說。)

  2、體會詩的情感,簡筆勾畫。

  師:讀到這兒,你知道詩人的寫作目的了嗎?

  生:這是一首寫景抒情小詩,抒發了詩人眺望江南、思念家園的深切感情。

  師:詩中哪些詞、句可以感受到詩人這種思鄉的情緒呢?

  生:“鐘山只隔數重山”中的“只隔”,暗示詩人歸心似箭的心情。

  生:“明月何時照我還!

  生:“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又綠”可以看出詩人的思鄉之情。

  師:據說,“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字,詩人在作詩過程中曾九過多次,最后定稿時才用了“綠”字。試想象,作者可能用過哪些字呢?       

  生:可以用“到”字,吟作“春風又到江南岸。”

  生:可以用 “過”字。

  生:還可以用“來”。

  師:詩的第三句繼續寫景,點出了時令已經春天,描繪了長江南岸的景色。詩人為什么選作“綠”字呢?

  生:“綠”字寫出了江南岸的一片綠色,寫出了顏色的美,表達詩人對家鄉的熱愛,襯托出詩人思念家鄉的感情。

  師:“綠”是吹綠的意思,是使動用法,用得絕妙。傳說王安石為用好這個字改動了十多次,從“到”“過”“入”“滿”等十多個動詞中最后選定了“綠”字。因為其他文字只表達春風的到來,卻沒表現春天到來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綠的景物變化。結句“明月何時照我還”,詩人眺望已久,不覺皓月初上,詩人用疑問的句式,想象出一幅“明月”“照我還”的畫面,進一步表現詩人思念家園的心情。

  【評:給予充分的時間,放手讓學生小組合作,自學討論,對這首古詩無疑是一種好辦法!

  五、畫畫

   1、啟發。

  師:這首詩是一首寫景抒情詩。我們再體會一下,詩人寫出了一江之隔的幾個地點,還展示了春的新綠,月的皎潔。色澤鮮明,多么美麗啊!在你們頭腦里,一定能畫出了一幅絢麗的圖畫,F在,你想做些什么?

  生:我想用彩筆來畫畫看。

  生:我想寫一寫,把這首詩默寫出來。

  師:好的,請選擇你喜愛的方式表達對這首詩的喜愛。寫字時,書寫要工整。畫畫時注意自己筆下的景物特點,加點彩色最好。待會將你的作品展示給大家看。好嗎?

  生:好。

 。牐2.全班同學安靜地寫畫。

 。牐3.反饋。

  師:寫完的同學上來將作品投影放大給大家欣賞,最好做些介紹。

  生:(操作展示儀放大作業 )我畫的是一輪明月,一道江水,一片新綠,幾重高山。詩人站在瓜洲岸邊,仰望明月。“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生:(同上)我豎著寫詩,大人寫詩都是這樣寫的,大家覺得好不好?

 。牐   (全班鼓掌。又有幾位同學展示自己的作品。)

  【評:課堂要充分滿足學生的需求,充分展現兒童的天性。讓成功的體驗內化為繼續學習與發展的動力】

 。牐犃⒀由

 。牐1.補充寫王安石的詩供學生選擇自讀。

  師:同學們學得很好!恫创现蕖肥切W階段學習的唯一一首王安石寫的詩。王安石是我國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許多作品膾炙人口。老師從其他地方選新編了幾首印發給你們,可以自由選讀。

 。牐(全班同學或自讀、或同桌讀、或幾個人討論)

 。牐2.自由點擊課件資料深入學習。

 。牐爭煟豪蠋煹恼n件內有這幾首詩的詳細資料,有興趣的同學可以上臺自己點擊。

  (幾位同學主動上臺點擊課件相關內容,瀏覽討論)

  【評:逐步引導學生學習利用閱覽室、圖書館、網絡等查閱資料,培養初步的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是一個有益的嘗試】

  3.下課了,老師將一張軟盤寄放在班長處,讓家有電腦又有興趣的同學借回家自學。

 。牐牽傇u:

  這節課根據新課程標準引導學生參與讀、講、背、寫的語文實踐,體現了三點。

  1.學生主體地位落到實處。學生的主體地位是教學過程 本質所決定的,學是內因,教是外因,教只有通過學才能起作用。只有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自覺地投身于學習中,才能保證落實主體地位。這節課從三方面做了努力。一是時間上給予保證,力避逐字逐句的梳理分析,節約時間讓學生多讀多寫;二是引導學生在學習實踐中體驗成功的樂趣,掌握學習方法;三是教者平等地對待學生。課始與學生商定學習方法,課中放手讓學生學習、注重良好習慣的培養,課后留給學生廣闊的學習與探索空間。

 。牐2.面向全體,著眼發展。教者尊重每個學生,讓全班學生都有展現的機會,讓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內容與方法,學生在課內點擊課件資料自學,回家通過軟盤自學,溝通了課內課外,拓展了學習空間,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平臺。

  3.落實了思想教育內容。這節課力求通過學生的語文實踐中感悟內容,在拓展延伸中初步感知祖國文化遺產的豐富,進而培養他們熱愛祖國語言文字和優秀文化的感情。

  作者:李素琴 女  1969年12月生 中共黨員 大學本科 小學高級教師  東臺市小學語文教研中心組成員   東臺市兼職教科研員東臺市“小學語文學科教學能手”、“小學語文學科帶頭人”。

  通聯:江蘇省東臺市新曹農場小學

  郵編:224246

  email:  

  電話:0515-5860201

特級教師陳金才《泊船瓜洲》教學實錄整理 篇5

  一、利用經驗、導入新課

  師:今天我們要一起走進第二單元“月是故鄉明”的學習,請同學們讀一讀本組課文的導語,讀完后說說你獲取了哪些信息?

  生:通過讀本組課文的導語,我知道了這個單元的課文都是表達漂泊在處的游子對家鄉的思念之情的。

  生:我還知道了學習本組課文不僅要用心體會作者表達的感情,還要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

  師:詩人,作者在表達自己的思鄉之情時,通常都會通過哪些景物的描寫來表現呢?

  生:我想起了小時候讀過的《靜夜思》,詩中主要通過對月亮的描寫來表達詩人李白對家鄉的思念的。

  生:我們以前學過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通過傳統節日來表達思鄉之情的。

  師:月亮總是讓人情不自禁地思念家鄉,今天我們學習的這首詩中也有月亮,宋朝詩人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出示課題)讀一讀說說課題的意思。

  生:把船停泊在瓜洲。

  二、整體感知、直奔重點

  師:請同學們自由誦讀全詩,注意詩中的幾個多音字。

  生:我來給大家讀一遍,我覺得第一行詩中的“間”應該讀“jiàn”,因為間的意思是間隔。

  生:這是一首表達思鄉之情的詩,所以我認為最后一句的“還”應該讀

  師:請同學們自讀詩句,結合課文注釋,想想詩句的意思,并從中體會詩人所要表達的感情。

  生:(讀悟,同桌交流)

  師:請同學們在小組內交流,你最欣賞詩中哪一句?

  生:我最喜歡“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這句詩寫出了幾個城市之間的距離雖然不遠,但卻不能回去,表達了詩人的無奈。

  生:我喜歡“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幾時照我還”,這句詩寫出了詩人在瓜洲看到的江南兩岸的景色,更增添了詩人對家鄉的思念之情。

  生:我也喜歡“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幾時照我還”,讀了這句,我的腦海里浮現出了一派生機勃勃的春天美景。

  生:…………

  三、賞析詩句.感悟詩境

  師:請同學們閉上眼睛讀這句,讀的時候,你的腦海里又會浮現出什么畫面呢?

  生:讀這兩句的時候,我的腦海里浮現出了一幅綠草叢中蝴蝶飛舞,鳥語花香的畫面,讓我陶醉不已。(她的想象不僅陶醉了自己,也感染了同學和老師)

  生:讀了這兩句詩,我仿佛看到了一陣春風拂過,小草就冒出新芽,“噌噌”地往上長。讓我感受到一種動的美。(從這兒可以看出學生已經初步體會到詩人用那個“綠”字的精妙了)

  生:讀著這句詩,我就在腦海里想象,春姑娘悄然來到我們身邊,把冬爺爺送走了。她所到之處小草發芽了,花兒盛開了,鳥兒唱起了歡樂的歌,好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這一切更增添了詩人對家鄉的思念。

  師:同學們通過閱讀想象出了這么多的畫面,現在請大家仔細觀察書上的插圖,再結合詩句,看看你有什么更深的理解。

  生:我看到插圖的近處有兩只白鷺在振翅飛翔,它們迎著和熙的春風飛回自己的巢穴,詩人看到這一幕感嘆道:鳥兒都回家了,我什么時候才能回到家鄉呢?

  生:看到圖上江南兩岸的景色,讀著詩中“明月何時照我還“這一句,我想到昨天間餐時我們吃的月餅,老師告訴我們快到中秋了,中秋是萬家團圓的日子,我就想起了我的貴州老家,想起了我和爸爸、媽媽、外婆一起吃月餅的情景。

  師:同學們在讀著這首詩的時候也情不自禁地產生了對家鄉的思念之情。讓我們帶著這種情感讀一讀這首詩吧!

  生:深情誦讀。

  四、品評詩句、升華情感

  師:詩人這么想念自己的家鄉,那他的家鄉究竟在哪里呢?(引導學生從那三個地名去探究詩人的家鄉,并從中感受到詩人剛離開家鄉就想回家的情緒,體會思鄉情意之濃)

特級教師陳金才《泊船瓜洲》教學實錄整理 篇6

  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會讀會寫“洛、榆、畔、帳”,正確讀寫“洛陽、榆關、湖畔、千帳”等詞語。

 。2)學習通過看注釋,查閱資料,邊讀邊相象等方法理解詩詞意思,用自己的話講述詩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三首古詩詞,默寫《泊船瓜洲》、《秋思》。

 。4)體會作者借不同景物抒發情懷的寫法。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反復誦讀古詩,結合課文注釋,理解詩句的意思。

  (2)通過背誦古詩,深化體驗詩人的情感。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詩人的思鄉之情,了解豐富多彩的祖國文化,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學的情感。

  重點、難點與關鍵:

  1、想詩境,悟詩情,背誦、默寫,積累語言。

  2、體會詩人思鄉懷親的思想感情,領悟作者表達方法。

  課時安排:三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泊船瓜洲》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2、理解古詩的內容,體會古詩表達的情感。

  3、運用所學的方法感受、補充作品的情感。

  教學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課文插圖

  3、學生課前查閱資料,了解詩人、知道詩的大意、感受詩人的情感。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媒體及板書設計

  設計目標

  一、導游介紹,激趣導入

  1、談話:今天老師給你們當導游,好不好?(出示地圖)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鎮頭。”這首傳唱了千年的歌謠向我們介紹的是瓜洲。瓜洲位于江蘇省揚州南面,長江北岸。川流不息的長江水見證了瓜洲的興衰,瓜洲曾經是“江北重鎮、千年古渡”。而“京口”不僅是東漢吳國第一古都,更是文氣洋溢的靈秀之地。許多詩人在此留下了千古絕唱的詩句:王昌齡的“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蘇東坡的“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還有一首廣為傳誦的就是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看圖聽介紹

  出示地圖(標明“瓜洲”、“京口”、“鐘山”的大略位置)

  明白三個地方的地理位置,三個地方的一些歷史了解。

  2、    板書詩題,讀題

  過渡:為什么人們喜歡這首詩呢?先去讀一讀吧!

