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教學與教材取舍
發揮特長
注重基礎的目的是扎實基礎,使學生牢固掌握基礎性、概念性的東西。發揮特長則著眼于讓學生獲得創造性。
特長有兩層含義,一個是指學生的特長,另一個卻是指教師的特長。順應學生的特長去指引是教學中常用的,有效的方法。這需要對學生的操作進行細致的觀察,在了解學生的基礎上,進行針對性的指導,提升其水平。引導學生參加一些比賽也是一種方法。
教師的特長也可以成為教材取舍的重要因素。小學信息技術的各個模塊,實際上是橫跨了信息技術應用的很大的一個領域。很少有教師能夠對于這些內容完全精通。這時候教師應當根據自己的特長來選擇一些模塊來進行拓展。信息技術是要應用到學生生活中去的,在扎實基礎的同時,教師可以利用自己的特長來進行有效的拓展。
從小學信息技術教師的組成情況來看,有不少教師都同時兼有其它科目。如美術、語文、科學、體育。對于一個同時兼美術課的信息技術教師而言,在“用計算機畫畫”模塊中就很有拓展的潛力。把美術學科中的布局觀念、繪畫常識結合到畫圖工具中來,學生的作品必然會有飛躍。而語文學科對于“用計算機作文”有天然的指導作用。科學學科與網絡學習有密切的關系。在多媒體作品中介紹體育運動、體育明星也大有可為。
教師在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長,選擇一些自己擅長的模塊進行拓展,多安排課時。而對于自己的弱項,則以使學生達到最基本的要求為目標。此則為揚長避短。
根據學校條件取舍教材
這個主要是指模塊五:網絡的簡單應用。網絡學習很熱門,利用網絡無疑是一項有益的能力。但要想同時承擔幾十臺機器上網,對于網絡帶寬的要求是較高的。如果出現滿教室的學生等待一個網頁打開的情況,就要對教材有所取舍。
如果有條件建立網頁服務器的學校,可以讓學生通過訪問學校網頁服務器來學習瀏覽網頁、BBS、E-mail等內容,這樣可以解決訪問外網速度太慢的問題。
至于有的學校,本身機房沒有上網又沒有網頁服務器的,自然是不可能讓學生親手體驗上網的感受。那么模塊五也只能看些教學課件和安排學生回家自學了。
另外,湖科版的教材中,第三冊第二單元是電子表格,這不是《綱要》中的模塊。教師在處理時可以自由一些,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來予以安排。本人一般是略講或安排幾個課時讓學生自學的。這樣一來,可以有更多的時間用于模塊四的教學。
推薦兩種教材使用安排
湖科版的教材一套四冊,而很多學校是從四年級課,一共是六個學期。這就要對教材的使用作一個安排。
第一套方案是陳凱斌老師是上個學期的教材分析中提到的:
四年一期:第一冊
四年二期:第二冊
五年一期:第三冊第一單元
五年二期:第三冊第二單元
六年一期:第四冊第一單元
六年二期:第四冊第二單元
但目前學校訂教材一般是一期一冊,同時很多教師希望能夠跟學生講一些教材以外的內容,所以我推薦一下我所使用的方案。
四年一期:第一冊(重點解決指法訓練)
四年二期:第二冊(重點解決漢字輸入)
五年一期:第三冊(重點培養用計算機寫作文的習慣,如指定題目,讓學生象作文課一樣在一堂課內完成一篇作文,當然字數要少一些)
五年二期:第四冊(重點放在PowerPoint上,多讓學生做諸如自我介紹、同學錄等與生活關系密切的幻燈片)
六年一期:教師自選內容(本期我選擇的是Pascal,因為正好買到一本小學版的Pascal教材。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長選擇諸如PhotoShop、Flash、網頁制作一類的內容,也可以講解一些諸如Winrar等常用小軟件的使用)
六年二期:教師自選內容
小小總結
總的來說,個人認為,在教學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1、注重基礎知識、基本能力
2、發揮自己和學生的特長
3、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調整教學方法,不為教學理念所束縛
4、只有透徹地理解了教材,才能作出有效的取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