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信息技術課中輕松的教與學
數學課堂中的緊張,而對于網絡教室、計算機房、投影設備,孩子們又是新奇的,這滿足了他們的好奇心,符合他們年齡的特性。有一句話叫做“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既然孩子們有這樣的興趣,那我們為什么不好好的加以利用呢?讓孩子們從被動的“要我學”轉變到“我要學”的積極的學習態度中,從而發掘他們的潛力,學好信息技術。所以教師一開始,不要照本宣科,講理論性的東西,而是應該從情境的創設,從小實踐,小操作開始,給他們以鼓勵,以消除他們對信息技術的神秘感。譬如用金山畫王制作漂亮的圖畫,讓他們切實的感受到計算機的神奇之處,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為上好課奠定下基礎。其次,輕松的教與學,關鍵在于如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如何采用任務驅動的模式來推動教學。因為信息技術是一門知識性與技能性相結合的基礎工具課程,知識的覆蓋面是非常廣闊的。因此,在學習的各個階段,都要注意培養學生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學習的能力和探索創新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各部分內容操作技能的聯系,使他們能夠觸類旁通,舉一反三,增加完成類似“任務”的能力,提高自主學習能力。這就需要教師在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同時,要讓學生在“玩”中學習,從而發揮他們自主探究的能力。通過自主學習,以“玩”促學,通過自己探究,以“問”促學,通過完成任務,以“做”促學。例如,在教五年級同學制作網頁時,我就先給他們展示了一位四年級同學制作的網頁,這組網頁排版合理,內容豐富,圖文并茂,是一個佳作。上課時,我就說,“四年級的學生可以制作出這么漂亮的網頁,我們五年級的同學是不是可以制作的更好呀?”這樣,全班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了,當我布置任務請同學們自學書上的任務二時,幾乎每一位同學都很認真地看著書上的每一個步驟。我想,這樣的任務驅動是達到了目的的。孩子們不僅積極性提高了,自主學習地效率也提高了。
再次,輕松地教與學中,教師與學生的互動性也是十分重要的。在學生完成任務時,教師應巡視查看學生的學習情況,并對個別問題進行指導。遇到共性的問題,集體講解是比較好的方法之一。請學生演示操作也可以達到交流學習的目的。一方面,學生展示個人作品的同時,對于好的制作經驗和體會,由老師引導同學給予肯定,對于不足的地方提出指導性的意見。另一方面,學生的作品進行展示,既鍛煉了他們的表達能力和動手能力,又是一個再學習再提高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