  讀題

  板書:泊船瓜洲(王安石)

  三、整體感知,直奔重點

  1、請看書,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古詩。師板書詩句

  讀古詩

  板書:(詩句)

  多讀

  2、指名讀,正字音,尤其注意“一水間、數重山、照我還”。講講多音字:間、重、還。

  指名讀

  正音

  3、反復多讀幾遍這首詩,結合課文注釋,想想詩句的意思。你會有怎樣的感受呢?

  反復讀詩,結合注釋想詩句意思,體會作者感受。

  結合注釋想詩句意思,體會作者感受。

  4、指名交流

  生回答:詩句意思和感受

  說詩句意思,談感受

  5、你最欣賞詩中的哪一句呢?

  生自由交流

  引出“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三、賞析詩句,感悟詩境

  1、剛剛同學說得最多的就是這句詩,(課件出世: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吧!

  生齊讀

  賞析: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2、能說說為什么喜歡這句詩嗎?(指名回答)

  生回答

  3、有同學說,這句詩寫出了江南美麗的景色,那就和你的同桌再互相讀一讀,說一說:在你的頭腦中出現了怎樣的一派景色呢?

  同桌之間互讀、練說

  說詩意

  4、指名說,你的頭腦中出現了怎樣的一派景色呢?

  生回答

  檢查交流情況

  5、小結:你們的回答很精彩!原來短短一句詩可以在人的頭腦中出現這么多不同的畫面,文字的魅力真是無法相象。

  6、那就用朗讀把感受表達出來吧。

 。ㄐ〗M內練讀、指名讀)

  小組內練讀、指名讀

  感情朗讀,感受詩意

  7、聽了同學們的描述,我仿佛看見了一派色彩斑斕的綺麗風光。詩人描寫了幾種“綠”色呢?仔細觀察書上的插圖,對你會有所幫助的。

  觀察插圖,說出描寫了幾種“綠”

  板書:(綠)

  訓練觀察力和口頭表達力

  8、指名答

  生回答

  9、是呀,作者放眼望去,看見了(課件出示練習題)你能填入表示不同綠色的詞嗎?

  生口頭回答

  課件出示:近處(   )的小草,(  )的柳樹,遠處(   )的樹林,(  )的高山。

  詞的積累與運用

  10、小結:詩人此時正遇早春時節,站在小船上舉目四眺,滿眼皆是綠色,讓作者明顯地感受到春天到了。

  11、可別小看了這個“綠”字,它僅僅告訴你春天來了嗎?它還能讓你感受到什么呢?指名回答

  生回答

  抓重點詞理解

  12、同學們理解得多豐富呀!把你感受到的“綠”讀出來吧!(男、女賽讀)

  男、女賽讀

  朗讀

  13、小小的“綠”字卻有大大的文章!請看課后“資料袋”

  閱讀資料袋

  了解王安石推敲用“綠”字的故事。

  14、聽完“綠”字的故事后,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生自由交流,回答

  說感受

  小結:是呀,一位如此優秀的詩人能為了一個字修改十多次,難道我們在平時的習作中不能做到嗎?“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這首詩正是因為這個故事,讓人們更加贊賞,那就讓我們一起讀出你的贊嘆吧!

  讀詩句

  朗讀訓練

  四、品評詩句,升華情感

  1、過渡:這么美的綠,這么迷人的風光,誰不想多看兩眼?誰不想留戀其中?詩人和我們一樣陶醉在景色中,忘乎所以了嗎?(指名答)

  生回答

  激趣引入

  2、詩人想回哪里去?詩中的家鄉是指哪兒?引導從課題“泊船瓜洲”和詩句“鐘山只隔數重山”等處理解。

  生回答

  板書:(京口、瓜洲、鐘山下劃線)

  引出三個地方

  3、你能在地圖上找到它大概的位置嗎?先好好讀讀古詩

  學生上臺指明

  熟悉地理位置

  4、簡介:王安石的父親曾在江蘇南京為官,王安石是在那里長大的,對鐘山即現在的南京有著深厚的感情,可以說那里是他的第二故鄉。

  了解背景

  5、你從哪里能讀出詩人急切地想回到家鄉?指名回答

  生回答

  6、讀出詩人無限的思鄉情緒和急切盼望回家的感情。

  生讀

  聯系有感情朗誦

  五、回歸整體,深化體驗

  1、這真是“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漂泊在外的游子對家鄉是多么的牽腸掛肚呀!讓我們一起再來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2、練習背誦

  背誦

  背誦古詩

  六、總結

  王安石,北宋時期著名的文學家、詩人、政治家,立志于國家改革。這首詩是他第二次出任宰相途徑瓜洲時所寫,短短28個字,展現了早春江南的一片嫩綠,抒發了久思故鄉的一寸衷腸,更暗示了他對自己前途的擔憂。此去京城,真能大展宏圖嗎?千頭萬緒涌上心頭……更讓我們驚嘆的還是他對文字的講究,一個“綠”字令人不得不佩服他的風范。

  板書:宋

  復習回顧

  七、布置作業

  1、  抄寫生字。

  2、  抄寫生字詞。(自組的)

  3、  背誦《泊船瓜洲》

  ppt出示

特級教師陳金才《泊船瓜洲》教學實錄整理 篇7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的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掌握本課的生字詞,并能夠達到背誦,默寫的水平。

  2.過程與方法目標:運用查資料的方法自學,培養運用資料解決問題,處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詩人的思鄉之情,了解豐富多彩的祖國文化,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學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1.通過查資料自學,體會詩人的表達思想感情。

  2.品味欣賞“綠”“還”等字在詩中的作用。

  課前準備

  為了能更好的完成本課的教學目標,我準備了以下教學輔助用具。搜集有關資料,多媒體課件,插圖。

  教學過程

  一、 激情導入,剖析課題

  1.在中國璀璨的歷史長河中,杰出的詩人多如繁星,不勝枚舉。而北宋的王安石就是其中耀眼的一顆。誰來介紹一下王安石?(學生在班級中相互匯報交流自己收集的有關王安石的資料)(總結)王安石,字介甫,晚年號半山,北宋臨川人。他視南京為自己的第二故鄉。他年輕時,中進士。寫這首詩時,正是宋神宗第二次讓他任宰相,推行新法。所以他前往上任。他的詩善于將自己的感情融入詩句,情真意切。

  2.古詩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請同學們回憶已學過的與“月”相關的古詩,如《古朗月行》,《靜夜思》……

  3.今天我們就來欣賞王安石膾炙人口、耳熟能詳的一首詩——《泊船瓜洲》

  4.剖題

 。1)這首詩是作者從江西出發,乘船經長江前往京城為官,途經——?(瓜洲)簡介瓜洲:瓜洲,在長江的北岸,離南京不遠。(標注)

  (2)詩題中的“泊”我們在哪首詩中見過?在本詩題中何意?

 。3)理解題目的意思。

  (4)由課題引出問題。

  5.與學生一起商定學習步驟和方法。老師歸納學生的發言,板書“讀、說、背、做、寫”的學習方法。

  二、讀詩

  1.讀詩歌,感知內容

  a.大家輕聲地讀一讀詩,讀準字音,并想想這首詩的意思。

  b.指名讀,正音:間、重、還

  c.說說詩歌大致的意思。

  2.指導閱讀——抓字眼,明詩意,讀中感悟。

  a.“間”什么意思?表示“隔開”的意思還可以組什么詞?隔開了什么?看圖(點擊幻燈片)

  瓜洲在長江的北岸,京口在哪兒呢?兩地相距遠嗎?何以見得?(一水)讀一讀,讀出距離短。

  b.瓜洲、京口隔江相望,而鐘山又在哪里呢?

  “數重山”表示山多還是山少?(“數人”、“數日”何意?“數”何意?)

  還從哪里知道山很少?(摳住“只”。補充介紹,點擊“京口”。)讀一讀,讀出路程近。

  c.齊讀前兩句,指名說詩意。

  過渡:瓜洲和京口只隔著一條長江,離詩人的家鄉鐘山也不過隔著幾座山而已,可以說,詩人身在瓜洲,已設計好回家的路線。可詩人雖然離家鄉這樣近,他是否準備回到家鄉呢?從哪里知道?(明月何時照我還)

  d.“還”什么意思?說說這一句的意思。詩人在什么時候想到回家?(春風又綠江南岸)讀讀看,讀出詩人心中此時什么感受?(思家不能回的無奈)再讀。

  e.誰能把這首詩完整的意思說一說?

  f.誰能 把整個作品讀一讀?

  g.讀完以后,你們知道這首詩表達詩人什么感情?

  3.讓學生自由讀古詩、同桌互讀或者小組內互相讀課文。

  4.師生共同讀學生可以自由地站起來讀,給別人聽,然后由教師范讀,幫助學生

  領悟。

  三、背誦

  1.試背(讓學生采用適合自己的方法進行試背)

  2.全班進行匯報背誦的結果。

  四、說說

  1.交流收獲,粗通詩意四人一組交流,結合資料討論,寫下收獲和疑惑。討論過程中,教師根據學生提問點擊課件,共同解決疑難問題。

  2.體會詩的情感,深入推敲

 。1)下面,老師要請同學們再讀這首詩,結合插圖,看看是否可以讀出問題來。如果可以,那你們就更善于讀書了!按猴L又綠江南岸上”中“綠”的用法!懊髟潞螘r照我還”中的明月圖上沒有。

 。2)教師贊揚學生的質疑精神,并引入對“綠”的推敲。細細地品讀這句話,你能從這個“綠”字中感受到什么?個人思考。

 。3)小組簡單交流。“綠”更能展現春風吹過,江南一下子變“綠”的神奇景象;蛘呤恰熬G”更能表現“春風”的來無影,去無蹤;蛘摺熬G”能讓我感到春天的勃勃生機或者說“綠”還能看出作者心里充滿希望,對前途充滿信心。

 。4)他的問題老師也相信你們有逛街的見解。學生簡單交流后,全班發言。(略)

 。5)學生朗讀,說說自己側重表現的感情:有的側重表現其思鄉,有的側重表達對前途的信心。有的側重表達他對江南美景的愛戀。教師要充分鼓勵學生個性化的朗讀。

 。6)那我們課外又了解哪些表現思鄉之情的古詩詞呢?推敲詩中詩人所用的一些詞語之妙處,并通過形象的位置圖展示出當時作者所在地,體會作者的思鄉之情。

  五、做做

  學生在體會詩的意境后,可以選擇自己喜愛的方式表達對這首詩的喜愛,同學們大多數會采用朗讀、書畫、戲劇表演等形式來表達當時的意境。

  六、回歸整體,總結全文

  先由學生自己對這節課進行總結,最后由教師進行總的概括。

  [總結]作者在此地——瓜洲;此時——明月;此景——春;自然想到了——“還”;抒發了作者思念家鄉的情感。(光標引領說)

  知識拓展延伸(課堂作業)

  這節課,同學們積極主動地感悟真情、推敲詩句,學得生動精彩,給老師留下了極好的印象。下面,老師布置一下課堂作業。

  選做題1:根據《泊船瓜洲》,重新為課文配一幅插圖。

  選做題2:以“春風又綠江南岸”為題,按一定順序具體介紹春天來臨江南的景色。

  選做題3:詩人賈島寫《題李凝幽居》時,為一個字犯了愁,你能幫幫他嗎?鳥宿池邊樹,僧(推、橋)月下門你覺得哪個字更能表現月夜的寂靜,為什么?

