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書——開啟心靈的審美感
英語教學中,黑板已經(jīng)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黑板了。掛圖、投影儀、多媒體等的加入,使得黑板的內涵更加豐富。尤其是多媒體------這一現(xiàn)代化的教學工具,她以鮮艷的色彩、活動的圖像和有聲的對話等教學方式,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但由于教學的實際情況,學生不可能每節(jié)課都坐在多媒體教室上英語課,因此黑板這塊小小的展示臺還得成為學生們接受新知識的必備窗口。 那么怎樣才能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怎樣才能有效地在有限時間里讓學生傳授新知識呢?在這里我結合這幾年在教學中遇到的情況談談以下幾點:備課時,在認真鉆研課文資料的基礎上,精心設計課堂中的板書,對每一個單詞、每一張圖片、每一幅掛圖,甚至于相應的每句話都要事先安排心中有數(shù);板書的形式上適當使用彩色粉筆,充實板書的色彩;還事在原有的基礎上加上一些圖片資料,使之圖文并茂,豐富板書的內容。當然在具體的設計中,特別要注意充分發(fā)揮各要素的作用,如:(一)掛圖。掛圖可以說是板書的“前奏”,其內容往往又是課文的重點。每篇課文中都會有配套的掛圖,它們都是現(xiàn)成的,我們可以把它作為板書的一部分來利用,在課前即可掛好掛圖,并在旁邊注一些小問題。這樣可以先讓好奇的學生去注意掛圖的內容,考慮你提出的問題,一下子就引起他們的興趣,為一堂課的開始開個好頭。以小學PEP第二冊Unit 6 A Let’s talk 為例,可以設計這樣幾個問題:1)Who is that woman ?(那位婦女是誰?);2)Who is the boy and who is the girl ?(那個男孩是誰,那個女孩是誰?);3)Where are they?(他們在哪?)4)What is that ? (指著elephant問:那是什么?)
(二)簡筆畫。簡筆畫是最適合于在黑板上表達,她可以在教學中充當“催化劑”的角色。有許多很難進行的教學活動在他的加入下,能有效地發(fā)揮作用,并可以取得很好地效果。如在學習“l(fā)augh”(笑)這個單詞時,可能用形體語言來表達并不那么容易,因為老師在課堂中哈哈大笑起來會讓學生感到莫名其妙,而且老師自己也比較尷尬,如果改用畫簡筆畫“^_^”并向他們演示這個動作,同時導入“He is laughing.(他在笑。)”,那不就簡單明了了。學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然后也哈哈大笑,教師邊寫“l(fā)augh”邊說:“You’re all laughing.”這樣增強了教學趣味性,改善了課堂氣氛。這可是板書設計中的重要因素,能決定你板書設計的總體水平來。
(三)色彩。如果說簡筆畫是“催化劑”的話,那么色彩就是“興奮劑”。許多學生厭倦了色彩單調的板書,特別是英語中這些彎彎冊曲曲的英文,用學生的話說,就象是看“天書”,沒意思,不想看,看不懂。如此下去就形成了惡性循環(huán)。這時色彩就會發(fā)揮大作用了,那鮮艷的色彩就象一個個興奮點,圖文并茂的內容能形象的表達單詞或課文的內容,學生也會精神振奮,思維活躍起來。我們可以吸收一些“多媒體”的優(yōu)點,在課堂中讓學生做些小游戲,開展一些情形對話等活動。一來可以豐富我們的課堂,二來可以彌補板書中沒有聲音沒有動作的不足,與你設計的板書相輔相成,其同構筑美好的四十五分鐘。這樣不也成了“土制多媒體”教學了嗎?!
實踐才能出真知。接下來讓我們付諸行動,以小學PEP第五冊第四單元(教學“on、 in、 under 、behind、 in front of 、over”為例,在課堂中展示本人設計的板書,具體如下: