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大一棵樹(精選5篇)
好大一棵樹 篇1
活動目的
通過本次班會,增強學生的集體觀念和集體榮譽感,增強班級的凝聚力,讓學生在良好班集體的氛圍中健康成長。
活動過程
(在的歌聲中兩位主持人上場。)
齊:西塘中心小學六(3)班主題班會現在開始。
第一部分:集體力量大
班主任:同學們,請看這課樹,她蓬勃向上,充滿活力;她身軀挺拔,直指蒼天;她枝葉互依抱,血脈緊相連,五十片鮮亮的葉子,五十幾顆天真的童心,組成這棵大樹。于是,這五十幾片葉子響嘩嘩,這五十幾顆童心跳咚咚。我們分明可以聽到一陣激昂的聲音,一句句豪邁的誓言。
男主持人:是的,一棵大樹,一個大家庭。
女主持人:大樹枝葉緊相連,班級同學共呼吸。
男主持人:相傳,佛祖釋迦牟尼考問他的弟子:“一滴水怎樣才能不干涸”弟子回答不上來,釋迦牟尼說;“把它放到大海去。”
女主持人:是的,一滴水閃閃發光,晶瑩如珠,可是一經風吹日曬,馬上就會干涸,消失得無影無蹤。
男主持人:童話《我是小河的一滴水》是這一道理的生動講述。下面就請聽X同學表演這則童話。
學生A:我是小河的一滴水。一天,我從小河里獨自跳出來,擱淺的木船看見我,高興地喊邊來:“有水了,有水了,我能航行了。”可是,我的勁太小了,怎么能托起一條大船呢干旱的禾苗見了我,高興地喊起來:“有水了,有水了,我們得救了!”可是,只有一滴水,連一棵禾苗也救不活呀!
我跑回小河,喚來了我的伙伴。
我們流到木船下,肩并著肩,手挽著手,齊心協力托起了木船。啊,集體的力量真大呀!我們流到稻田里,千千萬萬個小水滴齊心協力澆灌著干旱的禾苗,禾苗得救了。呀,集體的力量真大呀!
第二部分:集體的榮譽來自每個成員的努力
男主持人:我們中華民族是個有凝聚力的民族,古往今來有多少動人的故事和傳說,有多少值得我們學習的榜樣。
女主持人:在座的同學一定知道不少關于團結奮斗的故事,下面就請同學們給大學講一講。
(略)
男主持人:俗話說:“人心齊,泰山移。”集體的成功,也往往凝結著許多個人的心血。
女主持人:在我們的集體里,有許多為了集體的榮譽而默默奉獻的好人好事,在這里也請大家說一說。
(略)
第三部分:發揮自己的個性特長,使這棵大樹更加枝繁葉茂
男主持人:老師們,同學們,我們這個集體是由50個人構成的。
女主持人:構成時都有著自己的特性,各樣的特長。
男主持人:請聽相聲《群英會》。(學生創編表演,主題表現全班同學的集體意識,進取精神。)
女主持人:群英會,會群英,凝聚一起,眾志成城。
大隊委:我們要用自己的行動來證明我們也是很棒的學生,我們不應站在太陽的光環下對人說,你看,我有多亮!我們要做一盞燈,用自己的熱,發自己的光,讓我們的班組因我們的成功而倍添光彩。
學習委員:同學們,我們每個人都是一片綠葉,都應把水分和氧氣輸送給賴以生存的大樹,而只有當我們全都亮起那一片片綠葉時,這棵大樹才能更枝繁葉茂,欣欣向榮。
主持人合:那時,我們營造的不僅僅是一棵樹,而是一片森林,一個綠色的星球。
班主任老師:這次班會開得很好,全班同學表現出很大的熱情,進行了認真的準備。班級作為一個集體,作為我們的第二個家,確實需要我們每個同學用心中的愛去澆灌這棵參天大樹,使它枝繁葉茂,欣欣向榮。
女主持人:請聽《讓世界充滿愛》。
(班會在“我們同歡樂,我們共追求”的悠美歌聲中結束)。
好大一棵樹 篇2
《豪華的生活》的作者是夏陽。下面是第一范文網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好大一棵樹》閱讀題目及其參考答案以供大家學習。
《好大一棵樹》閱讀原文:
母親去世十年后的那個清明節,我和父親還有弟弟回到了久別的故鄉,也就是那座小縣城,去尋她的墳。
母親去得突然,四十出頭,便倒在她和父親所在的造紙廠的車間里。那天是4月15日,還有兩個來月,我就要參加高考。父親猶豫再三,還是告訴了我。父親指著飯桌上一個黑漆漆的骨灰盒,對我和弟弟說,你媽在里頭。說完,看也不看我們,扭頭出去,一屁股坐在家的門檻上,默默地抽煙,任憑我和弟弟在他身后哭得死來活去。
母親的墳,說墳也不是墳。我們全家,除了造紙廠分發的兩間低矮潮濕的平房,便上無片瓦,下無寸地。母親葬在哪里,還真是個問題。父親袖著手在外面尋摸了一天,回來等天黑嚴實了,重新領著我和弟弟出了門,悄然上了縣城西郊的觀音山。觀音山是一座孤山,樹木葳蕤,山雖不高,卻能俯視整個縣城。從觀音山的北面上山,是一條人跡罕至的山路,翻過山頂,到了南面的半山腰,衍生出一個岔路口,往左是回縣城,往右是去造紙廠的一條小路。父親在岔路口站立了一會兒,帶領我們往左走了下去。走了兩百步,父親指了指路邊,嘆了口氣,說,就這里吧。
一個小時后,母親的骨灰盒,被我們安葬在一個小土包下面。父親生怕別人發現,特意弄了一些草皮蓋在新土上,還移栽了兩棵小樹侍立兩旁作為記號。臨下山時,我們三人站在母親的墳前,望著山腳下的一城燈火,神情漠然,彼此不知道該說些什么。
如父親所愿,我總算為他爭了口氣,被南方一所大學錄取了。父親也因為母親的早逝而驚恐萬分,執意要離開造紙廠這個污染嚴重的傷心之地,帶著弟弟南下去打工。走的那天,父親獨自去母親的墳前坐了半晌,回來時,我感覺他一下子蒼老了許多。
母親的離去,對于我們這樣一個家庭來說,是巨大的災難和難以言說的悲慟。十年間,我們三人聚在一起,從不敢談起母親,甚至連她的照片也刻意地藏了起來。如果不是因為父親剛剛被醫院查出肝癌晚期,沒人會主動提出去尋她的墳。
可是,墳沒有了。我們回到縣城是日暮時分,和上次一樣,沿著觀音山北面的那條山路上了山,翻過山頂,等來到山南面的那個岔路口時,不由驚呆了。岔路口的右邊,依舊是樹木蔥蘢,依舊是那條羊腸小道蜿蜒而下,依舊是造紙廠五顏六色的污水在山腳下的小河里肆意流淌。岔路口的左邊,別說兩百步,就在不到一百步的地方,那條拐下去的小山路硬生生地被一圈圍墻砍成了斷頭路。圍墻里面,攪拌機轟鳴,工人們緊張忙碌,一棟棟別墅在一堆堆凌亂的鋼筋水泥中張牙舞爪。父親驚得張了張口,想說什么卻說不出來,最后一只手捂住心口,渾身抽搐,痛苦地蹲了下去。我和弟弟頓時醒悟過來,忙跑過去一把攙住他喊,爸,爸,您怎么啦?
好一會兒,父親才緩過一口氣來,手指著圍墻里面,抽泣著說,你媽的墳……
我媽的墳……我腦海里高速運轉著,惶然四處張望。突然,我指著岔路口的右邊,急中生智地說,我媽的墳不是在那里嗎?您,您記錯了呢。
我怎么可能記錯?父親抹了抹眼淚,驚訝地問。我朝弟弟使了個眼色,弟弟立馬反應過來,忙在一邊附和道,您肯定是記糊涂了,我和哥哥明明都記得是在右邊。你那晚不是還說,右邊好,男左女右,葬在右邊,你媽就可以守住我們在造紙廠的那個家了。
是嗎,我有這樣說過?父親將信將疑地問。我和弟弟猛點頭。父親猶豫了一下,便朝岔路口的右邊望了望。
岔路口的右邊,大概是兩百步的地方,有一棵大樹矗立在路邊。大樹枝繁葉茂,樹干筆直粗壯,高聳入云。父親疾步走了過去,踮起腳尖,一把抱住大樹,將臉親昵地貼在樹干上,嘴里喃喃自語,仿佛在傾訴什么。
我和弟弟不敢貿然上前去打擾父親,只好呆杵在岔路口,內心凄惶不安。附近的樹林,山腳下的縣城,還有更遠處的鄉村田野,籠在水煙四起的暮色里,影影綽綽,輪廓模糊,直至漫漶不清。而身邊一墻之隔的圍墻里面,卻是那般的清晰可見,亮晃晃的夜燈下,人影憧憧,攪拌機像一頭巨大的鱷魚,吞進吐出,在永不知疲倦地嘶吼著。我和弟弟不禁對望了一眼,彼此神情悲郁。那一刻,我知道,他和我一樣在憂慮:父親沒幾天活頭了,他老人家走后,該何處安息?
《好大一棵樹》閱讀題目:
(1)下列對作品相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 )( )(5分)
A.小說開篇用語看似平常,卻涵蘊豐富,既寫出了母親去世日久、父子三人離鄉日久,也寫出了父子回鄉的時間與緣由,引發讀者閱讀興趣。
B.母親去世突然,令全家猝不及防;而貧困如洗的家境和“我”高考在即的現狀,令我們無力也無暇好好安葬母親。這為日后“尋墳而不得”埋下伏筆。
C.母親的去世給全家帶來了巨大的災難和難以言說的悲慟。父子三人因為驚恐和傷心而離開家鄉,直至父親身染重疾,才想起重回故鄉去尋母親的墳。
D.小說不僅寫出了母親墳墓被毀,父親故去后不知何處安息的家庭悲劇,更揭示了工業化進程中暴露的種種社會問題,如環境污染、毀山濫建等。
E.小說借助排比、比喻、夸張、擬人、反語等手法來描寫景物,環境描寫除了具有渲染氣氛、烘托心情、深化主題的作用外,還起到了推動情節發展作用。
(2)你認為父親有可能記錯墳的位置嗎?前文哪些地方設了伏筆?(6分)
(3)小說中的父親是一個什么樣的人物形象?他經歷了什么樣的心緒變化?請簡要概括(6分)
(4)有人認為本文的標題應該是“墳”而不是“好大一棵樹”。請結合文本,談你的認識和理解。(8分)
《好大一棵樹》閱讀答案:
⑴ A 2分,D 3分,B 1分。
⑵不可能記錯。①墳地是父親在外尋摸一天定下來的;②岔路口左右各有不同指向;③安葬時走了200步,之后又移栽小樹作記號;④離鄉前父親獨自去墳前坐了半晌。(答對3點給6分)
⑶①生活境遇困窘,深愛妻子孩子,為維持生存不得不在惡劣的環境下辛苦工作的勞動者。(3分)②妻子去世非常悲傷,怕污染傷及自身而南下打工,查出癌癥后希望和妻子安葬在一起,在一番尋找而不得之后不得不接受一棵大樹為妻子的安棲之所的“事實”。(3分)
⑷答案示例一:應該是“墳”。①行文結構上看,文章開篇即明說尋墳,照應標題;結尾以問句作結——父親去后何處安息——委婉寫墳。②“墳”是線索。全文一直圍繞“墳”展開:安葬時尋墳址——離家時去看墳——十年后去尋墳;而“好大一棵樹”一直到行文的末尾才出現,且篇幅不大。③從主旨上看,“尋墳而不得”展現了貧苦人民的悲情,墳的被毀其實表達的是快速發展的工業化進程中機器與傳統文化中人情人性的博弈:要發展,要不要人文關懷?耐人尋味。④從藝術效果上看,用“墳”作標題,直接、明白。(亮明觀點2分,理由答出3點即可,每點2分)
好大一棵樹 篇3
班會背景:
現在的孩子95%以上都是獨生子女,因為生活條件優越,以及社會上的不良影響,孩子們普遍以自我為中心,不能與人很好的相處,缺乏彼此尊重,友愛合作等等。
現在全社會都在努力構建和諧社會,有和諧才有和平,有和平才有發展。人與人的和諧是和諧主題中重要的一部分。此次班會,以一棵枝繁葉茂、蓬勃向上的大樹作為和諧主題的詮釋,然后以班級生活為載體,力爭通過多種多樣的活動形式,引領學生們學習、感悟人與人和諧相處的意義、境界,讓和諧的畫面定格在每一個學生心中。
活動過程:
主持人1:好大一棵樹,頭頂一個天,腳踏一方土,風雨中你昂起頭,冰雪壓不服。
主持人2:好大一棵樹,任你狂風呼,綠葉留下多少故事,有樂也有苦。
主持人1:歡樂你不苦,痛苦你不哭,撒給大地多少綠蔭,那是愛的音符。
主持人2:好大一棵樹!綠色的祝福!你的胸懷在藍天,深情藏沃土。
主持人1:看這棵大樹,她蓬勃向上,充滿活力,她枝繁葉茂,血脈相連。
主持人2:我們的班級多像這棵大樹,33個同學,33朵花,33個兄弟姐妹是一家。
主持人合:讓班級的大樹永遠郁郁蔥蔥!五(1)班《好大一棵樹——愛我集體》主題班會現在開始。
一、做游戲
甲:首先我們進行一個小游戲《運球比賽》每組選兩個同學參加比賽。
比賽規則:六位同學分成三組,每組兩位同學背對背,頂一個籃球向終點沖刺,如果中途球掉了,應從頭開始。看看那組同學配合的最好,最先到達終點的一組為優勝者,看看那組獲勝。
主持人1:經過一番緊張的比賽,三組終于決出勝負,請獲勝的同學說說你們的心情怎樣?你們是怎樣取勝的?
主持人2:其他同學能談一談我們可以從中得到什么啟示嗎?
主持人:是啊!只有同學之間緊密配合,和諧相處,才能取得勝利。
二:看短劇表演
主持人1:我們生活在集體中,每天都有各種各樣的故事在上演著,下面請同學們欣賞小品
短劇1:一個同學甲走路,不小心踩到同學乙,同學乙很生氣,結果兩人吵起來。
主持人1:同學們你們評評理,他們的行為對不對,為什么?
主持人2:大家說得好極了。在集體生活中,我們就應該互相謙讓,互相愛護,這樣,我們才能共同的快樂成長。大家請看,在今天的教學課上又發生了這樣的一幕。
短劇2:甲、乙同桌,甲忘了帶課本,想和乙共用課本,乙怕影響自己上課,把書和身子都扭到桌邊,不讓甲看。
主持人1:請大家自由發表看法。
主持人2:同學之間要互相幫助,互相友愛,這樣,我們的相處才演奏出和諧的音符,大家在一起才會感覺到溫暖幸福。
三、談理想中的班集體
主持人1:我們每天都在集體中生活,集體就是我們的家。下面請同學們談談,你們理想中的集體是什么樣子的?
四、暢談自己的集體生活
主持人2:同學們句句真誠的話語令人感動,集體是我們成長的地方,有老師的諄諄教導,句句叮嚀,有同學們的互相幫助,手足情深。難以忘記放學時老師叮囑“注意安全”,難以忘記課堂上同學們的精彩發言,難以忘記當集體取得榮譽時同學們臉上洋溢的歡笑,更難以忘記我們失敗時,為集體摸黑時我們內心的懊惱……下面請同學們敞開心扉,談談你在集體中的生活,談談你在集體生活中的感受。
五、相聲《夸家》
主持人1:同學們的精彩發言令人感動、催人淚下,我們在集體中生活,就應該多為集體著想、為老師著想、為同學著想,少一點爭執,多一些幫助、少一些粗魯、多一些禮貌,從小事做起,為集體貢獻自己的力量。下面請欣賞相聲《夸家》表演者:學偉、海洋
主持人1:有了同學間的理解,信任,有了老師的教誨、點撥,我們的同學一定會友愛、合作、主動、刻苦、堅韌、勇敢、自信、樂觀,我們的班集體一定會平等、團結、和諧、進取!下面請老師為我們做指導。
六、老師指導
主持人2:我們班級是一棵樹,我們33位同學是33朵花,我們33個兄弟姐妹是一家,讓我們同舟共濟,互幫互助,和諧相處,是我們的這棵大樹永遠郁郁蔥蔥,33朵花永遠燦爛美麗!最后讓我們共同唱響這首愛的旋律《讓愛住我家》!五一班《好大一棵樹——愛我集體》主題班會到此結束。
活動小結:
通過本次活動的開展,可以看出同學們自我管理的能力有所提高。學生們都認識到了自己身上的優缺點,懂得在班級生活中要互相謙讓,互相包容,互相幫助,互相學習,這樣才能共同進步。收到的教育效果較好,同學們表示希望今后多開展這樣的活動。
好大一棵樹 篇4
活動目的
通過本次班會,增強學生的集體觀念和集體榮譽感,增強班級的凝聚力,讓學生在良好班集體的氛圍中健康成長。
活動過程
中隊長出場
整隊,各小隊報數,中隊長向班主任報告;
中隊長: :出旗,(放出旗曲);
唱隊歌,中隊長指揮
全體坐下.