  板書設計

  學習方法:讀、說、背、做、寫

  泊船瓜洲

  王安石(宋)

  京口瓜洲一水間,(靠家近,很難還)

  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離家久,早想還)

  明月何時照我還。(思家切,不能還)

特級教師陳金才《泊船瓜洲》教學實錄整理 篇8

  【單元導入】

  故鄉,一直是我們魂牽夢縈的地方。濃濃的鄉情是游子的眷戀,款款的鄉意是醇香的濃茶。無論走到哪里,最難忘記的還是故鄉情。

  細細品味本單元的四篇文章,你們會情不自禁地沉浸其中。對比閱讀后,你們還將體會到作者的感情是通過一些景物和事情表達出來的。比如,從描寫家鄉美好的景色——“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溪,終年潺潺地環繞著村莊。溪的兩邊,種著幾棵垂楊,那長長的柔軟的柳枝,隨風飄動著! ;從回憶的一件件有趣的小事——“我和一群六七歲的小朋友,最喜歡扒開石頭,尋找小魚、小蝦、小螃蟹。我們并不喜歡捉來吃,而是養在玻璃瓶里玩! 你們都能體會出作者對家鄉的喜愛和眷戀之情。

  5、古詩詞三首

  【知識在線】

  一、寫一寫   看誰寫得最規范,最美觀。

  luò yáng            yú shù              hé pàn              wén zhàng

  二、判一判  下面的說法對嗎?對的判“√”。

  1、《泊船瓜洲》寫的是春季的景色,描寫的特定景物是江南春景。(     )

  2、《秋思》《長相思》都抒發了作者思鄉懷親的思想感情。但《秋思》是借景抒情,《長相思》是寫景和敘事融為一體。     (    )

  三、說一說  把下面的詩句補充完整,并說說是什么意思。

  1、春風又綠江南岸,                       。

  2、風一更,雪一更,                       。

  四、理一理  在下面的詩句中,有四句屬于同一首詩,請理出來,說出詩題和作者。

  京口瓜洲一水間     小溪泛盡卻山行      煙花三月下揚州    春風又綠江南岸  

  鐘山只隔數重山      兩個黃鸝鳴翠柳      明月何時照我還      但悲不見九洲同                                                                                             【思維體操】

  五、課文在線

  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1、給加點字選擇合適的解釋,把序號填寫在括號里。

  書:a、裝訂成冊的著作;b、信;c、文件;d、寫字。

  (1)王羲之是著名的書法家。(  )          (2)欲作家書意萬重。(  )

 。3)媽媽從書店給我買了一套黑烏鴉的系列叢書。(    )

  2、“秋風”給人什么樣的感覺?寫一寫你眼中的秋風。

  的秋風                      的秋風                     的秋風

  3、在詩中劃出讀時的節奏。

  4、把這首詩試著改寫成一個小故事。

  六、閱讀沖浪    根據注釋自學古詩。

  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    ) ,日暮(  )客愁新。

  野曠(    )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注釋:

  移舟:劃船靠岸的意思。 泊:船靠岸,停船。

  煙渚:指煙霧籠罩下的江中間小塊陸地。 暮:傍晚,太陽落的時候。

  天低樹:指遠處的天空比近處的樹木還要低。 近:接近。

  1、帶點的字你認識嗎?請你為它們注音。

  2、比較一下這些字,再組詞。

  諸(        )   暮(        )   曠(        )   怒(        )

  渚(        )   幕(        )   礦(        )   愁(        )

  3、 解釋每句詩的意思。

  4、這首詩表達了詩人__________________      的思想感情。

  【個性時空】

  七、填一填  和同桌比一比,看誰知道的古詩多!

  1、 地名,補充詩句

  ①(   )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②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    )。

  2、 填數字,補充詩句

 、倌铣        )寺,多少樓臺煙雨中。②(   )里河東入海,(   )仞岳上摩天。

  3、填動物,補充詩句

 、傥魅角埃    )飛,桃花流水(    )肥。 ②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    )立上頭。

特級教師陳金才《泊船瓜洲》教學實錄整理 篇9

  瀘縣梁才學校 朱梅

  一、利用經驗、導入新課

  師:今天我們要一起走進第二單元“月是故鄉明”的學習,請同學們讀一讀本組課文的導語,讀完后說說你獲取了哪些信息?

  生:通過讀本組課文的導語,我知道了這個單元的課文都是表達漂泊在處的游子對家鄉的思念之情的。

  生:我還知道了學習本組課文不僅要用心體會作者表達的感情,還要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

  師:詩人,作者在表達自己的思鄉之情時,通常都會通過哪些景物的描寫來表現呢?

  生:我想起了小時候讀過的《靜夜思》,詩中主要通過對月亮的描寫來表達詩人李白對家鄉的思念的。

  生:我們以前學過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通過傳統節日來表達思鄉之情的。

  師:月亮總是讓人情不自禁地思念家鄉,今天我們學習的這首詩中也有月亮,宋朝詩人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出示課題)讀一讀說說課題的意思。

  生:把船停泊在瓜洲。

  二、整體感知、直奔重點

  師:請同學們自由誦讀全詩,注意詩中的幾個多音字。

  生:我來給大家讀一遍,我覺得第一行詩中的“間”應該讀“jiàn”,因為間的意思是間隔。

  生:這是一首表達思鄉之情的詩,所以我認為最后一句的“還”應該讀

  師:請同學們自讀詩句,結合課文注釋,想想詩句的意思,并從中體會詩人所要表達的感情。

  生:(讀悟,同桌交流)

  師:請同學們在小組內交流,你最欣賞詩中哪一句?

  生:我最喜歡“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這句詩寫出了幾個城市之間的距離雖然不遠,但卻不能回去,表達了詩人的無奈。

  生:我喜歡“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幾時照我還”,這句詩寫出了詩人在瓜洲看到的江南兩岸的景色,更增添了詩人對家鄉的思念之情。

  生:我也喜歡“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幾時照我還”,讀了這句,我的腦海里浮現出了一派生機勃勃的春天美景。

  生:…………

  三、賞析詩句.感悟詩境

  師:請同學們閉上眼睛讀這句,讀的時候,你的腦海里又會浮現出什么畫面呢?

  生:讀這兩句的時候,我的腦海里浮現出了一幅綠草叢中蝴蝶飛舞,鳥語花香的畫面,讓我陶醉不已。(她的想象不僅陶醉了自己,也感染了同學和老師)

  生:讀了這兩句詩,我仿佛看到了一陣春風拂過,小草就冒出新芽,“噌噌”地往上長。讓我感受到一種動的美。(從這兒可以看出學生已經初步體會到詩人用那個“綠”字的精妙了)

  生:讀著這句詩,我就在腦海里想象,春姑娘悄然來到我們身邊,把冬爺爺送走了。她所到之處小草發芽了,花兒盛開了,鳥兒唱起了歡樂的歌,好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這一切更增添了詩人對家鄉的思念。

  師:同學們通過閱讀想象出了這么多的畫面,現在請大家仔細觀察書上的插圖,再結合詩句,看看你有什么更深的理解。

  生:我看到插圖的近處有兩只白鷺在振翅飛翔,它們迎著和熙的春風飛回自己的巢穴,詩人看到這一幕感嘆道:鳥兒都回家了,我什么時候才能回到家鄉呢?

  生:看到圖上江南兩岸的景色,讀著詩中“明月何時照我還“這一句,我想到昨天間餐時我們吃的月餅,老師告訴我們快到中秋了,中秋是萬家團圓的日子,我就想起了我的貴州老家,想起了我和爸爸、媽媽、外婆一起吃月餅的情景。

  師:同學們在讀著這首詩的時候也情不自禁地產生了對家鄉的思念之情。讓我們帶著這種情感讀一讀這首詩吧!

  生:深情誦讀。

  四、品評詩句、升華情感

  師:詩人這么想念自己的家鄉,那他的家鄉究竟在哪里呢?(引導學生從那三個地名去探究詩人的家鄉,并從中感受到詩人剛離開家鄉就想回家的情緒,體會思鄉情意之濃)

 。╠iyifanwen.com 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課文題目)此文轉載于

特級教師陳金才《泊船瓜洲》教學實錄整理 篇10

  這首詩通過描寫詩人泊船于瓜洲之上,眺望江南時的所見、所思、所感,表達了作者思鄉、愛鄉和急于返鄉鎮的心境。

  詩句語言凝煉,意境優美,同時反映了作者對家鄉的深切懷念和熱愛。由此可見,本文是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審美教育和德育教育的良好教材。

  鑒于以上的認識,根據教材要求,針對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心理特點,結合古詩教學的一般規律,我確定教學目標 如下:

  1、啟發想象,領會意境,進行熱愛家鄉教育。

  2、動用學習古詩的方法,充分理解詩意,并在此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全詩。

  詩歌“只有入境,才能悟神”因此,我把想象意境,領會詩情,確定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而指導學生學習古詩,再現詩歌描繪的情境是教學的關鍵。

  根據以上幾點,在教學作如下嘗試:

  首先讓學生回顧描寫春天的詩句。這樣,復習了舊知,加強了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同時通過有感情的背誦把學生引入到了學詩的情境當中去,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的積極性。

  然后,引導學生理解詩意,對于高年級學生來說,不是第一次學古詩。因此,學習課文的開始,我就讓學生回顧學古詩的方法。然后,進行歸納,給出方法。這樣設計實際是給出了學生的學路。同時,也滲透了教者的教路,使教和學統一起來。通過學法的運用,促進小學生知識的遷移和能力的培養。

  在理解詩意中,我采取了“先扶---后放”的辦法。先扶學前兩句,“讀詩句----解字詞-----串講詩意----體會兩句話的作用”。為配合詩意的理解。教師板書,目的是在學法上“教”學生,使其掌握方法為其智力經驗的形成奠定基礎。讓學生自學三、四句,并以匯報形式檢查學生的學習情況(板書)

  通過對學習方法的運用促進了學生知識的遷移和能力的培養。最后,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出全詩大意,為進一步體會詩的意境奠定基礎。

  整個教學的中心環節,我放在引導學生領會詩的意境上。

  這一過程,我主要采用兩種方法來進行。

  第一種方法:設境想象法

  運用畫面再現情境,音樂渲染情境,語言描述情境。為學生營造了一個良好的氛圍。美的配樂,美的解說,美的畫面,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進行體驗,學生在心境愉悅的環境中學習,受到了美的熏陶。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都得到了發展,讓學生談自己的感受,從而深刻體會到了詩人所表達了情感。

  第二種方法:重點字詞剖析法

  這樣設計,意在突出語文學科的特點,進行扎扎實實的語言文字訓練,讓學生在詩中體會到祖國語言文字的美。同進,抓住重點詞句進行挖掘,避免傳統教學中存在的無重點,無深度,無層次的串講串問,加大了“學詩”的密度,使學生真正學有所獲,學有所得。

  教學的第三個步驟是: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全詩。豐富學生的詞匯,培養學生的語感,激發學生對祖國語言的熱愛。

  最后,讓學生動筆,完成以下的鞏固練習。避免在古詩教學中,只動口不動手的現象,通過練習檢查了學生的學習情況,接收信息反饋。

  總體上講,這節課的教學,主要在以下三方面做了一定的努力:

  1、挖掘詩句的內涵,不失時機地進行思想教育。

  2、積極創設情境,進行學法指導。

  3、抓住重點剖析,進行扎實的訓練。

特級教師陳金才《泊船瓜洲》教學實錄整理 篇11

  【教學目的】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并能背誦、默寫古詩。

  2、了解詩歌大意,感受詩人思念家鄉的真摯感情。

  【重難點】

  引導學生感受詩歌表達的思念家鄉的真摯感情。

  【教具】

  課件、錄音。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整體把握

  1、今天我們要學習一首新詩──《泊船瓜洲》,通過預習大家知道了這首詩的作者是誰?(北宋詩人王安石)

  2、簡介王安石:

  王安石是北宋杰出的政治家,也是一個知識淵博的學者,還是一位著名的詩人。宋神宗時,任宰相,推行新法,公務非常繁忙,經常東奔西走實行變革。

  這首詩是他有一回坐著船沿著長江向西行駛的旅途中寫的。

  3、釋題:

  從詩題中,你知道了什么?(學生自由回答,教師指點學生說說詩題的意思。)

  二、初讀古詩,把握主旨

  1、王安石泊船瓜洲時寫下了怎樣一首詩呢?讀古詩三遍,注意讀音。

  2、指名讀詩,互相正音:

  注:“間”應讀“jiàn”。

  3、正音后齊讀全詩,想想詩中哪一個字最能表達詩人想回家的這一念頭:

 。ā斑”字;點明:“還”字就是回家的意思。)

  三、小組學習,扣住“還”字,披文入情,理解詩意

 。ㄔ趯W生交流回答的基礎上,教師適時點撥,并作必要的講解。)

  哪一小組讀懂了哪句?

  教師相機指點:

  1、學生交流一、二句:

  ⑴ 找出地名,(點擊出示:京口、瓜洲、鐘山)搞清三者位置。

 、啤≈攸c理解:

  “間”和“數”。

  京口和瓜洲一個在長江的南岸,一個在長江的北岸,被一條長江間隔開了,所以這兒應該讀“ jiàn”。例如:“間斷”,還有“間隔、隔開”,在這兒就是“間隔”的意思。

 、恰 扮娚街桓魯抵厣。”

  “數:幾”;“只:說明離家近!

  既然離家這樣近,就應該回家去看看。

 。ò鍟弘x家近──應該還)

 、取≈笇Ю首x。

  2、交流三、四句:

 、拧√崾尽熬G”字的解釋(吹綠、染綠)。

 、啤摹坝帧弊帜隳苤朗裁矗w會到詩人什么樣的感情?

  (離家時間很久了,特別想回家去看看。)

  (引導學生合作板書:離家久──更該還)

 、恰≡诘4句的解釋時,引導學生嘗試加上語氣詞“啊”,把作者強烈的思鄉之情表達出來。

 。髟掳,你什么時候才能照著我回家呢?)

  ⑷ 引導學生獨立板書:

  思家切──不能還。

  ⑸ 指導朗讀。

 、省∩罨

  既然詩人已經*家這么近了,他又這么渴望回家鄉去,那他為什么不回去看看呢?

  先讓學生說,教師補充:因為詩人是宋代著名的政治家。他當時肩負宰相重任,正在全國上下進行一系列的改革。為了改革大計,為了國家大事,他是雖到家門卻不能入門,因此內心發出了“明月何時照我還”的感慨,表達了他強烈的思鄉之情。

  四、創設情境,想象詩的意境

  1、你覺得詩人吟這首詩,是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看著哪兒吟誦的?

 。ㄒ粋春天的夜晚,詩人站在船頭或岸上向南眺望……)

  2、那么,在這月明之夜,詩人站在船頭眺望著家鄉的方向,都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讓我們閉上眼睛邊聽聽音樂,邊想一想,當一回詩人體會一下。(音樂《春江花月夜》)

  師引生入境:

  月明之夜,晚風徐徐,詩人走出船艙站在岸上眺望,只見對岸就是京口,離自己的家是這么的近,現在又是春天了,詩人腦海中不禁浮現出一幅幅美麗的圖畫來:家鄉的青山……綠水……田野……江岸……詩人望著圓圓的明月,眺望著家鄉的方向,不禁想……

  3、如果你是詩人,你在想些什么?(扮演詩人說想到的)

  4、從中你體會到什么?

  五、品味“綠”字,咬文嚼字

  1、介紹王安石煉字的故事。

  2、請你想象一下,王安石還用過哪些字,為什么最后用了這個“綠”字:

  老師適當點撥學生體會“綠”字的妙用:

 、拧〈猴L給江南帶來了綠色。

  ⑵ “綠”字還給人以鮮明的色彩感和剩機感。

 、恰 熬G”字和“還”字還有內在的聯系,明媚的春色更引發了詩人想回家的念頭。

  3、指導吟誦,教師小結:

  一個“綠”字,表達了眼前一片景,胸中無限情;一個“綠”字,使《泊船瓜洲》成了千古絕句;一個“綠”字,使王安石改字成了千古佳話。所以,我們在寫作時也要注意遣詞用句。

  整首詩表達了詩人對家鄉的強烈的思念之情。

  六、指導背誦

  最后讓我們一起把這首思念家鄉的古詩記在心里吧。

  七、作業

  1、吟誦古詩。

  2、摘錄表達詩人思念家鄉的古詩詞2~3首,閱讀課上一起交流學習。

特級教師陳金才《泊船瓜洲》教學實錄整理 篇12

  教學目標:

  1、學生能夠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教師抓住要害詞“只”、“又”、“綠”,讓學生在讀中感悟,體會詩人感 慨萬千的思鄉情感。

  3、拓展閱讀《鄉愁》,培養學生學習詩歌的愛好,進一步感受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懷鄉思親的情感。

  教學重點:

  吟誦古詩、想象意境,體會詩人的思鄉情感,感受古詩的藝術魅力。

  教學難點:

  入情入境,理解詩人表達的思鄉之情。

  教學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

  學生:王安石簡介;描寫春景的古詩、詞語。

  教學過程:

  一、知詩人,解詩題

  導入:同學們還記得李白的《靜夜思》嗎?(齊聲背誦)對于遠離家鄉的游子來說,靜靜的夜晚、圓圓的月亮,經常會勾起人們對家鄉的思念。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王安石的《泊船瓜洲》,齊讀課題。這一節課,我們繼續運用這三個步驟學習古詩(出示幻燈,齊讀)。

  1、誰愿意介紹一下王安石?

  2、指名介紹。

  教師適當補充,強調王安石與南京的關系。(幻燈片)

  3、理解題目。

  (1)“泊船”是什么意思?(停船靠岸。)“瓜洲”是在什么地方?

  (2)簡介瓜洲:瓜洲,在長江的北岸,離南京不遠。

  二、抓字眼,明詩意

  過渡:王安石路過瓜洲寫下這首詩,他想說什么呢?(幻燈)

  1.初讀詩歌,感知內容

 、僬埓蠹易杂傻匕选恫创现蕖愤@首詩仔細讀兩遍,爭取把多音字讀準,把詩讀通順,留意節奏。

 、 指名讀:請你讀一讀。其他同學留意聽,這首詩當中有三個多音字,聽他有沒有念錯。

 、 聽完學生朗讀,教師做簡單的評價,生小組讀,老師范讀,生再齊讀。

 、茏x古代的詩歌,我們不僅要把它讀得正確、有節奏,還要讀出感情來。指名讀,齊讀。

 、菰娮x到這兒,你的腦海里留下什么印象、有什么感覺?指名回答。

  ⑥是的,同學們,讓我們帶著這種感覺再來讀一讀《泊船瓜洲》這首詩。

  2.指導閱讀——抓字眼,明詩意。

  過渡:王安石為什么會如此地思念家鄉?

 、僬埓蠹夷x這首詩,看看插圖和注解,然后同桌說一說這首詩大概在講什么意思。(學生默讀------說)

 、诤昧。老師想提兩個問題,看看你們對這首詩大概的意思把握了多少。第一個問題,作者的“身”在哪里?你是怎么知道的? a. “間”是什么意思?隔開了什么?瓜洲在長江的北岸,京口在哪兒呢?(板畫長江,標出瓜洲和京口)。兩地相距遠嗎?何以見得?(一水)

  讀一讀,讀出距離短。

  b. 瓜洲、京口隔江相望,而鐘山又在哪里呢?(板畫南京、紫金山)

  “數重山”表示山多還是少?(“數”何意?)還從哪里知道山很少?(摳住“只”。)

  讀一讀,讀出路程近。

  過渡:瓜洲和京口只隔著一條長江,離詩人的家鄉鐘山也不過隔著幾座山而已,可以說,詩人離家鄉非常的近。老師想問第二個問題,此時作者身處瓜洲,他的“心”又在哪兒?你是從哪里知道的?(明月何時照我還)“還”是什么意思?

  d. 詩人在什么時候想到回家?(春風又綠江南岸的時候)“綠”是什么意思?“又”說明什么?說說這兩句的意思。

  讀讀看,讀出詩人心中此時什么感受?(思念家鄉但又不能回的無奈)

  再讀。

  三、指導欣賞——入詩境,悟詩情

  過渡:究竟是什么觸發了作者思鄉的情感呢?讓我們走入詩人的內心世界。

  1.聽配樂朗誦,引導學生閉眼想象:

  詩人此時可能站在哪里?他看到了哪些景物?耳邊會聽到哪些聲音?心中會想些什么?

  2.體會用字的精妙,深入感悟詩情:

  (1)春風又綠江南岸,江南的春天是什么樣的呢?誰能把學過的描寫江南春景的詩句、詞語跟大家分享?(指名背一背、說一說)

  (2)春風又綠江南岸,江南多美呀!花紅柳綠,姹紫嫣紅,一派生氣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據說詩人在作詩的過程中曾改過多次,最后定稿的時候才用了“綠”字。大家想一想,作者可能用過哪些字?為什么只鐘情于一個“綠”字呢?(指名談看法,讀出相應的感受)。

  (3)欣賞了江南美景,你就會明白作者為什么會用“綠”字了.(鏈接江南春圖片)

  (4)一個“綠”字不僅使我們看到了滿眼的綠色,成行的碧樹,蕩漾的春水,還讓我看到了爛漫的桃花,各色的野花,江南的小橋流水人家。讓我們一起讀讀這千古名句,齊讀后兩句。

  3.啟發質疑:學到這兒,大家有問題要問嗎?(引導學生抓住“家鄉景色美、離家近、離家久、想回家而不能回家”這一矛盾點進行質疑:詩人為什么不回家呢?)

  猜一猜詩人不回家的原因。

  4.指導品讀

  (1)你們現在悟出了詩人的情感了嗎(思念家鄉而又不能回的無奈)?誰來讀一讀?

  (2)指名讀。要想讀好詩,我們還要留意節奏,還要讀出要害字。齊讀。

  四、拓展閱讀

  1.拓展閱讀余光中《鄉愁》

  過渡:王安石與南京有著密切的關系,今天老師還要介紹一位漂泊異鄉的、跟南京同樣關系密切的現代詩人——余光中。

  (1)教師簡介余光中:

  中國臺灣有名詩人、散文家、文學評論家余光中,生于南京,在南京讀了中學和大學。他的很多優秀作品表現出濃濃的思鄉之情,因為《鄉愁》一詩引起轟動,又被稱為“鄉愁詩人”。(幻燈出示作品)

  (2)播放課件,欣賞詩歌《鄉愁》,說一說:你有什么印象、什么感覺?

  (3)學生自由讀,齊讀,感悟詩歌表達的情感。

  2.總結:思鄉之情像一首漂亮而動人的詩,令人百讀不厭。 思鄉之情又像是一個甜美的夢,讓人回味無窮。老師相信,隨著年齡的增長,同學們能更理解王安石和余光中的鄉愁。

  五 作業

  給下列詩句選擇合適的字,并說說理由

  1.滿過綠入到

  春風又( )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2.動拂翻皺起

  風乍起,吹( )一池春水。

  板書設計:

  欣賞詩歌

  知詩人,解詩題

  抓字眼,明詩意

  入詩境,悟詩情

特級教師陳金才《泊船瓜洲》教學實錄整理 篇13

  設計理念:

  《泊船瓜洲》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二組第一篇課文《古詩詞三首》中的第一首,是膾炙人口、情意綿綿的思鄉詩,表達了作者對家鄉深深的思戀和熱愛。

  基于人文教學思想,本課設計堅持了“以人的發展為本”的教學理念,追求古詩學習的人文性、個性化。打破傳統的串講古詩的教學模式,力避逐字逐詞逐句講析的呆板做法。給學生以自主學習的權利,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自讀感悟。

  教學目標 :

  1.通過看注釋、查閱資料,邊讀邊想象等方法,感知詩詞大意,用自己的話講述詩句的意思。

  2.結合畫面、音樂、想象江南春的美景,揣摩作者用“綠”的精妙,反襯作者的思鄉之情。

  3.通過意境的創設、書寫作者的心聲、拓展資料的展示,來體會作者深深地思鄉情懷,順勢指導感情朗讀、背誦古詩。

  教學重難點:重點是通過想象江南春美景、書寫作者的心聲、背景的資料拓展來體會作者深深地思鄉情懷;釋破“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字的用意是本課的難點。

  教學準備:

  1.教師:制作好課件;反復吟誦,深層次地體會情感,透徹地理解詩意。

  2.學生:搜集描寫明月的詩句;搜集王安石的詩句;搜集作者的資料等。

  教學流程:

  課前談話,誘發鄉情

  1.播放音樂《月之故鄉》(歌曲),師生互動。

  2.朗讀有關月亮的詩句。

  一、初讀詩文,整體感知

  1.揭示課題。

  讓我們一起走進由宋代詩人王安石所寫的泊船瓜洲(板書),齊讀課題-----泊船瓜洲(再響亮一些,再讀一次),解釋“泊”。

  2.課件顯示資料,了解作者及寫作背景。

  3.初讀《泊船瓜洲》。

  師:詩人把船停泊在瓜洲岸邊,他看到了什么景色呢?產生什么想法呢?讓我們先讀讀,再聊一聊,請同學們拿著課本,自由讀古詩,注意要讀通順,讀準音。

 。1)學生自由讀(要求:讀通順,讀準音、注意詩的節奏)。

 。2)學生個別讀。正音:間、數、重、還。

  (3)師范讀(畫節奏和正音)。

 。4)生齊讀。

  (5)師生,生生配樂讀。

  二.結合注釋,讀懂詩意

  (一)同學們打開書本,根據下面的注釋以及你所預習的資料,來學習一、二句,小組討論以下問題(課件出示討論要求,學生匯報):

  1.找出詩中一、二句的三個地名,并根據詩后面的注釋畫出三個地名的方位圖。

  2.說說鐘山與詩人的關系。

  3.根據你的理解說說一、二句的詩意。

 。▽W生匯報,教師根據學生說板書:近)

  師:理解得真好,咱們再來看一段錄相,可能會有更深的理解(播放課件)。

  師: 讓我們帶著王安石的心情來讀這兩句(生自由練讀)。

  師:京口呀,你不遠。。ㄉx)——京口瓜洲一水間;

  鐘山呀,你好近哦。ㄉx)——鐘山只隔數重山。

  師:山重水疊的家鄉,就在眼前,就在心底!(生讀)——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

  師:真的好近好近啊。ㄉx)——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

 。ǘ┦撬寄钭屘煅淖兂慑氤,作者在瓜洲望著京口和鐘山,在望中是不是有所想呢?請同學們輕輕讀三四句,并解決以下問題(課件出示要求,分別由1-4小組討論)。

  1.細讀三四句,根據你的理解說說三、四句的詩意。

  2.三四句中作者依托什么景物來表現思鄉之情?

  3.“綠”在這里做何解釋?從“綠”字中你眼前仿佛出現了怎樣的畫面?

  4.從“又”字當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提問:作者如此思念家鄉,怎么不回去看看?

  三.走近作者,讀出詩韻

  (播放音樂)景是如此之美,難怪作者是一次次回不能回,想還不能還。春風又綠江南岸,不但寫出了景之美,更是寫出了作者的——思鄉之情。

  師:面對滿目春色的京口、鐘山,正是一聲長吟——春風又綠江南岸(師手示意個別生讀)。

  師:面對著蕩漾的春水,岸邊的柳綠花紅,詩人一聲長吟----春風又綠江南岸(師手意小組讀)。

  師:蕩漾的春水,柳綠花紅,眼前是一派春天的生機勃勃,詩人切想家而不能回,只好一聲長吟----春風又綠江南岸(師手示意集體讀)。

  師:不知什么時候,一輪明月悄悄地升起,孤獨的詩人仰望孤獨的明月,情不自禁問——明月何時照我還(師手示意個別生讀)。

  師:問明月,我心中的萬般思念向誰說?哎,詩人仰天長問——明月何時照我還(師手示意個別生讀)。

  師:遠方的親人啊,何時才能再見,我只能一遍又一遍的追問——明月何時照我還(師手意小組讀)。

  師:。〖亦l的親人!我何時才能回到你們中間,我們一起來問——明月何時照我還。(師手示意集體讀)。

  師:詩人泊船瓜洲,回望一江之隔的京口,回望數山之遙的鐘山,面對春風明月,思緒飄悠,思鄉之情纏繞綿綿,揮之不散呀,真是斬不斷理還亂。哎,還是別再問了。

  四.走進詩境,感悟詩情

  1.分句引讀。

  師:作者緋徊于瓜洲渡口,回望故鄉。不禁吟道----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

  師:春風徐來,柳綠花紅,正是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春風又綠江南岸;

  師:明月初生,古渡凄迷,此一別故鄉親人不知何時才能再見,只好仰天長問——明月何時照我還。

  2.再引領學生整體誦讀古詩,領悟詩境。

  師導讀:九百年前,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泊船長江北岸,古渡瓜洲,回望故鄉,心潮澎湃,寫下了這首千古傳誦的懷鄉之作。讀——

  3.生齊讀古詩。

  五.激發感情,拓展延伸

  1.課件展示有關表達思鄉的詩句讓學生誦讀。

  2.思念家鄉、思念親人,是一種美好的感情,同學們可以通過寫信、打電話等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思念之情。

  附:板書設計:

  泊船瓜洲

  王安石  

  近  ◎瓜洲

  ~~~~~~~~~~~~~~~~

  還

  ~~~~~~~~~~~~~~~~

  久  ◎京口  

  △△△ 鐘山

  思鄉情切

特級教師陳金才《泊船瓜洲》教學實錄整理 篇14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詩歌內容,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

  3、運用所學的方法感受作品的情感。

  教學重點:理解詩意,感悟詩情。

  教學難點:運用所學的方法體會《鄉愁》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知詩人,解詩題。

  1、有一種情感,讓人魂牽夢繞,有一份眷戀,令人難以釋懷,那就是濃濃的思鄉之情。在王維的眼中,鄉愁是“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的孤獨;在李白的筆下,鄉愁是“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的牽掛,那么,在王安石的眼中,鄉愁又是怎樣的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的著名詩篇《泊船瓜洲》。

  2、剖題:正確、流利地讀題目。

  泊:停靠。多音字。

  瓜洲:長江北岸,和京口(今鎮江)隔江相對。

  釋題:船?吭诠现薜乃娝。王安石佇立船頭望著滔滔的江水,會想些什么呢?想表達什么樣的情感呢?

  我們有必要先了解一下當時的寫作背景及王安石當時的處境,相信你對這首詩的理解一定有幫助。

  3、幻燈片出示。

  4、請同學們讀四遍古詩,前兩遍爭取把生字、多音字念得字正腔圓,后兩遍爭取把詩念通順,注意停頓。

  5、請生讀,點評;我們不但要讀得正確、有節奏,還要讀出詩的韻味,誰來試一試?我想,大家在理解了詩人的情感后會讀得更有韻味。

  二、抓字眼,明詩意,悟詩情

  1、自由誦讀全詩,齊讀,通過對詩歌初步朗誦,感悟:這首詩給你留下什么樣的印象?能感知作者一種什么樣的情感?(思念家鄉)

  2、能把思念家鄉的情感放進去再讀《泊船瓜洲》嗎?個別讀、齊讀。

  3、作者為什么在這兒思念家鄉?看看注解,試著想象這首詩大概在講什么意思。(合作交流)

  4、師提問,看看你們對詩的大概意思掌握了多少。

  1)寫了幾個地名?(京口、瓜洲、鐘山)

  2)它們之間相距遠嗎?(不遠,一水、只隔)

  3)能試用簡筆畫畫一畫嗎?

  “間”是什么意思?(隔開)

  隔開了哪兩個地方?(京口、瓜洲)

  瓜洲在長江北岸,京口在哪兒呢?(南岸)兩地相距遠嗎?何以見得)

 。ㄒ凰g,僅隔一條長江)

  簡筆畫畫出位置。

  瓜洲、京口隔江相望,鐘山又在哪里呢?

  “鐘山”與“京口”隔著數重山。(只,說明距離近)

  從簡筆畫中看出瓜洲與鐘山相隔遠嗎?(并不遠)

  品讀這兩句,讀出距離近。(重讀,一、只)

  過渡:瓜洲和京口只隔者一條長江,離詩人的家鄉鐘山也不過隔著幾座山而已,家鄉近在咫尺,他是否就準備回家鄉了?(不準備)。從哪句詩中得知?(明月何時照我還?)

  “還”是什么意思?回到家鄉。

  作者身在瓜洲,心在哪里?(家鄉)在南京。

  此刻作者的家鄉已是“春風又綠江南岸”,春風吹綠了長江的南岸,此時的江南美景又是怎樣的畫面和情景呢?讓我們一起去看看江南春天的無限風光吧。(看幻燈片體會美景)。如此美不勝收的江南春色,你們喜歡嗎?結合幻燈圖片,把你在作者的家鄉,看到的畫面吟誦幾句春的詩-------

  如果“我”是王安石,能告訴我,你們在我的家鄉看到什么嗎?

  生:花紅柳綠,鶯歌燕舞 ,一派生機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

  孩子們在門外草地玩耍,采摘野花,一家人圍坐一起,喝酒聊天。

  皎潔的月光,親人望著圓圓的月亮,盼望他回來。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鴛。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是啊,這一切美景,盡在“春風又綠江南岸”中,這句詩中哪個字把這一切概括得淋漓盡致?(綠)說“綠”的典故,再次齊讀本句。

  一個“綠”字,年復一年,染遍千山萬水,染遍游子思鄉之情,江南一幅萬里畫卷,亦被這春風染出靈氣,使我們看到滿眼綠色,蕩漾的春水,燦爛的桃花,小橋流水人家……作者思念的僅僅是江南的春色嗎?還會思念家鄉的親人、朋友、學生練說。

  再次,齊讀本句。

  家鄉如此美,多少次,春風在,明月在,思鄉情也在,難怪作者發出“明月何時照我還”的感慨。能理解嗎這種情懷嗎?

  齊讀,男女生分讀。

  完整解讀詩意。

  拓展閱讀中國臺灣詩人余光中的《鄉愁》,中國臺灣作家,鄉愁詩人,與南京有著密切的聯系。

特級教師陳金才《泊船瓜洲》教學實錄整理 篇15

  學習目標:

  1.自選方法學習古詩, “讀讀、背背、議議、畫畫、寫寫”。

 。牐2.運用查閱資料的方法自學,培養運用資料解決問題、處理信息的能力。

 。牐3.了解豐富多彩的祖國文化,培養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

  一、導入。

  師:同學們以前我們已學過了許多古詩,回憶與月相關的古詩?