(在《好大一棵樹》的歌聲中兩位主持人上場。)
甲乙:實驗小學3年(5)班《好大一棵樹》主題班會現在開始。(課件出示樹的圖片)
甲:同學們,請看這課樹,她蓬勃向上,充滿活力;她身軀挺拔,直指蒼天;她枝葉互依抱,脈脈緊相連,它的 生命是多么旺盛,不管狂風暴雨,還是風霜雪雨
,它依然挺拔.305班這個集體由五十四片鮮亮的葉子,五十四顆天真的童心,組成這棵大樹。于是,這五十四片葉子響嘩嘩,這五十四顆童心跳咚咚。我們分明可以聽到一陣激昂的聲音,一句句豪邁的誓言。
全體: 我們豪情滿懷,團結一致,努力學習.
甲:是的,一棵大樹,一個大家庭。
乙:大樹枝葉緊相連,班級同學共呼吸。
甲:相傳,佛祖釋迦牟尼考問他的弟子:“一滴水怎樣才能不干涸”弟子回答不上來,釋迦牟尼說;“把它放到大海去。”
乙:是的,一滴水閃閃發光,晶瑩如珠,可是一經風吹日曬,馬上就會干涸,消失得無影無蹤。
甲:童話《我是小河的一滴水》是這一道理的生動講述。下面就請聽鄭家滿同學表演這則童話。
(家滿):我是小河的一滴水。一天,我從小河里獨自跳出來,擱淺的木船看見我,高興地喊邊來:“有水了,有水了,我能航行了。”可是,我的勁太小了,怎么能托起一條大船呢干旱的禾苗見了我,高興地喊起來:“有水了,有水了,我們得救了!”可是,只有一滴水,連一棵禾苗也救不活呀!
我跑回小河,喚來了我的伙伴。
我們流到木船下,肩并著肩,手挽著手,齊心協力托起了木船。啊,集體的力量真大呀!我們流到稻田里,千千萬萬個小水滴齊心協力澆灌著干旱的禾苗,禾苗得救了。呀,集體的力量真大呀!
甲: 集體的榮譽來自每個成員的努力
乙:我們中華民族是個有凝聚力的民族,古往今來有多少動人的故事和傳說,有多少值得我們學習的榜樣。下面有請男生小組唱<<團結就是力量
>>
甲:俗話說:“人心齊,泰山移。”集體的成功,也往往凝結著許多個人的心血。
乙 :在我們的集體里,有許多為了集體的榮譽而默默奉獻的好人好事,在這里向大家匯報。
鐘繹慧匯報(略)
甲:老師們,同學們,我們這個集體是由54個人構成的。
乙:構成時都有著自己的特性,各樣的特長。
甲:請聽快板表演《文明禮儀 》。(學生創編表演,)
(略)
乙:男生的表演真不賴,下面請看女生的舞蹈《清水》…….
甲:女生的舞蹈非常精彩,我們男生武術也不賴.下面請看武術表演.
乙:武術的表演使我們精神振奮,積極向上,我們的學習也應該有這種精神。下面欣賞口風琴合奏〈〈感恩的心〉〉
親子活動:猜謎語游戲。(由孩子出謎語,家長答謎底)
中隊長(上):哇!同學們的表演太精彩了,這都是團結協作的結晶,所以我們要用自己的行動來證明我們也是很棒的學生,我們不應站在太陽的光環下對人說,你看,我有多亮!我們要做一盞燈,用自己的熱,發自己的光,讓我們的班組因我們的成功而倍添光彩。
學習委員
(肖雯):同學們,我們每個人都是一片綠葉,都應把水分和氧氣輸送給賴以生存的大樹,而只有當我們全都亮起那一片片綠葉時,這棵大樹才能更枝繁葉茂,欣欣向榮。
主持人合:那時,我們營造的不僅僅是一棵樹,而是一片森林,一個綠色的星球。下面有請我們尊敬的卓老師給我們總結.掌聲有請.
班主任老師:這次班會開得很好,全班同學表現出很大的熱情,進行了認真的準備。班級作為一個集體,作為我們的第二個家,確實需要我們每個同學用心中的愛去澆灌這棵參天大樹,使它枝繁葉茂,欣欣向榮。
宣誓:準備著:為共產主義而奮斗!時刻準備著!