  生:《靜夜思》、《楓橋夜泊》等。

  師:今天我們所要學習的這一首古詩也是跟月有關的,這首詩的題目我寫在黑板上了,誰愿意大聲地念給大家聽呢?好,請你來讀吧(微笑地請一學生)。

  生1:(大聲地)泊船瓜洲。

  師:可以,誰再來?聲音要大一點,你來(請學生)。

  生2:(大聲地)泊船瓜洲。

  師:非常好。再來(請學生)

  生3:泊船瓜洲。

  師:第一個字是多音字,在這里讀什么?

  全班:(大聲地)bǒ。

  師:連著題目一起讀,一、二

  全班:泊船瓜洲。

  師:這是一首很著名的古詩,是宋代著名的詩人王安石寫的。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這首古詩。這節課我們要把這首詩學好,請同學們想一想,你們打算怎樣來學習這首古詩呢?要完成哪些任務呢?

  生1:要了解這首詩的時代背景。

  生2:要懂得題目的意思。

  生3:要抓住重點詞來理解詩的意思。

  生4:還要了解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生5:要先讀。

  生6:還要背誦。

  師:好,我們就初定三個任務。(讀、理解、背誦)

 。ǚ此迹骸皩W生是學習的主體!边@“主體”地位怎樣才能得到落實?我有意識地將學生推進學習的實踐活動中。背誦古詩,喚起學生已有的學習經驗,創造平等的交流機會。讓學生確定學習任務,使而后的學習變成學生自已的事。)

  二、讀詩。

  師:我們先說說怎樣讀,分小組讀,一個一個地讀,其他的聽,看看有沒有讀錯的志地方。讀錯的馬上幫助他糾正。清楚了嗎?

  生:清楚了。

  師:(課件出示配樂詩句。老師巡查、指導。)

  師:(充分朗讀后)好,剛才在小組學習的時候,有沒有得到其他同學的幫助?告訴老師好嗎?

  生:有。

  生1:京口瓜洲一水間的“間”我讀成jiān ,同學告訴我“間”在這里是間隔的意思應讀jiãn。

  師:很好,還有嗎?

  生2:鐘山只隔數重山的“重”我讀成zhònɡ,同學告訴我數重是幾層的意思,所以應讀chónɡ。

  師;很好。還有嗎?(沒有舉手)。沒有了,剛才小組學習的時候,同學們很認真。但我注意了,些同學讀得不是很流利,小組長就多給了這個同學機會,請他多讀一遍,非常好!這就是合作學習精神,F在敢讀給大家聽嗎?

  全班:敢!,

 。ǚ此迹和瑢W之間懂得合作,互相傾聽,互幫互助這是一種非常好的學習氛圍。)

  生:朗讀古詩。

  師:很好,語音準確。聲音略低了一些,誰能讀得高一些?

  生:朗讀古詩。

  師:讀得流利。

  生:繼續讀。

  三、理解。

  師:好,看來我們第一個任務完成得不錯,大家讀得認真,在讀的過程中你們一定讀懂了不少的內容。現在我們看第二個任務;理解。請同學們給合注釋和手邊的資料討論,看看你們弄懂了哪些字、詞、句的意思?還有哪些讀不懂的提出來小組討論。如果小組同學不能解決的問題,你可以離開座位找你認為最有水平的同學來解答,開始。

  全班:(學生按要求合作學習、討論。)

  (反思:給予充分的時間,放手讓學生小組合作,自學討論,對這首古詩無疑是一種好辦法。)

  師:(巡視,逐一到小組傾聽、指導。)

  師:同學們學得非常認真。匯報一下你的讀書收獲,好嗎?

  生:我知道了這首詩的意思……

  生:我知道了泊船瓜洲的意思。

  師:很好。其他同學呢?

  生:我知道了“京口”在長江南岸,現在的江蘇省鎮江市。鐘山:現在南京市的紫金山。

  師:誰能將詩中“瓜洲”、“京口”、“鐘山”按方位畫一個簡圖?

  生:學生自由畫圖。

  師:老師巡視。然后請畫好的同學到黑板上畫一畫。(學生爭先恐后、躍躍欲試。)

  生:學生到黑板上畫圖。

  師:我們共同來看一看,畫得怎樣?

  生:畫得很好,把它們的位置畫準確了。

  師:剛才老師發現有一個同學畫得也很棒,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

  生:學生到黑板前展示。

  師:同學們還讀懂了什么?

  生:這首詩表達了詩人的思鄉之情。

  師:你是從哪里知道的?

  生:我是從“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边@兩句詩知道。

  師:詩人要“還”到哪里呀?

  生:家鄉。

  師:對。從這一詩句中我們知道作者非常地想回到家鄉。你能把詩句這個意思讀出來嗎?同學們聽一聽,看看是不是很著急回去?

  生:(有感情地朗讀詩句)

  師:讀得如何?

  全班:一般。

  師:(微笑地對生)你可以再讀。

  生1:再讀。

  師:怎么樣啦?

  生:有進步了。

  師:誰來幫助他?

  生2:讀

  師:再讀一遍。

  生2:有感情地朗讀。

  師:很不錯了。誰再來?

  生3:讀

  師:讀出些意思了。誰再來?

  生4:再讀。

  師:讀得很棒,把意思讀出來了。聰明的孩子一下子就聽出來,要把哪些字讀好?

  生:又綠了。

  師:還在嗎?

  生:何時、照、還。

  師:很好。全班同學試試看。

  生:齊讀。

  師:不錯。再讀。

  生:齊讀。

  師:很不錯,還知道了什么?

 。ǚ此迹籂I造一個寬松的氛圍。在民主、平等的環境中,學生敢說、敢評,生生之間、師生之間互相評價,肯定優點,提出不足,相互促進,這是我們所追求的。)

  生:我讀懂了京口和瓜洲只隔著一條江?

  師:哪個字是長江的意思?

  全班:水。

  師:哪個字是“隔著”的意思?

  全班:間。

  師:京口和瓜洲之間只隔著一條長江,這說明它們之間的距離怎樣?

  全班:很近。

  師:(微笑對著生5)我們想聽你能不能把很近的意思讀出來,想想怎么讀?(停一會兒)開始,好嗎?

  生5:讀。

  師:要著重把什么字突出來念,可以表示兩者距離很近呢?

  生5:讀。

  師 :有進步了,誰再來讀?

  生6:讀。

  師:特別是有些字…

  全班:間。

  師:還有什么?

  全班:一水。

  師:很好,(提高聲音向全體同學)讀。

  全班:朗讀。

  師:全班朗讀全詩。

  全班:有感情地朗讀。

  師:讀出意思來了。現在可以把不理解的問題提出來呢?

  師:(沒有舉手的學生)看來都懂了,讓老師來考考你們吧!課件出示(據說,“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作者作詩過程中曾改多次,最后定稿時才用了“綠”字。試想象,作者可能用過哪些字,為什么最后用“綠”字?)小組討論。

  生:小組討論學習。

  師:巡視,逐一到小組傾聽、指導。

  師:小組交流。

  生:可能用過“吹”字,只說明春風的到來,而不能看出江南變綠。

  生:可能用過“到”“過”字,只是說春風來過江南,而“綠”字用得好,它表現出春天到來萬物復蘇生機勃勃的景象。

  師:“綠”字給讀者以鮮明的色彩感和生機感,表現出春天到來后長江南岸一片新綠的景物變化。

  生:還有,春天來了江南變美,詩人就會思念家鄉。

  師:是呀!明媚的春光更引發詩人想回家看看的念頭。

  生:“綠”字用得好。

  師:一個“綠”字表達了眼前一片景、胸中無限情,一一個“綠”字使《泊船瓜洲》成了千古絕句,一個“綠”字,使王安石改字成千古佳話。同學們應該學習王安石的這種精神,平時作文時應注意用字、用詞的準確性,養成善于推敲善于修改的習慣。

  (反思;課中放手讓學生學習、注重良好習慣的培養這也是一種非常好的學習方法。)

  師:冬去春又來了“我”沒有回到家鄉。同學們知道了這些內容,朗讀就一定不一樣了,F在我們重新把詩句讀一遍,要把詩的意思讀出來。自由朗讀,開始吧。

  全班:自由朗讀。

  師:誰愿意讀一讀?

  生:朗讀全詩。

  師:“春風”、“明月”、“綠”、“何時”讀得很好。誰再來讀?

  生:朗讀全詩。

  師:非常好,很聰明!我們一起來讀,一、二、

  全班:齊聲朗讀全詩。

  師:好。同學們,再讀詩句有沒有產生新的一些問題呢?

  生:京口和瓜洲很近,和家鄉只隔幾重山,為什么不能回家鄉呢?

  師:這是個十分有水平的問題,王安石為什么這么想念家鄉,為什么 又不回去呢?思考一下,你們找的資料有談到這個問題的嗎?

  全班:紛紛看自己的資料。

  師:我補充一些資料給大家看,看完后回答問題。(發資料,每一個學生一張)

  全班:閱讀自己和老師發下來的資料。

  師:巡視、輔導。

  師:看完了嗎?

  全班:看完了。

  師:請告訴你知道的情況。

  生 1:知道在什么地方寫下這首詩的,泊船瓜洲時寫的,是在江邊。

  師:這時詩人正做什么事情?

  生 2:去赴任的路上,所以說是在赴任路上寫的。

  師:還知道些什么呢?

  生 3:我還知道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師:他詩寫得好啊。還知道什么?

  生 4:王安石原來是不想赴任的。

  師:恩,兩次推辭皇帝都沒批準,所以、

  生 4:所以他在江邊寫下這首詩時,就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回到家鄉。

  師:非常好!怪不得他剛出來就這么憂愁、憂傷。他前面的路是一條艱辛的路!這一去呀,也不知什么時候才能回到自己的家鄉了。同學們請注意,最后一句他用了什么標點符號?

  全班:句號。

  師:他不是在問,而是在心里、

  全班:想。

  師:對,想自己的蹉跎,想、(請一學生)

  生 5: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回到自己的家鄉,

  師:是啊,真的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回來,這首詩充滿了了憂愁,F在,我們再來讀,感受就不一樣了,(作手勢)  我們再讀。

  三、背誦。

  全班:(讀)

  師:不太好,同學們要體會王安石的心情啊。

  全班:(再讀,很有感情地)

  師:非常的憂愁,這一去呀,不知何時返回家鄉了。會背誦了嗎?

  全班:會!

  師:我們一起試一下,憂愁地背誦啊。

  全班:(一起背誦)

  師:很好,我們的任務完成了沒有?

  全班:完成了。

  四、延伸。

  師:我要特別表揚你們,你們是自己完成了任務。現在,布置作業。(王安石是我國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許多作品膾炙人口。找一找有關王安石寫的詩讀一讀。)

  (反思:逐步引導學生學習利用閱覽室、圖書館、網絡等查閱資料,培養初步的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是一個有益的嘗試。)

  補充閱讀資料:                                               

  王安石(1021—1086)是北宋時期的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少年時代,聰穎好學,年輕時就中了進士。他的詩歌、散文都很出色,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做地方官時,曾向朝廷上萬言書,提出變法主張,推行富國強兵的政策。北宋神宗皇帝 非常賞識他,1069年調王安石任參政知事,第二年升任宰相。王安石任宰相期間,大刀闊斧地推行改革,并在對西夏作戰中取得了勝利。但王安石推行的改革,遭到朝廷內保守勢力的極力反對。三年后,他辭去了宰相的職務,回到了南京的家中,寄情于山水。

  一年后,皇帝又招王安石進京任宰相,他兩次推辭而未獲批準。這年春天,55歲的王安石從南京出發,上京赴任。有一天晚上,夜宿瓜洲江邊,感時傷景,寫下了《泊船瓜洲》這首詩。重任宰相一年后,王安石再次被罷免,又回到了南京,過起了隱居生活。

特級教師陳金才《泊船瓜洲》教學實錄整理 篇16

  課前交流:

  師:同學們好!

  生:老師好!

  師:我剛剛才聽說你們認識我啊?是這樣嗎?

  生:是,您在我們二年級的時候給我們上過《葡萄溝》。

  師:(驚喜的)是嗎?真是太好了!轉眼都過了4年了,你們都長這么大了。那你們覺得老師有沒有什么變化呢?

  生有的說有,有的說沒有,但不敢大膽說。

  師:既然如此,我想我們就是老朋友了,大家應該不會再感到陌生了吧!那我們就開始上課吧,好嗎?

  生:好!

  課堂教學:

  師:前兩天大家學習了《梅花魂》一課,其中有這樣兩句古詩: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大家會背嗎?

  生:會。ㄉR背兩句古詩)

  師:這是唐代詩人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你們能背這首詩嗎?

  生:(小聲)不會。

  師教讀兩遍古詩,要求學生課后背誦。

  師:在這首古詩中詩人表達了他什么樣的感情呢?

  生:對家鄉,對親人的思念之情。

  師:我們今天要學習的這首古詩也是關于思念家鄉的,請大家齊讀題目。

  生齊讀課題《泊船瓜洲》。

  師:請大家注意在題目中有一個多音字,能找出來讀一讀嗎?

  生:是“泊”字,在這里讀bó,停泊的“泊”;它還有一個讀音,讀pō,湖泊的“泊”。

  師:太好了,還告訴我們另外一個讀音,那就請大家給兩個音組上詞語再讀一讀吧!

  生讀多音字。

  師:哪位同學知道“泊”字的意思?

  生:停泊、停靠的意思。

  師:很好,那你能給大家說說“泊船瓜洲”的意思嗎?

  生:有點困難。

  師:那好,你坐下繼續思考。有別的同學能說說嗎?

  生:應該是把船停在瓜洲的意思吧?

  師:非常好,語氣再肯定一些,把意思再說一遍。

  生:(語氣堅定)把船停泊在瓜洲。

  師:請同學們看書上的插圖,你能根據題目在圖上標出“瓜洲”嗎?

  生迅速在圖上標了出來。

  師:這首詩的作者是北宋著名政治家,詩人王安石。有同學對他了解嗎,起來為大家介紹介紹。

  生拿出了工具書,但介紹的聲音太小。

  師:那老師就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下作者:王安石,字介甫,晚年號半山,北宋臨川人。他視南京為自己的第二故鄉。他年輕時,中進士。寫這首詩時,正是宋神宗第二次讓他任宰相,推行新法。所以他前往上任。他的詩善于將自己的感情融入詩句,情真意切。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首詩,請大家自由輕聲的讀,注意讀準字音。

  生自由練讀,練習把字音讀準,把詩讀熟。

  師:我現在想請兩位同學起來讀一讀,但是這兩位同學需要很有勇氣,因為我們是第一次讀,非常容易把字讀錯,不知道大家愿不愿意面對這樣的困難呢?

  生反而舉手的非常多。

  師:看來我們班的同學都敢于面對困難,那就請這位男生來讀吧!

 。▽W生都看著老師,那個學生也沒有動。老師詢問怎么了,有學生告訴老師那是一個女孩子。)

  師:是嗎?那非常抱歉,你能原諒老師嗎?還是請你來讀好嗎?

  生大方的點點頭,大聲地朗讀了古詩。

  師:原來真的是一個女生,而且是一個聲音好聽又很大方的女生,請坐。再請兩位同學起來讀一讀。

  又抽了兩名學生朗讀詩歌。(發現學生普遍平舌音和翹舌音不分)

  師:讀得非常好,雖然這首詩歌當中有好幾個多音字,但同學們都掌握了按照詞語或句子環境給多音字選擇讀音的方法。但是希望大家在朗讀的時候注意區分平舌音和翹舌音,現在請同學們根據老師黑板上對多音字的注音練習讀流利,注意詩歌的節奏,要是能讀出感情來就太好了。開始吧!

 。ㄉ俅伟凑绽蠋煹囊舐撓道首x詩歌,有的讀給同桌聽)

  指名兩名學生朗讀,有了很大的進步。

  師:看到同學們讀得這么好,老師也想讀了,可以嗎?

  生:可以。

  師有感情的朗讀古詩,學生鼓掌。

  師:謝謝你們的掌聲,真是有禮貌的孩子,你們愿意像老師這樣讀嗎?

  生:(熱烈的)愿意!

  師:那就請你們好好讀給你的同桌聽吧 ,比一比誰讀得更好。

  學生同桌之間互相有感情地朗讀。

  師:同學們,讀了這么多遍,我想有的同學都會背了吧?先自己試一試看會不會背。(學生練習背誦)有哪位同學敢于第一個背給大家聽呢?

  幾個勇敢的孩子舉起了手,指名一位男同學背誦。

  師:真是個勇敢而能干的小伙子,我想會背的肯定不止這幾個同學,會背的同學自己站起來,我們一起來試一試吧。請一個同學起個頭,注意節奏。

  生很好的背誦了詩歌。

  師:果然會背了,那剛才沒有站起來的同學現在也加入進來一起試一試好嗎?

  全班起立一起背誦詩歌。

  師:我們學習古詩,不但要會讀會背,還要能理解詩句意思及表達的思想感情。下面就請同學們根據自己的理解和課文注釋以及相關的背景資料試著理解詩句意思,有困難的地方可以小組討論,也可以想老師請教。

 。ㄉ毩⒒蚝献骼斫庠娋湟馑迹瑤熝惨曋笇В

  師:看來大家理解得差不多了,哪位同學能說說第一句的意思?

  生:我知道這句的意思是說:京口和瓜洲之間只隔著一條河。

  師:這條河叫什么名字?

  生:長江。

  師:很好,把你剛才的句子再說一遍,說得具體一點。

  生:京口和瓜洲之間只隔著一條長江。

  師:很準確,“間”的意思是什么?

  生:間隔、隔開。

  師:老師建議大家把它寫下來,要學會做筆記。哪位同學來說說第二句的意思呢?

  生:鐘山也只隔了幾座山而已。

  師:你能說明白鐘山和哪里只隔了幾座山嗎?

  生:瓜洲。

  師:有不同的意見嗎?

  生:不對,我認為應該是鐘山隔京口只有幾座山,詩人是在向京口方向望,而且鐘山是作者的家鄉,他想看到家鄉。

  師:說得太好了,真是個會觀察的孩子。那我們把一二兩句連起來說一說吧:京口和瓜洲之間只隔著一條長江,鐘山和京口也只隔了幾座山而已。學了這兩句之后,請大家找一找有哪幾個地名,把它圈出來,并標在旁邊的插圖上,標好后同桌互相看一看。

  學生標注京口、瓜洲、鐘山幾個地名,師用簡筆畫表示。

  師:學了這兩句我們知道詩人這首詩是在什么地方寫的?

  生:瓜洲。

  師:是啊,家鄉近在咫尺,但為了自己的事業卻不能回去,不知不覺春天又來了,哪為位同學能說說后面兩句的意思?

  生:后面兩句的意思是“春風又把長江兩岸變綠了,明月什么時候照著我回到家鄉?”

  師:理解得很好,只是注意其中有一個字,傳說詩人在寫的時候曾做了九次改動,你們能猜到是哪個字嗎?

  生:是“綠”字。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從資料書上知道的。

  師:看來預習對我們很有幫助啊,是的,就是這個字。我想請同學們猜一猜王安石可能用過哪些字?

  生猜想,師板書。(到、吹、來、回、拂、過)

  師:據史料記載,可以確定作者曾經用過“到、過、入、滿”。我們今天也有同學想到了“到”和“過”,看來也得了一些詩人的精髓了。詩人最后定稿時用了今天的“綠”字,實際上是把一個名詞用作了一個動詞,在這里要理解為“吹綠”,請大家寫一下,并且思考,用這個綠字有什么妙處?可以交流。

  生:這個“綠”字讓我們知道春天來了。

  師:前面的“春風”我們也能知道春天來了呀。

  生:這個“綠”字不僅讓我們知道春天來了,還知道春風一吹,大地慢慢變成了綠色,寫出了顏色的變化,使我們覺得江南更美了。

  師:太了不起了,體會得非常深刻。在春風的輕拂下,江南仿佛一夜之間批上了一層新綠,到處都是一幅春意盎然的景象,分外勾起了作者對家鄉的思念之情。那我們從哪個字看出了作者的想回去?

  生:“還”字。

  師:一個“還”字表現出了詩人想早日回到自己的家鄉。可是他能回去嗎?

  生:不能。

  師:想“還”卻不能“還”,詩人感到了分外的孤獨和惆悵,隔江舉目眺望,不覺已是皓月初上,想象出了一幅“明月照我還”的畫面,現在請全班同學起立,把自己當成那位站在江畔遙望明月,深深思念家鄉的詩人一起吟誦《泊船瓜洲》。

  生起立一起吟頌《泊船瓜洲》。

  師:我們今天學習了一首思鄉的古詩,其實以前也學過一些,我們一起回憶一下,背一背。

  生回憶并背誦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楓橋夜泊》、《靜夜思》等。

  師:我們在這首詩中了解了“綠”字的巧妙的用法,其實像這樣追求用詞精準的故事還有很多,老師這里就有一個字要大家來選擇一下(師出示小黑板:著名詩人賈島寫《題李凝幽居》時,為一個字犯了愁,你能幫幫他嗎?鳥宿池邊樹,僧[推、敲]月下門。你覺得哪個字更能表現月夜的寂靜,為什么?)

  生思考,交流。師講關于“推敲”的故事,進一步培養學生用詞準確的意識。

  師:希望同學們下來后練習默寫這首古詩,同時收集更多王安石的作品讀一讀,背一背。

 。ㄏ抡n鈴響)

  師:這節課就學到這里了,大家都非常的用心,辛苦你們了,同學們再見!

  生:老師再見!