主持人宣布:本次隊會到此結束,感謝叔叔阿姨的到來,感謝你們的支持.
退旗 (放退旗曲)
好大一棵樹 篇5
好大一棵樹
教學目標:
1、能運用視覺、觸覺等感官,感受自然中的樹和藝術作品中樹的形態特征,有親近、愛護樹木和生態環境的情感。
2、能主動收集有關贊美樹的文字、歌曲、美術、攝影等作品,探究用表演、繪畫、制作等多種藝術方式,表現豐富多彩的樹的形象,表達自己的情感。
3、感受樹美化我們的環境,點綴著我們的城市,裝扮著我們的生活,帶給我們美的感受和希望。
教學準備:
1、不同類型樹木的圖片、紀錄片、美術手工材料。
2、《好大一棵樹》歌曲錄音帶或光盤。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穩定學生情緒,檢查學生學具準備情況。
二、導入新課
先來做一個變色游戲。
教師將示范用的白紙貼在黑板上,用黃色分別畫兩組不同方向的并列線(如圖1)。然后引導學生注意色彩變化。教師在左邊一組并列黃線之間用紅色筆畫相間的并列紅線(或點),要求學生瞇起眼睛觀察,注意整體象什么顏色?(學生回答橙色或桔黃色)教師表揚學生回答正確,引導學生概括出:黃色與紅色配在一起就是橙色。板書:紅+黃=橙。為進一步激發學生興趣,可讓一名學生到黑板前用藍色在另一組黃線并列線之間加同一方向的藍色相間的并列線(或點),再讓學生瞇起眼睛觀察,看看又變成了什么顏色?(學生回答綠色)學生會感到色彩變化游戲很有興趣。教師概括:黃色與藍色配在一起,就變成了綠色。板書:黃+藍綠。然后教師在兩組色線處分別用三種原色筆重疊添畫上粗重的樹干和幾枝大樹枝
學生馬上看出這是兩查樹,導出課題:會變色的樹(板書)。教師指出,樹上方枝葉部分叫作樹冠,下面直立與地面相通的部分叫樹干,扎入土地部分叫根。
三、引導學生觀賞課本例圖
左上圖是公園花圃的照片,黃、紅、橙、綠各色的花、葉平行排列,很有節奏感和韻律美。
右上圖是色彩變化例圖。指導學生觀看,教師加以講解:左邊一縱列,上邊是黃色色塊,中間是黃白相間的并列色線,視覺效果就成了淡黃色,如下邊的淡黃色塊;中間一縱列,上邊是紅色色塊,中間是紅黃相間的并列色線,視覺效果為橙色,如下邊的橙色色塊;右邊一縱列,上邊是藍色色塊,中間是藍黃相間的并列色線,視覺效果則成了綠色,如同下邊的綠色色塊。可讓學生稍遠觀察,整體感受,體會這種色彩的變化現象。
引導學生結合觀察過的各種樹概括出:春天的樹長出了新樹葉,呈現嫩綠色;秋天的樹葉變成了橙色或黃色,并閱讀(可稍加講解)左上圖下面的說明。
教師還可以通過示范舉例說明畫樹冠可以用不同方向的線、點或近似枝葉走向的線來表現不同的樹以開闊學生的思路(如圖3)。
讓學生用紅藍色筆畫出并列相間的線或點并放遠觀察,認識紅、藍兩種原色配成紫色的色彩變化現象,并板書:紅+藍=紫。
四、學生作業
啟發學生吸用紅、黃、藍三色筆練習畫樹,以兩種顏色相是的點、線畫樹冠,用三種色重疊畫樹的樹干,教師巡視指導,啟發學生大膽表現自己對樹的形態、色彩的感受,然后引導學生將作業放遠觀察,領會色彩變化的不同情趣。
五、課堂小結
選取有代表性的作業引導學生欣賞,給以鼓勵。
教師小結:各種不同的顏色都是由紅、黃、藍三種顏色配出來的,由于每種色含量不同,產生的色彩變化效果也不同。啟發學生課后試著用這三種色彩變化效果進行配色繪畫練習,看看還能產生出哪些色彩變化效果。
執教者:張斌 執教時間:第九周
教學后記:欣賞中學生對蒙德里安的《灰色的樹》感到不美,于是我從油畫的筆觸、肌理等方面介紹了油畫的特殊美。這樣對于學生理解書上的作品作了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