特級教師陳金才《泊船瓜洲》教學實錄整理 篇17

  內容分析:

  《泊船瓜洲》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二組第一篇課文《古詩詞三首》中的第一首,《泊船瓜洲》是膾炙人口、情意綿綿的思鄉詩,表達了作者對家鄉深深的思戀和熱愛。

  全詩的大意是:從京口到瓜洲不過是在一條橫著的江的距離之內,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著幾座山。春風又吹綠了長江兩岸,明月什么時候才能照著我回到家鄉。這首詩寫的是詩人停船在瓜州之后,望著僅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離京口并不很遠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濃濃的思鄉之情。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古詩,背誦并默寫古詩。

  2、借助注釋、抓住重點詞句、利用插圖、發揮想象理解詩意,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表達的方法。

  3、感受古詩的韻味,激發閱讀古詩的興趣。培養動手搜集資料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1、理解詩意,積累古詩。

  2、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達方法。

  教具準備:課件

  學具準備:詞典、搜集思念家鄉的古詩詞、與這首有關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交流積累,引入詩文。

  老師:“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古往今來遠離故土的游子總會思念魂牽夢縈的家鄉。他們往往把這種濃濃的思鄉之情融入一首首短小精悍的古詩中,需要我們細細去品味。請同學們把你積累或搜集到的描寫思念家鄉的古詩,給大伙誦讀一下。如: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李白的《靜夜思》、賀知章的《回鄉偶書》(已學過)、北宋秦觀的《浣溪沙》等。

  學生:積極交流。

  老師:從剛才的交流中可以看出,大多數同學把所學古詩能夠積累下來,一部分同學不但能積累所學古詩,還主動搜集課外古詩,值得大家學習,我們一定要養成主動積累的習慣。因為學習語文重在積累。今天我們來學習北宋詩人王安石的一首詩《泊船瓜洲》。

  二、知詩人,解詩題

 。ㄒ唬┲娙

  老師:課前老師讓同學們查閱與這首詩有關的資料,誰愿意把自己搜集到的資料跟大家交流交流。

  學生:簡介王安石。

  老師:根據學生的交流適時點撥使學生了解寫作這首詩的時代背景。

 。ǘ┙庠婎}

  學生:理解“泊”的意思。進而解題:泊船瓜洲:把船停泊在瓜州。

  師小結:剛才我們了解了詩人是怎樣的一個人,弄懂了詩題的意思。這”知詩人,解詩題“是學習古詩不可缺少的一步。它能幫助我們理解詩的內容。那么王安石把船停泊在瓜州時寫下了一首怎樣的詩呢?請同學們輕聲讀一讀。

  二、讀詩文,明詩意

 。ㄒ唬┹p聲讀詩,圈出自己讀不準的字。

 。ǘ┩澜粨Q意見。

  (三)師生合作讀詩文,解詩意。

  1、指名讀詩,引導讀準”間、重、還”。

  2、共同動手正音。

  學生:拿出詞典,動手查“間、重、還”的幾種讀音及每種讀音所表示的意思。

  老師:出示課件作補充,你們看,瓜州在這兒,京口在它的對岸(江南),就是現在的江蘇省無錫市。京口和瓜州,一個在江南,一個在江北,就一條(橫向的)河的距離之內。間(jiān):在一定的空間(時間)內。要注意不能誤讀成四聲,不是動詞“間隔”的“間”。整句的意思是說京口和瓜州就一條(橫向的)河的距離之內。按古人文言的說法,即所謂僅“一水之遙”。王安石是想說江南江北之近,而不是想說它們之隔離。所以應讀一聲。再看鐘山在京口的西邊(在南京)。王安石的家就在鐘山南面的半山園。這個“重”這會兒你一定能讀準了。

  3、理解“數重山”中“數”的意思。

  老師:看來從瓜州到王安石的家鄉鐘山就一條(橫向的)河、幾座山的距離,離得很近了,往下讀。

  學生:讀“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4、理解“綠”和“還”的意思。

  綠:吹綠、染綠。

  還:歸、在本詩中是回家的意思。

  老師:現在這個“還”的音你能讀準了嗎?

  5、回過頭復習“泊、間、數、綠、還”幾個字的意思。

  6、再次輕聲讀詩,然后拿出課堂筆記本試著用自己的話寫出這首詩的意思。寫成后交流。

  詩意:(對面的)京口和(這里北岸的)瓜洲不過是在一條橫著的江的距離之內,(再遠處的)鐘山也就只是隔著幾重山巒而已。春風又把(對岸的)江南大地吹綠了,明月啊,你什么時候可以照著我回到(對面江南的)故鄉呢?

  三、入詩境,悟詩情

  1、引導學生邊讀詩邊想象詩描繪的畫面。

  老師:春天到了,和煦的春風吹醒了柳樹,吹來了燕子,吹美了大江南岸,閉上眼睛想象春風帶給江南什么樣的美景?想好后跟大伙描述一下,可要用上我們積累的好詞佳句喲。

  學生:自由描述想象到的畫面。

  2、體會詩人用詞的傳神

  老師:春風給江南送來了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而詩人把江南春天的美景只用了一個字就表現出來了,讀時耐人尋味,那就是---“綠”,請同學們認真閱讀課后資料袋里的內容,相信你會更進一步的感受出詩人對詞的推敲及用詞的準確傳神。

  3、讀中領悟詩情

  老師:同學們,根據你的理解自由讀詩,讀出詩的韻味。體會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找出詩中相關的詞句。

  學生:自由讀詩,讀后發表意見。

  4、課件播放春天江南的美景,生欣賞后放聲誦讀古詩。再次感受詩人這個“綠”字的內涵。

  老師小結:“一水間,數重山”足以感受出詩人歸心似箭,“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不能馬上回到家鄉的惆悵之情自然流露。由此可以看出整首詩表達了詩人戀鄉、思鄉之情。

  四、總結學詩的方法

  知詩人,解詩題--讀詩文,明詩意--入詩境,悟詩情

  五、背誦、默寫古詩

  1、小聲試背、同桌互背、男女生比賽背。

  2、打開作業本默寫古詩。

  五、作業設計

  1、默寫古詩

  2、說說“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的意思,體會詩句表達的思想感情。

  3、小練筆:把你想象到的江南春天的美景用一段話描寫出來。(如果能用上我們平時積累的寫景的好詞佳句會更好。)

  六、板書設計

  泊船瓜洲

  王安石(北宋)

  一水間       歸心似箭               

  數重山                     戀鄉思鄉之情

  又綠

  何時還         惆悵

特級教師陳金才《泊船瓜洲》教學實錄整理(精選17篇) 相關內容:
  • 泊船瓜洲(精選15篇)

    一、簡介作者二、范讀詩歌三、學習古詩(一)、學習前兩行詩。1、學生朗讀古詩,找出哪一個字寫詩人想回家?(還)2、詩人為什么想回家,看到什么景物使他想回家?我們先來看題目。...

  • 《泊船瓜洲》課堂教學實錄(通用14篇)

    課前交流:師:同學們好!生:老師好!師:我剛剛才聽說你們認識我?是這樣嗎?生:是,您在我們二年級的時候給我們上過《葡萄溝》。師:(驚喜的)是嗎?真是太好了!轉眼都過了4年了,你們都長這么大了。...

  • 語文泊船瓜洲教學設計(精選8篇)

    教材簡析:《泊船瓜洲》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二組第一篇課文《古詩詞三首》中的第一首,《泊船瓜洲》是膾炙人口、情意綿綿的思鄉詩,表達了作者對家鄉深深的思戀和熱愛。...

  • 《泊船瓜洲》教案(精選15篇)

    教學目標:1.整體上把握本組教材的主題內容、訓練重點。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誦讀《泊船瓜洲》。3.通過看注釋、查閱資料、邊讀邊想象等方法理解詩詞的大意及重點詞的含義,能用自己的話講述《泊船瓜洲》。詩句的意思。...

  • 《泊船瓜洲》語文教學教案(精選15篇)

    教學目標:1、使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使學生了解詩歌的大意,感受詩人思念家鄉的真摯感情。3、使學生能品味詩歌語言文字的精妙。教學重點:了解詩歌意思,背誦詩歌。教學難點:體會詩中的情感,把握煉字的好處。...

  • 全國第六屆閱讀教學《泊船瓜洲》、《游子吟》課堂實錄(精選13篇)

    古詩兩首 《泊船瓜洲》 《游子吟》執教:廣西 謝敏 人教版六年級師:讀讀兩首古詩生讀師:“泊船瓜洲應該怎么理解?生:坐著船停在瓜洲。師:詩人在瓜洲停船靠岸,出門在外的人稱為游子,你現在能理解游子吟的意思嗎?師:兩位詩人相差三...

  • 陳金才:《泊船瓜洲》課堂實錄(通用12篇)

    [chenjc 發表 一、自主研究,確定學習目標。師:現在,我和同學們一起來學習宋代著名的詩人王安石寫的一首古詩《泊船瓜洲》。請同學們想一想,我們怎么樣來學習這首古詩?要完成哪些任務呢?生:要理古詩的意思。師:對。...

  • 《泊船瓜洲》教學實錄(精選14篇)

    瀘縣梁才學校 朱梅一、利用經驗、導入新課師:今天我們要一起走進第二單元“月是故鄉明”的學習,請同學們讀一讀本組課文的導語,讀完后說說你獲取了哪些信息?生:通過讀本組課文的導語,我知道了這個單元的課文都是表達漂泊在處的游子對...

  • 泊船瓜洲教學設計(精選12篇)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2、能力目標: ⑴自主探究,感悟詩境。⑵引導學生學習借景抒情的寫法!厩楦心繕恕苛私庠娨,感受詩人思念家鄉的真摯感情。體會人文精神。...

  • 《泊船瓜洲》教案設計(精選12篇)

    教學目的: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并能背誦、默寫古詩。 2、了解詩歌大意,感受詩人思念家鄉的真摯感情。 重難點: 引導學生感受詩歌表達的思念家鄉的真摯感情。 教 具: 課件、錄音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整體把握。...

  • 《泊船瓜洲》教學設計(通用14篇)

    【內容】:長春版教材五年級下冊【教學目標】:1、學會本課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并默寫課文。3.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局攸c】:理解詩句意思,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

  • 《泊船瓜洲》教學實錄(精選14篇)

    一、利用經驗、導入新課師:今天我們要一起走進第二單元月是故鄉明的學習,請同學們讀一讀本組課文的導語,讀完后說說你獲取了哪些信息?生:通過讀本組課文的導語,我知道了這個單元的課文都是表達漂泊在處的游子對家鄉的思念之情的。...

  • 人教版泊船瓜洲教學設計(精選3篇)

    教學目標1、學習古詩《泊船瓜洲》,正確讀寫詞語2、理解詩意,體會作者的思鄉之情,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教學過程一、情境導入1、(配樂播放月亮圖)同學們,這是什么?(一輪明月高掛夜空)2、談話:碧空如洗,圓月如盤。...

  • 《泊船瓜洲》教學設計及點評(精選13篇)

    東臺市新曹農場小學 李素琴 學習目標: 1.自選方法學習古詩, “讀讀、背背、議議、畫畫、寫寫”。 2.運用查閱資料的方法自學,培養運用資料解決問題、處理信息的能力。...

  • 《泊船瓜洲》教學反思(通用10篇)

    泊船瓜洲是一首詩,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于泊船瓜洲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到您!泊船瓜洲教學反思一一、抓住詩眼悟詩情《泊船瓜洲》這首詩字面意思相對比較簡單,詩意容易理解,于是我打破了傳統古詩串講串問、逐字逐句講解的教學方法...

  • 小學語文課堂實錄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综合亚洲 | 亚州日韩精品AV片无码中文 | 在线在线ccc66 | 在线免费观看日韩欧美 | 国产精品自拍不卡 | www夜夜操| 国产男女猛视频在线观看 | 欧美变态另类人妖 | 午夜成人爽爽爽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精品一中文字幕 | 精品国产九九 | 免费观看一级视频 | 国语自产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 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福利视频 | 日本视频又叫又爽 | 午夜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 日韩三级中文字幕 | 最新欧美福利视频 | 无码AV一级毛片在线播放 | 婷婷五月婷婷五月 | 欧美黄色一级免费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 | 男女猛烈啪啪无遮挡免费观看 | 新婚之夜玩弄人妻系列 | 一级特黄爽大片刺激在线 | 国产精品视频中文字幕 | mm131亚洲精品无码专区 | 女人一级黄色片 | 国自产拍aⅤ在线天天更新 国产成人8x人网站在线视频 | 97久久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 | 99ri精品国产亚洲 | 97黑人性色浪潮91久久 | 国产免费丝袜调教视频 | japanese中年熟妇 | 少妇愉情理伦片丰满丰满午夜 | 无码做爰欢H肉动漫网站在线看 | 国产一a在一片一级在一片 精品久久久久久人妻无码中文字幕 | 韩日一级片 | 草草在线影院 | 国产三级视屏 | 日本丰满熟妇乱子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